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鑫君  程巧鸳  赵宁  李范珠 《中草药》2008,39(5):679-682
目的 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以包封产率为指标,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壳聚糖质量浓度0.01 g/mL,川芎嗪与壳聚糖的质量比1:4,进风温度120℃,空气流速500 L/h,所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表面圆整,载药量为(18.60土0.15)%,包封率为(93.01士0.76)%,平均粒径为(10.69±0.64)μm.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在1~15 h内拟合Higuchi方程Q=19.798 t1/2 25.209(r=0.997).结论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包封产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过程稳定,可望成为实现中药微球工业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聚壳聚糖-丙烯酸磁性微球的制备过程以及性能测试。方法实验运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环已烷为油相,壳聚糖-丙烯酸溶液为水相,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分散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司班80为乳化剂,并加入磁流体,在60℃水浴下,机械搅拌,反应数小时,抽滤,洗涤,干燥,制得微球。结果当壳聚糖用量为2g,质量浓度为50mg/ml的丙烯酸用量为100ml时反应效果最好,溶液最为均匀,反应效果最佳。最后用扫描电镜对磁性微球进行形态观察和结构表征测试。微球外表呈较均匀的圆球状,粒径大约在55~100nm之间。结论基本属于纳米磁性微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化香树果序提取物壳聚糖微球,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对化香树果序提取物鼻黏膜用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设计并优化。结果:最佳制备工艺:醋酸浓度为4.99%、span-80量为3.50 mL,油相与水相比为2.971。考虑到实际条件,将以上条件分别调整为:醋酸浓度5%、span-80量3.50 mL、油相与水相比31。采用以上最佳工艺制备微球,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8.9%、43.8%。结论:优化后得到稳定的制备工艺,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适于鼻黏膜用化香树果序提取物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质。方法:以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和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油相,戊二醛作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优化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扫描电镜观察目标微球形态,动态透析法检测目标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油水相比例6∶1,交联时间3 h,转速1 400 r·min~(-1);目标微球形态较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7.92μm,载药量29.20%,包封率39.23%。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在4 h的药物累计释放率26.75%,之后释药平缓,释放变慢,48 h的药物累计释放率95%。微球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的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优化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载药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5-氟尿嘧啶肝动脉栓塞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微球性质的可预测性。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以微球栽药量、粒径、包封率为因变量对明胶浓度(X1)、乳化剂的用量(X2)、乳化转速(X3)3个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拟合所得多元二次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9 5,0.808 6,0.891 5。结论 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氟尿嘧啶白蛋白磁性亚微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的氟尿嘧啶白蛋白磁亚微球(FU-AMOM)并研究其有关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固化法制备FU-AMOM并考察其外观、粒径及其分布;测定FU-AMOM的载药量及包封率;评价其释药特征并对释药曲线进行方程拟合;考察荷瘤小鼠体内靶向性。结果制得FU-AMOM平均粒径为(321±50)nm,分布范围为100~600nm;平均载药量为(9.69±0.19)%;平均包封率为(70.36±0.53)%;体外动态透析法释药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荷瘤小鼠试验结果表明,FU-AMOM于磁场作用下在肿瘤组织聚集,具有靶向性。结论FU-AMOM磁亚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和靶向作用,有希望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用于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磁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采用超声乳化和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三氧化二砷磁微球,建立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检验微球包封率并确定优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A3B2C1,即Fe3O4-As2O3(1∶2),聚乳酸体积分数0.6%,PVA体积分数3%。制备的磁微球平均含量26%,包封率60%。结论:试验制备的三氧化二砷磁微球包封率高、毒性小。  相似文献   

8.
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实验 ,优化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 ,提高预测性。方法 :壳聚糖微球用复乳法制备 ,利用statistica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 ,求得方程 ,用效应面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结果 :投药量最佳为 13%~15% ,有机相浓度为 30%~40 % ,油相浓度为 68%~72%。结论 :通过星点设计和效应面优化法优化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 ,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唐勤  孙晓辉  陈毫  徐晓玉  张继芬 《中草药》2012,43(12):2377-2385
目的 为提高姜黄素的口服吸收,研制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优选其制备方法和工艺.方法 分别采用离子凝聚法(滴入法、注入法)和乳化交联法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考察工艺条件对微球载药量和释药速率的影响,并对各方法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DSC、IR和SEM证实,3种方法制得的微球均具有良好的球形,姜黄素仍以磷脂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壳聚糖微球中而并未解离.离子凝聚滴入法制备的微球载药量高达5%以上,但粒径大,为(1.11±0.08) mm;无突释效应,累积释药量平稳增加.离子凝聚注入法制备的微球粒径最小,为(16.19±4.91) μm,载药量也达5%以上;虽有较弱的突释效应,但释药最完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居中,为(77.48±19.37) μm,但载药量仅在1%左右,且突释效应强,释药量最低.磷脂复合物并没有改变壳聚糖微球的释药规律,各微球的药物释放均符合Weibull分布.结论 离子凝聚注入法更适合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琳琳  韩刚  宋树美  张卫国  刘楠  常佳 《中药材》2007,30(2):230-232
目的:制备了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并对姜黄素微球、片剂及胶囊剂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缩聚法制备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结果:制备的微球粒径均匀,载药量适中,姜黄素的片剂、胶囊剂、微球释放达平衡时间分别为1 h、1.75 h、5 h。结论:微球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的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中蜂毒包封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蜂毒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二甲基亚砜 (DMSO)和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溶剂将微球中溶解性相差较大的基质和药物同时溶解,形成均匀的一相,再用Lowry法测定其中多肽的含量,并将测定结果与已经过方法学验证的二喹啉甲酸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蜂毒在10.05~100.5μg内Lowry法测定的结果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回收率平均为100.7%,RSD为1.1%,测定结果与二喹啉甲酸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此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满足生物可降解微球包封率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5-Fu壳聚糖/丝素复合磁微球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壳聚糖/丝素复合高分子为骨架材料,研制5-Fu磁微球的制备,考察其缓释效果和磁响应性。方法 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微球,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离体定位装置进行体外磁定位。结果 壳聚糖/丝素复合材料对5-Fu的包封和缓释效果优于单组分的壳聚糖;随戊二醛用量的增加缓释效果增强,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2.744 8t1/2+35.261 3(r=0.965 1),t50为28.83 h;含12%磁性物质的微球,在磁感应强度0.4 T、介质流速1 cm·s-1、离磁场距离≤3 cm时,微球在靶区的截留率达75%以上。结论壳聚糖/丝素复合磁微球在药物的缓释和靶向定位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大黄总蒽醌(RTA)壳聚糖(CS)口服结肠定位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考察指标,CS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RTA壳聚糖微球(RTA-CMS),并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再采用肠溶材料Eudragit S100进行包衣。结果优选的最佳工艺为CS质量分数为2.5%,RTA与CS质量比为1∶4,液体石蜡与二氯甲烷的比例为1∶1,司盘-80用量为2%,微球包封率为64.5%,粒径为(248.8±54.2)μm,包衣后粒径为(269.3±172.7)μm。结论根据优选工艺制备的RTA-CMS包封率较高,微球形态良好,可用于RTA结肠定位CMS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刘诗雨  柏希慧  董林娟  王昌利  宋逍 《中草药》2016,47(14):2488-2491
目的考察葛根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以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量,分别考察不同灌流体积流量、药物质量浓度、肠段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并对比了葛根素原料药及载药微球的吸收特性。结果灌流体积流量对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P0.05);葛根素的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P0.05);葛根素在空肠和回肠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大于在十二指肠处的值(P0.05);载药微球在空肠的Ka和Papp值显著高于葛根素原料药(P0.05)。结论葛根素羧甲基微球中葛根素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其在空肠和回肠段吸收较好,羧甲基壳聚糖作为载体能显著提高葛根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继芬  王琴  贾兰  张宇  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2972-2975
目的:将脂质体与壳聚糖微球两种载体结合,研究一种新的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口服缓释给药系统。方法:以阿魏酸为模型药物,醋酸钙梯度法制备脂质体后与壳聚糖溶液混合,离子凝聚法制备微球,分别对脂质体和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结果: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79.97±0.54)%,平均粒径为(187.6±11.9)nm,Zeta电位为-12.67±1.78,4 h释药80%。再制备成壳聚糖微球后,药物以无定型态包于脂质体中,再完整地分散于壳聚糖微球中,平均包封率为(57.89±1.72)%,平均粒径为(1.17±0.15)mm。12 h时,脂质体自微球中释放出80.97%,药物释放出32.33%,明显低于壳聚糖微球78.98%的药物释放率。结论: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颜洁  关志宇  朱卫丰  钟凌云  吴文婷  邹斌  李娜  陈鸿 《中草药》2019,50(23):5706-5713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壳聚糖/海藻酸钠自组装制备葛根素纳米粒(Pur-NPs)的最优处方。方法采用自组装法制备葛根素壳聚糖/海藻酸钠纳米粒(Pur-CS/SA-NPs),以壳聚糖质量浓度、壳聚糖pH值、海藻酸钠质量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超声功率、投药量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最优处方,将最优处方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得到优化后自组装法最优的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45 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07 mg/mL,壳聚糖pH值4.33,转速316.49 r/min。为了实验操作方便,将最优处方定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45 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07 mg/mL,壳聚糖pH值为4.3,转速300r/min,平行3次实验进行验证,所得纳米粒包封率(89.056±1.680)%、载药量(44.528±0.840)%、平均粒径(208.327±1.870)nm、PDI 0.131±0.006。经过表征,纳米粒形态完好,由体外释放实验可知,纳米粒经过拟合所符合的方程为Higuchi模型,且在释放过程中无突释现象,表明纳米粒在体外释放良好。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了Pur-CS/SA-NPs的处方,以平均粒径、PDI、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评价该模型,且经过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草次酸修饰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体内外肝癌的靶向性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甘草次酸(GA)和壳聚糖(CTS)合成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材料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GA-CTS),并与5-氟尿嘧啶(5-Fu)合成GA-CTS/5-Fu纳米粒,通过共聚焦实验观察该纳米材料的肝癌靶向性,在原位肝癌模型中的药物分布,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GA和CTS成功合成GA-CTS,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验证。将GA-CTS与5-Fu制备成GA-CTS/5-Fu纳米粒。其粒径为193.7nm,栽药量为1.56%,多分散指数为0.003,并具有缓释的特性,能达到快速释放、稳步释放和缓慢释放三个阶段。GA-CTS/5-Fu纳米粒在体内分布表明,肝脏的5-Fu浓度最高,可见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亦发现GA-CTS/5-Fu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癌靶向性。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对肝癌细胞有效作用时间明显比5-Fu延长。同时发现GA-CTS纳米粒具有明显对肝癌耐药细胞株抑制作用。结论GA-CTS/5-Fu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并且具有肝癌靶向性和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昔洛韦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化阿昔洛韦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态学性质、载药量、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 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微球,用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结果 微球平均粒径为(0.94±0.15)μm,载药量为(16.07±1.04)%,体外释药方程1-Q=0.815 e-0.66402t+0.1625e-0.01657tt1/2α=1.044 h,t1/2β=41.82 h。结论 微球外观圆整、均匀,体外释药符合长效制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半乳糖基壳聚糖(GC)/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观察其缓释特性及对小鼠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GC和5-Fu合成纳米粒,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观察其缓释作用和体外实验观察GC/5-Fu纳米粒对肿瘤细胞抑制率和半数抑制率浓度值(IC50)。结果 GC/5-Fu纳米粒成功合成,呈规则的球形,表面光滑,大小均匀,纳米粒间无粘连。0~12 h出现突然快速释放,其累计释放率为32.4%;1~8 d出现平稳的缓慢释放,其累计释放率为93.50%;8~10 d呈平台期缓慢释放,10 d时累计释放率达95.70%。5-Fu和GC/5-Fu纳米粒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杀伤具有药物浓度越大,杀伤作用也就越强的量效依赖关系。在24 h、48 h和72 h,肿瘤抑制率从GC/5-Fu-SMMC-7721,5-Fu-SW480,5-Fu-SMMC-7721和GC/5-Fu-SW480依次降低。5-Fu的时间依赖性杀伤效应主要在1~6 d,在此期间的各个时相点,其IC50从GC/5-Fu-SMMC-7721,5-Fu-SW480,5-Fu-SMMC-7721和GC/5-Fu-SW480依次升高,但7 d后,5-Fu-SW480和5-Fu-SMMC-7721的时间依赖性杀伤效应进入一个平台期;而GC/5-Fu-SMMC-7721和GC/5-Fu-SW480的时间依赖性杀伤效应则从1~10 d呈持续增加趋势,并且6 d后,GC/5-Fu-SW480的IC50值小于5-Fu-SW480和5-Fu-SMMC-7721。结论 GC/5-Fu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量效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对小鼠原位肝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较5-Fu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