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梦苇  宋锦璘  王涛  邓锋  冯格 《重庆医学》2008,37(5):456-458
目的 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分析骨性Ⅲ类正颌患者颅面部硬组织特征,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模型外科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33例骨性Ⅲ类正颌患者(18~39岁,ANB角<-4°)的颅颌面硬组织特征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AS9.0进行Tukey检验和ANOVA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颌患者的颅面部硬组织特征可区分为低角型、高角型、上颌正常型和关节窝后移型,4组均数ANOVA分析发现,11项分析指标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elaire头方法可较全面识别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发育特征并进行相应的正畸-正颌诊断设计,利于术后疗效的稳定、协调,值得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杜申钊  王钊  苏萍  周峰 《中外医疗》2010,29(28):57-58
目的分析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在正畸错牙合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28例患者采用拔除77法正畸。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以常规头影方法及Pancher头影测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正畸前相比,正畸后下颌中切牙角减少12.1°,2者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SuPg'至上下唇凸点的间距的比较,由正畸前负值变为正畸后的正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减数77并正畸技术对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软组织侧貌修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上通常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式治疗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该方案包括传统的"正畸优先"即"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以及"手术优先"两种模式,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均要求在治疗结束后完全去除牙槽代偿。为深入理解不同治疗模式下各区域及各阶段牙槽去代偿的特征,本文就目前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槽去代偿情况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12年软、硬组织的变化, 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颌面部组织的长期稳定性。方法: 回顾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患者22例,收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束时及3~12年随访复诊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各牙性硬组织、骨性硬组织及软组织变化的项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联合治疗术后3~12年和治疗结束时的牙性硬组织变化如下:上中切牙-SN角由110.98°±6.77°减少为109.21°±5.80°(P = 0.005),上中切牙-NA角由28.31°±6.80°减少为26.49°±6.18°(P = 0.002),上下切牙角由123.51°±8.14°增大为125.7°±10.01°(P = 0.035), 其余牙性硬组织项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后3~12年相比联合治疗结束时,患者的上前牙有直立趋势。骨性硬组织变化中全面高由124.98°±11.98°减少为122.4°±11.05°(P = 0.024), 其余骨性硬组织项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治疗后3~12年骨性硬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比较联合治疗术后3~12年和治疗结束时的软组织测量值,上唇凸点至EP平面距离由(-2.78±2.20) mm减少为(-3.29±2.44) mm (P = 0.02), H角由8.27°±3.71°减少为7.32°±3.83° (P = 0.006),其余软组织项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唇和颏部软组织变化表现为上唇少量回缩和颏部形态的少量改变。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3~12年牙性硬组织、骨性硬组织及软组织改变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骨性安氏Ⅲ类伴偏颌畸形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5年3月,我院收治1例骨性Ⅲ类错伴偏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牙根基本平行,颞下颌关节无明显变化,两侧下颌升支长度对称,前牙覆牙合覆盖良好,软组织侧貌较好。结论:骨性安氏Ⅲ类伴偏颌畸形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效果较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166-170
骨性Ⅲ类错是一种以上下颌骨发育不调、咬合关系紊乱、前牙反为特征的错颌畸形。其畸形因素更多源于颌骨,单纯通过正畸手段移动牙齿难以取得较好矫治效果,临床上常选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式从根本上纠正颅颌面畸形。传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因其疗程长、治疗环节复杂,易出现偏差导致术后效果不佳、术后反复发等不良影响。本文报道1例数字化技术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患者的案例,结合其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并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分析骨性Ⅲ类正颌患者颅面部硬组织特征,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模型外科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33例骨性Ⅲ类正颌患者(18~39岁,ANB角<-4°)的颅颌面硬组织特征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AS9.0进行Tukey检验和ANOVA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骨性Ⅲ类错畸形正颌患者的颅面部硬组织特征可区分为低角型、高角型、上颌正常型和关节窝后移型,4组均数ANOVA分析发现,11项分析指标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elaire头方法可较全面识别骨性Ⅲ类错畸形发育特征并进行相应的正畸-正颌诊断设计,利于术后疗效的稳定、协调,值得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疗效差异。方法收集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42例,根据不同骨面型分为3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骼与软组织改变,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错牙合畸形面部改善疗效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凹陷的软组织侧貌均得到改善。高角患者主要通过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及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代偿来实现前牙反牙合的解除,而低角患者更多依赖上前牙唇倾及上颌骨的发育来实现。均角患者其面部比例及颌骨关系相对正常,矫治后主要变化为牙齿的相对移动。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疗效不尽相同;高角型患者在选择采取单纯正畸治疗时需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合的疗效。方法应用成品前方牵引装置对乳牙期、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合的儿童进行治疗。结果经过3~7月前方牵引,21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前牙覆合覆盖。结论对于骨性Ⅲ类错合应及早采用前方牵引促进上颌骨生长,轻、中度骨性Ⅲ类错合效果稳定,但重度骨性Ⅲ类错合复发机率较大,应结合固定正畸或正颌外科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 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牙 合患者21 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 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 NA, 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 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 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 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 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经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测量项目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后ANB角显著增加(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cNamara分析法评价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需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III类错𬌗畸形患者21例,正颌手术术式均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McNamara分析法分析测量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上颌长度、上颌突度增大,下颌长度、下颌凸度、下切牙凸距及下面高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严重的骨性畸形在矢状向及垂直向均得到了有效矫正,患者骨面型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6例12-18岁进行掩饰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垂直骨面型分为三类,选取左侧下中切牙进行测量,运用CBCT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前牙唇侧可移动骨量,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理论可移动骨量高角均角低角(P0.01)。结论青少年高角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理论可移动骨量最少,使用锥形束CT测量下颌前牙可移动骨量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掩饰性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反映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的特征性指标 ,根据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做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分析 ,并进行软组织间及软硬组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软组织侧貌畸形主要集中在面下 1/ 3,唇部突出明显 ,上唇凸度及位置可以反映骨性上颌前突程度 ,而下唇明显增厚 ,对安氏Ⅱ1错牙合侧貌有一定代偿作用。面凸角、Z角、上唇基角及上唇 -审美平面距可综合应用 ,以评价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采用正畸--正颌外科方法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时术前与术后正畸治疗中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技术,对本组患者均进行了系统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术前根据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制作(牙合)板,术中截骨后根据(牙合)板后退旋转下颌骨,用微型钛板固定下颌骨,使上下颌颌骨处于术前设计好的咬合状态,增加术后(牙合)关系的稳定性,使术后牙齿咬合于理想的位置.结果:术前正畸疗程为4~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正畸疗程为7~23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咬合关系良好,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面部软组织左右对称,侧面由凹面型变为垂直面型,面型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是正颌外科治疗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分别在术前2周、术后6个月对面部进行结构光扫描,获得患者面部三维图像,测量术前和术后软组织三维标志点的变化以及线距、角度变化,并且对软组织体积变化做出初步评价。结果:标志点水平向变化不大,变化主要集中在垂直向和前后向,线距和角度的变化也主要在唇部;颏部的体积变化显著,其次为上颌,最后是额面部。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接受双颌手术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和矢状方向;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作为面部软组织扫描的一种技术,相对于二维来说,能从整体上较直观、准确地观察和监测颌面部软组织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过程的三维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安氏Ⅱ1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分析及软硬组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映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的特征性指标,根据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做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软组织间及软硬组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软组织侧貌畸形主要集中在面下1/3,唇部突出明显,上唇凸度及位置可以反映骨性上颌前突程度,而下唇明显增厚,对安氏Ⅱ1错(牙合)侧貌有一定代偿作用.面凸角、Z角、上唇基角及上唇-审美平面距可综合应用,以评价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8.
于天春 《中外医疗》2013,(12):108-108,110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骨性牙颌畸形病人50例,在正畸正颌医师所研究的治疗方法下,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正畸,包括牙代偿的去除、牙颌曲线的调整;然后进行正颌手术,对上下颌骨不调进行纠正,最后正畸医师调整并保持患者的牙列。结果所有50例患者面形改善明显,咬合关系良好。比较手术前后的SNB角与ANB角的头影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种良好的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方法,正畸正颌联合法应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9.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据最近的研究显示 ,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有 42 %~ 6 3 %的患者含有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足因素[1 ] 。在应用前方牵引器、颏兜、FrankⅢ等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方法中 ,普遍认为前牵引可以早期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产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 ,从而改善上颌骨的发育不足 ,使患者获得较理想的面型[2 5] 。目前 ,口外前方牵引已成为正畸临床治疗上颌后缩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 1 3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  相似文献   

20.
张静 《当代医学》2013,(21):103-104
目的探讨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临床观察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2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回顾性分析患者矫治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矫治,各项X线指标均显著改善,且临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患者接受上颌前方牵引矫治,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正颌手术的发生率,有助于生长改良,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