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脂代谢的影响,我们观察了无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在控制血糖条件下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饮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第五版基础护理学是(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体质量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FBG、2hPG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针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具有显著护理效果,有效控制血糖和体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患者应用高脂低碳生酮饮食对其心肺功能及血糖波动幅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限能平衡饮食,观察组给予高脂低碳生酮饮食。比较两组心肺功能、血糖波动幅度、人体成分指标。结果 两组干预前1d比较,人体成分指标、血糖变异系数(CV)、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d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和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血糖CV、CV-FPG、LAGE、MAGE、PPGE、MODD均较对照组下降,人体成分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患者采用高脂低碳生酮饮食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人体成分指标和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饮食干预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影响,以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在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按1:1比例随机入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食用依据由营养师制订食谱的要求制作的称重膳食,对照组自己控制饮食。观察2组患者膳食中热能和部分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比较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热能、三大产热营养素及胆固醇的摄入明显较高,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明显较低,而脂肪的摄入量明显较高,占总热能的36%;脂肪来源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14.2%、13.1%和8.7%,与治疗组同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在治疗后FBG、BMI、TC、TG、LDL及HDL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营养干预能显著地降低患者的体质量,改善患者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目前已遍及世界各地 ,是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我国 ,近年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异常 ,而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 (AS)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作者检测 4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89例正常对照者的脂蛋白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疾病组 4 8例 ,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5 5~ 76岁 ,平均 6 0岁。为我院住院患者 ,病程 2~ 15年 ,均采用饮食控制 ,口服降糖药 ,部分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诊断标准按 1985年WHO确定经临床…  相似文献   

7.
郭慧  李骏 《安徽医药》2011,15(3):319-321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包括控制总热卡和脂肪摄入的饮食疗法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门诊治疗,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总热卡及脂肪热卡摄入、糖脂代谢指标,对脂肪热卡摄入干预前后的差值和血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总热卡及脂肪摄入、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总热卡摄入差值、脂肪摄入差值和甘油三酯显著性相关(P=0.026、P=0.024)。结论包括控制总热卡和脂肪摄入的饮食疗法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技术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市244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通过问卷横断面调查,评估其血糖达标情况,调查了解患者是否有进行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比较有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组与无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有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的BMI较无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组低,体重有减轻,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FBG、PBG、HbA1c较无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病情;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和运动干预指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饮食、运动、药物是防治糖尿病的“三驾马车”。其中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是最基本和基础的治疗。据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占85%,其中大约20%的患者可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就可控制好病情。通过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使患者降低热量摄入,减轻体重,从而控制血糖水平。对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对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且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系统随机化法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在原方案上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组根据BMI进一步分为超重亚组(BMI<28 kg/m2)24例,和肥胖亚组(BMI≥28 kg/m2)21例,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BMI、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BMI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增加(P<0.05);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在两组中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组SBP、TG、TCH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FBG、2 h PG、HbA1C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肥胖亚组BMI下降程度优于超重亚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结论 利拉鲁肽在降糖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体质量并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随着BMI增加,利拉鲁肽降低体质量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mAlb/Cr结果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组(DM组)及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组(DN组)。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观察各项指标与尿mAlb/Cr的关系。对照组20例。结果对照组TG、TC、LDL与DN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DM组TG、TC、LDL明显低于DN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及代谢紊乱指标的差异.方法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肥胖组95例,非肥胖组81例.检测两组的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肥胖组的BMI、腰/臀比、血尿酸、FINS、2hINS、FCP和2hCP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较非肥胖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 T2DM患者中,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对肥胖的T2DM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减肥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用7170A生化分析仪检测7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8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TG、TC、HDL-C、LDL-C。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TG、TC、LDL-C均比健康对照组高,HDL-C比健康对照组低。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均有脂类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参照WHO诊断标准,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 042例。在早餐前立即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5 mg/片,瑞易宁),服药12周。在服用前后,测定患者的肝、肾功、血压、2hPG、FPG、HbA1c、C肽、胰岛素水平、ISI。根据血糖测定的结果调整服用药物的剂量,每2周1次;若FPG>7.0 mmol/L,增加服药剂量,增加5 mg/次,最大剂量为10 mg/d。结果给药后,患者的FPG、2hPG、HbA1c、C肽与胰岛素均降低,ISI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每日8mg,共观察24周。结果于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间的降低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5例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进行四分位法分组,对年龄、BMI、甲状旁腺激素(PT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葡萄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钙(Ca)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D正常11例(10.47%),25(OH)D<20ng/ml者62例(59.05%),20~30ng/ml者32例(30.48%).有血脂异常者85例(80.95%).Q1组TG和PTH水平均低于Q2、Q3、Q4组,HDL-C水平高于Q2、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PTH、BMI、腹围、TG呈负相关,与HDL-C与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与糖尿病相关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CAD患者328例,其中T2DM患者96例(糖尿病组),非T2DM患者232例(非糖尿病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1)糖尿病组患者FBG、TC、LDL-C以及TG水平分别为(7.2±1.1)mmol/L、(5.6±0.8)mmol/L、(3.1±0.5)mmol/L、(2.6±0.5)mmol/L,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HDL-C水平为[0.9±0.2)mmol/L,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2)糖尿病组患者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者占65.6%,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占69.8%,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3)FBG≥6.1 mmol/L以及LDL-C≥2.6 mmol/L的CAD合并T2DM患者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者分别占73.3%、70.9%,多支病变者分别占80.0%、76.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分布广泛.FBG及LDL-C升高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46例初诊T2DM患者(A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前、治疗两周和3个月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30例正常人(C组)比较。结果 A组患者IL-17和TNF-α水平高于C组[(5.97±0.87)pg/ml vs.(4.48±1.63)pg/ml和(31.4±22.3)pg/ml vs.(26.5±18.6)pg/ml](P<0.05)。TNF-α水平治疗后3个月(25.6±20.6)较治疗前(31.4±22.3)pg/ml和治疗2周(32.3±22.2)pg/ml降低(P<0.05)。强化治疗2周时,IL-23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血清IL-17表达增高,在T2DM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那格列余或联用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性的作用.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那格列奈治疗组(A组,28例)、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32例).人院后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以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反映血糖波动性.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前,B组BMI高于A组(P<0.05),两组HbA1c、SDBG、MAGE、MO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BM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HbA1c、SDBG、MAGE、M0DD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那格列奈,或BMI较高患者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而且能改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