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张翠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1):667-667,701
目的: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临床复发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通过不同次数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病人在缓解剧烈头痛,降低复发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应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者明显优于不使用者.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使重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的血性脑脊液得以净化。这一方法是抢救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辉庭 《广东医学》1995,16(8):564-565
少量多次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深圳市坑梓人民医院内科(518122)陈辉庭自1988年2月~1994年12月,我科应用多次腰穿少量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9例,女3例;20~...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检测脑脊液Ferritin与D-dimer含量,探讨在SAH诊断及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脑脊液Ferritin与DD-dimer含量测定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抗ELLSA双抗体夹心法。观察SAH组和对照组以及SAH不同病情及发病时间Ferritin和D-dimer含量。结果:53例SAH脑脊液Ferritin与D-dimer含量在1月内均显著增高,分别在3d内及8~15d时含量最高,且其水平与SAH病情程度一致。与同时期的CT、MRI结果比较,脑脊液Ferritin与D-dimer含量对SAH病后1月内诊断阳性率为100%;而急性期CT阳性率为85.2%,半月后失去诊断价值;MRI在急性期无作用,亚急性期后阳性率88.9%。在SAH出血量少或距SAH发病时间长,CT扫描阴性时,尤其是病后8~15d,脑脊液Ferritin与D-dimer含量显著增高。结论:脑脊液Ferritin与D-dimer含量测定在SAH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一项敏感、可靠的指标,对SAH病情观察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们运用脑脊液置换治疗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患者在发病后 1小时~ 4天入院 ,均为头部CT证实的住院病人。男 8例 ,女 1 2例 ,年龄 1 7~ 75岁 ,平均 51 2岁。其中自发性 1 5例 ,继发性 5例 (脑出血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入院时均有头痛、呕吐 1 6例 ,意识改变 5例 (嗜睡 3例 ,浅昏迷 2例 ) ,眼底玻璃体膜下出血 2例 ,单眼动眼神经麻痹 1例 ,项强 1 8例 ,偏瘫 3例 ,克氏征 ( ) 1 7例 ,巴氏征 ( ) 3例。1 2 治疗方法 除常…  相似文献   

7.
翟素巧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65-165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脊髓表面或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左右.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我院自2004年2月~2007年7月共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其中28例采用了脑脊液置换术.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郑兵川 《四川医学》2000,21(4):322-323
为了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与常规降颅压、止血对症支持治疗的差别 ,我们对2 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 5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了脑脊液置换 ,并与常规降颅压、止血对症支持治疗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5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者均为发病后 1~ 72小时入院 ,平均 9.5小时。治疗组 :男 17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6 2岁 ,平均 4 4岁。对照组 :男19例 ,女 11例 ;年龄 2 6~ 6 6岁 ,平均 4 8岁。 2组患者为随机分组 ,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均无心、肺、肾疾病 ,其中有高血压 11例 ,治疗组 5例 ,…  相似文献   

10.
邱会斌  焦新月 《中外医疗》2009,28(30):59-5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痊愈56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出现脑梗死2例,脑积水2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0例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卧床休息、降颅内压、预防脑血管痉挛、控制血压、抗纤溶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血红蛋白清除率及头痛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0%、66.7%;脑积水发生率为3.3%、16.7%;脑血管痉挛率为10.0%、20.0%;头痛缓解时间为(3.4±2.2)d、(12.6±7.5)d,P<0.05,且观察组第1d、第3 d、第5 d及第7 d的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在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效率高、并发症少、血红蛋白清除效果好、头痛缓解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纪超  甘亚玮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44-145,160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1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为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症状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死亡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底爱英 《中外医疗》2016,(19):52-53
目的:比较腰大池持续引流与脑脊液置换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88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脑积水发生9例(20.45%)、血肿吸收时间(19.35±6.44)d,观察组分别为2例(4.55%)、(10.02±3.62)d,对照组血肿吸收时间及脑积水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血肿吸收时间,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2年5月来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头痛消失、颈项强直消失、脑脊液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6.5±1.8)min比(15.3±3.6)min,(12.8±4.2)min比(21.9±6.5)min,(6.2±2.3)min比(18.6±4.4)min,(4.1±0.2)min比(9.8±3.6)min,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64.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对照组为5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乳酸(Csf-Lac)、脑脊液糖(Csf-Glu)和血乳酸(Blood-Lac)、血糖(Blood-Glu)水平及乳酸/糖比值之比(L/G.R)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以12例在神经内科或骨科住院的腰腿痛患者为对照组;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SAH患者47例,根据SAH患者是否出现CVS分为CVS组(19例)和nCVS组(28例)。分析CVS组及nCVS组SAH患者第1、3、7、10、14天Csf-Lac、Csf-Glu和Blood-Lac、Blood-Glu水平动态变化及TCD(经颅多普勒)结果,计算每组患者L/G.R值。结果 47例SAH患者发生CVS 19例,其中SAH后1~2 d 4例,3~7 d 13例,8~10 d 2例。SAH组患者不同时间及对照组的Csf-Lac、Blood-Glu、L/G.R和动脉平均流速(VmM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Csf-Lac、Blood-Glu、L/G.R和VmM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VS组与nCV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  相似文献   

17.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12月我院神经外科2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部采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综合性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腰穿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后阵发性剧痛立即缓解,缓解率100%。但仍有可忍受之持续性钝痛。8例在治疗后12h需使用止痛药方能入睡。3~5d后阵发性剧痛逐渐减弱,一般需作腰穿脊液置换5~7d后阵发性剧痛逐渐消失,而持续性钝痛则在3~4周后方可基本完全消除。2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早期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尤其是对其阵发性剧痛的缓解应以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式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行改良式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术并鞘内注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间断腰椎穿刺术并鞘内注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优良率68.75%,对照组39.3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实验组12.05%,对照组27.27%,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颅内压控制平稳,脑膜刺激减轻,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效果较好,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划分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4.78±2.56)d均明显好转,治愈好转率(85.7%)高于对照组(60.7%),且治疗期间缩短,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0.2%、35.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7.1%、28.6%(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地塞米松注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茆康成  谢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51-152
目的对比两种脑脊液引流方法对预防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97例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34例采用术中侧裂池置管经皮持续外引流脑脊液,63例采用术后持续腰穿置换脑脊液,均接受常规治疗,随访其并发症发生率,时间大于6个月。结果在观察病例中,外侧裂置管持续外引流者其脑积水和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侧裂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