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科伦  赵政  陈学文  滕红林 《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778-1779,1824
目的 研究分析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乐清医院自2010年3月—2013年5月进行诊治的5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作为A组,同时选取同时期50例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为B组,以及同时期50名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3组的血清sICAM-1、sVCAM-1、BMP-2及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A组中不同分型及病因者的血清sICAM-1、sVCAM-1、BMP-2以及微循环指标值。结果 A组的血清sICAM-1、sVCAM-1值均高于B组及C组,血清BMP-2则低于B组血清BMP-2值,局部微循环指标值低于B组及C组,而A组中不同分型及病因者的血清sICAM-1、sVCAM-1、BMP-2以及微循环指标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与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以及健康者比较,其血清sICAM-1、sVCAM-1明显升高,BMP-2明显降低,且微循环状态也相对较差,且不同分型与病因者也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对症治疗中应针对上述变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微循环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四肢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为对照组,并以同期的45例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微循环与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骨折部位及Weber—Cech分类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甲襞微循环及骨代谢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萎缩型的检测结果则差于肥大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骨折部位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微循环与骨代谢指标均呈现异常状态,且受Weber-Cech分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骨折愈合延迟患者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成人、60例骨折急性期患者及63例骨折愈合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sVCAM-1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循环中sICAM-1、sVCAM-1分别为(206.95±28.01)μg/L、(626.19±34.89)μg/L,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8.29±16.47)μg/L、(324.87±20.40)μg/L]及骨折愈合患者[分别为(112.74±17.68)μg/L、(340.21±25.81)μg/L]升高,而较骨折急性期患者降低[分别为(306.42±43.77)μg/L、(923.50±42.34)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CAM-1、sVCAM-1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持续升高,反映机体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对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进行动态监测可能有助于预测骨折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107-109
目的:分析及探究血清黏附分子及微量元素与胫腓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胫腓骨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46例正常愈合的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后4周、8周及16周的血清黏附分子及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8周及16周的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8周的血清黏附分子均高于其他时间,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低于其他时间,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腓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的血清黏附分子及微量元素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应该加强对此类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与改善。  相似文献   

6.
张勇  张群 《海南医学》2012,23(18):51-52
目的观察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另外60例骨折适时愈合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的sICAM-1及sVCAM-1水平,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液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及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液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愈合延迟会导致骨折患者处在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同时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故动态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诊断及了解病情的指标,预防骨折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将50例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作为延迟及不愈合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住院的50例骨折愈合良好的患者作为正常愈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大小、手术操作是否正确、有无感染、内固定是否合适的差异。结果:骨折延迟及不愈合组年龄(50.23±16.30)岁高于骨折正常愈合组的(45.12±17.90)岁( P<0.05);手术操作不当占26.00%、合并感染22.00%、内固定不妥18.00%、功能锻炼不正确34.00%高于正常愈合组的10.00%、4.00%、4.00%、12.00%( P<0.05)。结论:多种因素的存在影响骨折修复,应实施针对性措施避免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提高骨折治疗愈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OPG、RANKL、PDGFs、BMP-2、BMP-7、tGF-β1、bFGF水平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人群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血清OPG、RANKL、PDGFs、BMP-2、BMP-7、tGF-β1、bFGF水平,分析骨折患者血清OPG、RANKL、PDGFs、BMP-2、BMP-7、tGF-β1、bFGF水平与骨折愈合情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后OPG水平急速上升,在患者骨折1周后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RANKL水平在骨折后3天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骨折愈合期,观察组患者PDGFs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骨折后3天,观察组患者BMP-2、BMP-7水平急剧增高,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至第7-14天水平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 05);骨折愈合前期2组患者tGF-β1水平无差异(P>0. 05),骨折愈合中后期,观察组患者tGF-β1水平逐渐递增,尤其后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骨折愈合期观察组患者bFGF水平增高,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骨折愈合期内,血清OPG、RANKL、PDGFs、BMP-2、BMP-7、tGF-β1、bFGF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2年1月至1997年2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101例,其中79例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到2年。发现并发骨不愈,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共41例,占内固定治疗的51.9%。现将发生上述三种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sV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研究组)及65例骨折愈合正常(对照组)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PDGF水平,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1.78、0.99,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时红细胞刚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0.69,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时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57、3.15、6.33,P<0.05).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血清sICAM-1、sV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79、1.25,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的血清sICAM-1、sVCAM-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07、1.99、3.11,P<0.05).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血清IGF-1和PD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0.97,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的血清IGF-1和PD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57、3.64、2.74,P<0.05).结论 骨折患者血液黏滞程度的增加、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其导致延迟愈合的内在重要因素,对骨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C -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 6 4例U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 - 1和CRP水平的变化 ,并与 2 2例正常对照组 (对照组 )对比分析。结果 :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为P <0 .0 1) ,治疗后sICAM - 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结论 :CRP、sICAM - 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 (CHD)的发病过程 ,血清sICAM - 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方法肝细胞癌患者35例,健康人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健康人及介入治疗前后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结果介入治疗前、后血清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前sICAM-1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后(P<0.05).结论 TACE可降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提示检测血清sICAM-1有可能作为诊断肝细胞癌及评价其TACE疗效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62例T2DM患者血浆sVCAM-1和sICAM-1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的含量逐步升高(P<0.01);sICAM-1水平与sVCAM-1、TG、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sVCAM-1水平与LDL-C、TG、TC及尿Alb/Cr呈正相关(P<0.05)。结论sVCAM-1及sICAM-1参与了T2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人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嗜酸性细胞的关系。方法用芬兰WACLAC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监测正常人及老年性哮喘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老年哮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批量测定60例患者,平均数值为2.61±0.5,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联合检测以上两种试验对诊断和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sICAM-1I、L-18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698.64±270.14)I、L-18(45.94±4.3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214.62±72.31)(P<0.01)I、L-18(5.13±3.24)(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4464,P<0.01)。结论:sICAM-1I、L-18可能参与慢性肝炎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管壁内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彼此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尸检证实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CAM-1、VCAM-1和E-selectin阳性反应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测定阳性产物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结果 ICAM-1、VCAM-1、E-selec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内膜及外膜内,阳性细胞数较正常主动脉明显增多(P<0.01);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与正常主动脉相比明显降低(P<0.01);I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VCAM-1及E-selectin之间旱显著正相关(r=0.611,r=0.718,P<0.01),V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E-select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结论 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保守药物治疗9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sICAM-1和sP-sel水平.结果 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4.10%.②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血清sICAM-1与sP-sel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1).结论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存在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异常表达,保守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slCAM-1和sP-sel水平,测定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可作为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高血压脑中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中sICAM-1,VCAM-1含量,并与10例健康人正常脑脊液中sICAM-1,VCAM-1含量作对照观察。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sICAM-1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VCAM-1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脑脊液中粘附分子升高,细胞粘附分子参与脑中风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和外渗,在脑免疫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择66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VEGF、sICAM-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VEGF、s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生长部位、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血清VEGF、s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肠癌患者血清s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直肠癌患者(P<0.01);Ⅳ期患者血清VEGF、s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期患者(P均<0.01);肿瘤浸润肠壁全层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未浸润肠壁全层的患者(P<0.0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结论 血清VEGF、sICAM-1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结直肠癌有价值的辅助诊断及判断复发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