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锋  迟荣辉  窦建 《四川医学》2008,29(3):341-341
患者,男,33岁,体重72kg.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既往诉体健,否认惊厥抽搐病史.术前各项检查无特殊,麻醉前访视未发现其他任何异常.患者入院时BP 126/80mmHg,P 70次/min,RR 18次/min,SpO2 98%.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65 kg,右侧股骨颈骨折7 d,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患者一般状态中等,神清合作,有高血压病史,血、尿常规化验值均在正常范围,ECG电轴左偏,ST段低下,非正常心电图,术前血压160/100 mm Hg,HR 78次/min,呼吸16次/min。患者9:00进手术室,BP 170/100 mm Hg,HR 80次/min,9:15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腰麻(SA):L_(3~4)注入0.5%布比卡因2.6 ml(重比重液),硬膜外麻醉(EA)于L_(2~3)头向置管3 cm,SA平面T_9(9:30)手术开始BP 120/60 mm Hg,HR 70次/min。10:45时BP 140/80 mm Hg,HR 95次/min,此时已输入生理盐水1000 ml,血定安500 ml,在安置人工髋臼窝时血压无明显改变,但在清理股骨骨髓腔、骨水泥充入后,安置人工股骨头(共插入2次)后(10:50),血  相似文献   

3.
肌注新斯的明致窦性心动过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9岁,以混合痔收住肛肠科,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心电图示:心率64次/min,窦性心律,P-R间期延长.患者在手术室局部麻醉配合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程顺利.术中心电监护仪显示心率70次/min,血压150/80mmHg.返回病房后继续给予心电监护,心率68次/min.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7岁。体重62 kg,身高167 cm,术前诊断:声带息肉(直径约2 cm,蒂较短),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术前检查:BP 120/80 mmHg(1 mm Hg=0.133 kPa),P 80次/min,R 14次/min,心肺功能正常,ASAⅠ级。入院后常规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92岁 ,因不慎摔倒伤及左髋部 ,入院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 ,术前呈消瘦、贫血病容。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 80mg、阿托品 0 4mg肌注。入室后BP1 6 0 /80mmHg、心率 75次 /min ,R1 8次 /min ,sPO2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1岁,体重68 kg,因外伤致左外踝、后踝骨折,2004年12月15日拟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内固定术。术前血液一般检查、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入手术室测心率(HR)80次/min,血压(BP)120/80 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左侧卧位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贲门癌伴心动过缓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化及麻醉处理。方法 收集贲门癌伴心动过缓行外科手术89例患者(89/ 70 5 )资料(B组) ,同期心率正常的贲门癌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N组)。术前心率<5 0次/min的2 7例患者做阿托品试验。术前心率<4 5次/min的6例患者麻醉前予先安置体外起博电极。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管,异氟醚吸入加静脉用药维持麻醉。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术晨及麻醉前心率有明显不同(P <0 0 5 )。插管后及手术开始无明显差异(P >0 0 5 )。手术30 ,6 0min两组患者心率都增快,但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 <0 0 1)。手术90min后两组患者心率渐趋接近。术后1,2周两组患者心率已经无明显差异(P >0 0 5 )。麻醉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贲门癌伴心动过缓患者术晨心率>5 0次/min ,可按一般患者进行麻醉,心率<5 0次/min麻醉前应有防治心率进一步下降措施。一旦迷走神经分支或主干在手术时被切断后,大部分患者心率可升高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7岁。体重50kg,身高160cm。因右侧卵巢囊肿入院,拟在腹腔镜下行右侧卵巢囊肿剥出术。既往有剖宫产史(硬膜外麻醉),无慢性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Mallampatinis评分Ⅰ级。术前血压(BP)115/70mmHg(1mmHg=0.133kPa),心率(HR)84次/min,脉搏血氧饱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胜  任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0):1113-1113,11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9岁,ASA Ⅰ级.因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入院,拟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术前各项实验检查结果正常.术前30 min阿托品0.5 mg、鲁米那钠0.1 g肌注,患者入室后测BP:115/80 mmHg,HR:90次/min,SPO2:98%.  相似文献   

10.
黄健  葛衡江  刘怀琼 《重庆医学》2003,32(8):1030-1030,1039
患者 ,女 ,5 3岁 ,体重 6 1kg ,右侧髋关节置换术 1 2年后拟行右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前检查心、肺、肝、肾等功能无异常 ,ASAⅠ级。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 ,于L2~ 3 间隙穿刺成功后以 1 .6 %利多卡因 (内含 1 :2 0 0 0 0 0肾上腺素 )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麻醉生效后患者在左侧卧位下开始手术。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 ,鼻导管吸氧 (氧浓度为 2 8% )。手术开始约 3h后术者向骨髓腔内填塞骨水泥 ,1 0min后患者诉胸闷 ,并咳嗽 ,BP由 1 2 0 /6 5mmHg(1mmHg =0 .1 33kPa)下降至 80 /40mmHg ,HR为 76次 /min。此时患者失血量约 1 80 0m…  相似文献   

11.
刘欣  王瑛 《四川医学》2011,32(2):285-285
患者,男,65岁,60kg。因前列腺增生拟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前一般状况良好。入室后监测HR75次/min,BP125/80mmHg,Na+142.9mmol/L,选择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L2~3,给予0.894%罗哌卡因共13ml,麻醉平面L9-L3,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患者拜某某,女,38岁,以甲亢住院。入院检查:体重50kg,Bp12/8 kpa,P100次/min,ECG 示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速,HR100次/min。实验室检查正常。给以心得安20mg、芦格氏碘1 ml 3次/d。治疗28天,HR 降为80次/min,基础代谢率(BMR)降为17%。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东茛菪碱0.3mg。入室后测 HR88次/min,Bp13/9 kpa,选择 G~  相似文献   

13.
高位硬膜外麻醉术后迟发昏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拟双侧腋下副乳腺切除术。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无昏厥史。5年前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前检查:BP:120/80mmHg,HR:75/min,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检查正常。手术及麻醉经过:患者于8∶30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面罩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136-139
目的比较腹直肌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成人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7年2~12月收治的拟行腹股沟斜疝成人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腹直肌阻滞麻醉组(观察组)与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 min、10 min,切皮后5 min,手术结束前,术后2 h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0.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0 min患者平均动脉压为(91.1±13.2)mm Hg,心率为(92.2±8.3)次/min,对照组麻醉后10 min患者平均动脉压为(73.4±16.6)mmHg,心率(76.3±14.2)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阻滞在成人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中效果确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9岁.术前诊断为胃癌,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前患者营养不良,体重43kg,精神可,术前检查无明显异常,既往无任何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术前用药:东莨菪碱03mg,im.入室后,开放静脉,平衡液维持,测Bp110/70 mmHg,HR80次/min,SPO2 96%,开始静脉注射咪唑安定3mg,芬太尼0.1mg,异丙酚100mg,万克松6m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2%异氟醚维持麻醉.  相似文献   

16.
程昌仁  秦素兰  刘佳 《四川医学》2013,(9):1529-147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体重63.5kg.因停经40周,见红半天入院,入院诊断为G1P040周孕,单活胎头位先兆临产,头盆不称,拟行剖腹取胎术.一般情况良好,无产科合并症和既往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T 36.8℃,BP 130/80mmHg,HR 76次/min,R 20次/min,术前血常规:Hb 93g/L,WBC 9.3×109/L,PLT 229×109/L,TP 58.2 g/L,ALB 31g/L,血糖 3.65mmol/L,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凝血试验正常,术前ECG示正常心电图,拟行持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Ketamine)麻醉引起摆头,临床少见,我们在使用氯胺酮麻醉过程中遇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34岁,因高龄初产妇足月妊娠,作子宫下段剖腹产术。术前肌注鲁米那0.1g。体检Bp16.0/10.7kPa,P90次/min,R24次/min,心,肺无异常,既往无“精神病”,  相似文献   

18.
郑晓玲  胡宏东  张欢欢  许学兵 《广东医学》2012,33(11):1667-1669
目的 研究术前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氯胺酮麻醉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诊断异位妊娠、处于失血性休克代偿期(心率>100次/min,休克指数≈1,出血Ⅱ级),并拟在全麻下行急诊手术探查患者32例,按术前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6)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16),术前30 min C组常规肌肉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D组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2 μg/kg.所有患者采用2 mg/kg氯胺酮、0.9 mg/kg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观察患者诱导插管前镇静程度及术前用药前(T0)、氯胺酮诱导前(T1)、氯胺酮诱导后3 min内(T2)测得的最高平均动脉压(MAP)和最快心率(HR)以及气管插管后5 min内(T3)测得的最高MAP和最快HR.记录两组患者心动过缓、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0时点两组患者均表现为HR快、MAP正常或略低于正常;C组和D组患者T1时点MAP和HR与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胺酮诱导后两组患者均表现为MAP升高、HR加快,两组患者T2时点最高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组患者HR增加幅度小于C组,C、D组HR最快分别为(119.6±25.4)次/min和(101.7±22.3)次/min(P<0.05),气管插管应激引起MAP升高、HR加快;两组患者T3时点最高MAP均有所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3时点最快HR C、D组分别为(121.5±28.1) 次/min和(106.7±23.7) 次/min(P<0.05),两组均无出现心动过缓和镇静过度患者.结论 术前肌肉注射2 μg/kg右美托咪定镇静程度适当,并有利于维持失血性休克患者氯胺酮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8岁,体重84kg.因左手拇指屈拇长肌腱术后粘连,拟行肌腱松解术.患者一般状况良好.ASA Ⅰ级.入手术室测血压17.0/12.8 kPa(128/96 mmHg)、心率80次/min.行右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锁骨上法),注入2%利多卡因18 mL,5min后用针尖刺痛法测试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24岁,50kg.术前诊断颅骨缺损,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钛板修补术.3个月前在其他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未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现术前各项检查正常,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测血压(blood pressure,BP)16.50/9.86kPa,心率(heart rate,HR )84次/min,呼吸(respiration rate,RR)18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