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洗脱支架与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DES)的出现,再狭窄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DES总的再狭窄率已经在10%以下.但DES的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临床介入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随着以Cypher(Cordis公司, Johnson & Johnson)和TAXUS为代表的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临床,在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和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预后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被誉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1,2],但是,药物洗脱支架在高危复杂病变中的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旨在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在支架内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远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的监测、预防和治疗始终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文章就近年来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药物洗脱支架具有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死率及减少血管急性闭塞发生。药物支架时代的支架内血栓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当前研究热点,其一旦发生,导致严重后果。现就当前药物支架时代支架内血栓的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是继单纯球囊扩张术、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它似乎成为了跨越血管再狭窄历史长河的诺亚方舟,使"告别再狭窄"的梦想得以实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DES并不完美,尤其是晚期支架血栓形成(LST)问题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张侃  陈晖 《山东医药》2012,52(4):106-108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介入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介入治疗并发的支架内再狭窄(ISR)使该技术受到极大的限制。再狭窄指PCI后冠脉造影显示血管内径再次狭窄达到或超过50%,伴或不伴临床症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1]。在金属裸支架(BMS)时代,再狭窄  相似文献   

7.
编辑先生:我的友人前些时候在一间著名心脏病医院应用药物支张架治冠心病,用后自觉症状减轻很多,而且逐渐恢复了工作,疗效很好。请问应用这种药物代替了支架将使病者消除  相似文献   

8.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对于心脏病发作的患者,药物支架要比裸支架好。这项研究的报告发表于著名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的2008年9月刊。研究者统计了2003至2004年间美国马萨诸塞州7000多名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脏病发作患者。结果发现,安装药物支架的患者,在死亡率、二次心脏病发作的发生率.以及再次进行血管打通治疗的几率等方面.都比裸金属支架的患者要低。  相似文献   

9.
<正>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自从2000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首次应用于临床,其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一系列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注册研究中得到证实。然而,支架置入术后远期发生的支架边缘再狭窄依然是临床医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狭窄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备受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的重视。目前,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首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也是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案之一,尤其对于CEA高风险患者,CAS为最佳治疗手段。CAS具有侵入性较小、患者不适感更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SR),ISR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缺血性卒中复发等临床事件密切相关。作者就CAS术后ISR形成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洗脱支架作为新技术,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降低再狭窄率的有效性.药物洗脱支架兴起后短短的几年内,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其在临床应用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推广,研究发现支架血栓尤其是晚期及极晚期支架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就支架血栓问题,各研究报道不一,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现根据最新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专家首次发现一种改良的天然蛋白质——N-钙粘连蛋白可以预防动脉阻塞,从而有效预防心脏病和脑中风等疾病。 心脏病和脑中风等疾病往往是由于动脉壁上的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阻塞动脉引起的。而斑块的细胞组成成份是斑块脱落的重要影响因素。斑块主要有两种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稳固的斑块其平滑肌细胞的成份较多,而不稳固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12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糖尿病患者,按术后是否存在ISR分为:狭窄组36例,术后存在ISR;对照组84例,术后证实无ISR。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凝血常规、狭窄程度、支架部位、支架类型、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抗血小板治疗等因素的差异。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术后发生ISR可能的特征性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狭窄组性别、吸烟史、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纤维蛋白原、支架类型、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接受双重抗凝治疗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 05)。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Hb A1c水平、支架类型、支架直径及支架长度是术后ISR发生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吸烟、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使用非药物涂层支架、应用小直径及长支架的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已成为冠心病介入领域的一个难题。ISR首选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洗脱球囊(drug-eluting balloon,DCB)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但两者均存在着各自的局限,且再次发生ISR的风险仍会很高。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 old,BRS)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第四次变革,或许能给ISR患者带来崭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将主要介绍ISR病变的治疗现状、BRS在ISR病变中的应用探索、腔内影像学技术指导BRS治疗ISR病变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多种新技术,包括冠脉内支架、旋切和旋磨术及多种激光技术,巳被用于克服PTCA的一种或几种不足之处,本文就冠脉内支架的应用近况作一介绍。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冠脉内支架至少有四种,即Palmaz-Schatz支架、Gianturco-Roubin支架、Self-expanding支架和Medinvent Wall stent。1 指征和反指征  相似文献   

16.
17.
食管支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食管支架最初用于食管癌的姑息治疗,提高晚期食管癌的生活质量.随着各种新型支架的出现,学者们逐渐尝试将食管支架用于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本文就常用食管支架在良恶性食管狭窄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支架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快速撑开血管缓解心肌缺血.缓解胸痛症状:恨的是它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裸金属支架的问题是重新狭窄,药物支架的问题是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往的支架都是用金属制作而成.会永久留在患者的血管内.是藏在身体内的一个异物。研究者认为.残留在血管内的支架终究是个隐患,那么。用可降解材料代替金属材料.使支架在完成其使命后自动降解消失.这样不就可以解决支架内血栓的问题了吗?既往初步的前期研究显示.生物降解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动脉支架——氮氧化钛生物有效性支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孝忠 《心脏杂志》2008,20(6):780-78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越来越普及,各种冠状动脉支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综述了一种新型的冠状动脉支架——氮氧化钛生物有效性支架,对其结构特点、临床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总结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行PCI术患者281例患者中,冠脉支架内再狭窄行支架置入术8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40~75岁,再次支架术距离上次支架术时间为7个月~14年不等。原支架置入部位RCA中段3例,LAD中段3例,LAD/D1分叉病变1例,LCX/OM分叉病变1例,2例分叉处病变处病变均为主支血管单支架治疗。原支架类型裸金属支架3例,国产药物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