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STAGO Compact CT全自动凝血仪,测定146例妊娠晚期产前孕妇的血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与正常非孕妇女对照比较.结果:PT、APTT、TT妊娠晚期组低于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FIB妊娠晚期组高于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凝血系统处于高凝状态,进行凝血功能测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常规血凝筛选试验PT,APTT,FIB,TT,在妊娠产妇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变化,凝血部分的改变会导致在妊娠期特别是晚期或分娩前后发生某些出血、血栓性疾病.方法:对823例妊娠产妇与798例非妊娠产妇(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结果:PT,APTT明显缩短于对照组(P<0.001),FIB高于对照组(P<0.001)TT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的状态,保护母婴健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评估其危险因素.方法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6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DVT组)和7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APTT、PT、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DVT组血浆APTT、PT、TT、D二聚体、Fbg水平及D二聚体与Fbg比值(D/F值)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DVT组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与Fbg之间都存在正相关性(r=0.475,P<0.01;r=0.564,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下肢DVT的发生与患者存在高血压,血浆Fbg水平的升高有关(OR[比值比]=24.99,P<0.01;OR=4.346,P<0.01).结论 高血压和升高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是急性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方法:通过检测危重症患者肾功能(Scr和BUN)和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PLG、FIB、Ⅷ:C、ATⅢ、VWF、D-D和3P试验),根据血肌酐值分为正常组(N组,Scr<130 μmol/L)和血肌酐异常组(A组,Scr≥130 μmol/L),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在全部63例入选病例中,有27例发生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有10例.3P试验阳性率N组为1.7%,A组为12.7%,A组显著高于N组.A组PT明显延长,与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FIB、PLG和ATⅢ明显下降,D-D升高,与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Ⅷ:C和VWF均较正常高值显著升高.与N组比较,A组Ⅷ:C轻度降低,VWF轻度升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Ⅷ:C/VWF比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危重症患者发生ARF时,常合并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ARF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S(PS)与胎儿生长受限(FGR)之间的关系,为FGR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53例诊断为FGR的孕妇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孕期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PS总量(TPS)和游离PS(FPS);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PS活性,通过乳胶凝集法测定补体4结合蛋白(C4BP)的血浆浓度;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比较不同孕期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APTT、PT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孕妇分娩孕周、胎儿出生体重及生后1min 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中、晚期TPS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PS浓度、PS活性在孕晚期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孕晚期PS活性与孕中期比较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孕中期与孕晚期PS活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期PS活性可能与FGR有关。正常妊娠过程中,母体血浆PS活性下降,而FGR患者下降更加明显;孕期FPS过度减少可能参与FGR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兰芹  米凯 《护理学杂志》2007,22(22):37-38
目的 观察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加强躯体保温,采用输液加温器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两组分别于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90、180、270 min及术毕测量患者肛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行,不同时间的体温及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手术开始后及结束时体温下降,PT、APTT、TT延长,观察组波动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中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和输液加温器等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30例,肿瘤淋巴转移分期(TNM)Ⅱ或Ⅲ期,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在入室后10 min内泵注5 000 U/kg乌司他丁和生理盐水各20 ml.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2 h(T2)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记录失血量.结果 与T0时比较,U组CD62P、CD63在T1和T2时明显降低(P<0.05) ;PT在T1和T2时均明显延长(P<0.05),APTT在T1时显著延长(P<0.01),TT在T2时明显延长(P<0.05);N组APTT在T2时显著缩短,N组PDW、MPV、P-LCR在T1和T2时明显高于T0时(P<0.05).与N组比较,U组CD62P、CD63、PDW、MPV、P-LCR在T1和T2时明显降低(P<0.05),PT在T1、T2时均延长,APTT在T1时显著延长,TT在T2时亦延长.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对直肠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ABO血型因素对硬膜外麻醉病人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小出血量手术病人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0~50岁,体重50~75kg,按照ABO血型分为4组(n=30):A型血组(A组)、B型血组(B组)、AB型血组(AB组)和O型血组(O组).于麻醉前(T1)、手术30 min(T2)、术毕(T3)、术后1 h(T4)、8 h(T5)和24 h (T6)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PT、APTT、Fib浓度、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ct和Plt计数.结果 T1-6时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与T1时相比,T2-6时O组血浆Fib浓度降低,PT、TT和APTT延长(P<0.05),A组、B组及A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及AB组相比,T1-6时O组Fib浓度降低,PT、TT和APTT延长(P<0.05或0.01).结论 虽然不同血型病人硬膜外麻醉下围术期凝血功能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但相对于其他血型,O型血病人凝血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三项凝血功能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更好更及时地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方法采用Sysmex CA-500血凝仪,检测96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者。结果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FIB减低,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肝硬化患者PT、APTT、FIB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机制障碍,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预后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麻醉科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共72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椎管内阻滞麻醉。采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监测凝血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0例患者,对照组4例(11.1%),P=0.040。两组患者术前的MMSE评分相当,P0.05;观察组术后24、48小时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的PT、TT、FIB、APTT水平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与术前相当,且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采取椎管内阻滞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小,凝血指标更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