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通过对89例103侧髁突骨折病案资料的调查,对髁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髁突骨折好发于9~35岁; 男性多于女性; 摔伤(32例) 为主要致伤原因;髁突骨折57侧发生在囊内,其中矢状骨折50侧,46侧发生在髁颈部; 29例合并颏部骨折;9例(14侧)采用闭合治疗,60例(89侧)采用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74侧,摘除骨折片15侧;34例随访患者治疗后下颌能进行良好的前伸、侧牙合运动.结论 髁突骨折好发于囊内,以矢状骨折多见.高坠伤是髁突骨折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下颌骨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近三年来,我院成功实施60多例下颌骨多发骨折的手术,术后病人反映良好,张口度、咬合关系及颜面部外形得到很大改善。据我院放射科资料统计,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55%-72%,颧骨上颌骨骨折占了18%-28%。由于下颌骨是下颌部体积最大、位置较突出的骨骼,容易遭受损伤,居下颌骨骨折的首位。其好发部位于颏部、颏孔区、下颌角部及髁状突部。其中以髁状突颈部及关节囊内髁状突关节头纵向骨折手术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骨折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最为常见,其按Killey分类法分为下颌角骨折、颏部正中骨折、髁状突骨折和颏孔区骨折[1].颌骨牵引是下颌骨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在上、下颌牙唇侧各固定一带有挂钩的牙弓夹板,上、下颌正常的咬合关系通过在挂钩挂上橡皮圈以作牵引,其方向按骨折段需复位的方向挂.近年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术40例,经精心护理,患者对恢复后的结果满意.现介绍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术护理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9,(4):313-316
<正>髁突骨折是下颌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1],据统计,髁突骨折的发病率为下颌骨骨折的 25%~52%,儿童占 40%~60%[2~3] ,其中囊内骨折占全部的22%~36%[4]。髁突作为颞下颌关节的一部分,其结构精细,功能复杂,左右关节关系密切,骨折后势必对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髁突囊内骨折趋向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何种方式固定囊内骨折并且减少由其引起的并发症成了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现就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作一综  相似文献   

5.
髁状突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1/ 3,是常见的口腔外科疾病 ,其诊断、分型、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有着特殊关系。我院自 1980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 45例患者 ,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髁状突骨折 45例中 ,男 33例 ,女 12例 ;年龄 16~ 5 2岁 ,平均年龄 2 7.6岁 ;单侧髁状突骨折 36例 ,双侧髁状突骨折 9例。有 18例同时合并下颌骨颏部和 (或 )体部骨折 ,高位骨折 30例 ,中位骨折 6例 ,低位骨折 9例。外伤原因 :车祸 38例 ,高处坠伤 4例 ,拳击伤 3例。1.2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对 30例高位 ,4例中位…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 1996年 8月~ 2 0 0 0年 8月共收治下颌骨骨折病人73例 ,现将其临床外科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73例 ,男 5 3例 ,女 2 0例 ,男女之比 2 .65∶1,年龄 8~ 63岁 ,平均 35 .2岁 ,单纯髁状突骨折 4例 ,下颌体部骨折 18例 ,下颌角部骨折 5例 ,正中颏部骨折 2 0例 ,下颌升支部骨折 2例 ,下颌角合并下颌体部骨折 4例 ,髁状突合并下颌体骨折 1例 ,下颌体合并正中颏部骨折 19例。1.2 治疗方法 单纯颌间结扎 2 0例 ,切开复位钢丝固定及颌间结扎 6例 ,切开钛板固定并颌间结扎 15例 ,单纯切开复位钛板固…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下颌骨骨折患者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6~52岁。左侧11例,右侧7例;单纯髁状突骨折4例,并发对侧下颌角骨折2例,单纯颏部正中骨折1例,颏孔骨折3例,下颌角骨折8例。其中咬殆关系正常3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前牙开殆、偏殆畸形及开口受限。采用的钛板及钛钉为西安中邦商贸公司生产的口腔颅颌面外科专用的坚固钛板系列。小型钛板厚度1.0mm,分别有2、4、6及8孔等;螺丝直径2.0mm,长度8~12mm用配套钻头、螺丝刀。18例患者手术均采用局部麻醉。颏部正中、颏孔及下颌角骨折均在口内切口,根据骨折部位决定切口大小;髁状突骨折根据骨折部位而定。颏部正中骨折及颏孔区骨折多用2块钛板固定,分别在牙根尖下部和靠近下颌骨下缘处,以避免损伤邻牙根。单纯下颌角骨折,在外斜线上张力区可用一个钛板固定。髁状突骨折采用厚1.0mm钛板和2.0mm直径螺钉沿外斜线张力带作单层骨皮质固定。术后用抗生素1周,每日口泰含漱。2周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周后进软食。术后分别在1周、3个月时检查咬冶关系及拍X光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创口均为一期愈合,咬黯关系正常,随访2年无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和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联合双侧髁突囊内骨折的致伤机制,提高此类骨折的预防和诊断水平。方法: 获取1名下颌骨发育正常、无第三磨牙、无颞下颌关节病史的青年男性的颌面部CT和颞下颌关节MRI数据,通过Mimics和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取不同角度的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分析下颌骨及髁突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同时,比较有无关节盘、咬合与非咬合状态下下颌骨的应力分布差异。结果: 准确建立了包含颞下颌关节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时,髁突、升支前缘及颏部受力区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其中应力最大值位于髁突顶部。随着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夹角由0°逐渐增大直至60°,下颌骨上的应力由分散逐渐集中至颏部与双侧髁突三个部位;超过60°时,应力又出现分散的趋势。当对关节盘进行模拟后,髁突关节面及髁颈部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与非咬合状态相比,咬合状态下下颌骨上的应力集中于咬合面,而其他部位无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 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呈60°时,应力分布主要集中于颏部及双侧髁突顶部,即三点骨折发生的部位;在下颌骨颏部受力过程中,关节盘的存在以及稳定的咬合状态下,髁突部位(包括颈部和关节面)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多为下颌骨颏部遭受打击而引起的间接性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中的第三位,是颌面外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现将1990年~1995年收治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48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4岁。病因中交通事故21例,工伤12例,运动外伤7例,跌倒外伤5例,欧打伤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周内30例,2周内18例,伴有颌骨其它部位骨折26例,其中双侧髁状突骨折5例,伴有全身其它部位外伤12例。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除5例采用切开手术复位外,其余均用橡胶制弹性牙垫置于患侧上、下磨牙间,再采用不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特点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对356例髁状突骨折病例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併伤等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46.91%)为主要致伤原因;按位置、移位和年龄分型共分为Ⅰ型223侧、Ⅱ71侧、Ⅲ三型149侧;61.24%合并颏部骨折.结论髁状突骨折中男性好发,交通事故是主要原因,年龄、致伤原因与骨折部位、移位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下颌骨骨折的特点。收集我科1995年1月至1999年9月间收治的216例患者,对临床流行病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比例为4.26:1,发病年龄高峰为20~30岁,致伤因素以交通事故伤最多见、占总数的53.7%,骨折部位中以颏部、体部及髁突部位最多发。有合并伤患者占总数的35.18%,以面中分骨折最多见,临床上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结果提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颏部、体部、髁状突最多发,多由交通事故伤引起,坚固内固定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与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20例分析总结其诊断与治疗体会。结果通过治疗观察,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认为冠状位CT扫描是诊断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最好的检查方法,颌间固定和颌下切口内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寻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径路及其优缺点。方法 口内切口,采用小型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52例下颌骨骨折。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根据患者开口度.咬合关系,X线示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评估其愈合情况。结果 52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50例咬合关系恢复到伤前咬合关系,2例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术后张口度≥37mm,X线示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 口内入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理想径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较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及骨间钢丝固定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73例下颌骨骨折病例临床资料.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比较治疗后骨折治愈效果.结果 治疗以颌间牵引和手术为主,治愈率为91.8%.结论 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疗效好于钢丝内固定和单纯颌间结扎法.  相似文献   

15.
郭树江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688+1690
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板内固定术修复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微型板内固定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除2例感染延迟愈合外,其余均I期愈合,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10例患者术后轻度咬合紊乱,经处理后恢复。结论:可吸收微型板内固定修复下颌骨骨折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估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术,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保留骨折线上的牙齿。结果52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51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有1例固定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经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所有患者钛板均未取出。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对骨折线上牙齿可以保留,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聚左旋丙交酯乳酸(PLLA)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十堰市铁路医院就诊的53例下颌骨骨折需固定患者通过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PLLA固定组(26例)和钛板固定组(27例),分别采用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PLLA内固定术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张口度,观察比较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愈合时张口度、一期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固定稳定,无异常骨动度,咬合关系好,一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LA是下颌骨骨折可靠、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具有等同钛板一样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3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总结有关处理经验和教训。结果 273例中269例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例伤口感染、3例伤口延期愈合。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咬合关系紊乱10例,骨折愈合不良致骨折再错位1例,重度开口困难1例,手术造成牙根损伤3例、颏神经损伤1例。术后3个月作疗效评价。Ⅰ级:伤口愈合好,骨折端对位好无错位愈合,咬合关系正常,无开口困难等功能障碍;Ⅱ级:伤口愈合良好,骨折端无错位愈合或轻微错位,咬合关系基本正常,无或轻度开口功能障碍;Ⅲ级:伤口感染骨折断端不愈合,骨折端复位差错位愈合,咬合关系紊乱,有重度开口困难等功能障碍;3个等级分别为Ⅰ级占91.21%(249/273),Ⅱ级占6.96%(19/273),Ⅲ级占1.83%(5/273)。结论下颌骨骨折应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效果可靠,通过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下颌角部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回顾1987年1月~1999年8月收治的37例下颌角部骨折患者,着重对引起骨折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咬(牙合)关系及咀嚼功能均恢复正常,骨折线上第三磨牙对角部骨折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打击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部位是下颌骨角部骨折的决定因素,下颌第三磨牙存在和位置可能是角部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