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剑涓 《天津药学》2006,18(2):49-5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抗HBV药物是当今国际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以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药物和基因治疗为例,从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等方面,对目前抗HBV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便明确其发展趋势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新型高效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94.5%、5.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3%、3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陈锦  童福易 《抗感染药学》2006,3(3):112-113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方法:9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5MU/d,肌注,连用15d后改tiw,疗程6个月。同时加用苦参素注射液-600mg/d,3个月后改口服苦参素胶囊,200mg,tid,疗程共6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剂量疗程相同。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标志和HBV载量。结果: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4.9%(28/51)与34.0%(16/47),P<0.05;HBsAg阴转率分别为9.8%(5/51)与6.4%(3/4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8.8%(30/51)与40.4%(19/47),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具有较好的抑制病毒复制功效并可减轻药物副反应故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龙  窦乐功  魏海 《中国药事》2011,25(2):152-154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及应对策略。方法结合近几年相关文献,对NA耐药问题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核苷(酸)类似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NA尚不能清除乙肝病毒的共价闭合环DNA(cccDNA),因而不能彻底清除HBV感染,需要长期用药。但随着NA的长期应用,耐药性HBV的产生影响了该类药物的疗效,成为临床医师不能回避与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大量HBV感染者,因此在合适的时机下合理地选择抗病毒药物,以及在抗病毒治疗无效或耐药时选择合理的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应根据由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治疗指南来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以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4年6月应用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案分为3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94例,单用干扰素组61例,联合组73例,搜集治疗前及治疗第4、12、24、48周检测肝功能、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 及抗-HBc,治疗中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分析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第4周联合组、单用干扰素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率依次降低,第12、24周联合组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率优于单用干扰素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P <0.05);第48周联合组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率优于单用干扰素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P <0.05);联合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ALT 恢复情况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P <0.05),在治疗24周、48周之后,联合组 ALT 恢复情况优于单用核苷酸类似物( P <0.05);联合组、单用干扰素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HBV 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依次降低( P <0.05)。应用干扰素不良反应多,而核苷酸类似物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能显著提高 HBV-DNA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提高 ALT 的复常率。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nterferons)。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是干扰素α,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治疗病毒性肝炎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同华  张恩娟  葛勤 《中国药房》2003,14(6):370-372
长期应用核苷类似物后HBV -DNA容易产生突变 ,从而产生耐药性 ,严重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1]。阿德福韦 (Adef_ovir,ADV)是近年新合成的核苷类似物 ,具有抗逆转录病毒、嗜肝病毒和疮疹病毒的广谱抗病毒作用。Adefovirdipivoxil(ADV -dpv)是ADV的口服制剂 ,现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ADV治疗以后 ,可出现血清ALT水平升高 ,且患者有HBcAg特异性Th细胞增殖应答反应 ,提示ADV不仅有抗病毒作用 ,还有免疫调节作用。ADV的优势就是对拉米夫定(LAM )等核苷类似物耐药的病毒株仍然具有抑制作用 ,可望成为解决核苷类似物耐药病毒株抗…  相似文献   

9.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发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3年到2005年11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有5种药物.但其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批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中已进入临床试验后期的药物以核苷类似物为主。本文对已上市及进入临床试验的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进行了总结.并对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罗国标  张大志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48-2649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或清除病毒,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IFN)及核苷(酸)类似物(NA)两大类.在治疗中,NA抗重度病毒治疗发生耐药是不可避免的,而耐药的发生将降低患者的临床受益.基于IFN及NA之间或两种NA之间有着不同的抗病毒药理基础.故联合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录的8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44例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采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结果对比,两组的患者在治疗3月后的PTA和TBil以及ALT与HBV-DNA等的改善情况明显的优于治疗前的水平,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PTA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PTA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存活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核心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活性评估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应用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其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4种,其中拉米夫定是第一种获准上市的此类药物。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发生率随之升高,其余3种药物同样存在耐药性问题。耐药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单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普通干扰素和联合另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2例经核苷(酸)类似物(NUCs)初治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42例为治疗组和联合另一种NUCs治疗40例为对照组,疗程48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5.7%,HBV DNA阴转率为71.4%,HBeAg转阴率为61.9%,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45.0%、37.5%、25.0%,P<0.05);治疗组(干扰素联合组)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6%、19.0%),对照组无患者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和HBsAg血清学转换,联合治疗组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联合组无1例发生耐药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耐药。联合组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a联合NUCs)能有效的提高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能快速增加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转换率,并能降低核苷(酸)类似物(NUCs)(的耐药性,而且安全有效。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应答不佳时应早期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苷(酸)类似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收集近期相关医学文献,介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临床医生在应用时要充分了解其不良反应,减少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6.
17.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向阳 《抗感染药学》2005,2(3):109-112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损害,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本文主要介绍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及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左旋咪唑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对新生儿联合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和特异性高效免疫球蛋白来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应用效果。由于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无法完全清除细胞核内的cccDNA,本文建议根据各种药物作用机理的不同,优化组合,联合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患者后病情加重的可能原因。方法:对42例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加重的乙肝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予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2周时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在治疗2,4,6周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反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治疗2,4周,前白蛋白(PAB)在治疗2,4周时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蛋白(ALB)值变化不大;HBV-DNA定量,治疗后4周即明显下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2.55,P<0.01),其中13例低于检测值,治疗8周时34例低于检测值,12周时HBV-DNA定量均低于检测值。结论:42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V-DNA定量下降明显,肝功能指标未改善,尚有恶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予抗病毒治疗后2~4周间,包括黄疸加深,ALT升高,PAB和PTA下降,伴有乏力及消化道等不良反应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腹水,甚至死亡;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患者时应重视其早期病情的变化,以避免肝脏失代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血清或其他体液中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最可靠的标志.血清HBsAg水平可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而变化,并与肝组织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水平相关,HBsAg水平还可作为评估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疗效的一项指标.本文综述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采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停药后复发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按苷(酸)类似物口服治疗,调查分析患者停药复发临床特征及复发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男女比例显著高于初治组患者,ALT、AST指标水平显著更低,年龄超过60岁,长期饮酒为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患者停药后应加强随访工作,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反复给予对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