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爆破模式、扭动模式和透明角膜切口、经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眼按核硬度分为A、B两组,A组为Ⅱ、Ⅲ级核,B组为Ⅳ级核,A、B再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即A1、A2、B1、B2,每组各24眼。A1、B1组行经巩隧道切口的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A2、B2组行透明角膜切口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果术后第1天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A1组9.0%,A2组为10.3%,B1组为13.1%,B2组为1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4组患者内皮细胞丢失率均约为术后第1天的0.1%左右,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各组3~5边形细胞增多,出现细胞肿胀、变形及黑区,细胞突起增多,边界不清;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稳定,与术前相同。结论经巩隧道切口的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和透明角膜切口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计数和形态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张华宇  张斌  王萌  蔡素珍  牛萍 《河北医药》2009,31(16):2080-2081
目的 探讨微脉冲联合堵塞模式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78眼)白内障患者分为A组(n=40)和B组(n=38),分别采用连续微脉能量释放模式和微脉冲联合堵塞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并比较2组术中所用的超声能量、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检查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结果 B组在晶状体核硬度Ⅲ级以上患者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实际超声能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程度轻(P<0.05).结论 微脉冲联合堵塞模式可使核硬度Ⅲ级以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及总超声能量降低,从而减轻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于兰 《河北医药》2006,28(5):367-368
目的探讨水分离和水分解技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白内障患者96只眼,分两组.A组50只眼行水分离和水分解,B组46只眼,仅行水分离,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后视力,超声乳化能量和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术后1 d和1周的矫正视力≥0.5者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术中破囊A组少于B组(P<0.05).(3)术后第1天A组无角膜水肿,B组8眼,差异非常显著(P<0.01).(4)平均超声能量和平均超声时间A组显著较B组少(P<0.01).结论水分离和水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白内障术后30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患者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6.11±7.18)s,平均总超声乳化时间为(59±45)s,平均能量(6.35±3.39)%.术后1个月患者平均视力为(0.49±0.23),矫正视力为(0.69±0.23),术后3个月平均视力为(0.51±0.23),矫正视力为(0.76±0.21),术后1、3个月角膜曲率分别为(43.51±1.61)D、(43.75±1.57)D;散光分别为(1.30±0.87)D、(1.19±0.72)D(P>0.05).结论:冷超声对冲拦截劈核技术减少了术中超声乳化的时间和能量,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较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沈培清  李永蓉 《安徽医药》2021,25(8):1581-158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爆破模式在白内障术中应用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9例(83眼),其中42眼采用爆破模式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爆破组).另41眼作为对照组采用连续模式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连续组).术中连续组最大能量50%,最大负压240 mmHg,流量26 mL/min;爆破组最大能量50%,最大负压300 mmHg,流量30 mL/min.观察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平均超声乳化功率(AVE),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异系数及中央角膜厚度等.结果 爆破组EPT(12.31±8.30)s、AVE(10.00±6.81)%均低于连续组EPT(18.51±9.30)s、AVE(15.0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周爆破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高于连续组、变异系数低于连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爆破模式能提高超声乳化效率,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入选的68例(8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A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和B组(超声乳化吸出术)各40眼,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A组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较B组明显,但术后3个月最好矫正视力与B组比较,P>0.05。两组术后7d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程度分别比较,P>0.05。A组术中及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并玻璃体拖出、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悬韧带断离等并发症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效果与超声乳化术基本相似,且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好,合并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对比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FLACS)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2~3级核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100眼)择期行手术的2~3级核白内障患者,按照自由选择手术治疗方案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实施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FLACS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参数,术前及术后1、4、12周的裸眼视力和眼压,术前和术后12周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累积超声乳化能量(4.49±1.39)低于对照组的(7.17±2.05),超声乳化时间(25.65±4.74)s短于对照组的(37.50±4.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两组的裸眼视力较术前升高,眼压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裸眼视力和眼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术前减少,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术前增厚,但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40.16±146.67)个/mm2多于对照组的(2363.53±143.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方法分别通过对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为A组)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为B组),对A组425例550眼,B组445例550眼,观察术后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A组550眼,术后散光45眼,发生率为8.1%。B组550眼,术后散光34眼,发生率为6.1%。结论白内障术后的散光与切口大小有关,巩膜隧道切口术后的散光明显高于角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学者应用改良的拦截-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采取改良的拦截-劈核技术,把晶状体硬核分成6-8块碎核,逐个乳化吸除小块碎核。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181.8±39.21s,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52.2±9.8)s。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8者14眼,≥0.5者28眼,≥0.3者30眼。≤0.2者6跟。术后1周裸眼视力≥0.8者16眼,≥0.5者30眼,≥0.3者33眼,≤0.2者3眼;术中后囊破裂2眼,角膜切口灼伤6眼;术后角膜水肿6眼。结论:采用改良的拦截-劈核技术进行硬核白内障手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学习曲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7例50眼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透明角膜切口下充分水分离白内障核后,用劈核勾把晶体核勾起至虹膜面进行劈核,再用45%~50%的能量,80~100mmHg负压进行乳化吸除,抛光后囊膜,观察术后视力、术后反应、并发症及用药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两天矫正视力≥0.5眼者25眼占50%,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05以上者45眼,占90%;术后角膜内皮轻度水肿5眼,占10%;后囊混浊6眼,占12%。结论观察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脱盲率达90%,角膜水肿发生率低,达到良好手术效果,且视力不良者与眼底病变、斜视、弱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独眼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效果及其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对58例(58眼)"独眼"白内障患者,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制定周密细致的术前准备和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对Ⅳ级以上白内障核患者28例采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A组) 对Ⅲ级以下白内障核患者30例则采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B组).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个月视力:A组患者视力在0.2~0.5者为16眼(57.14%) 0.6以上者12眼(42.86%) B组患者视力在0.2~0.5者为18眼(60.00%) 0.6以上者12眼(40.00%).两组患者的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并发症方面,诸如术中后囊膜破裂并玻璃体脱出、术后角膜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等方面的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只要本着极端认真负责细致的态度,独眼白内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且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设备条件以及术者对该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2.
孙根柱 《淮海医药》2014,(2):137-13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65眼),眼轴长度在25.5~32.4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5.5mm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眼轴长度25.5~28.5mm39眼(A组),眼轴长度29.0~32.4mm26眼(B组),随访8个月~2年,分别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的39眼中,视力恢复≥0.5者33眼(84.6%);B组的26眼中,视力恢复≥0.5者17眼(65.4%),其中3例患者因白内障较大、较硬,>Ⅳ级核,改为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2例后囊膜破裂患者均在B组,1例行前玻切后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术后矫正视力0.5;1例行前玻切,二期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术后矫正视力0.3。结论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安全有效。眼轴短的患者视力恢复总体优于眼轴长的患者;眼轴长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大;对于晶状体核较大、较硬者,宜采用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马应  赵军民 《安徽医药》2011,15(6):740-742
目的对比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技术优点。方法将142例(16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80眼),分别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实验组)及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及超声能量,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角膜水肿、视力情况和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前房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超声能量使用及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角膜水肿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视力恢复情况实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术前术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前房稳定性低于实验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前房稳定性及术后视功能恢复优于微切口双手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Zeiss IOL—Master测算硅油填充状态下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观察其术后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的患者38例38只眼。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A、B两组A组22例,晶状体混浊较轻,视力≥0.06,有固视能力,采用IOL—Master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B组16例,晶状体混浊较重,视力耋0.02,没有固视能力,在硅油填充术前IOL—Master测算的人工晶状体度数。A、B两组术前预期术后屈光度均为一0.5D。两组手术方式均相同。术后同一方法验光。结果:术后验光A组(-0.72±0.41)D,B组(-1.12±0.73)D。t=2.18,P〈0.05。结论:硅油眼并发白内障采用Zeiss IOL—Master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不受硅油影响,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的变化,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44例(44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22眼)实施巩膜隧道切口(5.5mm)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22例(22眼)实施巩膜隧道切口(3.0mm)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设同龄正常晶状体眼22例(22眼)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对照组波前像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组间、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和B组之间高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阶像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较正常晶状体眼增大,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小切口囊外摘除两种手术方式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112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56眼).参照组患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半个月、1个月的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健康快车四川南充站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103例自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中并发症、撕囊成功率、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率、术后第1天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103只服中撕囊成功率98.01%,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率98.59%,术后第1天视力低于0.1者50只跟(4.53%),0.1~0-25者255只跟(23.12%),0.3~0.5者453只服(41.07%),0.6~0.8者206只服(18.68%),1.0以上者139只服(12.60%)。术后第1天眼压11~21mm Hg有1092只跟(99.0%),22-30mm Hg有9只眼(0.8%),30mmHg以上有2只眼(0.2%)。并发症:术中后囊破裂5例,部分悬韧带断裂2,例,乳化头损伤虹膜1例。术后轻度角膜水肿126例,虹膜部分后粘连1例。结论健康快车四川南充站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显著,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8例(30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T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追踪观察3~12个月,平均眼压(16.22±3.36)mmHg;视力:指数V1m2只眼,0.1~0.415只眼,0.5~0.813只眼。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未发生前房出血、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使手术一次完成,既能维持正常眼压,义能提高视力,而且手术不需昂贵设备,医疗费用少,适合社区基层医院特别是贫闲山区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180度)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A组39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37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白内障摘除术,监测术前和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术后1周、1月、3月矫正视力,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B两组眼压较术前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0眼,占总数的76.9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3眼,占总数的89.2%,两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明显虹膜损伤6例,占总数的15.38%,而超声乳化组虹膜损伤2例,占总数的5.41%,经方差分析两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可控制眼压,但术后1个月后超声乳化组t:LtJ,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视力好、虹膜损伤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