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方法 50例动-静脉造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测定临床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以及血浆纤维蛋白(Fib)。对19例因血栓而造成内瘘失去功能的患者,进行因素与动-静脉内瘘寿命间的COX回归性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形成与ALB、CRP、Fib以及原发病为糖尿病存在回归关联。结论糖尿病、Fib及CRP是导致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几种重要的危险因素,而ALB则是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肢体动静脉内瘘是肾衰晚期病人维持多次重复血透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道 [1 ]。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保持内瘘的持久性通畅 ,是整个透析工作中的关键。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采用现行护理措施的上肢前臂造瘘术后患者 4 8例为护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是对透析患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护理,因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关键[1]。做好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为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理想状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充分性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将我科近5年来的13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3例MHD患者,依照单盲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静动脉组(41例)接受头静脉-桡动脉AVF治疗,动静脉组(42例)接受肱动脉-肘正中静脉AVF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年管路通畅率、透析治疗6个月后透析效能[尿素氮(BUN)清除指数、BUN下降率、血管通路血流量]、透析前及透析治疗6个月后炎性因子指标[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2微球蛋白(β2-MG)]、治疗前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IL-6、hs-CRP、β2-MG、TNF-α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管路通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动脉组对比,动静脉组BUN清除指数、BUN下降率、血管通路血流量均较高(P<0.05);动静脉组假性动脉瘤(PA)发生率高于静动...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铁舒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29-263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情况,通过对150例使用动-静内瘘透析的患者加强内瘘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正确穿刺方法及透析后采取正确压迫止血法.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结果:有效地延长了患者动-静内瘘使用寿命,平均使用寿命达5年以上,最长达7年.结论:掌握个体化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术是延长动-静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前 ,首先要进行动静脉造瘘 ,建立一条血管通路 ,通过这条血管通路把病人的血液从体内引出来 ,经过透析器的处理 ,清除病人体内多余的水分、代谢废物、毒物 ,补充体内缺乏的物质 ,如碳酸氢根、钙等 ,把接近正常成分的血液通过这条血路送回体内来维持病人生命。我们称这条血管通路为病人“生命线”。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现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 15 6例 ,其中男 86例 ,女 70例 ,年龄 16~ 84岁 ;靠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10年以上的 14例 ,6~ 10年 47例 ,3~ 5年 3 7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原因与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出现闭塞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超滤和穿刺不适当易导致血栓形成,而动静脉内瘘的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结论引起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有多种,在临床上要对症预防、治疗,注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程卫  叶丽萍  李钟声  高路  顾菁 《安徽医药》2013,34(5):584-585
目的充分利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前臂内瘘128例,上臂内瘘37例)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内瘘术后1个月内闭塞5例;上臂内瘘无一例闭塞,但上臂内瘘血流量较大,压迫止血不充分易造成局部血肿,上臂内瘘可穿刺范围小,静脉易形成动脉瘤。结论前臂血管无法建立内瘘时,上臂内瘘是较好的选择。采取绳梯式穿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止血,可避免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维持性血液透析63例患者进行分析,动静脉内瘘均采用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采用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病发症等显著减少,生活质量也有效提升。结论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病率,提升内瘘试用时间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总结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127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内瘘术,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出血、术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95.3%,术后出血2例,术后血栓形成3例,2例因血管条件差手术失败。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术式,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时明涛 《安徽医药》2021,25(11):2248-2251
目的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人造血管内瘘(AVG)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应用对比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HD病人81例,按治疗方式分为AVF组46例(给予AVF治疗)与AVG组35例(给予AVG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再次通畅率、血管径路中位生存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VF组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明显高于A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通畅率80.43%比37.14%,12个月通畅率65.22%比11.43%,24个月通畅率28.26%比5.71%,36个月通畅率19.57%比2.86%,均P<0.05);AVF组血管径路再次通畅率与AV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血管径路中位生存时间为39.344个月,AVG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27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皮下血肿、血清肿、渗血并发症发生率与AV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VF治疗MHD,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高于AVG,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VG组,安全性较好,但两种手术方式血管径路再次通畅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平  罗靖  赵亮  胡阳春  王晓健 《安徽医药》2016,37(12):1516-1518
目的 探讨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动脉途径栓塞6例,经静脉途径栓塞1例,均应用Onyx胶予以栓塞。结果 7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栓塞完全,无死亡病例,无新发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例海绵窦DAVF患者术后第3天球结膜充血症状完全缓解,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结论 根据影像学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DAVF选用不同的栓塞途径,血管内栓塞DAVF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DAVF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椎间盘突出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告1例以胸椎间盘突出为临床表现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6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加重伴大小便失禁1个周”入院,入院后行胸椎X线、CT检查,诊断为胸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予以卧床休息、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效果差,行胸椎MRI考虑胸腰段硬脊膜动静脉瘘可能性大,后行DSA证实动静脉瘘存在,行动静脉瘘切除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胸椎间盘突出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复杂,需与单纯胸椎间盘突出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使用AVF行MHD治疗的患者186例,根据随访过程中超声检查AVF是否出现并发症[狭窄和(或)血栓]分为并 发症组48例和非并发症组138例,收集2组患者透析龄、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1 mmHg=0.133 kPa)例数、穿 刺失败或血肿形成例数、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并检测2组患者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等指标, 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VF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并发症组合并糖尿病、血液 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发生率及PCT、CRP、透析龄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2组性 别、年龄、原发疾病、尿素清除指数、体质量指数、每月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滤过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 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高水平的PCT、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是发生AVF并发 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水平PCT是MHD患者AVF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微炎症状 态的改善,并注意合理控制血压,避免血液透析中血压快速下降,不断提高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本质。方法从胚胎发育学的角度对比颅颈交界区SDAVF与其他部位SDAVF的异同。结果两者既有显著的差异性,也有相似之处。结论颅颈交界区SDAVF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一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B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钟海  白茫茫  李健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92-194,197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类在硬脑膜及其大脑镰、小脑幕等附属物发生异常动静脉交通的血管性病变,在其多种治疗方法中,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文就其发病原因、机制、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栓塞材料和经不同途径栓塞治疗等的最新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热康谱联合喜疗妥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组采用非热康谱联合喜疗妥。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之后的血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改善内瘘血管弹性、提高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中,非热康谱联合喜疗妥,效果优于热敷联合喜疗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一次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穿刺针应用于血透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国产与进口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在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入组70例血透患者,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动静脉穿刺,并完成预定时间透析治疗。单次治疗尿素下降率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时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度、护士操作的方便性、进针的顺畅性、患者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如皮肤过敏、皮下出血、感染、内瘘栓塞等相似(P>0.05),血白细胞、内毒素等参数两组在治疗前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一次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穿刺针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进口产品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