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女性淋球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诊断女性淋球菌(NGH)感染的效果和可行性,试图寻找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淋球菌检测方法。[方法]用革兰染色涂片法、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女性疑诊淋病患者,其中FQ-PCR法采用宫颈拭子、阴道拭子和尿液3种取材方法进行对比。以培养法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并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定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培养法检测淋球菌的检出率为6.7%,涂片法的敏感性为60.00%,阳性预期值为54.55%。宫颈拭子FQ-PCR、阴道拭子FQ-PCR和尿液FQ-PCR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0%、95%和80%,3种FQ-PCR法特异性高达98%。[结论]FQ-PCR法检测女性淋球菌,具有快速、定量准确、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可弥补涂片法较粗糙、培养法耗时长的缺点。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淋球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任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557-3558,3577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对奈瑟淋球菌临床菌株进行快速检测和分型的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porinⅠ基因序列,设计合适的扩增引物和porinⅠ基因类型检测引物,运用多重PCR技术对确诊的浙江地区的奈瑟淋球菌临床菌株进行检测和类型分析。结果在分析的43株确诊的奈瑟淋球菌临床菌株中,建立的多重PCR法对porinⅠ基因检出率为100%,对porinⅠ基因分型正确率为95.35%。结论所建立的多重PCR法对于porinⅠ基因的检出率和分型正确率高,能用于奈瑟淋球菌临床株porinⅠ基因的的快速检测和分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敏感地检测淋球菌致泌尿生殖道感染的16SrRNA-PCR基因诊断方法,以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淋球菌的感染情况。方法以淋球菌16S核糖体rRNA基因为扩增靶点,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扩增靶基因片段,扩增的片段长度为260bp,扩增产物通过ABI3130 DNA Analyzer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同Genebank报道的序列进行比较,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对淋球菌模板进行10倍比稀释,进行16SrRNA-PCR,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测序鉴定。结果泌尿生殖道感染中通过16SrRNA-PCR扩增可检出淋球菌16SrRNA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证实了PCR产物的特异性;在敏感性检测中16SrRNA-PCR检测淋球菌模板的下限为6.41×10-4μg/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16SrRNA-PCR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具有简便、特异、快速的特点,可作为临床上女性宫颈分泌物及尿液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将分离培养的淋球菌涂片,加淋球菌抗血清,直接在载玻片上进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仅淋球菌出现阳性反应,其他12株对照菌均为阴性,反应特异性为100%。64株临床标本分离株经传统方法鉴定为淋球菌,经本法检测反应均为阳性,两种方法鉴定淋球菌的符合率为100%。该法简便,经济,省时,适应淋球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5.
用DNA microarray快速检测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DNA microarray的制备及其检测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的准确性。方法根据淋球菌药敏及测序结果分别对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探针并制作DNA microarray。对淋球菌临床拭子进行PcR扩增并荧光标记包含gyrA和parC基因的目的DNA片段,与芯片杂交,同时以测序法进行双盲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87份泌尿生殖道试子全部可用DNA microarray检测出来,芯片检测结果与药敏结果符合率为100%,与测序结果符合率为97.7%。结论用DNA microarray来检测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突变快速、特异性高和灵敏度高,可以应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采用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y test,ICT)的淋病奈瑟菌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男性尿道分泌物、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近2年本院门诊收集总计159例怀疑为淋病感染者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淋球菌快速免疫层析检测,同时进行PCR检测,结果不符的以培养法为金标准。结果159例生殖道分泌物分析,ICT法的阳性率为94.12%,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99.11%。结论淋球菌IC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具有快速检测的特点,可为临床医生诊断淋病提供一个快速、准确、更具参考和诊断价值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研发的淋病快速诊断试剂(胶体金法),对2001年1月~4月在我院STD门诊就诊的300例患者的分泌物进行了淋病检测,并同时进行淋球菌培养,以此来验证淋病快速诊断试剂(胶体金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外还对部分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检测,以便观察其它病原体的存在对淋病快速诊断试剂的检测有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磁珠法提取淋球菌DNA的效率和敏感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皮肤性病科送检的338例标本同时进行淋球菌培养和磁珠法提取淋球菌DNA。结果淋球菌培养阳性标本101例,培养阴性标本237例。结果表明,在101例淋球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淋球菌DNA检测全为阳性;在237例培养阴性标本中,淋球菌DNA检测共有201例为阴性,其中有36例为淋球菌DNA阳性。结论虽然淋球菌培养是金标准,但由于培养时间长,且淋球菌非常脆弱,培养阳性率较低,所以容易漏诊。磁珠法提取淋球菌DNA的效率快、敏感性较好,还在于细菌死亡后或早期使用抗生素产生淋球菌培养假阴性结果时,淋球菌DNA检测仍然为阳性,对这一部分患者能够做到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预防和治疗性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的混合感染情况,我们采用“立明”衣原体(ClearviewChlamydia)抗原免疫快速法(简称C-C快速法)对71例淋病患者在进行淋球菌分离的同时进行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1例系我院性病门诊患者。男34例,女37例,年龄17~57岁,平均29岁。多数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男性患者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尿道口流脓、发红等;女性患者多无症状或自觉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所有病例均符合:1患者本人或配偶有冶游史;2分泌物涂片和培养查到淋球菌;3检测前未做过…  相似文献   

10.
太原地区妇女儿童淋球菌感染调查及基因快速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进并建立快速检测淋球菌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同时用涂片染色筛查和培养法作鉴定比较,对太原地区1986 ̄1995年妇女儿童淋球菌感染状况作调查分析,对9204例妇女儿童生殖道感染者作直接涂片染色检菌,阳性率为26.5%,其中1220例同时用培养与PCR法检测,阳性率为12.4%和21.0%,用PCR直接检测临床标本NG-DNA,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之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纸片扩散法(K-B法)用于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判定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临床分离的淋球菌株105株,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进行头孢曲松敏感性试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次K-B法检测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菌株检出率分别为81.0%、78.1%和77.1%,平均检出率78.7%;琼脂稀释法对敏感株检出率为97.1%。K-B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3.8%。结论 K-B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头对孢曲松敏感性试验结果存在差异,对K-B法结果为非敏感的菌株,应使用琼脂稀释法确证,结果以琼脂稀释法为准;K-B法检测为敏感的菌株结果可靠,无需再确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实时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在淋球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4例疑似淋球菌感染患者的生殖道拭子分别进行SAT、PCR法及培养法检测,同时对其尿液标本进行SAT检测。分别对生殖道拭子和尿液标本SAT检测结果与生殖道拭子PCR法和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4例疑似患者拭子标本中,SAT法检出阳性90例,高于培养法而略低于PCR法,但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3例患者拭子标本SAT检测阳性而尿液标本检测为阴性,符合率为98.53%,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淋球菌培养为金标准,SAT检测拭子标本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1.94%;SAT检测尿液的敏感度为98.77%,特异度为94.31%。结论SAT技术检测拭子及尿液标本中的淋球菌与生殖道拭子PCR法和培养法效果相当,且尿液标本SAT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采样方法有望替代生殖道拭子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以尿液为标本对165 例临床疑为淋球菌感染者采用新型快速方法进行了检测,同时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作为对比。80 例男性标本中,快速法48 例阳性,其中有7 例标本NG 培养为阴性。与培养为标准进行比较,快速法灵敏度95 .3 % 。特异性81 .2 % ;女性单纯尿液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低于男性,但可通过改进取材方法提高检出率。实验表明快速法取材方便,检测时间仅需5 分钟,适用于筛查NG 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由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性疾病.我们于1995年1月至6月间,对590例性病门诊疑似患者进行淋球菌涂片镜检法、细菌培养法及PCR检测的比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直接涂片法、乳胶免疫层析检测淋球菌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2年8月本院就诊临床疑似淋球菌感染的患者216例标本,其中男性尿道分泌物标本115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101例。以细菌培养法检测为金标准,比较直接涂片法和乳胶免疫层析法检测淋球菌效果。结果:细菌培养法显示,216例临床样本中,淋球菌阳性173例(80.1%)、阴性43例(19.9%),115例男性标本中淋球菌阳性96例(83.5%)、阴性19例(16.5%),101例女性标本中,淋球菌阳性77例(76.3%)、阴性24例(23.8%)。与金标准比较,直接涂片法216例样本检出淋球菌阳性154例(71.3%),115例男性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85例(82.6%),101例女性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59例(58.4%);乳胶免疫层析法216例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177例(81.9%),115例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96例(87.8%),101例女性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76例(75.3%)。乳胶免疫层析法对所有样本、男性样本、女性样本中检出淋球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直接涂片法。直...  相似文献   

16.
税开毅 《现代保健》2009,(29):134-134
目的比较PCR检测法、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检测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实验室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对临床288例诊断为淋病的分泌物分别采用PCR检测法、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检测法检测,对三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R检测法的阳性率最高为79.86%。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的阳性率为45.83%,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62.84%,直接涂片法的阳性率最低为43.40%。PCR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R检测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方法.方法淋球菌经环丙沙星作用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进行双参数分析.结果活的淋球菌和死的淋球菌平均荧光通道值分别为0.43和75.7;淋球菌经环丙沙星2μg/ml作用2h后,6株敏感菌的死亡率为(40.1±5.8)%,6株耐药菌的死亡率为(14.1±4.5)%,两者差异显著(P<0.001);6株敏感菌的死菌相对DNA含量为(47.6±13.6),6株耐药菌的死菌相对DNA含量为(20.9±6.5),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可以用于快速检测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江苏省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状况、耐药基因突变型的分布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法扩增含有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gyrA和parC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根据所测MIC,本研究分离的95株淋球菌对环丙沙星100%的耐药;通过测序分析,在54株淋球菌中检测到gyrA和parC的18种突变形式,parC基因突变点越多,MIC相对也较高。结论 parC基因的突变导致淋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纸片扩散法在淋球菌药物敏感性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在广西14个地市的37家医疗机构收集的584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 分别使用琼脂稀释法与纸片扩散法进行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药物敏感性测定, 计算纸片扩散法与琼脂稀释法的一致性。结果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纸片扩散法的分类一致率分别为87.64%、83.45%和80.31%, 配对χ2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65.000、52.128和95.870, P均<0.001)。结论某些厂家的纸片扩散法可能不是临床实践中筛选淋球菌耐药菌株的合适选择, 未来需要更多高准确性的纸片以实现纸片扩散法在淋球菌耐药筛查中的应用, 或在使用前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评估, 选择与琼脂稀释法一致性较好的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和尿液快速检测法在淋球菌(NG)检测中的诊断价值,以选择更为准确、快速、实用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采集本院就诊的不孕不育对象200例,每例分别进行SAT法和尿液快速检测法检测,每例另取1份分泌物拭子标本做分离培养金标准对照用。结果 SAT法阳性率为22.00%,快速法阳性率为26.00%,其中疑似标本SAT法与快速法阳性率分别为39.00%、44.00%,无症状标本SAT法与快速法阳性率分别为5.00%、8.00%。SAT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97.50%,尿液快速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92.50%,SAT法与尿液快速法的敏感性均较好,SAT法的特异性高于尿液快速法。结论 NG在不孕不育人群中隐性感染不容忽视,加强就诊对象NG的筛查、诊治和预防,确保优生优育。SAT技术精准、特异,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是适合实验室诊断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