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按压耳中穴治疗食管癌术后呃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素卿  方弘 《现代护理》2005,11(14):1149-1150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胃气上逆。呃逆患者常感痛苦难言,可对讲话、咀嚼、呼吸、睡眠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食管癌术后频繁的呃逆可造成胃管、空肠管脱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并引起术后疼痛加重,咳嗽排痰无效。剧烈的膈肌痉挛伴颈部肌肉收缩、血压增高,可致伤口内出血或形成血肿,影响切口愈合,不利疾病恢复。我科从1995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压耳中穴方法治疗呃逆4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1],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胃气上逆.呃逆患者常感痛苦难言,可对讲话、咀嚼、呼吸、睡眠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食管癌术后频繁的呃逆可造成胃管、空肠管脱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并引起术后疼痛加重,咳嗽排痰无效.剧烈的膈肌痉挛伴颈部肌肉收缩、血压增高,可致伤口内出血或形成血肿,影响切口愈合,不利疾病恢复.我科从1995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压耳中穴方法治疗呃逆4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1]。呃逆其实就是膈肌以及肋间肌无意识的、阵挛性的收缩。由于中枢神经受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或直接刺激膈肌、膈神经引起单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的一种短促而高调的声音。膈肌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或治疗无效,临床上称为顽固性膈肌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明  李亚如 《疼痛》2004,12(3):15-15,26
呃逆,即膈肌痉挛,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后,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不定,持续数日甚至数十日不愈者,称为顽固性呃逆。本文4例采取氯胺酮(Ketamine)麻醉或颈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万雪英 《现代护理》2005,11(8):656-656
呃逆是膈肌不由自主间歇性收缩运动,因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且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从而产生一种特别音响。中医认为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肌呃呃作声连续不断为特征的一种症状。病因分反射性、中枢性、代谢障碍性和精神性。我科收治了1例行冠状动脉及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第2天患者并发呃逆.这是我科自开展心脏血管介入治疗450例以来,首次为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及肾动脉支架植入术,首次并发呃逆的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呃逆是指胃气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肝病顽固性呃逆是指在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晚期等肝细胞损伤较重的基础下,轻症则在治疗后好转,重者则提示胃气大败,疾病预后不良的一种表现。呃逆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是膈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性增高,反射在大脑皮层,引起膈肌不自主的阵发性痉挛的一种临床表现~[1]。若持续48h及以上即  相似文献   

7.
呃逆,又叫膈肌痉挛(俗称打嗝),主要是由于胃气上逆从而产生一种频发短暂的不能自制的呃呃声。引起胃气上逆的原因有多种,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辛热的药物;由于精神受刺激、情志失调而引起。此外,还有年老体弱,久病重病,脾肾阳虚等都可引起呃逆的发生。呃逆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其反射中心位于第3、4节颈髓,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膈神经是支配膈肌的唯一运动神经。  相似文献   

8.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中医称为“哕病”,俗称打呃或打呃忒等。一般认为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可由各种原因使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膈肌间歇性不自主的收缩所致。中医认为多由胃中食滞或脾胃虚寒,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而引起。正常人也可产生呃逆,但多为时短暂,不经治疗亦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9.
呃逆是因膈肌痉挛性收缩所致。轻者,不治自愈;重者,昼夜频繁发作,呃声不止,持续数日至数月,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且直接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为此,在临床护理中,笔者探讨了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胃复安的治疗方法。2006年3~6月我院治疗术后呃逆患者25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呃逆俗称打呃,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强烈收缩运动,由于空气突然被吸收呼吸道内,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从而产生呃逆特有的声响。呃逆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病人的休息,而且有时可加重颅高压,使病情加重,影响疾病的恢复。神经内外科病的呃逆通常是脑于受损的表现,如脑干肿瘤.四脑室肿瘤术后.重度脑外伤等。我科自1994年7月1日至1995年6月10日共收治颅脑疾患144人。其中有72人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呃逆。我科采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再结合药物治疗进行止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  相似文献   

11.
呃逆俗称“打呃”。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症见喉间突作呃声,短促而频数,不能自控。重症呃逆多为器质性疾病所致,并可致呕血、黑便等,重病患者若频繁呃逆,可使原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作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指压耳中穴治疗重症呃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呃逆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等受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1,2]。中医学认为呃逆是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损所致胃气上逆而形成的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呃逆持续时间>48h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3]。现代医学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众多,但治疗效果不佳。使用氯丙嗪、麻黄碱针穴位注射,能达到理气和胃、降逆平呃的作用[4],又充分发  相似文献   

13.
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君妃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98-2298
呃逆是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呃逆俗称打嗝[1].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胸腹部疾病,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受到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功能失调,膈神经异常兴奋,膈肌发生痉挛性收缩引起呃逆,是危重病人常见的症状.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呃逆,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易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2].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2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分析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他检查阴性,X线胸椎小关节紊乱26例,对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胸椎小关节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6例患者胸椎平片均显示胸椎中下段多个小关节错位、错缝.胸椎局限性侧弯,大部分伴局限性生理曲度变直。经手法治疗后全部患者二周内痊愈,最快者1~3分钟止呃。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固性呃逆临床症状多样.表现复杂,很容易与其他内、外科常见病混淆而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这主要是由于胸椎小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尤其是与相邻组织、器官、神经组织关系密切以及临床医生“先人为主”等因素所造成。胸椎小关节紊乱,尤以胸6以下胸小关节发生紊乱时可引起膈肌周围部支配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其他神经的相互作用而引起膈肌的功能异常而产生呃逆。  相似文献   

15.
呃逆病因机理及诊治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呃逆是膈肌和助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阵挛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健康人多数与饮食有关,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大都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自然消失,不需治疗,但是,如呃逆长时间存在,则影响说话.进食和睡眠,造成痛苦.一、病理生理电生理学研究证实,呃逆不是喷嚏、咳嗽这类呼吸反射的结果.在呃逆发作时可观察到与膈肌肌电图活动的同时肋间肌也出现肌电活动,约35msec后出现声门闭锁.在呃逆吸气肌活动时,  相似文献   

16.
膈肌痉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而致的疾病,多山空气被突然吸入呼吸道内,同时因声带关闭所引起。正常人在吸入冷空气时往往可引发。其他如胃胀满、胃癌病人、癔病、妇女妊娠以及某些疾病后期出现恶病质的患者,只因膈肌多次受刺激,有时也可发生本病。祖国医学中,称本病为呃逆或打呃。其发病原因,多由气机逆乱,主要是胃气上逆所致。因胃处于中焦,上贯胸膈,胃以通降为顺。若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则胃寒,过食辛辣则胃热,或情志郁怒,久则化火动肝,肝气上逆则犯胃,  相似文献   

17.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膈肌痉挛,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等亦可引起膈肌痉挛。呃逆的病因多因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等所致。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是呃逆的主要病机。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已见大量  相似文献   

18.
呃逆是膈肌的一种短暂痉挛现象,分为一过性和顽固性2种,前者容易自愈,后者常常继发各种疾病或刺激,可加剧病情的发展.顽固而频繁的呃逆可影响切口愈合,妨碍说话、进食、睡眠,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精神紧张,不利于术后快速康复[1-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肝切除术后顽固性呃逆的81例患者,并观察应用加巴喷丁口服治疗呃逆的效果,发现其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呃逆是膈肌的一种短暂痉挛现象,因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术后病人发生的呃逆多为暂时性发作,少部分成为顽固性呃逆.呃逆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和精神紧张,膈肌和肋间肌痉挛消耗大量能量,加上不能正常进食、营养摄人减少,更使患者能量贮备耗竭.由于影响呼吸易引呼吸性碱中毒,致病情加重.本文将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呃逆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17-1717
呃逆,俗称打嗝,是因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或是进食干硬食物、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出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烦,令人不能自制的现象。中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与胃气上逆动膈、肺失宣降、肾阳虚寒、三焦气机不利有关,因此呃逆的发生与脾、胃、肺、肝、肾、三焦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西医则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为此,我们采取按压攒竹穴止呃逆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