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丹参水提液絮凝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丹参提取液絮凝澄清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澄清处理后的丹参提取液的浊度和指标成分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为考察对象,优选两种絮凝澄清剂的用量和絮凝温度。结果:使用壳聚糖进行絮凝澄清处理后的丹参水提液上清液浊度低于用ZTC1 1Ⅱ型絮凝剂处理后的浊度,并能够更好地减轻膜污染程度。结论:壳聚糖作为丹参水提液絮凝澄剂效果优于ZTC1 1Ⅱ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滇丹参提取及絮凝沉降法纯化丹酚酸B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滇丹参主要成分丹酚酸B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及纯化的最佳条件.结果:滇丹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 h;采用ZTC11+1为絮凝沉降剂,药液浓度在1 g/5mL,絮凝剂的用量是B∶A=4∶2,搅拌速度为100 r/min时,得到的精制液中丹酚酸B含量最高.结论:使用絮凝澄清的方法精制水提液,用量少,污染小,丹酚酸B的含量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6,(6)
目的优选杜仲叶水提液的除杂工艺。方法采用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壳聚糖絮凝沉淀法、ZTC絮凝沉淀法、壳聚糖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ZTC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对杜仲叶水提液进行澄清处理,筛选出适宜的澄清方法。以绿原酸保留率、鞣质和蛋白质去除率以及药液澄明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澄清工艺。结果最佳澄清方法是壳聚糖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该方法处理后提取液有效成分保留率为89.5%,蛋白质和鞣质去除率为分别为54.4%和57.5%,澄明度和稳定性良好。结论壳聚糖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可作为杜仲叶水提取液的最佳澄清工艺,其稳定可行,而且有效成分损失少。  相似文献   

4.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絮凝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姣  孙泽沾  康勇 《中草药》2011,42(3):478-483
目的优化养阴清肺糖浆的生产工艺,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提高药液的澄清度。方法采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ZTC 1+1对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有效成分甘草酸保留率和药液浊度为衡量指标,考察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絮凝后的药液离心处理,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絮凝提纯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30℃,ZTC 1+1用量0.6 g/L,快搅速度450 r/min,快搅时间2 min,慢搅速度50 r/min,慢搅时间10 min,絮凝后的药液再在转速3 000 r/min下离心20 min,此时甘草酸保留率为84%,药液浊度只有1.3 NTU。结论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的絮凝提纯效果明显优于醇沉法,絮凝法可以替代醇沉法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提纯。  相似文献   

5.
盛华刚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13-1914
目的 研究不同纯化方法对黄柏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和浸膏率为考察指标,并结合指纹图谱,对离心法、水提醇沉法、壳聚糖絮凝沉降法进行比较.结果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黄柏水提液各成分的影响较均衡,有效成分损失较小,更适合对黄柏水提液的澄清.结论 壳聚糖澄清剂可以用于黄柏水提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6.
李桂水  陶思佚  程丽君  李毅  王星天 《中草药》2015,46(23):3507-3513
目的采用絮凝技术优化消炎退热颗粒原药水提液除杂净化工艺,保留有效成分的同时去除更多杂质,提高原药水提液的澄清度。方法明确消炎退热颗粒原药水提液中杂质的成分后,通过筛选絮凝剂的实验,确定了采用壳聚糖絮凝剂对原药水提液进行絮凝除杂。针对以消炎退热颗粒原药水提液中有效成分秦皮乙素的保留率,杂质成分蛋白质和鞣质的去除率以及絮凝处理后药液上清液的浊度作为研究指标,分别研究考察了壳聚糖絮凝剂的配比及用量、絮凝温度、絮凝快搅速度及快搅时间对絮凝整体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实验得出壳聚糖作为絮凝剂用于消炎退热颗粒原药水提液除杂净化的最佳絮凝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加入量1.25 g/L,絮凝温度为40℃,快搅速度为350 r/min,快搅时间为3 min。该条件下有效成分秦皮乙素的保留率为88.92%,蛋白质和鞣质的去除率分别为62.96%和67.19%,絮凝后药液静置24 h后浊度为5.0 NTU。结论壳聚糖作为絮凝剂用于消炎退热颗粒原药水提液的除杂净化,能有效提高药液中杂质的去除率,同时能提高药液的澄清度。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 以延胡索乙素和浸膏率为纯化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结合指纹图谱,优选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的最佳纯化工艺.结果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纯化延胡索水提液的最佳条件是药液质量浓度为0.25 g·mL-1,静置温度为5℃,不调pH值,加入药液体积20%的壳聚糖溶液.结论 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豨红通络提取液的精制工艺。方法:以奇任醇保留率、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水提醇沉法、超滤法和ZTC1+1-Ⅱ天然澄清剂吸附法在豨红通络提取液精制中的效果,并且采取单因素考察法,优选出最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ZTC1+1-Ⅱ天然澄清剂的澄清工艺优于水提醇沉法和超滤法。提取液加入5%的B组分ZTC1+1-Ⅱ天然澄清剂,置于50℃的水浴中,以150r/min的速度搅拌,纯化絮凝搅拌时间45min为最佳精制工艺。结论: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可用于精制豨红通络提取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乳核分散片水提液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橙皮苷、芍药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将醇沉法与ZTC1+1澄清剂吸附法进行比较,优选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醇沉,具体方法为: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含醇量为80%,静置12h。结论:乳核分散片的纯化工艺醇沉法优于ZTC1+1澄清剂吸附法。  相似文献   

10.
ZTC1+1-Ⅱ澄清剂用于中药水提液澄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ZTC1+1-Ⅱ澄清剂用于中药水提液的澄清效果。方法:采用HPLC和分光光度法,以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二苯乙烯苷),总多糖和固形物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澄清剂用量、药液浓度、搅拌速度对澄清工艺的影响。结果:中药水提液的最佳澄清条件为:澄清剂用量5%,药液浓度(1∶10),搅拌速度100 r·min-1。结论:与传统水提醇沉法比较,ZTC1+1-Ⅱ澄清剂澄清工艺能保留水提液中大部分指标成分,且操作简单、安全。ZTC1+1-Ⅱ澄清剂作为絮凝澄清剂可用于精制中药水提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葛根芩连汤中黄酮及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浸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药液浓缩程度、壳聚糖用量、pH对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精制葛根芩连汤中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并与乙醇沉淀法、离心沉降法及滤过法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沉淀法的最佳条件为药液质量浓度0.78 g.mL-1,壳聚糖加入量10%、药液pH 6,与不同沉淀方法比较,壳聚糖的沉淀效果最佳。结论:壳聚糖可有效保留药液中有效成分,降低浸膏率,同时改变药液中成分的组成比例,因此选用此方法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2.
补肾活血煎的絮凝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霞  张文清  夏玮 《中草药》2004,35(12):1351-1354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法用于补肾活血煎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补肾活血煎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形物、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浓缩比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有效成分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法用于补肾活血煎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壳聚糖沉降法处理大黄水提液,以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质量分数和浸膏率为指标,选取药液质量浓度、壳聚糖加入量、药液pH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壳聚糖絮凝沉降工艺;并与乙醇沉淀法比较。结果:优选的壳聚糖絮凝沉降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1 g.mL-1,壳聚糖加入量10%,药液pH 6。壳聚糖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均能较好地使水提液沉淀,但两者均会造成蒽醌类成分的损失,前者在降低浸膏率、保留有效成分方面优于后者。2种沉淀法纯化后,药液中蒽醌类成分与未纯化药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影响较乙醇沉淀法小,可用于含蒽醌类成分中药的沉淀,但是否适合于大生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中药水提浸膏吸湿性影响的差异.方法:考察2种纯化工艺对浸膏得率、糖类和氨基酸保留率、蛋白质和鞣质去除率、浸膏吸湿性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的浸膏得率、糖类和氨基酸保留率、蛋白质和鞣质去除率均高于醇沉工艺,但浸膏吸湿性低于醇沉工艺.结论:金钱草水提浸膏的吸湿性与多糖保留率、蛋白和鞣质去除率有关,为2种纯化工艺的选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泽沾  孙姣  秦莉  康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212-1218
目的:研究壳聚糖季铵盐用于止嗽定喘口服液原药水提液除杂纯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壳聚糖改性产物壳聚糖季铵盐对止嗽定喘口服液原药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麻黄碱、甘草酸保留率和药液浊度作为衡量指标,考察了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絮凝除杂工艺条件:药液温度30℃,壳聚糖季铵盐用量0.4 g.L-1,快速搅拌速度500 r.min-1,快速搅拌时间1 min,慢速搅拌速度50 r.min-1,慢速搅拌时间10 min,此时麻黄碱保留率为97.6%,甘草酸保留率为76.7%,药液浊度为1.1 NTU,放置30 d后的浊度为2.8NTU。结论:壳聚糖季铵盐可用于止嗽定喘口服原药水提液的絮凝纯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活血通络水提液超滤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压抽滤、低速离心、高速离心、壳聚糖絮凝、活性炭脱色作为前处理方法对活血通络水提液膜过程中通量及膜污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芍药苷转移率以及膜污染度等指标考察絮凝条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前处理法在指标性成分芍药苷的保留率上优于减压抽滤、低速离心、高速离心和活性炭脱色,且膜污染度最小,药液膜通量最大。结论壳聚糖絮凝法是活血通络水提液膜前处理的较适方案,最优絮凝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50℃,pH=5,1%醋酸壳聚糖用量30mL/L。  相似文献   

17.
正交试验优选蜂病康合剂壳聚糖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蜂病康提取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纯化后药液中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絮凝澄清条件,并与传统醇沉工艺比较.结果:正交优选工艺优于醇沉工艺,最佳絮凝澄清条件为水提液浓缩到1∶8,壳聚糖用量15%,温度50℃.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蜂病康合剂的精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生脉分散片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壳聚糖絮凝沉降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浓缩程度、壳聚糖用量、静置时间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人参皂苷Rg1,Re质量分数分别为0.251%,0.074%。最佳纯化工艺为提取液生药质量浓度1 g·mL-1,壳聚糖用量10%,静置时间12 h;人参皂苷Rg1,Re质量分数分别为0.394%,0.116%。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合理,为生脉分散片的剂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塔拉豆荚中代表性鞣质化合物进行色谱制备及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对塔拉豆荚进行了提取、分离,利用现代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并用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法对提取物及所得鞣质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塔拉豆荚水提取物中得到了6个代表性鞣质化合物gallic acid(1),methyl gallate(2),ethyl gallate(3),methyl 3,5-di-O-galloylquinic acid(4),methyl 3,4,5-tri-O-galloylquinic acid(5),methyl 3,4,5-tri-O-galloylquinate(6)。该6种化合物经液质分析显示为塔拉中的主要鞣质类成分。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塔拉豆荚的水提物(Fr.1),甲醇提取物(Fr.2)以及6个鞣质化合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15Fr.13维生素C6Fr.242。结论:塔拉豆荚提取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鞣质化合物应为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扩展的德亚盖因-兰多-弗韦-奥弗比克(extended Derjaguin-Laudau-Verwey-Overbeek,XDLVO)理论解析蛋白质、鞣质、果胶、淀粉4种中药共性高分子与超滤膜及各高分子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预测其超滤膜污染行为。方法以蛋白质、果胶、鞣质、淀粉4种中药共性高分子作为模拟污染物进行超滤膜过滤实验。采用XDLVO理论定量分析中药共性高分子与超滤膜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评价极性作用力(AB)、范德华力(LW)、双电层作用力(EL)对超滤膜污染的相对贡献,预测中药共性高分子的超滤膜污染行为,并将XDLVO理论预测结果与膜过滤通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种中药共性高分子与超滤膜之间的总界面作用能大小顺序依次为果胶>淀粉>鞣质>蛋白质,且皆为负值,表明4种中药共性高分子与超滤膜之间表现为相互吸引。其中,极性作用力最大,在总界面作用能中占主导地位;双电层作用力最小,其对总界面作用能的影响可以忽略。除果胶-果胶之间相互吸引外,蛋白质-蛋白质、鞣质-鞣质、淀粉-淀粉之间均表现为相互排斥。各高分子溶液的超滤膜通量衰减严重程度依次为果胶>淀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