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寻找一次性治愈高位肛瘘,同时避免损伤括约肌功能最佳方法.方法 对60例高位肛瘘实行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性治愈60例(100%),术后无肛门失禁狭窄等后遗症.结论 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是治疗高位肛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高位肛瘘术后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治疗高位肛瘘的常用术式是肛瘘切开挂线术,而准确寻找内口和完整切开瘘管是手术的关键 .本研究旨在探讨软质探针在高位肛瘘瘘管探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潜剥虚挂法联合内口袋形缝合术与传统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位肛瘘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潜剥虚挂法联合内口袋形缝合术(即瘘管潜行剥离,内口剜除,跨过括约肌的瘘管剥离后予虚挂引流,待瘘道肉芽组织填充后再拆线,内口剜除创面行袋形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实挂线(即术中实挂线,挂线后每2周紧线,直至挂线部分完全勒断)。术后观察创面愈合、疼痛、肛门功能评分及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 d、3 d和7 d的VAS评分分别为(1.54±0.85)、(1.14±0.77)和(0.88±0.53),低于对照组的(2.71±1.10)、(2.89±1.21)和(2.23±1.39);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8.10±4.19)d,低于对照组的(35.26±4.88)d;观察组创面愈合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为(0.58±0.38),低于对照组的(2.39±1.15);在术后疼痛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Wexner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潜剥虚挂法联合内口袋形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较传统的实挂线法能更好的保护肛门括约功能,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肛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挂线组、结扎组。挂线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扎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挂线组愈合率为83.33%,结扎组愈合率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患者愈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挂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效果良好,能有效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亚甲蓝封闭注射对缓解高位肛瘘挂线术后慢性勒割疼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高位肛瘘挂线术紧线前及术后分别于挂线部位和切缘行亚甲蓝封闭注射,对照组仅在挂线术后加切缘行亚甲蓝封闭注射,观察两组术后肛门疼痛、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当日、第1次排便及第1次紧线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1.090,3.469,9.368),第1次排便及第1次紧线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t=4.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位肛瘘挂线术紧线前于挂线部位行亚甲蓝封闭注射,可以显著减轻患者术后慢性勒割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物鱼刺引发的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收集1997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12例由鱼刺残留引起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参照Park’s分类法,括约肌间肛瘘,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伴高位瘘道开口于直肠者4例:经括约肌肛瘘.瘘管穿过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之间6例;括约肌上肛瘘1例:括约肌外肛瘘1例。采用切开挂线加虚线引流方法治疗。结果手术治疗后创面均于28—45天愈合,术前临床症状消失.1年期随诊未发现复发,没有出现锁眼畸形,无肛门欠禁。术后7周经肛管直肠测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均正常。结论鱼刺肛管直肠长期存留可造成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加虚线引流术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4年10月,对2例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术前不进行挂线治疗,在括约肌外侧瘘管转折处切断瘘管,将瘘管分为两部分,分别填塞1枚肛瘘栓并缝合固定,通畅引流。2例全部治愈,术后无并发症,肛门功能良好,外口愈合时间12、13 d,肛缘伤口愈合时间50、45 d。随访8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各种肛瘘42例,男37例,占88%,女5例,占12%;最大60岁,最小6个月,平均年龄35.3岁;病史最长6年,最短3个月。手术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或瘘管所在侧屈膝侧卧位,腰麻,碘伏消毒术野,用输液导管插入外口处,压力下注入少许亚甲蓝,多数在肛隐窝处可见有气泡或蓝色隆起,可确定内口开口处。用圆头探针从外口插入,结合指诊可探得内口位置或主管与支管的关系,及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若内口不清者,矢沿外口剪开窦道,沿亚甲蓝颜色方向切开,低位者一次切开直至其在肛隐窝的开口处,或瘘道在肛隐窝的最薄弱处,修剪创口成“V”型,使引流通畅。出血明确处结扎或近齿状线处缝扎至正常皮肤,均保留线头(术后3d拆除)。主管及支管均一次性切开,瘘管切至齿状线o.5cm处,齿状线以上置橡皮筋拉紧挂线,对开口至阴囊处的病例我们亦采用以上方法切开加挂线,术中注意会阴区尿道部的保护;其中马蹄形复杂性肛瘘,亦采取一期浅层瘘管切开,齿状线以上处内口橡皮筋挂线治疗。术后均采用高锰酸钾液坐浴,碘伏消毒,凡士林油纱换药,术后充分注意局部引流通畅,伤口自基底部生长,伤口处橡皮筋7~14d脱落,平均10d。结果:以术后伤口愈合不留瘘口、肛门功能正常、无红肿、术后6个月内无复发为治愈标准,本组全部治愈,愈合期为15~45d,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位盲瘘的微创治疗方法,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高位盲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9例高位盲瘘患者,手术分2期进行,经括约肌或括约肌间肛瘘合并高位盲瘘Ⅰ期齿线下瘘管切开、内口挂线并高位盲瘘旷置引流,括约肌上肛瘘切开内口并高位盲瘘旷置引流;Ⅱ期高位盲瘘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观察Ⅱ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复发率等临床及相关指标。结果 39例患者中有26例获得Ⅰ期治愈,13例患者治疗失败,改行肛瘘切开挂线术后痊愈。高位盲瘘脱细胞真皮填塞术手术治愈率66.7%。括约肌上并发高位盲瘘治愈2例,治愈率100%,经括约肌并发高位盲瘘治愈6例,治愈率50%,括约肌间并发高位盲瘘治愈18例,治愈率72%。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高位盲瘘具有损伤小、愈合时间短、肛门失禁率低、外形保留好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2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自主控制功能。结果一期手术治愈率为66.7%(16/24)。术后单纯括约肌间切口感染2例,经局部应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换药后愈合;4例括约肌间切口感染且内口与肛管内相通,经直接切开后愈合;完全失效2例,其中1例因术后症状持续而行挂线治疗,另1例术后7月复发。临床总治愈率为91.7%(22/24)。术后随访6~44(中位数16)月,克利夫兰肛门失禁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均无肛门括约肌自主控制功能下降。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的保留括约肌手术。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肛瘘手术方法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12月复杂性肛瘘患者135例,分别进行切开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等不同手术方法的处理。结果:随访5~10个月(平均7.2个月),切开挂线术37例,复发1例,平均愈合时间(20.22±5.24)d;切缝内口引流术32例,复发3例,平均愈合时间(22.84±6.66)d;瘘管摘除缝合术34例,复发5例,平均愈合时间(25.56±7.51)d;瘘管旷置术32例,复发6例,平均愈合时间(30.43±10.72)d。结论:低位复杂性肛瘘多采用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高位复杂性肛瘘多采用切开挂线术、瘘管旷置术。  相似文献   

12.
括约肌高位挂线低位旷置治疗高位肛瘘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治疗高位肛瘘的两种术式(括约肌保存术式高位挂线低位旷置术、传统术式切扩挂线术)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0例采用括约肌保存术式,B组90例采用传统术式切扩挂线术,通过术后观察及随访,在治愈、复发、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A、B组治愈率分别为97.8%、96.7%。A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8.73±7.12)d,未出现肛门功能损伤患者,肛管直肠压力无明显改变。B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3.20±11.23)d,造成肛门功能受损7例。结论:括约肌高位挂线低位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痛苦小.为治疗高位肛瘘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初期实践对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技术(VAAFT)进行疗效评价。方法收集2016年12月到2017年3月间应用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技术治疗的肛瘘患者7例,随访时间1~4月,收集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术后的外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疼痛、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 5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2例马蹄形肛瘘患者术中改行挂线手术。4例一期愈合,治愈率80%。一例未见外口闭合,伴外口溢液,手术失败可能与未完全闭合直肠壁上的多发内口有关。所有病人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有两例出现会阴水肿,于术后2~3天消失。未出现尿潴留及肛门失禁,术后患者疼痛轻微。结论 VAAFT在限定的适应证下是一种具有许多优势的微创肛瘘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瘘管部分切除+肛提肌缝合+直肠黏膜封闭术和部分切开后挂线术治疗括约肌外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括约肌外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4人,观察组使用瘘管部分切除+肛提肌缝合+直肠黏膜封闭术治疗,对照组使用部分切开后挂线术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直肠和肛管功能变化、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瘢痕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瘘管内口、瘘管外口和瘘管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瘘管部分切除+肛提肌缝合+直肠黏膜封闭术治疗括约肌外肛瘘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较大限度地保护了肛门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特殊类型肛瘘-远外口肛瘘的有效治疗方法,对76例远外口肛瘘采用改良挂线术治疗。结果显示,一次手术治愈率93.4%,二次手术治愈率100%;平均住院天数15.3d。结果表明,改良挂线术治疗远外口肛瘘疼痛轻,换药次数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肛周外观整齐。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内口处理、分支瘘管处理、术后换药及挂线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2005年至2008年采用挂线引流分次切开术治疗高位肛瘘7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75例,男50例,女25例,年龄20~65岁,平均39.2岁,病程3个月至20年. 2.治疗方法: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加强化麻醉,由肛瘘外口轻轻通入软质探针,以左手食指伸入肛管内引导,仔细寻找内口,使探针自内口穿出并拉出于肛门外;在此端系以带橡皮筋的丝线.系好橡皮筋的丝带后,切开全层皮肤及外三分之一瘘管,清除创面腐败组织及部分瘢痕组织,使创面通畅,电凝止血,然后将探针连同橡皮筋向外拔出,使橡皮筋贯通剩余瘘道,不拉紧橡皮筋,只系好两端作固定引流.一般在10~15 d内分两次切开瘘管,留以沟状肉芽创面,逐渐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4种手术方法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切割挂线术30例(切割挂线组),行保留括约肌挂线术34例(保留括约肌挂线组),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41例(括约肌间瘘管结扎组),行推移黏膜瓣手术11例(推移黏膜瓣组)。观察其住院时间、切口完全愈合时间、术后第2 d疼痛评分、愈合时肛门失禁评分、术后并发症、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 1保留括约肌挂线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组(P0.01)、切割挂线组(P0.05)和推移黏膜瓣组(P0.05),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保留括约肌挂线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明显长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组(P0.01)和推移黏膜瓣组(P0.05),与切割挂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括约肌间瘘管结扎组和推移黏膜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切割挂线组术后第2 d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推移黏膜瓣组术后第2 d疼痛评分要明显低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切割挂线组愈合时肛门失禁评分(Wexner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括约肌间瘘管结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包括愈合时肛门自制力下降)明显高于保留括约肌挂线组(P0.05),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4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挂线、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推移黏膜瓣能达到切割挂线术相近的治愈率和复发率,能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减轻疼痛,保留括约肌挂线术在住院时间、愈合时间上相对较长,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推移黏膜瓣术后疼痛比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轻,综合评价推移黏膜瓣更具有优势,但对术者手术技巧有一定要求。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操作习惯来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六神丸药线挂线与橡皮筋挂线疗法对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临床疗效、肛管直肠压力及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78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低位瘘道切开高位挂线手术,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橡皮筋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六神丸药线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要症状(疼痛、肿胀、渗液)、创面愈合时间,并评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管直肠压力、肛门括约肌功能变化,并评价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9.63±2.43)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9±3.0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第14天疼痛、肿胀、渗液积分为(1.54±0.51)分、(0.92±0.28)分、(0.89±0.31)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22±0.67)分、(1.43±0.50)分、(1.38±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第14天肛管直肠收缩压为(21.89±3.44)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08±2.6...  相似文献   

19.
高位肛瘘因复发率高、手术对肛门括约功能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而成为肛肠领域治疗的难点。丁氏痔科提出“疏重于堵”的治疗原则,采用括约肌间入路行括约肌间切开术,处理“区域化内口”,通畅引流;基于“内口高压”理论,改良“半实挂疗法”,提出先实后虚挂线法,以保护肛管直肠环,减轻患者疼痛;此治疗原则注重术后创面管理,药术结合,对治疗高位肛瘘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切开挂线引流术与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将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一组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A组),一组行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B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A组手术治愈率(96.0%)明显高于B组(72.0%),P〈O.05;A组创面愈合时间[(42.5土4.9)d]明显长于B组[(30.2±5.6)d],P〈O.05;A组2例患者肛门皮肤缺损,2例肛门控气功能下降,3例肛门溢液,B组无上述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A组无复发,B组复发7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肯定,但创面愈合时间长,且术后易出现肛缘皮肤缺损、肛门控气功能下降及肛门溢液等情况;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减少了对肛门括约肌、肛周皮肤的破坏,可更确切地保护肛门功能,且创面愈合快,但治愈率及复发率方面不及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可能与术中皮瓣缝合技巧、术后护理、换药技术及患者配合程度要求相对较高有关。在技术逐渐改进的情况下,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