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式、阴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评价腹式、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 方法回顾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89例(腹式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4例(阴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23.7±56.7)min,手术时间最长;腹式组次之,为(90.5±31.1)min;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为(60.7±20.5)min;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与腹式组之间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明显多于阴式组(P<0.05);腹腔镜组与阴式组之间剔除的肌瘤单个平均重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明显轻于腹式组(P<0.05).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切口等优点,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适应证更为广泛,剔除的肌瘤平均重量最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13例资料,其中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组60例(脐部2~2. 5 cm切口置入自制入路平台和2个trocar,左下腹置入5 mm trocar和弯分离钳),常规三孔腹腔镜组5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即刻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指标。结果与三孔组相比,改良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短[(72. 0±26. 0) min vs.(92. 5±27. 5) min,t=-4. 007,P=0. 000],术中出血少[(36. 2±21. 9) ml vs.(69. 6±35. 6) ml,t=-6. 092,P=0. 000],术后24 h引流少[(92. 0±60. 7) ml vs.(115. 3±53. 4)ml,t=-2. 152,P=0. 034],2组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使用肌瘤粉碎器,同时克服单孔腹腔镜操作局限性,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5年3月~2008年5月因异常子宫出血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78例,肌瘤均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mm。行宫腔镜切除失败后,改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阴式组),改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阴式组36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4.7±10.4)min,显著短于开腹组(71.7±11.3)min(t=-2.829,P=0.006);阴式组术中出血量(200.0±38.4)ml,显著少于开腹组(253.6±47.6)ml(t=-5.412,P=0.000);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5±4.3)h,显著短于开腹组(30.9±4.7)h(t=-12.078,P=0.000);阴式组术后住院时间(4.9±1.2)d,显著短于开腹组(7.0±1.3)d(t=-7.368,P=0.000)。2组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未见肌瘤复发,术后满意率达100%,2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1/36)vs4.8%(2/42),χ2=0.000,P=1.000]。结论对于宫腔镜无法切除的子宫下段较大黏膜下肌瘤(肌瘤直径≥30mm),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8月因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需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选择腹腔镜手术的88例,均无高血压、哮喘、心肺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按住院日期的单双数分成2组。改良组45例为肌瘤表面大切口、瘤腔分层缝合;常规组43例采用肌瘤表面纵行切口,瘤腔一层连续缝合。2组年龄、肌瘤数目、肌瘤直径、肌瘤的位置、盆腔手术史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38℃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手术时间短[(67.9±5.7)min vs.(71.2±6.8)min,t=-2.471,P=0.015],术中出血量少[(56.8±10.3)ml vs.(62.1±12.6)ml,t=-2.165,P=0.033],术后体温≥38℃例数少[5例(11.1%)vs.12例(27.9%),χ2=3.980,P=0.046],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73例复查B超,发现肌瘤改良组5.6%(2/36),常规组2.7%(1/37)(χ2=0.001,P=0.98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技术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0例(阴式组),同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3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29例(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开腹组相比,阴式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早、术后最高体温低、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镇痛率低(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镇痛率低,但医疗费用较高(P〈0.05);而阴式组与腹腔镜组相比,阴式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医疗费用较低(P〈0.05);余各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医疗费用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8年10月58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阴道组)和5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重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P=0.067),但经阴道组手术时间(62±13)min显著短于腹腔镜组(97±18)min(t=-11.895,P=0.000),术中出血量(105±30)ml显著少于腹腔镜组(180±25)ml(t=-14.396,P=0.000),术后病率(48.3%)显著高于腹腔镜组(23.6%)(χ2=7.410,P=0.006),住院费用(5216.4±28.5)元显著低于腹腔镜组(7421.6±31.2)元(t=-392.597,P=0.000)。结论 2种术式各有适应证而不可完全互相替代,但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而言,经阴道手术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术式,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在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2例行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术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10例行右半肝切除,12例行左半肝切除;对照组为20例行常规开腹肝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1例行左半肝切除。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术中出血量[(760.5±409.4)ml]少于对照组[(1 250.5±454.9)ml,P=0.001],手术时间[(235.4±21.4)min]短于对照组[(265.5±20.0)min,P=0.000],住院时间[(4.6±2.2)d]短于对照组[(7.2±3.0)d,P=0.003)],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P=0.031)。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术后研究组1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例发生胆漏,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点,可成为腹腔镜下肝癌半肝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意义,并与传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为59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肌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31例行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肌瘤切除术,28例行气腹腹腔镜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75.6±24.7)min,明显少于气腹腹腔镜组(98.0±27.4)min(P0.05)。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234.2±80.5)ml,明显少于气腹腹腔镜组(321.5±98.4)ml(P0.001)。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8.6±7.4)h,明显少于气腹腹腔镜组(24.3±8.6)h(P0.01)。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组平均住院(4.5±0.7)d,与气腹腹腔镜组(4.3±0.9)d相近(P0.05)。结论: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具有操作安全快捷、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肌瘤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快、对患者循环呼吸影响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接受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规范进行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53例,其中机器人手术18例(机器人组),腹腔镜手术35例(腹腔镜组)。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108.71±9.80)min vs(98.50±10.93)min],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40.10±8.78)ml vs(60.71±12.66)ml],术后24 h腹腔引流量少于腹腔镜组[(40.16±8.21)ml vs(56.08±9.43)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腹腔镜组[(1.92±1.43)d vs(2.88±1.62)d)]、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腹腔镜组[(10.11±1.78)d vs(11.37±1.5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不同,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可行、安全,临床效果优于腹腔镜,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少腹腔镜辅助阴式较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出血的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腹腔镜辅助阴式较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57例患者,研究组82例,术前消毒肛用后经直肠置入卡前列甲酯栓2mg,术中切除肌瘤前垂体后叶素12u+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注射于肌瘤包膜及基底部,至肌瘤表面变苍白,再行肌瘤切除术;对照组75例,入院完善检查和术前准备后即行腹腔镜辅助阴式较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术毕静滴缩宫素20U,与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发热率及出院时间差异虽然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较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消毒肛用后经直肠置入卡前列甲酯栓,术中切除肌瘤前应用垂体后叶素,两种方法相结合,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液体分离法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2月~2014年12月349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按掷硬币法分为2组:垂体后叶素液体分离组(n=162)将稀释的垂体后叶素注射于子宫肌瘤的包膜内,游离出部分肌瘤组织后,将腹腔镜用穿刺针插入瘤体与包膜间,形成"水垫",紧贴瘤体包膜一边加压注射稀释垂体后叶素的生理盐水,一边钝性分离出肌瘤;直接剥离组(n=187)均不注射"水垫",直接钝性分离剥除肌瘤。结果液体分离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直接剥离组[(56.5±10.2)min vs.(90.5±11.9)min,t=-28.426,P=0.000];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20.5±5.5)ml vs.(50.5±5.8)ml,t=-49.358,P=0.000],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缩短[(3.3±1.5)d vs.(4.6±2.5)d,t=-5.778,P=0.000]。2组肛门排气时间[(20.9±3.7)h vs.(21.1±3.9)h,t=-0.489,P=0.625]和住院时间[(7.9±1.8)d vs.(8.1±2.0)d,t=-0.976,P=0.33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液体分离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且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2组,各39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肌瘤复发率、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均有良好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手术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子宫肌瘤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剔除肌瘤的数目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剔除肌瘤的数目较少,但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少于或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2组肌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而且复发率无明显增加。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非外伤性小肠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2例非外伤性小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7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相关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早[(4.5±1.3)d vs.(5.4±0.9)d,P=0.042],腹腔引流时间短[(6.3±1.8)d vs.(8.8±3.1)d,P=0.012],住院时间短[(10.5±2.3)d vs.(16.9±7.9)d,P=0.005],总住院费用少[(2.46±0.88)万元vs.(3.76±1.79)万元,P=0.01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腹腔镜手术指征的条件下,腹腔镜手术治疗非外伤性小肠穿孔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符合现代微创外科的理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宫腔镜电切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及阴式憩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40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患者,其中12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A组),15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B组),13例行阴式憩室修补术(C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愈率。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少于其他两组,治愈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多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在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微创手术各有优势,宫腔镜电切术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治愈率也较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时间较长、住院费用高,但疗效确切;阴式手术住院费用较低,疗效确切;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观察。方法本组6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34例。A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B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妊娠结局、术后并发症、肌瘤残留率与肌瘤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显著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结局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肌瘤残留率和肌瘤复发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与预后。方法:选择84例直肠癌患者,其中42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完成率(88.1%vs.92.9%)、保肛率(81.0%vs.76.2%)、淋巴结清扫数量[(13.2±7.6)vs.(13.6±7.8)]、肿瘤近切缘距离[(10.2±5.8)cm vs.(10.1±5.4)cm]与远切缘距离[(3.5±1.2)cm vs.(3.6±1.3)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54.6±76.3)min vs.(122.1±57.5)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98.3±47.6)ml vs.(174.4±82.2)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9.2±2.3)d vs.(11.4±4.6)d]、术后排气时间[(2.6±1.1)d vs.(3.5±1.7)d]、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3.6±1.1)d vs.(4.3±1.4)d]、并发症发生率(11.9%vs.31.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2.4%vs.4.8%)及1年(83.3%vs.81.0%)、3年(78.6%vs.73.8%)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