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力学角度分析配液中如何减少微粒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于输液微粒引起的危害予以许多报道,从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从对输液微粒的污染来源进行的研究表明,它主要来源于注射针剂、输液器具的生产过程以及临床操作过程.目前,由于药液的生产制备工艺及药检手段的提高,加之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液针头的广泛使用,极大地减少了输液针剂及输液器具对输液的污染.有人在输液中使用终端滤  相似文献   

2.
输液中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是经静脉滴入较大剂量注射药液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高效等特点,临床应用极广。但是,液体中各种微粒异物亦随之大量进入血管内,1μm以上的微粒不易被吸收,容易引起肌肉损伤。六十年代后期,医药界对如何控制和减少临床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引起了高度重视,下面就其对人体危害探讨如下。1微粒的来源1.1制剂生产空气中的粒尘、输液器具中的杂质、异物等所形成的微粒。1.2输液操作及病房内的空气污染等。1.3联合用药不当而产生的化学微粒‘。1.4人体中物质新陈代谢和生化反应形成的微粒。如体内结石、细胞残骸及血液凝聚等形成的微…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滴注药物时,输液反应已普遍引起重视,但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的危害,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微粒的来源所谓微粒是指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直径一般为1~300um或更大,50u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看见。微粒污染的途径主要有环境污染、配液操作污染和输液器具污染。  相似文献   

4.
静脉给药中微粒来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费迎珍 《护理研究》2002,16(3):144-145
静脉输液是住院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 ,输液反应已引起人们普遍重视 ,而对输液中的微粒污染早有报道 ,但对其所致的潜在性危害以及与护理操作的关系 ,却尚未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在此再次提出 ,旨在引起同行的注意。1 不溶性微粒的主要来源  不溶性微粒是指不溶于水 ,不能被代谢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些微粒一旦进入人体 ,可终身存留[1] 。许多实验测定证明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途径与配液操作、空气污染、输液器具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据报道[2 ] ,即使是一次性物品 ,也会因其生产过程而带有未塑化的分子微粒异物存在 …  相似文献   

5.
静脉用药器具与压力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注射器具和注射压力对静脉用药中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采用ZWF-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输注联合静脉注射的器具及加压后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头皮针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输液三通管在无加压的情况下有滞留药液微粒的作用,加压后微粒显著增加,提示;应重视静脉用药时压力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尤其是静脉输注联合静脉推注药液时应加过滤装置,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与预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近年来对微粒污染的原因和预防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本文现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微粒污染发生的原因 1.1 输液器和注射器本身的微粒污染 这是由于输液器和注射器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微粒所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注射液特别是输液中异物与微粒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输液中的微粒进入人体后不像细菌、热原立即产生明显反应,但它对人体的危害却很大。据报道,微粒进入血管能引起血管肉芽肿、血栓;对心肌和其它器官(如肝、肾等)也有损害;由于微粒碰撞作用,可使血小板减少,造成出血等病症。输液中的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必须了解其来源及主要的控制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粒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静脉用药具与压力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注射器具和压力对静脉用药中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用ZWF-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滴静脉推注的器具及加压后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 一次性注射器及头皮针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一次性输液三通管在未加压的情况下有滞留药液微粒的作用,加压后微粒显著增加。结论 应重视静脉用药时压力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尤其是静脉滴注联合静脉推注药液的病人,静脉推注药液应加过滤装置,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输液微粒一般系指在输液生产或应用过程中经各种途经所污染的不溶性微小颗粒杂质。这里所指的微粒主要是应用过程中由于种种不良因素所致输液混入的不溶性微粒。现将我院输液微粒引起热原样反应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精密药液过滤器用于临床输液3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质量对疾病的转归有直接的影响。但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除了被人们所熟知的细菌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外,由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寻找临床有效、安全、稳定的输液方法,减少微粒污染反应引起的危害,我科在输液时使用了精密药液过滤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输液中的微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作斌  王韶燕 《天津护理》2001,9(5):268-268
目前,输液造成患者猝死时有发生,很可能是热原样反应,造成输液病人死亡,而可直接引发热原样反应的就是微粒。这些微粒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在生产过程中、临床准备、操作及添加药物等步骤中产生的微粒都有可能直接进入输液,污染药液。  相似文献   

12.
刀山西护理杂志.-1994,8(1 .2)二41一42950046注射及注射品微粒污染的研究现状/陈加周/{’中华护理杂志.1灼4,2,(3),182~18生 综述了大量临床资料后认为,在注射及注射品中,微粒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的研究也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从注射品的生产、清洗、消毒乃至临床操作(如加药、配伍、安瓶锯割、针头穿刺胶塞等)、空气污染等方面均有实验检测资料,突破了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引用国外资料和理论探讨的状况。研究的深度已发展到分子、离子水平。文内所引用的”篇临床观察及实验资料,概括了国内在此领域研究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成品液体在临床使用中可造成污染。污染的液体给患者输注,可使患者发生输液反应与严重危害。笔者通过模拟试验,对本院输液操作各环节考查结果认为:液体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主要有四个环节,即器具、管道污染;环境空气污染;操作污染及加药污染。污染物质主要为异物、微粒、热原、细菌、酸、碱等物质,报告如下。一、仪器与试药 1.大输液微粒计数仪,BWJ—1型,南京半  相似文献   

14.
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0):2021-2022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 μm,少数可达50~300 μm.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大量微粒可引发热原样反应,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不良反应如肉芽肿、肺栓塞等的重要原因.现将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詹瑞虹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998-998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已普遍引起人们的关注。微粒进入人体可引起静脉炎、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等,甚至危及生命。输液操作中如安瓿割锯、配伍加药、针头穿刺胶塞、穿刺针头斜面滞留、空气污染均可引起微粒污染。操作中如采用相应预防措施,可使微粒污染机会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金鹤 《上海护理》2007,7(5):55-57
近年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静脉输液的应用日益广泛,而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可对人体造成危害,如较大的不溶性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则可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还可引起肉芽肿、过敏反应、热源样反应等,均可对人体造成危害[1]。这些问题已引起世界医药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概念不溶性微粒是指注射液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后形成的颗粒状杂质。在应用于人体的输液中,最道德的微粒限度是“零”微粒,但这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 1~ 2 5 μm或更大的颗粒。由于微粒进入血液循环后 ,可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 ,造成供血组织缺血、缺氧甚至组织坏死。另外微粒停留在组织中刺激组织还可引起局部炎症和肉芽肿 ,甚至引起循环障碍、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保证输液药品质量 ,减少微粒污染 ,现就临床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来源及预防作如下分析。1 微粒污染的来源1.1 输液制剂的质量问题 输液制剂质量要求规定 :静脉输注液体应无菌、无热原、无肉眼看得见异物或浑浊。中国药…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一次性侧孔针与斜面针穿刺胶塞微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玲  刘幼卿  周玉玲  刘海燕 《护理研究》2008,22(12):3263-3263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给人体造成了广泛而持久的危害,主要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静脉炎、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等。不溶性微粒主要来自配制液体操作、输液器具和环境污染,而配制液体过程中针头对橡胶塞的切割是最主要的来源。我院自1999年底引进北京市长川医用技术研究所生产的一次性使用侧孔溶药针(以下简称侧孔针)配液,与传统使用的金属斜面针相比,肉眼所见橡胶屑大为减少,且具有抽吸药液完全、无阻塞针孔现象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器具和压力对静脉用药中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及对策.方法用ZWF-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滴注联合静脉推注的器具及加压后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一次性注射器及头皮针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一次性输液三通管在未加压的情况下有滞留药液微粒的作用,加压后微粒显著增加.结论应重视静脉用药时压力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尤其是静脉滴注联合静脉推注药液的病人,静脉推注药液应加过滤装置,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微粒污染引起输液反应的几个因素:(1)药液在生产过程中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药典规定的限量标准。(2)加药时安瓿瓶颈未消毒就锯割掰开,因玻璃的脆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随瓶内负压而吸入安瓿造成污染。(3)某些药品因放置时间过久,使用时检查不严,造成微粒污染。(4)输液瓶同时加入多种药物时,因反复穿刺,使橡皮屑脱落瓶内。(5)清除瓶装粉剂瓶盖上的蜡末,以防微粒随针头污染药液。(6)在执行无菌操作中,违犯操作规程,治疗室空气污染,都可使液体中微粒增加。2 预防:(1)液体瓶需加药时,应注意进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