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相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更原始,扩增能力更强,且免疫原性弱,无伦理问题,对于年老体弱的糖尿病患者更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6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与结论:观察组临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温、经皮氧、踝肱指数值均有好转表现,观察组踝肱指数值好转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可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背景: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为血管性内皮细胞,可促进局部血管再生,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网,建立丰富的侧支循环,以达到改善和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目的:概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以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1983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s;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diabetic angiopathies";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糖尿病血管病变"。结果与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异常诱发炎症反应有关,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在动物模型及临床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应用较多的有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其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机制主要与其参与新生血管形成、启动和分泌相关因子、免疫调节以及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等有关。目前的基础研究主要限于单纯的干细胞移植和联合基因治疗的干细胞移植。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所采细胞更原始,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低。证实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不足以促进血管新生,而是刺激骨骼肌细胞分泌足够的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目前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流程与体会.方法 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介绍这项新技术的实施方法,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对治疗过程有充分了解及心理准备.经过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5d,动员期间注意应用动员剂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栓塞的发生.于动员第5日行外周干细胞采集,采集后在静脉麻醉下将干细胞悬液多点分层注射在缺血下肢肌内.移植后常规吸氧、心电监护、肢体保暖、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及出血,并对其进行了治疗疗效评估.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治疗前充分的准备,动员期间密切的观察,保证动员期间的安全,移植后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李翠芳  姚远 《中国临床康复》2014,(50):8098-8102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为血管性内皮细胞,促进局部血管再生,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网,建立丰富的侧支循环,以达到改善和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静脉输注脐血干细胞,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4周后比较两组基础指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内皮功能,促进侧支循环,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廖映红  丁胜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48-2049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将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观察组从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院外随访等方面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对照组则按糖尿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通过对100例患者手术前后Fontaine分级比较和患肢皮温与经皮氧分压的变化来评估患者病情好转程度。结果观察组83.3%(40/48)的患者Fontaine分级好转,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皮温与经皮氧分压均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的踝肱指数均无明显升高。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周密细致的护理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Fontaine分期Ⅱ~Ⅳ期的患者(25条患肢)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根据DSA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球囊扩张、9条肢体行支架成形术。同时坚持胰岛素、抗栓及其他药物治疗。分析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点、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3例患者(25条患肢)22条患肢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8.0%,1例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未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介入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等明显减轻或缓解。踝肱压指数(ABI)明显升高(术前为0.29±0.13,术后1周为0.89±0.37)。随访3个月未出现血管再狭窄或闭塞,ABI为0.83±0.32。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以膝关节以下动脉病变为主,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联合内科治疗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洲邦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洲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洲邦注射液80mg,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静脉滴注1次,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检测下肢血管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下肢ABI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结论洲邦注射液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及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动脉闭塞,局部组织缺血。本病早期仅感下肢困倦、无力,感觉异常,麻木,膝以下发凉,至动脉闭塞期出现间隙性跛行,静息痛,严重时发生下肢溃疡、坏疽。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时,血管结构改变、血流障碍及神经微循环异常,与长期慢性的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允  王富军 《临床荟萃》2009,24(24):2184-2186
糖尿病足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积极控制血糖、扩血管、营养神经、伤口换药和全身使用抗生素等,但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血运问题,治疗效果常不满意。外科血管搭桥创伤大,患者常不能耐受。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快速地恢复足部血流,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802-38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糖尿病早期就已出现,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可引起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极易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治疗、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脂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arterialdiseaseIndiabeticPatients,LEADDP)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者的11倍[1],其导致足麻木、疼痛、坏疽,严重者需要高位截肢。高脂血症也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70%。现对血脂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探讨。三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2~1998年6月住院的I型糖尿病患者114例,l型6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IS~82岁。病程2个月~28年。1.2方法均查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并做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药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运用循证医学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CNKI)2010-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DR的文献,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数据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共1756余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对临床疗效、视力、中医证候、眼底、视网膜循环时间效应、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范围、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效应均较对照组效果为佳。结论:中药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改善患者视力、中医证候、眼底病变,降低视网膜循环时间,缩小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范围、无灌注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根据踝肱比值(ABI)检查,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下肢血管病变率达19.47%~23.80%[1]。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病年龄越小,病变进展越快。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疼痛、麻木、发凉等症状。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2年5月采用中药熏蒸疗法辅助治疗糖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梁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1):2476-2477
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的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胰岛素,C肽及相关免疫学检查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90例患者中无血管病变者79例(41.6%),有单种血管病变者52例(27、4%),2种血管病变者35例(18.4%),3种以上者24例(12.6%)。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周同神经病变病程、糖尿病足病史、尿白蛋白、空腹和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和C肽、HDL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皿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多种因素相关,与微血管病变有关。其中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和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超声血管检查能提供无创早期诊断.在临床中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感觉神经功能与下肢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7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观察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闭塞等情况,并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组,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下肢动脉病变率亦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有明显变化,糖尿病组中下肢动脉病变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病变组。结论血管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作用,尽早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贯穿于常规护理全过程,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在疾病知识掌握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比较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T2DM)是当今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大血管病变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eripher alartery disease,PAD)是T2DM常见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自体骨髓干细胞通过肌肉注射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均得到证实.近年来,小球囊扩张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常见方法.然而,通过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移植和介入治疗结合方式在临床上常见于治疗冠心病,而鲜见于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目的:多指标客观评估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06/2009-06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部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小球囊扩张和血管腔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小球囊扩张治疗.移植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及移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2周后,实验组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冷感、间歇性跛行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踝肱指数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背景 正常人左心室自心尖至心底各节段的收缩功能不尽相同,而且左心室各壁的收缩功能也不相同,如前壁、前间壁和侧壁收缩功能明显强于后壁和下壁,因此梗死部位的不同对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左心室容积及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准确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分节段评估心肌梗死(MI)后左心室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心肌功能的改变及其对整体心功能的影响,探讨RT-3DE技术在评估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心肌梗死患者与40名正常人按照随机化原则一一配对。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17节段法进行分组,将40例患者心脏节段分为A组(梗死节段组,经心电图定位且经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运动异常的所有节段)和B组(非梗死节段组,余室壁所有节段),40名正常人心脏对应心肌梗死患者相应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位置和数目分为a梗死节段对照节段和b非梗死节段对照节段二个对照组。运用RT-3DE技术进行分析,首先获取心肌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整体舒张末期容积(EDV)、整体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其次获取A、B组及其对照组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DV)、整体和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ESV)、整体和节段射血分数(rEF)、整体-局部射血分数(rgEF)和节段局部心搏量与左室心搏量的比值(rgSVRatio),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患者的ESV、EDV 值均增大,EF值降低(P<0.01);A组、B组rESV、rEDV均较对照组增大,而A 组、B组rEF、rgEF均减低(P<0.01);A 组rgSVRatio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但B组rgSVRatio增大(P<0.01)。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及节段心功能均下降,非梗死区域对整体心功能贡献增强。RT-3DE技术在分节段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