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40例和Ⅱ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综合治疗,Ⅰ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Ⅱ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心功能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最大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Crouse斑块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和Ⅱ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Ⅰ组TC、LDL-C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Ⅰ组和Ⅱ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MT、Crouse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Ⅰ组hsCRP、Crouse斑块积分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Ⅰ组和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2,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调节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稳定斑块改善临床预后,但瑞舒伐他汀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王琴  胡琪 《安徽医药》2016,20(5):998-999
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基因组学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其个体化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之外的多效性,从基础和临床角度阐述了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改善肾功能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使用范围和使用人数的增加,其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包括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肝损害、过敏反应、眼外肌麻痹、性功能障碍、多尿、消化系统反应、关节痛、下肢不宁综合征等。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进行简要综述,以促进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使其在心肌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炎症、抗氧自由基损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心肌肥厚和心脏重构、抗神经激素激活等有关。目前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心肌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SAM)是使用他汀类药物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轻重不一的肌肉不良反应.患者可有肌肉酸痛、肌无力、肌肉僵硬或肌痉挛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些患者只是肌酸激酶升高,而无肌肉症状;SAM患者严重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是一种能危及生命的最严重的肌病形式.临床医师对SAM缺乏认识将延误其诊治.该文从SA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40例,年龄50~80岁,ASA分级Ⅰ~Ⅲ级,根据是否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分为他汀组(n=120)和对照组(n=120)。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基础疾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和服药时程,同时记录患者术中丙泊酚及七氟烷等药物用量和生命体征的情况;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1、3、7 d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评分值,并记录发生POCD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3、7 d时,他汀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和他汀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22.2%(26例)和14.4%(17例),21.3%(25例)和5.9%(7例),10.3%(12例)和3.3%(4例),他汀组术后3 d和7 d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用药时间>3个月的患者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用药时间≤3个月的患者(5%vs.22%,P<0.05)。结论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可减少POCD发生率,且与术前服用药物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采用骨小梁分数 (TBS) 这种新型的骨微结构评价指标,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骨小梁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 2014 年 1 月—2016 年 3 月收治的中老年患者 253 例, 根据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 (服用他汀类药物 1 年以上) 90 例和对照组 (从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 163 例。观察 2 组血清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碱性磷酸酶、 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及 25 羟维生素 D 水平。双能 X 线骨密度仪 (DXA) 检测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 TBS iNsight ®软件分析腰椎 DXA 图像得出 TBS 值。结果 他汀组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 而 2 组其他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他汀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腰椎 BMD (g/cm2 : 1.04±0.19 vs. 0.96±0.14, P<0.01) 及 TBS (1.31± 0.09 vs. 1.26±0.09, P<0.01), 但 2 组股骨颈 BM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使用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密度, 并改善骨小梁微结构。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之间存在药动学差异,使它们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及程度不同。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CYP)3A4酶代谢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的药物相互作用多见,其中,西立伐他汀因其致命性横纹肌溶解已被迫退出世界市场。经CYP2C9酶代谢的氟伐他汀、罗舒伐他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肌病发生率很低。而不通过CYP系统代谢的普伐他汀耐受性好,肌病及肝功能异常者罕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对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148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72例,强化降脂组76例,分别予阿托伐他汀10 mg·d~(-1)或40 mg·d~(-1)。于用药前及用药6 mo后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观察CIMT及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强化降脂组,CIMT由用药前(1.52±0.19)mm,降至用药6 mo时的(1.42±0.20)mm(P<0.05),较常规治疗组(1.52±0.19)mm与(1.51±0.19)mm有更显著的效果。2组FMD升高,TC、LDL-C水平降低(P<0.05),40 mg组比10 mg组更明显。结论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降低CIMT,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Bumetanide, a new diuretic exerting its major effect on the ascending limb of the loop of Henle, was evaluated in 20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Dosage ranged from 1 mg to 3 mg daily depending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The results after 3 and 8 days' treatment showed that bumetanide caused a significant diuresis, an increased excretion of sodium, potassium and chloride, and a comparable fall in the serum levels of these electrolytes. Changes in electrolyte levels we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ose of the drug. The resultant hypochloraemia was accompanied by a slight metabolic alkalosis.

A comparative crossover study between placebo, bumetanide and frusemide using equipotent doses was performed in 10 patients. Both drugs had a similar effect upon water excretion and the serum and urinary electrolytes.  相似文献   

12.
醛甾酮拮抗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醛甾酮(醛固酮)可损害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加重血管壁的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诱导心肌的肥厚、纤维化和坏死。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后可发生醛甾酮“逃逸”,使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的作用削弱。依普利酮是选择性的醛甾酮拮抗药。随机螺内酯评估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加用醛甾酮拮抗药可使总死亡率降低30%。  相似文献   

13.
坎地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坎地沙坦是一个高选择性血管紧张肽Ⅱ受体Ⅰ拮抗药,主要用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治疗。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坎地沙坦可降低心力衰竭病人心血管死亡率和因心力衰竭加重的住院率。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这无论从动物实验、人体病理研究,还是从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干预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证实。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严格意义上的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表明,降脂治疗对冠心病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确立了降脂治疗作为冠心病防治的标准治疗。近年来又针对冠心病高危病人提出了强化降脂标准。冠心病防治的首要目标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次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他汀类是目前最强效降低LDL-C、升高HDL-C的药物。冠心病病人应积极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争取更高的治疗达标率,减少冠心病事件和降低死亡率。但药物治疗需个体化,医生应按降脂强度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同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宜为追求降脂效果而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5.
尚孟旗 《安徽医药》2012,16(5):654-655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胶体金法检测70例CHF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NYHAⅡ级、Ⅲ级、Ⅳ级组各组间NT-proBNP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且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 210±45.7),(2 402±44.9),(3 809±67.1)nmol.L-1对(435±54.1)nmol.L-1,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754,P0.01)。血清NT-proBNP水平对CHF的诊断最适分界点为445 nmol.L-1时,其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1.8%,阳性预测值为96.2%,阴性预测值为79.8%。结论血清NT-proBNP有助于心衰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加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应用米力农观察其在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级以上,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效果不佳,给予米力农静注5天,观察用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肺部罗音分布、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的程度及B超心脏射血分数测定。结果:米力农临床有效率为75%,治疗前后心率及B超心脏射血分数测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卡维地洛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维地洛是一个非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受体(β受体)阻滞药,另具有肾上腺素α1受体(α1受体) 阻滞作用、抗氧化作用、抗增生作用、抗细胞凋亡作用。通过β受体阻滞作用和α1受体阻滞作用,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发挥有利的作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长期应用卡维地洛可使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卡维地洛在心力衰竭治疗中优于安慰药和其他β受体阻滞药,并可用于重度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以及扩张性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Eleven cases of spontaneous hypoglycaemia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adults are reported. There were 5 males and 6 females, aged from 15 to 65 years (mean, 44 years). Blood sugar ranged from 2 to 42?mg/100 ml (mean 21?mg/100 ml). Six patients were in coma on admittance, 1 was confused, and 4 were conscious. The underlying condition was rheumatic valvular heart disease (3),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4), coronary heart disease (3) and cardiomyopathy (1). Five of the 11 patients died. The mechanism of hypoglycaemia is discussed and thought to be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such as liver dysfunction, low calorie intake, malabsorption, and increased glucose utilization by ischaemic tissues, including the heart. It is recommended that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resenting with coma or confusion, blood sugar should be checked for possible hypoglycaem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非洛地平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肺心病心力衰竭病人 50例(男性 40例,女性 10例;年龄 68a± s8a),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非洛地平5mg,po,qd,连用 7 d。另有常规治疗组 50例(男性 38例,女性 12例;年龄 65 a± 7 a),仅用吸氧、抗感染、改善通气等常规处理。结果:治疗7d后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 98%与常规治疗对照组 46%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1), 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非洛地平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