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目的 比较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接种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血清HBsAg阳性或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分别按标准方法接种乙肝疫苗或者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接种,比较儿童HBV感染率情况。结果 在110例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110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出生和6月龄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28.2%和10.9%,与240例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240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分别为39.6%和24.2%)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150例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150例接种乙肝疫苗联合HBIG儿童中,出生和6月龄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3%和3.3%,与100例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100例新生儿(分别为25.0%和11.0%)比,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但无论在血清HBsAg阳性还是血清HBsAg/HBeAg阳性母亲,联合接种儿童HBV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只接种乙肝疫苗者(P<0.05)。结论 采取乙肝疫苗联合HBIG接种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母亲所生儿童的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阻断血清HBsAg阳性母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在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712例新生儿中,356例接受标准乙肝疫苗,另356例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接受 HBIG接种,比较1~10岁儿童接种成功率和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结果 在56例1~2岁、234例3~4岁、249例5~6岁、135例7~8岁和38例9~10岁年龄组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9.3%、87.6%、81.1%、83.7%和76.3%,HBsAg阳性率分别为0.0%、0.4%、0.4%、1.5%和2.6%,各年龄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接种与乙肝疫苗接种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4.3%和64.3%,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3.1%和15.2%,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儿童,246例联合接种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1.6%,显著低于162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组的11.7%(P<0.05),而在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儿童,110例联合接种与194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组比,血清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7%对6.2%,P>0.05)。结论 对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给予乙肝疫苗联合HBIG接种可能更有效地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阻断血清HBsAg阳性母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712例新生儿中,356例接受标准乙肝疫苗,另356例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接受HBIG接种,比较1~10岁儿童接种成功率和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结果在56例1~2岁、234例3-4岁、249例5-6岁、135例7-8岁和38例9-10岁年龄组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9.3%、87.6%、81.1%、83.7%和76.3%,HBsAg阳性率分别为0.0%、0.4%、0.4%、1.5%和2.6%,各年龄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接种与乙肝疫苗接种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4.3%和64.3%,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3.1%和15.2%,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儿童,246例联合接种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1.6%,显著低于162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组的11.7%(P0.05),而在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儿童,110例联合接种与194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组比,血清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7%对6.2%,P0.05)。结论对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给予乙肝疫苗联合HBIG接种可能更有效地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4.
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HBsAg、HBe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评价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措施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 将HBsAg、HBeAg阳性的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随机分成两组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组 :孕妇产前 3个月 (妊娠 2 8周起 )每 4周肌内注射HBIG 4 0 0IU直至临产 ;对照组 :孕妇不注射HBIG。两组所生新生儿出生时及 15d时肌内注射HBIG ,满月、2月和 7月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定期检测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标志。 10 4例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 10 5例新生儿完成随访满 1年。结果  5 1例新生儿系HBIG组母亲所生 ,宫内感染率为 5 .9% ,达 1岁时HBV慢性感染率为 5 .9% ,具有保护性抗体水平的有效保护率达 94 .1% ;5 4例对照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为 18.5 % ,随访至 1岁龄的HBV慢性感染率为 16 .7% ,抗体有效保护率是 83.3%。宫内感染率之比 χ2 =3.86 ,P <0 .0 5。结论 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HBsAg、HBeAg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 ,其有效保护率达到 94 % ,能明显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获得目前最大限度的提高对HBsAg、HBcAg阳性母亲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孕妇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滴度与其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发生免疫失败的关系,探讨能否用孕妇血清HBsAg、HBeAg滴度代替血清HBV DNA浓度来衡量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方法 178例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随访至24月龄,32例发生免疫失败,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孕妇临产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孕妇HBsAg和HBeAg浓度,研究孕妇HBsAg、HBeAg的滴度与其新生儿接种疫苗发生免疫失败的关系,并与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与其新生儿发生免疫的关系相比较。结果 随着母亲血清HB-sAg、HBeAg滴度的升高,其新生儿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升高,当孕妇血清HBsAg滴度≥1:1000、HBeAg≥1:100时,分别有26.3%、31.4%的新生儿发生乙型疫苗免疫失败,与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25pg/ml,新生儿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相当。结论 孕妇血清HBsAg、HBeAg高滴度与其新生儿接种疫苗发生免疫失败有密切联系,孕妇血清HBsAg滴度≥1:1000、HBeAg滴度≥1:100能够代替血清HBV DNA浓度≥125pg/ml作为衡量孕妇的乙肝高传染性的指标来预测新生儿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替比夫定联合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HBV感染孕妇197例中,92例在孕7月时开始口服替比夫定至分娩后3个月,两组新生儿均接受标准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随访12个月。结果 研究组孕妇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24 h和出生1个月宫内感染率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和22.8%,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7%和0.9%,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和9.8%,P<0.05),血清抗-HBs阳性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P<0.05)。结论 应用替比夫定联合HBIG和乙肝疫苗能够有效抑制孕妇HBV DNA复制,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提高抗-HBs阳性率,对新生儿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山东省寿光市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效果,调查HBsAg阴性儿童中HBV隐匿性感染状况。方法 2005—2017年在寿光市HBsAg阳性母亲及所生儿童中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评价联合免疫阻断效果;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阻断后的儿童血清标本HBV DNA含量,计算HBsAg阴性儿童的OBI感染率。结果共调查儿童2 096例,母婴阻断失败率2.96%,未检测出明显的OBI感染者;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的阻断效果优于未联合免疫(χ~2=15.513,P0.05),10μg乙肝疫苗优于5μg乙肝疫苗(χ~2=12.317,P0.05);母亲HBeAg阴性、剖宫产、大龄产妇、母乳喂养的儿童感染率分别显著低于HBeAg阳性(χ~2=44.353)、自然分娩(χ~2=15.373)、低龄产妇(χ~2=16.309)和纯人工喂养(χ~2=16.689)的儿童(P0.05);HBsAg阴性儿童血清样本中未测到HBV DNA。结论母亲HBeAg情况、分娩方式、分娩年龄、喂养方式,以及联合免疫阻断中乙肝疫苗剂量和儿童出生后是否接种过HBIG,是影响免疫阻断成败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HBsAg阳性孕妇产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用乙肝疫苗阻断胎儿HBV宫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6个数据库,手检9种期刊,并追查参考文献,纳入国内外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用Revman 4.2.1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结果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42,95%CI=0.21-0.83,P=0.01),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低于空白对照组(RR=0.30,95%CI=0.10-0.85,P=0.02),新生儿HBeAg阳性率Anti-HBs阳性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大于600 IU时,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39,95%CI=0.26-0.58,P〈0.000 01),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新生儿HBeAg阳性率、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600 IU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和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可降低胎儿HBV宫内感染率;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304例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HepB)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以下称主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方法:将宁夏平罗县304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血清HBeAg定性结果分为阳性组、阴性组,并对阻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主被动免疫方法阻断HBV母婴传播,孕妇HBeAg阴性组阻断率达100%,HBeAg阳性组阻断率达96.51%(P<0.05),总体阻断率达98.63%.经主被动免疫后,孕妇HBeAg阳性组婴儿12月龄抗-HBs阳转率为53.85%(56/104),孕妇HBeAg阴性组婴儿12月龄抗-HBs阳转率为58.00%(116/200)(P>0.05),两组婴儿12月龄抗-HBs总体阳转率为56.57%.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不同,婴儿12月龄血清HBsAg阳性率无差别(P>0.05).结论:主被动免疫方法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肯定.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12月龄检查HBV-M是必要的.经主被动免疫情况后,HBeAg阳性孕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没有增加婴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HBV)儿童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2005-2017年山东省寿光市二级医院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5项指标,检出儿童HBsAg阳性为阻断失败.结果 共调查儿童1 939人,年龄1.5~14岁、平均年龄5.02岁;母乳喂养1 469人、人工喂养470人,检出HBsAg阳性55人、阻断失败率为2.84%;母亲HBeAg阳性的儿童,母乳喂养组(7.21%)和人工喂养组(8.47%)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0,P>0.05);母亲HBeAg阴性的儿童,母乳喂养组(1.20%)和人工喂养组(3.76%)阻断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0,P<0.05).结论 HBV感染的母亲,无论是HBsAg单阳性,还是HBsAg和HBeAg双阳性,所生儿童在联合免疫阻断后母乳喂养均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产前免疫阻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了解其对病毒变异的影响。方法以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婴儿为研究对象,将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随机分为HBIG A组:26例孕妇于产前3、2、1妊娠月和分娩前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400U(HBsAg阳性者注射HBIG200U、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注射HBIG400U);HBIG B组:29例孕妇于产前3、2、1妊娠月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U;对照组:26例孕妇产前未接受任何特殊治疗。3组均留取孕中期产检时(应用HBIG前)和临产日使用HBIG前后的静脉血标本,新生儿于生后联合免疫前留取外周血,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HBV标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以及PCR扩增HBV DNA S基因区片段并测序。结果55例新生儿为HBIG组(A和B)母亲所生,宫内感染率为14.5%,对照组为35.7%(χ^2=4.896,P=0.027)。HBIG A组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8例新生儿有3例宫内感染,对照组8例新生儿均有宫内感染(χ^2=7.273,P=0.007);HBIGB组7例新生儿有5例宫内感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P=0.104)。3组孕妇孕中期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相当,但分娩前HBIG A组孕妇HBsAg及HBV DNA均低于HBIG B组和对照组。HBIG A组新生儿血清抗-HBs检出率为38.5%。3组产妇分娩前均未检测到抗-HBs。HBV S区碱基替代突变率和氨基酸变异数在HBIG组(A和B)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例宫内感染儿,HBV S区碱基替代突变率和氨基酸变异数在HBIG组(A和B)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产前注射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肯定,按HBV携带不同状态使用两种不同剂量HBIG,并于分娩前加用一次,效果更佳;经胎盘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是HBIG重要作用机制;无症状携带HBV孕妇产前使用HBIG并未增加HBV S区的变异,HBV S区变异并非是发生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HBsAg阳性孕妇产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用乙肝疫苗阻断胎儿HBV宫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6个数据库,手检9种期刊,并追查参考文献,纳入国内外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用Revman 4.2.1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结果 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42, 95%CI= 0.21~0.83, P=0.01),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低于空白对照组(RR=0.30, 95%CI=0.10~0.85, P=0.02),新生儿HBeAg阳性率Anti-HBs阳性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大于600 IU时,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39, 95%CI=0.26~0.58, P<0.000 01),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新生儿HBeAg阳性率、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600 IU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和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可降低胎儿HBV宫内感染率;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树突状细胞(DC)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60对.流式细胞术测定新生儿DC亚群数量,化学发光免疫试验检测母亲及新生儿出生24 h内、主被动免疫前的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两组样本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和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60名新生儿中,5名为HBsAg阳性、HBV DNA阴性;6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eAg阳性21例,HBV DNA阳性29例.HBV宫内感染组新生儿外周血髓样DC (mDC)、浆细胞样DC(pDC)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35,Z=-0.027;均P>0.05).母亲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密切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为0.928,P<0.01).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外周血mDC分别为0.60±0.57和0.87±0.58(Z=-2.085,P<0.05).HBV DNA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外周血mDC、pDC与HBV DNA阴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外周血HBV DNA>1×107拷贝/mL与≤1×103拷贝/mL比较时,其新生儿外周血pDC明显下降(0.30±0.18比0.64±0.55,t=-2.996,P=0.005).结论 母亲HBeAg阳性可能使新生儿mDC数量下降,而HBV DNA>1×10 7拷贝/mL时,可能会使新生儿pDC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素清  朱启镕 《肝脏》2005,10(2):155-157
自1977年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首次用于治疗HBsAg阳性患者后,HBIG作为被动免疫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保护急性暴露或易受感染者、预防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行肝移植者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或作为联合被动主动免疫中的被动免疫制剂,用于保护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阻断母婴传播。一、HBIG的应用(一)急性暴露者和易受感染者的应用早期报道,血液透析患者使用HBIG500U次,透析当日及间隔2个月共注射2次,其保护率高达80%。Palmovic[1]报道56例医护人员被意外HBsAg和(或)HBeAg污染针刺感染,3d内肌肉注射HBIG0.06ml kg,1个…  相似文献   

15.
60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蒋佩茹 《传染病信息》2005,18(3):129-130,144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采取60例孕妇、脐带、新生儿血清用美国雅培试剂做HBV血清标志物(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定量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法测HBV DNA。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V M阳性率91.67%,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85%,母血HBsAg、HBeAg、HBcAb滴度显著高于脐血、新生儿血,且母血、脐血、新生儿血HBV M水平依次降低;HBV DNA阳性率也依次降低,分别为58、33%、10%、6、67%,滴度也依次降低。HBsAg、HBeAb、HBcAb阳性母亲,HBsAg、HBcAb阳性母亲和单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较低。新生儿血以HBeAg阳性为主,滴度明显高于正常值,HBsAg滴度仅略高于正常值。结论 母婴垂直传播与母亲HBeAg高滴度有密切关系,与母亲HBV DNA阳性或阴性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检测脐血和新生儿血HBsAg、HBV DNA阴性并不能排除HBV感染,不如检测HBsAg、HBeAg更有意义,更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母亲血清抗-HBs阳性对其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应答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待产的60名单胎妊娠妇女,31名母亲血清抗-HBs阳性,29名母亲血清抗-HBs阴性。对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 h、1 m和6 m接种乙肝疫苗,随访3年,观察两组新生儿血清抗-HBs应答效果。结果 两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母亲血清抗-HBs阳性组幼儿对接种疫苗无应答率为12.9%,低应答率为22.6%,正常应答率为29.0%和高应答率为35.5%,与母亲血清抗-HBs阴性组的10.3%、20.7%、37.9%和31.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后,母亲血清抗-HBs阳性组幼儿血清抗-HBs阳性率为87.1%,与血清抗-HBs阴性组的89.7%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血清抗-HBs阳性组与阴性组幼儿血清抗-HBs水平分别为74.3 (6.3~854.0) mIU/ml和73.6(3.4~950.6) mI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1年时各自的水平[分别为1162.1(164.5~3202.3) mIU/ml和1104.2(153.0~2584.7) mIU/ml,P<0.05];在3岁末,60名幼儿血清HBsAg和抗-HBc均为阴性,对7名血清抗-HBs阴性儿童加强接种后,结果6个月后,6名幼儿血清抗-HBs转阳。结论 按照目前国家推荐的接种计划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地保护其对抗HBV感染,母亲血清抗-HBs阳性可能并不会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阿德福韦酯(ADV)在不同时期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的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28例A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给予ADV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29例B组患者开始只给予ADV治疗,在经过平均(11.8±3.2)w治疗使血清HBV DNA≤4 lg IU/ml时,再加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均治疗48 w。结果 两组基线HBsAg定量分别为(4583.2±1749.3) IU/ml和(4620.3±1812.4)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分别为[(759.4±72.3) IU/ml和(467.6±56.9) IU/ml,P<0.05];A组HBs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1%和35.7%,显著低于B组的(20.7%和62.1%,P<0.05);两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对于HBeAg阳性的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先经ADV治疗降低HBV 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能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陕西省孕妇HBV感染率并筛选母婴传播高危人群。方法自2010年-2015年连续调查了陕西省18家医院13 451名孕妇HBV感染情况,对所有HBs 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进行联合免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陕西省孕妇HBsAg流行率为7. 07%,陕南地区高达9. 40%。HBV母婴传播率为5. 21%,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HBsAg滴度、HBeAg滴度、HBeAg阳性及HBV DNA载量与婴儿HBV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HBV DNA载量是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1. 586,95%可信区间:1. 020~2. 465,P=0. 041)。发生母婴传播的HBV感染孕妇中,84. 62%为HBeAg阳性且HBV DNA 106IU/ml;发生母婴传播的婴儿15. 38%来自于HBeAg阴性的HBV感染孕妇。HBeAg阳性且HBV DNA 10~6IU/ml的孕妇中,婴儿发生母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为1. 210(1. 129~1. 297);而HBeAg阴性,但HBV DNA 2×103IU/ml且HBsAg 104IU/ml的孕妇中,婴儿发生母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为26. 062(2. 633~258. 024)。结论陕西省孕妇HBV感染率仍高,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发生母婴传播风险较高; HBeAg阴性母亲所生婴儿HBV感染率虽然低,但当母亲HBV DNA 2×103IU/ml且HBsAg 104IU/ml时仍有较高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情况,评价孕晚期注射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8年1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18名血清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的324名新生儿进行HB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17.59%(57/324),其中孕晚期注射HBIG的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9.76%(16/164),孕晚期未注射HBIG的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25.63%(4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1)。结论孕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替比夫定联合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HBV感染孕妇197例中,92例在孕7月时开始口服替比夫定至分娩后3个月,两组新生儿均接受标准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随访12个月。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24h和出生1个月宫内感染率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和22.8%,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HBs 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7%和0.9%,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和9.8%,P0.05),血清抗-HBs阳性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P0.05)。结论应用替比夫定联合HBIG和乙肝疫苗能够有效抑制孕妇HBV DNA复制,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提高抗-HBs阳性率,对新生儿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