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临床特点及脂肪肝对CHB的影响。方法 收集118例经肝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其中脂肪肝患者37例,CHB合并脂肪肝患者41例,CHB患者40例,对三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学、病毒学指标及肝组织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Alb、ALT、AST、血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GGT和CHO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TG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重度炎症的比例(72.5%)显著重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63.4%)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8.1%)和慢性乙型肝炎组(27.5%)相比,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肝组织中重度肝纤维化比例更高(3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脂肪肝能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和肝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方法采用Menghini法快速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每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在1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发现脂肪肝166例(15.1%),经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脂肪肝252例(22.9%);在45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38例中度和109例重度患者,病理学检查脂肪肝的诊断率分别为17.9%(81/453)、20.6%(111/538)和55.0%(60/109)。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易合并脂肪肝,无创伤性B超检查为脂肪肝的诊断首选,肝组织活检是目前唯一的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75例患者,通过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影响因素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高于慢性乙肝患者,HBV-DNA病毒载量、肝脾CT比值低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酶学及血糖之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的TG水平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于单纯乙肝患者,应积极行肝组织学检查早期诊断,避免滥用抗病毒药物或贻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与临床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血清HBVDNA、肝功能等血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rs=-0.132,P=0.579);肝组织G4期患者血清ALT和PT水平明显高于G1期患者(PO.05);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性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肝组织活检在肝脏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是其它检查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2008年6月肝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患病率.剔除合并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及其他慢性肝病,比较临床资料完整的肝脂肪变患者与其性别,年龄相配的无肝脂肪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近似正态分布时选用近似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结果 12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患病率33.4%,研究期间呈逐年增高趋势(趋势分析显示,JD<0.05).与无肝脂肪变的113例乙型肝炎患者相比,114例合并肝脂肪变者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6.811,2.733、3.063和2.340,P值均<0.05),而血清HBV DNA滴度则显著降低且与肝脂肪变程度有关(x~2=6.154,P<0.05).两组患者ALT,AST、Y-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44、1.390、-0.029、-1.175和1.393,P值均>0.05),肝脏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34和0.106,P值均>0.05),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患者之间明显肝损伤的比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47和2.911,P值均>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常见且不断增多,主要与代谢紊乱有关,并存的肝脂肪变对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可能无不良影响,HBV DNA滴度是否与肝脂肪变呈负相关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特征及肝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差异。方法 2013年~2017年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00例和CHC患者10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行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CHC患者年龄显著大于【(47.6±12.8)岁对(36.3±9.7)岁】、病程显著长于【(13.1±0.9)年对(6.2±1.8)年】、基础疾病显著多于(39.0%对18.7%)、经血感染显著多于(63.0%对36.7%)、母婴传播显著少于(3.0%对29.7%)、吸毒感染显著多于(40.0%对7.0%)和性传播显著少于(14.0%对26.7%)CHB患者(P<0.05);CHB患者血清ALT水平为(76.5±10.8) U/L,AST水平为(111.2±21.3) U/L,与CHC患者的【(105.2±20.8) U/L和(98.3±20.1) U/L】比,差异显著(P<0.05);CHC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者为83.0%,显著高于CHB患者的48.7%(P<0.05),而肝纤维化分期>S2者为65.0%,也显著高于CHB患者的28.3%(P<0.05)。结论 CHC患者由于病程长,发病隐匿,肝组织损伤更明显,需要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认识,我们利用B型超声图像对389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检测,发现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并不少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院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389例,诊断分型参照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389例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脂肪肝39例(10.03%),其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11~58岁,平均36.5±8.6岁。病程  相似文献   

8.
合并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长期肝功能异常,是由于病毒复制致炎性反应持续存在、反复持久的病毒清除引起的肝脏损伤,还是因肝细胞脂肪变引起的肝脏损伤,至今尚缺乏CHB合并脂肪肝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标准.临床上依据症状、体征、血清生物化学及影像学结果,要明确其性质、作出正确判断也非常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的CHB病例,以探讨肝活组织检查对CHB合并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穿刺活检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病毒载量和肝组织病理学表现等的差异。结果在120例CHB患者中,HBeAg阳性68例(56.7%),阴性52例(43.3%)。在HBeAg阳性组中检出合并脂肪肝者11例(16.2%),明显低于HBeAg阴性组18例(34.6%,P〈0.05);HBeAg阳性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清TG和GGT水平高于无脂肪肝的HBeAg阳性患者(P〈0.05);在伴脂肪肝患者,HBeAg阳性者平均年龄(28.2±11.3岁)和纤维化评分(2.0±0.7)较HBeAg阴性者低(分别为36.2±14.6岁和2.6±0.8,P〈0.05),而体重指数(BMI,27.3±4.0)、TG(3.7±0.4mmol/L)和HBV DNA定量水平(6.8±1.3 lgcopies/mL)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20.1±5.1,1.5±0.4 mmol/L,4.4±2.6 lg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比例较高,应尽早行肝穿刺活检,以便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的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161例,其中22例未行肝穿刺。按年龄分为3组,A组:年龄20岁;B组:20≤年龄30岁;C组:年龄≥30岁。对不同年龄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1例免疫耐受期患者中,母亲为慢性HBV感染者有62例,占有乙型肝炎家族史者55.9%,其父亲为慢性HBV感染者24例,占有乙型肝炎家族史者21.6%。免疫耐受期患者HBsAg(log10)、HBeAg、HBV DNA(log10)水平均较稳定,分别高达5log10IU/mL、4log10S/CO、8log10IU/mL。不同年龄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HBsAg(log10)、HBeAg、ALT、HBV DNA(log10)水平、肝组织病理学(肝脏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分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sAg(log10)与HBV DNA(log10)存在正相关关系(r=0.614,P=0.000),与ALT存在负相关关系(r=-0.224,P=0.004)。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与ALT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67、0.220,P值分别为0.001、0.009。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轻微炎症活动度(G0、G1、G2期占77.7%)以及轻度纤维化程度(S0、S1期占79.1%)。部分患者发生明显纤维化(S2、S3期占20.1%)。结论免疫耐受期患者主体为年轻患者,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应定期随访监测血清、生化、病毒等指标,必要时实施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肝组织病变程度,为积极启动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病例选自2008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有肝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306例,根据肝组织中脂肪变肝细胞〈5%小叶内肝细胞者为CHB组,脂肪变肝细胞〉5%者,为CHB合并脂肪肝组。对两组的临床与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306例CHB患者中,合并肝脂肪变141例(46.1%),不合并肝脂肪变165例(53.9%)。各种临床生化及病理指标中,高体重指数(P〈0.0001)和性别(P=0.008)是CHB患者合并肝细胞脂肪变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血糖、胆固醇和肝组织学炎症分级和分期无关(P〉0.05)。结论 CHB合并肝脂肪变的发生主要与高体重指数及男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126例病理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脂肪肝的发生率.方法:采用Menghini型快速肝穿取得肝组织,10%甲醛固定,常规制片,HE染色.结果:550例慢乙肝中有126例病理证实合并有脂肪肝,占22.91%(126/550),其中83例为B超检出,检出率为15.1%(83/550),B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87%(83/126).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易合并脂肪肝,无创伤性B超检查为脂肪肝诊断首选,肝组织活检是目前唯一的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与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在35例HBeAg阴性CHB患者,行肝穿刺活检术和常规检测血清HBV DNA和ALT。结果在35例HBeAg阴性CHB患者中,肝组织学检查示G1S0者1例,G1S1者6例,G1S2者7例,G1S3者1例,G2S1者1例,G2S2者8例,G2S3者3例,G3S2者4例,G3S3者4例;G1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3.2±2.3lgcopies/ml)较G2/G3者低(分别为5.4±1.5lgcopies/ml和5.0±1.4lgcopies/ml,P<0.05);S0-2患者血清ALT水平为161.0±251.5U/L,显著高于S3者(45.6±23.4U/L,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543,P<0.01);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62,P<0.01),而与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r=0.083,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8和-0.213,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高度正相关,但两者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炎的定义存在些问题。根据目前分类,病程超过半年(也有人主张一年)即为慢性肝炎。以前这种分类主要用于选择抗炎(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由各种病因包括乙型肝炎引起的下述各型肝炎均符合这一定义。1.长期轻度小叶病变型常伴有修复过程和含色素的巨噬细胞,转氨酶有波动性,但最终恢复正常,无远期后遗症。2.在实质细胞和汇管区有持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样表现(慢性小叶性肝炎),最后可不经治疗而消退,留有不明显的疤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脾脏厚度和门静脉主干内径。结果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肝脏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者脾脏厚度显著性地长于病变轻微者。结论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门静脉主干内径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之间无显著性相关,而脾脏厚度与肝脏炎症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肝脏纤维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在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住院行肝活检的80例慢性HBV感染者,常规检测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50例HBeAg阳性和30例HBeAg阴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8.52±9.10)岁和(39.37±10.14)岁,HBV DNA载量分别为(7.79±0.73)lg拷贝/毫升和(4.52±1.67)lg拷贝/毫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00±0.57)和(1.27±0.45),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38±0.57)和(1.07±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免疫染色评分(ISS)分别为(0.93±0.92)和(0.77±0.93),HBcAg分别为(1.58±0.88)和(1.63±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年龄≥40岁和35例年龄〈3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32±0.48)和(0.69±0.58),纤维化程度分别为(1.00±1.27)和(0.4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男性和28例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12±0.55)和(1.07±0.54),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71±0.82)和(0.50±0.96),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ISS)分别为(0.89±0.89)和(0.82±1.00),HBcAg分别为(1.44±0.94)和(1.24±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年龄≥40岁且HBeAg阴性的血清ALT低于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及早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肝穿刺活检(percutaneousliverbiopsy,PLB)以快速、安全、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而得以在临床上普遍开展,能够准确评价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虽然近几年在非创伤性评估肝纤维化如肝纤维化的相关血清学指标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这些结果还没有完全得到确认,肝脏组织活检仍然是评估肝脏病情的“金标准”,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诊断、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以及疗效观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71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检测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将171例患者分为4组,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0.5 ×ULN(正常值上限),B组0.5 ×ULN<ALT≤1×ULN,C组1×ULN< ALT≤2×ULN,D组2×ULN< ALT≤5 × ULN,观察各组患者肝脏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其他肝脏生化学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及肝纤维化模型(APRI,以AST/PLT比值的统计量作为数字化模型)的关系.结果:A组25%患者肝组织炎症为G2,B组和C组分别有16.4%、49.2%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2~G3,不同ALT组间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ALT水平升高,肝组织G2~G3检出比例增加;171例患者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组,球蛋白(Glo)、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PLT、APR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组,年龄、HBeAg状态、白蛋白(Alb)、AST、GGT、PLT、HBV DNA、APR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随着纤维化程度进展,AST、APRI值逐渐升高,Alb、PLT逐渐下降.结论: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即使ALT正常,仍有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改变,需综合观察年龄、AST、GGT、APRI、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必要时建议患者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以准确了解肝脏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术并分析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符合率.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分级、分期总符合率分别为62.90%和74.18%,慢性HBV携带的符合率为62.26%,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的符合率分别为77.84%、53.33%和58.16%.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活检病理结果能客观反映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病理诊断仍是目前判断肝组织病变程度及抗病毒疗效最可靠的方法.肝活检宜多部位取材,所取标本在1 cm以上,可明显提高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