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联合胺碘酮。治疗1,6,1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1,6,12个月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房内径缩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理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63例)和胺碘酮+替米沙坦组(62例).首次治疗后,进行1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4,8,12,16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8,12,16个月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4个月,胺碘酮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8.5%,与胺碘酮加替米沙坦治疗组(90.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8,12,16个月,胺碘酮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67.2%,62.3%,59.0%,胺碘酮加替米沙坦治疗组分别为88.3%,86.7%,8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12个月后,胺碘酮治疗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胺碘酮加替米沙坦治疗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单纯胺碘酮治疗组,联合用药还可有效控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用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2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替米沙坦组(B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比较两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邓辉  王成芳  王爱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50-1950,1952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25例)和胺碘酮+替米沙坦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9个月后,对照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可有效控制左心房扩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组(观察组,n=35)、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对照组,n=35),随访1.0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9、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第9、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维持窦性心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房颤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莫敬萍 《吉林医学》2010,31(32):5748-5749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房纤颤与单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缺血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房纤颤比单用胺碘酮疗效更为确切,且不良反应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二尖瓣扩张后,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相关因素.方法 206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采用口服胺碘酮及电复律治疗心房纤颤,对复律成功的患者给予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并随访1年.结果服用胺碘酮者58例,17例转复成功(29.3%);189例行电转复,178例转复成功(94.2%),电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胺碘酮转复(P<0.01).心房纤颤复发组与保持窦性心律组相比,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P<0.01),心房纤颤持续时间明显长(P<0.01),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人数的比率明显高(P<0.05).随访1年,有45例患者心房纤颤复发.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相关因素有左心房内径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长及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对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过长及有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选择心房纤颤转复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87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给予胺碘酮+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房颤复发情况和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为82.9%(34/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内径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01例,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46例)和胺碘酮+替米沙坦治疗组(5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的左房前后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9、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9个月后,对照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控制左心房扩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服药后3、6、9、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左房前后径的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9、12个月,实验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5.6%、83.3%和80.9%,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左房前后径分别为(32.57±1.10)mm和(35.05±1.0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对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良好,能有效控制左心房扩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方平 《中华医护杂志》2005,2(5):459-459,458
我院运用护理程序估计、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朝着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护理人才这一目标,对临床教学实行全程管理,经三年的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是一个永恒而又极富争议的话题。文章就该书中所涉及的象征主义从多个角度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海明威的这部杰作。  相似文献   

13.
Cole TB 《JAMA》2010,304(15):1644
  相似文献   

14.
15.
Southgate MT 《JAMA》2005,293(15):1832
  相似文献   

16.
Sefton P 《JAMA》2008,300(11):1278
  相似文献   

17.
Southgate MT 《JAMA》2006,296(12):1442
  相似文献   

18.
Southgate MT 《JAMA》2005,293(17):2067
  相似文献   

19.
Southgate MT 《JAMA》2005,293(20):2446
  相似文献   

20.
Torpy JM 《JAMA》2008,300(7):7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