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院前急救转运时,保持患者静脉输液的通畅是抢救治疗成功的保障。为使患者在院前急救搬运过程中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确保途中运送安全,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保护护士在静脉穿刺时不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和针刺伤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是每个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穿刺成功与患儿胖瘦、肤色、脱水循环障碍、水肿影响、操作技巧等有关[1]。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也是临床静脉给药的重要途径,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生静脉穿刺失败的现象,因此一次穿刺成功与否,不仅和护士的技术水平有关,而且和护士的心理素质也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对护理质量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用于婴幼儿,是临床给药、给液的一条重途径.也是护士常用的技术操作.作为急诊科护士,有效的静脉穿刺,是配合医生抢救患儿生命的关键,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标志,同时也是赢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抢救平台对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对200例在两家骨科医院急诊抢救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使用危重创伤抢救平台、对照组使用普通抢救台进行抢救,观察抢救过程中患者静脉输液故障致重新穿刺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重新穿刺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平台的应用减少了抢救中静脉输液的重复穿刺,节省了抢救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升了急救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各科中重要的治疗措施,而静脉穿刺技术亦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静脉穿刺时,首先需选好血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穿刺,如肥胖者皮下脂肪厚,静脉较深,难以掌握进针深度及角度,消瘦者及老年患者静脉易滑动,水肿患者静脉不明显等.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是基础护理基本操作之一,也是抢救病人生命关键.静脉穿刺的成功,直接反映了护理人员的基础水平.主要存在的因素有以下两点: 1病人的因素 1.1病人的紧张情绪:病人因害怕疼痛不与配合,向病人解释有关静脉穿刺的知识,做好心里护理,取得病人地合作,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有力于静脉穿刺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输液室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根据门诊输液人员结构及静脉穿刺技术创建静脉穿刺培训小组,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多"带教培训模式,将自我训练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培训效果与绩效工资挂钩等措施.结果 5名护士成为静脉穿刺技术能手,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静脉输液肿漏率由6.5%下降到3.3%.结论 静脉穿刺技术培训能提高小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既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且可随时开通静脉通道,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必要时也可采血及输血。因此,已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尤其适用于长期输液、血管穿刺困难的老年人及小儿、无自主意识的患者。临床应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常规使用普通胶贴固定输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临床穿刺失败原因。方法对54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与病人血管部位的选择、护士的穿刺技术、病人血管条件、留置针型号的大小有关。结论认为认真选择穿刺血管,正确选用针头型号,护士操作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和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和护士的心理素质、技术、静脉的选择、持针的方法及穿刺后妥善固定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在多层螺旋CT高压增强注射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60例行多层螺旋CT高压增强注射患者选择静脉留置针穿刺注射,结果静脉穿刺成功率98.3%,增强注射成功率100.0%.提示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患者舒适、便于检查中进行抢救等优点.熟练掌握穿刺技术、认真检查及正确封管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常用的技术操作,能否一针见血,对及时治疗与抢救患儿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头皮静脉的选择1.小儿头皮静脉似网状,动脉静脉重叠交叉。营养状况中等的患儿,一般头皮静脉暴露明显。其特点:小儿前额部毛细血管多,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毛发少,有利穿刺与固定,且不影响小儿进食与睡眠。  相似文献   

14.
增大静脉留置针进针角度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对血管壁刺激性小、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保护穿刺静脉,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1],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用传统的小角度进针穿刺,患者感觉穿刺部位疼痛,有缩回上肢的抵抗动作,面部表情紧张、皱眉,甚至呻吟出声.自2005年1月,经过改进,增大进针角度,患者感觉穿刺部位不痛或疼痛轻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具有便于固定、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及预防皮下出血和静脉炎发生等优点.尤其在创伤的抢救病人中,能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避免重复穿刺,提高了工作效率[1].对创伤抢救病人通过Y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并进行常规的血样采集,采样后接输液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收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116例,其中56例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60例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现将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脱出、留置时间等,均比四肢静脉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静脉通道的建立在抢救过程中尤为重要。在实施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输液操作时,应根据其血管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方法对532例危重症患者于股静脉常规穿刺点下7~9cm穿刺置管。结果一次穿刺成功495例(93.0%),二次穿刺均成功,总成功率100%。患者置管1~45(5.6±3.2)d。穿刺时误穿入动脉16例(3.0%);置管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15例(2.8%),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8例(3.4%)。结论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为抢救危重症患者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安全、快捷、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又称软针如何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建立静脉通道利于抢救及预防不及时接瓶导致的堵管现象.结果:其特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套管柔软、其软针在血管内可留置较长时间且血管不宜被穿破.结论:静脉留置针可不必多次穿刺,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本文介绍了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临床护士在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解剖学应用到儿科静脉穿刺学习中,将穿刺技术与解剖学紧密结合,指导护士解决穿刺中经常与到的问题,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PICC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本.本综述着重从建立王管技术管理流程以夏人员培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入研究层级管理在PICC护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士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导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静脉输液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