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华雪胆中的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华雪胆的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UV、IR、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华雪胆的正丁醇部位分到6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α-L-阿拉伯糖苷(Ⅱ),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O-(6′-甲酯)-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甘露糖苷(Ⅵ)。结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是中华雪胆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别之一,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中华雪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怀牛膝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河南省武陟县怀牛膝水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分别为正丁基吡喃果糖苷 (Ⅰ ) ,尿囊素 (Ⅱ ) ,齐墩果酸(Ⅲ ) ,3-O-(β-D 吡喃葡萄糖醛酸 ) 齐墩果酸 -28-O-(β-D-吡喃葡萄糖 ) (Ⅳ ) ,蜕皮甾酮 (Ⅴ ) ,谷氨酸 (Ⅵ ) ,3-O-(β-D-吡喃葡萄糖 ) 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 ) (Ⅶ )。 结论 :Ⅲ~Ⅶ化合物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地乌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地乌Anemone flaccid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地乌根茎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苷(2),五加苷K(3),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7),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9),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5~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1对Hela,BEL-7402和HL-60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
预知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预知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Ⅰ),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30-去甲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Ⅱ、Ⅲ、Ⅳ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安徽银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安徽银莲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和ODS柱色谱分离 ,FAB MS和NMR技术确定结构。结果和结论 :分离鉴定了 3个化合物 ,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3-O-α-L-吡喃鼠李糖 (1→ 2)-β-D-吡喃木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 (1→4)-β-D-吡喃葡萄糖 (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和-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木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 (1→4)-β-D-吡喃葡萄糖 (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白木通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木通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2α,3,β23,29-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Ⅰ),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 pyranosyl-30-norolean-12-en-28-oic acid(Ⅳ),3-O-β-D-葡萄糖-(1→3)-α-L-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香青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香青Anaphalissinica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柱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山柰酚 (kaempferol,Ⅰ ) ,3-O-β-D吡喃葡萄糖-(6-O-香豆酰基 )-山柰素苷(tiliroside ,Ⅱ ) ,槲皮素 (quercetin ,Ⅲ ) ,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quercetin-3-O-β-D- glucosides,Ⅳ ) ,黄芩苷(scutellarin ,Ⅴ ) ,5 ,7 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 (5 ,7 dihydroxy-8-methoxyflavone,Ⅵ )和 1个吡喃酮化合物helipyrone(Ⅶ )。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湿生扁蕾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柱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1-羟基齐墩果酸(Ⅳ),kaneric acid(V),木犀草素(Ⅵ),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Ⅶ),7,8-二羟基-3-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Ⅷ为首次从扁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Ⅴ为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Ⅳ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中药苦丁茶主要品种大叶冬青叶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和反相ODS柱色谱分离大叶冬青叶的水提物,通过光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大叶冬青的水提液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Ⅰ)、α-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Ⅱ)、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斯阿树脂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坡模醇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Ⅳ)、β-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Ⅴ)、β-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Ⅵ)、γ-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Ⅷ)、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斯阿树脂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Ⅸ)、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坡模醇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 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Ⅹ)及δ-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Ⅶ及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掌叶覆盆子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Ⅴ)、对羟基苯甲酸(Ⅵ)、三十一烷(Ⅶ)。结论除了化合物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藤苦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藤苦参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傣药藤苦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了研究,分离得到了7个强心苷及苷元类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这7个化合物分别为digitoxo-genin (Ⅰ),16-O-acetylgitoxigenin (Ⅱ),periplogenin (Ⅲ),16-O-acetylperiplogenin (Ⅳ),periplogenin digitoxoside (Ⅴ),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O-β-D-digitoxopryanoside (Ⅵ),periplogenin-glucoside (Ⅶ).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莲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莲须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6 个化合物,分别为1-癸醇(Ⅰ)、二十四烷酸(Ⅱ)、棕榈酸(Ⅲ)、环阿尔廷醇(Ⅳ)、环阿尔屯烷-23-烯-3β, 25-二醇(Ⅴ)、金色酰胺醇酯(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棕榈酸-α, α′-甘油二酯(Ⅸ)、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Ⅹ)、对苯二酚(Ⅺ)、对羟基苯甲酸(Ⅻ)、丁二酸()、山柰酚( )、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ⅩⅤ)、异鼠李素(ⅩⅥ)。结论 化合物Ⅰ、 Ⅳ~ Ⅵ、Ⅸ~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Ⅶ、Ⅷ为首次从莲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核桃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核桃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核桃花中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Ⅱ),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槲皮素(Ⅳ),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研究瘤果槲寄生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瘤果槲寄生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数据分析和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8个三萜及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硬脂酸酯(Ⅰ)、羽扇豆醇棕榈酸酯(Ⅱ)、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Ⅲ)、常春藤皂苷元(Ⅳ)、丝石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乌药叶[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凝胶色谱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乌药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羟基香樟内酯(Ⅰ),乌药内酯(Ⅱ),pseudoneolinderane(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Ⅴ),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Ⅵ),槲皮素-3-O-β-D-木糖苷(Ⅶ),quercetin-3-O-(2″-O-β-D-glucopyranosyl)-α-L-arabinofuranoside(Ⅷ),quercetin-3-O-(2″-O-β-D-glucopyranosyl)-β-D-xylopyranoside(Ⅸ),丁香苷(Ⅹ),acantrifoside E(Ⅺ),2,6-dimethoxy-4-hydr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Ⅻ)。结论 化合物III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Ⅻ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小飞蓬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小飞蓬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α-香树脂醇(Ⅰ)、β-香树脂醇(Ⅱ)、β-谷甾醇(Ⅲ)、表木栓醇(Ⅳ)、齐墩果酸(Ⅴ)、菠甾醇-3-O-葡萄糖苷(Ⅵ)、3,5,7,3′,4′-五羟基黄酮(Ⅶ)、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Ⅷ)、芦丁(Ⅸ)、野黄芩苷(Ⅹ)、黄芩苷(Ⅺ)、绿原酸(Ⅻ)。结论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蒙药玉簪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玉簪[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烷酸(Ⅰ),棕榈酸-α-单甘油酯(Ⅱ),山柰酚(Ⅲ),槲皮素(Ⅳ),山柰酚-3-O-芸香糖苷(Ⅴ),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