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 对59 091例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资料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并对出现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心电图12 832例(21.72%).各年龄段男性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和>50岁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心电图类型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高血压患者5 302例,异常心电图1 704例(32.1%),非高血压患者53 798例,异常心电图11 128例(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3 689例,异常心电图1 355例(36.7%),非糖尿病患者55 402例,异常心电图11 477例(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率与年龄、男性所占比例呈正相关关系(P<0.05).各类型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房室肥大和陈旧心肌梗死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0.05).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结论 异常心电图在健康体检者中的检出率很高,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性,应加强高龄人群心电图的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2.
张均波 《当代医学》2013,(20):84-8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异常心电图情况,为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12年9月-2013年1月的体检人群1800例,对其体检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筛查出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1800例体检心电图中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1235例,占68.61%,异常心电图565例,占31.39%。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66.90%)明显高于女性(3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心电图异常率为16.26%;年龄30~39岁心电图异常率25.48%;年龄40~49岁心电图异常率33.58%;年龄50~59岁心电图异常率43.73%;年龄≥60岁者心电图异常率55.77%。经统计学分的,心电图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段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风险,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心电图表现。方法应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健康体检中心接收的体检人员中抽取500名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以十岁为一个年龄阶段,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体检人员的心电图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500名体检者中有100名出现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是20.0%;且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的概率越高。结论定期接受体检可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群体,有助于心血管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比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体检心电图的表现。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50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比较他们的心电图表现,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并把同一年龄段分为一组,再进行异常心电图统计分析。结果:此400例体检患者中,共检出异常心电图60例,检出率为12.0%;每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心电图与年龄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注意定期健康体检,以保证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贵阳市云岩区某社区老年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方法:对自愿参加免费体检的380位老年居民体检报告进行汇总分析,按性别、年龄段分组分别对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常规等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0位老年居民体检异常检出率为92.37%,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受检居民中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2.58%、8.72%、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P=0.01);3个年龄段老年居民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84%、25.58%、40.8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0);男性居民中的肝、肾功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2;χ2=5.57,P=0.02);老年女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高的比例为18.42%,高于男性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4);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社区受检的老年居民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引起居民和社区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及其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0例受检者的心电图资料,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异常心电图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心电图60例,检出率为12.0%;大部分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及左室高电压的改变未呈现出与年龄的相关性;大部分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方面,男性为5.74%,女性为5.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心电图与年龄及性别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1272例名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 272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20.59%,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33%),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健康体检中123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心电图异常比例高于男性,ST-T异常者在心电图异常者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传导阻滞、早搏、心室肥厚等,且随着年龄增大,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且男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体检患者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与性别及年龄均有相关性,在体检过程中应引起注意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老年体检人群慢性病及其指标异常分布情况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保定市医院进行体检的9216例老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等影响因素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和脂肪肝等慢性疾病,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其慢性病发病比例以及指标异常率。结果:9216例老年体检患者其慢性疾病检出率以及指标异常检出率为74.0%,各年龄段人数分布比例和性别分布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女性体检患者其慢性疾病和指标异常检出率明显大于男性者(P0.05);65岁中老年体检者其慢性疾病和指标异常检出率明显大于65岁体检者(P0.05);9216例体检的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及指标异常情况为高血压、肥胖或超重、高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和糖尿病。结论:中老年患者其慢性病发病率较高,高龄、女性等因素会增加老年患者发生慢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杨兰英 《当代医学》2013,(15):162-163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分布特点及发生率,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延安大学校医院接收的5346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依据体检者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对检出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41岁及以上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检出率普遍较高,其中61岁及以上检出率最高,35岁以下检出率最低,近为7.9%。男性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束支阻滞、窦性心律不齐等。异常心电图在健康体检者中检出率较高,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男性检出率普遍高于女性,应加强对高龄人群和老年女性群体心电图异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及其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200例,就其异常心电图改变,以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心电图385例,占体检总人数的32.08%,其大部分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且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27.59%vs36.54%,p0.01),ST-T异常者在心电图异常者中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健康体检人群异常心电图所占比例与年龄及性别均有一定的相关性,须结合各方面情况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健康体检者应引起注意和重视,及早发现异常心电图,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脂症的异常率,以及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与效果,以便改善健康人群的血脂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80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高血脂症人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6个月,并分析其高血脂症异常率的变化及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影响与效果。结果 5800例体检者中,高血脂症的异常率为62.5%(3624/5800)。其中男性高血脂症的异常率为63.8%,女性高血脂症的异常率为60.6%。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χ~2=30.84)、女性(χ~2=27.81)各年龄段高血脂症的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60岁年龄段男女高血脂症的异常率均呈递增趋势,但60岁以上组均呈下降趋势。除50-60段、大于60段外,其余各个年龄段之间高血脂症的异常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为期6个月干预后复检人数为5755人,复检率为99.22%。干预前高血脂症的异常率为62.5%,干预后异常率为38.9%。下降率为61.2%,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脂的异常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异常率不同。护理干预能有效调整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3683例健康体检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不问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角度分析异常心电网形成的原因。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男性多于女性,汉族多于少数民族,教师多于干部、工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多于中专以下文化程度者。结论:定期健康检查,描记心电网,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心脏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盖曙丽 《大家健康》2017,(12):46-47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特征表现.方法:以2017年3~9月1 850例退休职工健康体检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心电图检查.分析研究对象心电图异常类型,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心电图异常概率.结果:1 85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检出概率为25.35%;在年龄方面,以80至89岁发生概率最高,为49.00%,其次为70 ~79岁,P<0.05;男性心电图异常概率为33.33%,相比女性更高,P<0.05;在心电图异常类型方面,以ST-T异常所占比例最高(40.30%),其次为传导阻滞(20.90%)、早搏(11.94%).结论:在健康体检老年人中,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风险越高,且男性异常概率高于女性,临床应定期体检,加强疾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门诊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60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00名受检者体检未见恶性肿瘤,但是3600名受检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健康问题者比重达60.0%,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代谢系统健康问题,其检出率为35.0%,其次是循环系统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8.0%;男性受检者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受检者(P <0.05),35-59岁年龄段受检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P <0.05),一线工人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血脂异常、脂肪肝、X线检查结果异常检出率与管理人员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人员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 272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20.59%,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33%),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 272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20.59%,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33%),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张倩 《新疆医学》2013,43(10):36-37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分布特点及发生率,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阜康市2011年1月~2012年12月3299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依据体检者年龄、性别、血压进行分组,对检出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41岁及以上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检出率普遍较高,其中51岁及以上检出率最高,31~40岁以下检出率最低,为1.57%.结论: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等.异常心电图在健康体检者中检出率较高,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应加强对高龄人群和高血压群体心电图异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 186例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特点,为进一步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者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3 186例健康体检者中,正常心电图者3 036例,占95.29%,异常心电图者150例,占4.71%,异常心电图人数的构成明显低于正常心电图人数;心电图异常包括ST-T波改变、T波改变、Q-T延长、异常Q波、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逸搏、房颤及各种房室传导阻滞等图形)。在35~70岁这个年龄范围,心电图异常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呈倍数增长。60~70岁这个年龄段的检出率最高为9.14%,而35~40岁这个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的检出率最低,仅为0.63%。结论: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在年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更年期前后内分泌的改变可能促进了心电图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Cui H  Wei ZM  Cai JF  Li Y  Fan L  Hu YX  Liu L  Zhang M  Liu AM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9):1498-150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住院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人群分布特征和顺位及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10年3月20日间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及卫生部北京医院的住院病案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现况调查。结果(1)入选患者4960例,男性3570例,女性1390例,平均年龄(72.2±10.4)岁。(2)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合并症患病比例在COPD患者由高到低顺位为高血压病>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分别为40.3%、18.8%和6.9%。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合并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在≥80岁组却明显下降。(3)女性和男性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比例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40~49.9年龄段,不同性别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从50岁以上各年龄组,女性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比例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4)男性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病比例也呈增龄性改变,但女性在年龄≥80岁后,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病比例降低(P<0.05)。不同年龄组COPD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的差别从60岁以后开始出现,在60~69.9岁、70~79.9岁两个年龄段,女性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病比例高于男性(P<0.05);≥80岁女性患病比例降低但与男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男性和女性在≤80岁的COPD患者合并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且在60~69.9岁、70~79.9岁两个年龄段女性合并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岁组男性和女性的患病比例均降低,但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4960例40岁以上COPD住院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与年龄和性别特点对临床COPD的二级预防提供了明确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