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婴幼儿童243例,采取双盲对照法随机将患儿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21例,采取常规儿童保健门诊护理模式进行服务,观察组12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儿及家属情况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婴幼儿童家长的焦虑程度、不确定感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通过良好的保健护理,部分患儿厌食偏食、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缺失等症状基本改善,部分儿童体质较低者也逐渐向正常健康体质发育生长;其中观察组患儿家属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以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骨折患儿进行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健康护理,观察组主要进行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家长掌握骨折相关知识的比例为88.23%,与对照组的58.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功能完全恢复率、家长对护理质量总评分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畸形愈合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患儿进行互动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情况。方法研究资料为本单位在2018年下半年进行儿童保健的体弱儿120例,将全部儿童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儿童及家长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干预结果。结果比较两组儿童家长的焦虑和不确定感评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经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措施用于儿童保健工作中,效果理想,患儿与家长对此满意度均大增。  相似文献   

4.
徐传国 《当代医学》2016,(31):98-99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及保健策略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营养不良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所有患儿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对2组患儿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经过相关健康教育及保健护理后其好转率为94%,对照组患儿好转率为66%,观察组预后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相关健康知识得分为(64.33±11.44)分,观察组得分(92.57±7.96)分,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相关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对照组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营养不良进行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不仅能有效改善小儿不良情况,还能增加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宣导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健康保健的儿童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宣导内容。观察与比较两组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家长焦虑与不确定感评分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家长焦虑、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开展健康教育宣导可降低家长焦虑和不确定感,并增加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社区婴幼儿的家长实施新型健康教育对参与儿童保健活动的影响,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各有60名的婴幼儿及其家长,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婴幼儿家长仅通过社区中粘贴的宣传海报等方式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婴幼儿家长通过社区讲座、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接受新型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参与儿童保健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的参与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儿童保健的参与度,减少传染类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儿童早期全面健康发展,协助父母建立儿童保健服务意识,改善母亲养育行为。方法选取干预地区200例母亲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对照地区200例母亲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社区健康干预,比较两组对于育儿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于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童养育各项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率为97.5%,对照组对于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率为8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健康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父母建立儿童保健服务意识,改善母亲养育行为,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治疗护理期间加以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儿童在护理期间的生长及健康问题的改善情况和护理半年内儿童常见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儿童生长健康问题对比,观察组正常率为83.68%,高于对照组61.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护理后半年随访观察常见病的发生情况,观察组出现感冒1例、发烧0例、咳嗽0例、扁桃体炎症0例,总患病率为2.0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例、1例、1例、2例和14.28%,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儿童生长及健康问题的发生,降低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率,对儿童的生长健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我院进行健康保健护理的健康儿童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健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儿童保健,观察两组儿童10个月后的身高、体质量、神经发育情况,并对两组PDI值和MDI值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0个月的保健护理,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适应性、语言、精细动作得分及PDI值、MD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为1.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8%(P<0.05)。结论儿童保健护理在儿童的成长发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的发育,并有效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生率,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1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健康教育,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采用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评分、哮喘控制程度与哮喘发作程度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与对照组(P0.05)。护理后,全部患儿哮喘完全控制率、哮喘部分控制与哮喘总体控制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哮喘完全控制率、哮喘部分控制与哮喘总体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与住院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在改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哮喘控制程度与哮喘发作程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临床对儿科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方法,分析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评价健康教育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儿科患者120例作为本课题的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临床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健康教育达标情况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健康教育达标57人(95%),对照组患儿健康教育达标44例(7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58例(96.7%),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50例(8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中实施健康健康教育对患儿有非常好的预后效果,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使患儿家长掌握儿科相关疾病的知识,做好有效的措施,保障而用的身心健康,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动症患儿74例,依据随机数字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患儿实行全方位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多动症病情变化及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多动症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多动症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护理人员应当针对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观察病情,并实施具体、科学的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宣导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患儿,将150例患儿简单随机分为2组,75例患儿为一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则加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家属的不确定感、焦虑程度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根据对实验组患儿加强教育后,其患儿家属反馈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明显呈现下降状态,并且实验组对在门诊中所接受的儿童健康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导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的可靠模式,为儿童健康管理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选取该社区目前管理的0~36个月儿童,共计4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儿童2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方式,研究组给予微信互动辅助模式。对两组儿童的健康管理儿童数,健康管理率、系统管理儿童数,系统管理率、专案管理率以及家长对于健康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儿童的健康管理率、系统管理率和专案管理率分别为94.00%、72.00%和5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0%、50.50%和2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中对于健康管理工作满意的儿童家长191例,满意度为9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儿童健康管理模式相比,微信互动辅助模式应用于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较好,同时能提升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是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可供选择的理想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哮喘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2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两组患儿的家长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达到96.77%,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达到86.15%,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疾病影响、活动受限、临床症状的评分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哮喘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患儿全部使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2%(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告知模式在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164例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孕产妇各82例。对照组孕产妇接受常规健康知识讲解;研究组孕产妇接受全程护理告知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后健康知识得分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健康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护理后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孕产妇者(P<0.05);观察组孕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孕产妇(P<0.05)。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告知模式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对自身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家长对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的认识。方法:选取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加强家长指导的方式,提高家长对儿童补充微量元素重要性的认识。随访期满后,对比两组儿童微量元素含量、身高、体质指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各项微量元素含量均远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指数等项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及时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因此应进行保健持续质量改进,做好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胡秋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44-4545
目的:探讨住院哮喘患儿行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8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住院哮喘患儿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大幅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对哮喘患儿的护理能力,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进行探究并分析儿童保健质量。方法选取140例在我院收治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时间选择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以筛选法将所有儿童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70名儿童。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服务,观察组采取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对两组儿童的服务效果和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家长满意率方面:观察组儿童的家长满意程度为84.29%,高于对照组的67.14%(P0.05);家长知晓度方面:观察组儿童的家长知识掌握程度为7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86%,(P0.05)。结论采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在提高家长满意率和知识掌握程度方面优于常规保健服务,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