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畸形对女性生殖的影响及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的生殖预后。方法:收集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手术治疗效果及妊娠情况。结果:1不良孕产史组94例患者计划内妊娠171次,自然流产157次(91.81%,157/171);早产、宫外孕、胎死宫内及足月分娩所占比例分别为2.92%(5/171),1.75%(3/171),0.58%(1/171),2.92%(5/171)。2不良孕产史组患者TCRS术后自然流产率由术前的91.81%降到了34.69%(P<0.01);足月妊娠率由术前的2.92%上升到45.92%(P<0.01);活产率由术前的70%升高至96%(P<0.01);早产率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孕组患者TCRS术后妊娠率升至55.26%,足月妊娠率为39.47%,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子宫纵隔与自然流产、早产、不孕等密切相关;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妊娠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后的自然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方法 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单纯腹腔镜手术组127例(A组),腹腔镜联合GnRH-α组129例(B组),术后电话随访12~28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试孕6个月、12个月的累计自然妊娠率及自然流产、宫外孕、早产、足月活产率等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229例。A、B两组患者术后试孕12个月的累积妊娠率分别是52.7%(58/110)与69.7%(83/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之间自然流产率、宫外孕率、早产率、足月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α治疗较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妊娠率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的IVF-ET病例160例,根据检查原因分为A组(IVF-ET前常规检查)、B组(反复种植失败,即移植高质量胚胎超过3次未妊娠患者)、C组(ET后异位妊娠者)、D组(既往ET后早期自然流产、稽留流产患者),每组40例.比较4组宫腔镜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记录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后的IVF-ET妊娠结局.结果B、C、D组宫腔镜检查异常率高于 A 组(P <0.05);D 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炎患病率高于其他3组(P<0.01),而A、B、D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纵隔、宫腔粘连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患病率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异常者手术治疗后1年内行IVF-ET,妊娠率为30.65%,早孕自然流产率为6.45%,异位妊娠率为3.23%.结论宫腔镜检查是IVF-ET术前的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可避免因宫腔异常导致的IVF-ET失败,可作为行IVF-ET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对于子宫纵隔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的子宫纵隔患者进行TCRS治疗,分析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了解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宫腔镜结合B超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诊断子宫纵隔准确率达到100%。子宫纵隔患者TCRS术后妊娠率为75%(36/48),足月分娩率为63.89%(23/36),流产率为16.67%(6/36)。根据术前自然流产次数将病例分为A、B、C、D 4组,C组的妊娠率(78.95%)高于A组(46.67%)和D组(50%)(P=0.037);不同纵隔深度的患者术后妊娠率和流产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妊娠者占75%(27/36),12~24个月妊娠者占22.22%(8/36),>24个月妊娠者占2.78%(1/36)。结论 B超或HSG联合宫腔镜检查是确诊子宫纵隔的有效方法,TCRS是治疗子宫纵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对于子宫纵隔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 对65例临床确诊的子宫纵隔患者进行TCRS治疗,分析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了解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宫腔镜结合B超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诊断子宫纵隔准确率达到100%.子宫纵隔患者TCRS术后妊娠率为75%(36/48),足月分娩率为63.89%(23/36),流产率为16.67%(6/36).根据术前自然流产次数将病例分为A、B、C、D 4组,C组的妊娠率(78.95%)高于A组(46.67%)和D组(50%)(P=0.037);不同纵隔深度的患者术后妊娠率和流产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妊娠者占75%(27/36),12~24个月妊娠者占22.22%(8/36),>24个月妊娠者占2.78%(1/36).结论 B超或HSG联合宫腔镜检查是确诊子宫纵隔的有效方法,TCRS是治疗子宫纵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龙凤  张海英  温静  江秋  朱小凤  吕晓晖 《广西医学》2020,(21):2785-2789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联合宫腔镜诊治对宫腔和/或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86例经3D-TVS联合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和/或子宫内膜病变的不孕症患者,包括子宫内膜息肉38例(44.19%,子宫内膜息肉组),宫腔粘连17例(19.77%,宫腔粘连组),子宫畸形16例(18.60%,子宫畸形组),子宫内膜增殖症5例(5.81%),子宫黏膜下肌瘤2例(2.33%),其他异常8例(9.30%)。患者均在行宫腔镜检查或治疗后1个月至1年内行IVF-ET。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组、宫腔粘连组、子宫畸形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自然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较高,分别为50.00%、47.37%,而自然流产率较低,为5.20%,临床结局较好;宫腔粘连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较低,分别为35.29%、23.53%;子宫畸形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均较高,均为50.00%,但活产率低,为18.75%。结论 IVF-ET治疗前应用3D-TVS和宫腔镜评估不孕症患者的宫腔和/或子宫内膜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纵隔对妊娠情况、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2月至2012年6月宫腔镜确诊为子宫纵隔有生育要求的103例患者,观察组(53例)进行B超下或腹腔镜下宫腔镜纵隔电切术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自愿未进行治疗,对两组妊娠情况、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流产率、早产率、不孕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全子宫纵隔电切术后妊娠率较完全子宫纵隔电切术后妊娠率明显增高,但早产率、流产率及不孕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完全子宫纵隔与不全子宫纵隔对妊娠率及早产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子宫纵隔的流产率及不孕率较不全子宫纵隔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子宫纵隔能有效的提高妊娠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宫腔镜下对子宫内膜息肉(EP)实施摘除手术对不孕患者生育功能改善以及治疗效果分析,为临床治疗不孕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取的4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在宫腔镜下实施内膜息肉摘除手术同时结合刮宫手术,手术结束后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复发状况,与40例相同时间段内实施宫腔镜检查另外提示宫腔正常的不孕症患者(对照组)实施手术后妊娠状况进行有效对比。结果手术后妊娠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5%(11/40)和30%(1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平均获得妊娠的时间观察组为(4.7±3.7)个月,而对照组为(5.0±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37例EP患者没有妊娠,另外有17例手术后1~36个月实施了第二次宫腔镜检查,最终结果显示宫腔完全正常的有14例,EP复发的有3例。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诱发不孕症的重要宫腔疾病,在宫腔镜下对子宫内膜息肉实施摘除手术能够有效解除病因,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扎西  陈颖  李明丽 《河北医学》2014,(11):1785-1788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不同预防宫腔粘连方法对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均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A组采用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B组放置带铜圆形宫内节育器、C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三组患者宫腔深度、纵隔长度与宫深关系、纵隔基底宽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三组患者残余中隔发生率及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2年,三组患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术后首次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有效,改善患者孕产结局;术后应用雌激素或宫内节育器对防止宫腔粘连形成、提高妊娠率及改善妊娠结局无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后行检查性宫腔镜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查性宫腔镜在助孕治疗失败后要求再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行IVF-ET失败要求再次行IVF-ET患者159例,根据是否在第2次IVF-ET前接受宫腔镜检查分为A、B两组,根据宫腔镜检查情况将A组分为宫腔形态正常组(A1组)与宫腔形态异常组(A2组),分析A组宫腔镜检查情况,并比较在A1组、A2组和B组在重复IVF-ET周期中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宫腔镜检查53.8%宫腔形态正常,46.2%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轻度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和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经过宫腔镜检查后的A组临床妊娠率与着床率明显较未行宫腔镜检查的B组高,A1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较B组低,但其结果无统计学差异;A2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宫腔镜可以发现存在于宫腔内的微小病变;IVF-ET失败患者应放宽宫腔镜检查指征,以提高重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对其受孕和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50例。三组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A组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B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C组不予药物治疗,A、B组均治疗3个月。三组均进行随访,比较三组及不同分期患者术后妊娠率与妊娠结局。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受孕88例(58.7%)、未受孕62例(41.3%)。其中妊娠者年龄22~40岁,平均(28.8±3.6)岁;受孕方式:辅助生殖15例、自然妊娠73例;手术结束直至受孕时间平均(10.6±4.5)个月;停药直至受孕时间(5.2±1.1)个月;不良妊娠者33例(37.5%)、顺利分娩55例(62.5%)。不同分期者妊娠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孕39例(78.0%),均高于B、C组的26例(52.0%)、23例(4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接受Gn RHa治疗,能有效提升其受孕率并改善其妊娠结局,同时其对不同病情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有良好促孕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梁坤  周黎明  王华  胡巨伟  孙亦婷 《浙江医学》2020,42(4):368-370,378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宫腔病变发生率,并分析宫腔镜治疗后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因RIF行宫腔镜检查患者274例,观察宫腔病变发生率和经宫腔镜下处理宫腔内病变后的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经宫腔镜检查,分为正常宫腔组150例(54.74%),异常宫腔组124例(45.26%)。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最高,57例(20.8%),其次为宫腔粘连(14.6%)、子宫内膜单纯增生(5.11%)、慢性子宫内膜炎(2.55%)、不全子宫纵隔(1.82%)、子宫黏膜下肌瘤(0.36%)。经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的进行处理后,异常宫腔组的临床妊娠率(49.19%)与正常宫腔组(50.67%)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发现RIF患者宫腔病变,经宫腔镜治疗后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宫腔组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诱发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96个促排卵周期,按是否加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A组(服用阿司匹林组)和B组(不服用阿司匹林组)。分析比较两组促排卵的排卵率、妊娠率、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以及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排卵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形态优于B组,A组妊娠率高于B组而流产率较B组降低。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剂量阿司匹林与克罗米芬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容受陛,从而提高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诊治妊娠终止后月经异常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妊娠终止后出现月经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妊娠终止后出现月经异常患者的B超及宫腔镜检查结果,比较和分析B超与宫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以及常规诊刮与宫腔镜治疗的疗效.结果 宫腔镜检查和B超检查对月经异常原因的阳性发现率分别为91.7%和47.2%,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诊刮和宫腔镜对不全流产或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成功率分别为77.6%和96.2%,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5).结论 宫腔镜对妊娠终止后引起的细小的妊娠物残留、子宫内膜炎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和内膜过损,其确诊率明显优于B超,且可同时施予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清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掌握药物流产,提高完全流产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药物流产病例3 200例,统计分析患者孕产次、妊娠时限、孕囊大小、剖宫产史、子宫位置等不同因素与流产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对象的孕产次、妊娠时限、孕囊大小、剖宫产史、子宫位置等均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结论:严格掌握药物流产适应证,可有效降低药物流产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导致妊娠结局的变化.方法 采用病理对照的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存在排卵障碍的PCOS患者82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为单纯药物诱导排卵组,B组为药物诱导排卵同时加用阿司匹林.以来我院要求监测排卵指导妊娠的正常妇女32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要求配偶体检正常,精液检查正常.三组研究对象均于植入窗期应用彩色超声观察子宫内膜情况,进行Salle评分比较.统计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A组比较Salle评分、统计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改善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血流状况及内膜的形态,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增加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4例子宫纵隔患者行TCRS,术后随机分为A、B、C组:A组24例,术后辅助宫内节育器(IUD)治疗;B组25例,术后辅助人工周期治疗;C组25例,术后无辅助治疗。随访2~25个月,分析比较妊娠结局。结果3组术后随访总数70例,妊娠率为91.4%。3组足月活产比例分别为A组70.0%,B组69.6%,C组71.4%。51例分娩者中经阴道分娩占37.3%,剖宫产占62.7%,发生胎盘粘连19例,未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结论TCRS显著改善纵隔子宫妊娠结局,但不同辅助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64-66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行TCRP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者75例,均在院内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TCRP)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分析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个月内自然妊娠者15例,其中正常分娩者10例(66.67%),流产1例(6.67%),早产4例(26.67%);术后24个月内自然妊娠者33例,其中正常分娩者26例(78.79%),流产2例(6.06%),早产5例(15.15%);术后24个月自然妊娠率及正常分娩率均高于术后12个月(P均0.01);患者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宫腔镜对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不孕不育门诊就诊并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32例,对宫腔镜检查异常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并常规取镜下异常部位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结果132例中,宫腔异常共73例,占55.30%;宫腔镜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子宫内膜息肉为84.62%、黏膜下肌瘤为100.00%、子宫内膜炎为77.78%、子宫内膜结核66.67%。对宫腔镜检查异常并行宫腔镜手术的34例,术后宫内妊娠16例占47.06%,足月分娩11例占32.35%。结论宫腔镜检查对不孕不育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不孕不育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不孕不育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患病原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8例健康足月分娩产妇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其患病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对观察组58例产妇临床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妊高症占17.24%、胎位不正占13.79%、阴道炎感染占34.48%、流产引产史占22.41%。结论造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包括妊高症、胎位不正、阴道炎感染、流产引产史等,对产妇妊娠结局造成严重影响,积极给予治疗管理可有效减少产后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