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患者(印戒细胞癌30例,腺癌26例),对其资料行回顾式分析,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研究发现消化道的原发灶主要为胃与结直肠,腺癌主要来源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双侧卵巢转移以印戒细胞癌居多,腺癌较少,二者比较,差异经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CK7表达阳性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差异经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结果见,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多发生双侧卵巢转移,腺癌多来源结直肠,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53和HER-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60例胃印戒细胞癌p53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p53和HER-2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33%(29/60)和23.33%(14/60)。p53和HE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P>0.05)。结论 p53和HER-2蛋白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的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3.
《江苏医药》2012,38(1)
目的 研究p53和HER-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60例胃印戒细胞癌p53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p53和HER-2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33% (29/60)和23.33%(14/60).p53和HE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P>0.05).结论 p53和HER-2蛋白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的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ath1蛋白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th1蛋白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35例结直肠管状腺癌、15例黏液腺癌和6例印戒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结果 Math1蛋白在结直肠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43%、100.00%和100.00%,管状腺癌中Math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th1蛋白阳性可作为结直肠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19 mRNA、CK 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50例喉癌、喉咽癌患者(A组)和20例正常人群(C组)外周血CK19和CK2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外周血中CK19和CK20 mRNA表达明显高于C组(0.4626±0.1220 vs.0.1712±0.0561和0.4817±0.1401 vs.0.2175±0.0704)(P<0.01).A组晚期患者CK19和CK20 mRNA的表达高于早期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中CK19和CK20 mRNA表达略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CK19和CK20 mRNA表达有助于喉癌、喉咽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的表达对NSCLC微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对50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和1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Lunx mRNA和CK19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Lunx mRNA、CK19mRNA在NSCLC外周血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0%、68%,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标志物共同阳性表达者有28例,阳性率为56%,2种标志物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unx mRNA、CK19mRNA在NSCLC患者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而与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Lunx mRNA、CK19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微转移有关,可作为检测NSCLC微转移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CK19 mRNA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方法对15例乳腺癌患者的122个腋窝淋巴结和5个正常对照淋巴结同时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组织学检查和细胞角蛋白19(CK19)RT-PCR检测。结果15例乳腺癌组织均有CK19 mRNA表达,而5个正常淋巴结中均未见表达。122个腋窝淋巴结中14个组织学检查证实转移,其CK19 mRNA亦表达阳性。组织学检测无转移的108个淋巴结中有24个CK19 RT-PCR表达阳性,84个阴性;提示该24个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只能用CK19 RT-PCR方法检测出。经统计学分析,CK19 RT-PCR与组织学检查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K19表达于恶性乳腺细胞,正常淋巴细胞无表达,CK19能作为组织特异基因进行RT-PCR扩增以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CK19 RT-PCR方法比组织学方法更敏感,特别对在筛选组织学检查淋巴结阴性而具有高度复发危险性的患者将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小细胞癌Cox-2、nm23和MMP-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组织芯片技术,观察63例直肠小细胞癌Cox-2、nm23和MMP-3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MMP-3阳性表达率与直肠小细胞癌的浸润深度、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有关,随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率增加而升高(P <0?.05)。 Cox-2、MMP-3阳性表达率与直肠小细胞癌的TNM分期无关( P >0.05),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肠系膜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增加而减低( P <0.05),与浸润深度无关( P >0.05)。 Cox-2、nm23和MMP-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 P >0.05)。结论直肠小细胞癌的nm23、Cox-2和MMP-3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预测直肠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CK19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5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液中,38例CK19mRNA表达为阳性,20例正常人外周血液中CK19mRNA均为阴性(X^2=11.35,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阳性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肿瘤的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49,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较高可能与肺癌转移有关,检测CK19mRNA对于早期判断患者转移和复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黏蛋白2(MUC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EMPD)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4例EMPD及10名美容切除术后正常组织上MUC2与CK20的表达。结果 24例EMPD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11例为原位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局限在上皮内;13例为浸润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穿破基底膜浸润到真皮及皮下脂肪。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中等强度阳性1例,弱阳性5例,阴性5例;13例浸润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强阳性9例,阳性4例;10例正常皮肤细胞质中CK20表达4例弱阳性,6例阴性。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MUC2表达阳性1例,弱阳性7例,阴性3例;13例浸润性EMPD中MUC2表达强阳性13例;10例正常皮肤中MUC2表达6例弱阳性,4例阴性。浸润性EMPD中MUC2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P<0.05),原位性EMPD中CK20与MUC2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2在浸润性EMPD中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的阳性表达,MUC2可能是EMP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可能在EMPD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EMPD中联合检测MUC2和CK20,有助于对EMPD做出更为明确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1.
周韶辉  王静  孟宪利  刘宁 《河北医药》2007,29(10):1058-1059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在食管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P-gp 在32例食管鳞癌和32例贲门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gp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P-gp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贲门癌中为65%,并且P-gp在食管贲门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1).P-g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肿瘤组织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组织中P-gp有先天性高表达,这是造成食管癌化疗效果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P-gp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承志  李莘  章明放 《天津医药》2012,40(4):340-342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8例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并对细胞角蛋白广谱(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2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等指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阿辛蓝(AB)、过碘酸雪夫(PAS)特殊染色.结果:光镜下见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圆形、胞质内含大量黏液,形成圆形黏液滴,推挤细胞核至一侧,呈印戒样外观.特殊染色AB及PAS全部阳性;免疫组化结果Ckpan及癌胚抗原(CEA)8例全部阳性,CK7 、TTF-1及VEGF阳性7例,CK20阳性1例.结论: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其中TTF-1、CK7及CK20有助于鉴别肺原发与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uPA、PAI-1在大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大肠癌、19例大肠腺瘤、11例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中uPA和P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uPA和PAI-1蛋白在大肠癌组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腺瘤组,并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uPA与PAI-1在大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uPA、PAI-1的共同表达是大肠癌的特征之一,二者的高表达可能预示着大肠癌组织学分化较差、存在侵袭、转移和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陈健智  李璇  姚岐  曹修淮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22-2024,I0004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在结直肠癌及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在20例正常结肠黏膜(A组)、2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B组)、39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原发灶和同一个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组织(C组)中的表达情况,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B组和C组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A组(U=4.681、U=5.775,均P=0.000);C组原发灶中E.cadherin的表达强阳性率(5.1%)明显低于B组(16.O%)(U=2.149,P=0.032),C组转移灶与原发灶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β-eatenin在B组与C组、C组原发灶与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5、P=0.715);c组E—cadherin胞膜的表达下调和β-catenin胞膜的表达下调显示正相关(r=0.387,P=0.024),B组E—cadherin胞膜的表达下调和β-catenin胞膜的表达下调无明显相关性〈r=0.080,P=0.723)。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与β-catenin的表达下调有明显的相关性,而β-catenin表达与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Rb蛋白表达与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b在原发灶和E-cadherin及β-catenin在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癌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胃癌原发灶中65.12%出现Rb阳性,46.51%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出现E-cadherin及β-catenin的再表达阳性,Rb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P <0.05),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阳性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 <0.05),E-cadher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P <0.05),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 P >0.05),Rb的表达与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的再表达情况、肿瘤的大小及浸润程度无关( P >0.05)。 E-cadherin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再表达存在相关关系( P <0.05),Rb在肿瘤原发灶表达与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无相关关系( P >0.05)。结论 Rb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的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的重要事件,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并对癌细胞在转移灶中的聚集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X2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前列腺癌、20例良性前列腺组织和40例结直肠腺癌中CDX2和PSA的表达.结果 10.5%(6/57)的前列腺癌中可见CDX2的表达,CDX2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无相关性(P>0.05).50%的前列腺导管腺癌弥漫强阳性表达CDX2,所有结直肠腺癌均弥漫性强阳性表达CDX2.PSA在所有前列腺癌中表达,但不表达于结直肠腺癌中.结论 CDX2 可表达于前列腺癌中,特别是前列腺导管腺癌,CDX2和PSA联合检测可有助于前列脲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UCI、MUC2、MUC4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UC1、MUC2、MUC4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MUC1的阳性表达率为83%(76/92),不同组织学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腺癌中表达最强,表达程度与患者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MUC2表达阳性率为84%(77/92),不同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黏液腺癌中表达最强100%(7/7);MUC4的阳性率为41%(38/92),除性别差异外,与其他的临床资料无关。相关分析发现,MUC1的表达与MUC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UC1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中表达不同,在高中分化腺癌中最高,并与淋巴转移有关;MUC2在不同的组织类型的胃癌中表达不同,其中黏液腺癌表达最强,可作为研究黏液腺癌的指标;MUC4在胃癌中的表达下降,可作为研究胃癌发生、进展的指标。MUC1和MUC2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b、β与γ-catenin在进展期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Rb在肿瘤原发灶及β与γ-catenin在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原发灶癌细胞中65.12%出现Rb阳性,38.37%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出现β与γ-catenin再表达阳性,Rb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β与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Rb表达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再表达情况相关,与肿瘤病理类型、大小、浸润程度等因素无关(P>0.05).γ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相关(P<0.05),Rb在肿瘤原发灶癌细胞表达和β与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无关(P>0.05).β与γ-catenin再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与再表达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表达与进展期胃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有关,β与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并对癌细胞在转移灶中聚集生长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能获取淋巴结微转移细胞株的结肠癌动物模型。方法将小鼠结肠低分化腺癌Colon26细胞株接种于同源基因鼠BALB/c小鼠爪垫25d后,摘取腘窝淋巴结,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CD44V和CK20基因表达,并将淋巴结粉碎培养于胎牛RPMI1640培养基中观察是否有肿瘤细胞生长。结果腘窝淋巴结可发生淋巴结肿大,而常规淋巴结病理检查不能发现转移灶,但将摘取的肿大淋巴结经RT-PCR检测有CD44V和CK20表达,表达阳性率50%,将其粉碎培养于胎牛RPMI1640培养基中可发现有肿瘤细胞生长,成功率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该动物模型可获得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细胞株,有利于肿瘤微转移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微血管密度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COX-2、MMP-7和MV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远处转移、Dukes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OX-2和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相关(P<0.05).MVD的表达与淋巴结、远处转移、Dukes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COX-2、MMP-7的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 COX-2、MMP-7和MVD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