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 (Gln)强化的TPN对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随机分为常规TPN组 (对照组 )和 (TPN +Gln)组 (研究组 ) ,治疗共 8d ,观察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氮平衡变化。并检测其前后外周血lgG、lgM、lgA、C3、C4的变化。 结果  (1)两组病人呈正氮平衡趋势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 <0 .0 1)。两组病人血清蛋白均上升 ,研究组回升更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2 )研究组外周血lgG、lgM、lgA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研究组C3 、C4 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Gln强化的TPN提高了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改善了胃肠道肿瘤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行胃癌根治性术加术中腹腔温热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术后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40例.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7、12天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脂多糖(LPS)、TNF-α浓度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并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及接受早期营养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5%)和1例(2.5%)不能耐受肠内营养(P〉0.05)。术后1d,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d,试验组DAO、LPS、TNF-α水平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尿L/M值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强化肠内营养具有良好的免疫耐受性.对进展期胃癌切除术中腹腔温热化疗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在手术应激状况下,内脏血流减少,肠黏膜处于低灌注状态,易发生肠黏膜损伤。此外,手术刺激可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加重肠黏膜损伤。近年来,肠内营养被作为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有效手段。早期肠内营养在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已被证实,然而不同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胃癌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关研究,整理、分析既往研究的结论和争议,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92年开始对826例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中常规留置埋入式化疗泵,术后予腹腔化疗。现将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826例术中均证实浆膜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浸润。其中男612例,女214例,年龄26~92岁,平均43.2岁。胃癌501例,其中Ⅱ期346例,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对胃肠道手术后蛋白质的合成、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标准TPN与谷氨酰胺+TPN治疗的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蛋白质合成、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相比较。结果加谷氨酰胺的营养组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变化较标准营养支持更明显,白蛋白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手术后的IgG、IgM水平都超过术前,且使用Gln组较标准TPN组增加更明显(P<0.05),IgA的变化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肠功能的恢复标准营养支持组为2.82±1.18天,加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组为2.48±0.82天。结论加用谷氨酰胺的TPN较标准TPN对胃肠手术后的病人的氮平衡的恢复、蛋白质的合成、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恢复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对419例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的病例作了联合化疗。现就联合化疗对机体的耐受性、局部复发、腹腔种植转移、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进行观察,并将之与同期行静脉化疗和腹腔化疗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联合化疗组病例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与腹腔化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静脉化疗组的肝转移和腹腔转移率(29.5%和32.8%)高于腹腔化疗组(14.2%和13.5%)和联合化疗组(12.8%和12.2%),而腹腔化疗组的其他远处转移率(18.4%)则远高于联合化疗组(11.5%)和静脉化疗组(9.8%)。联合化疗组病例的2、3、4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8%、65.1%、60.8%和55.2%,明显高于腹腔化疗组的59.2%、48.1%、43.8%和38.7%和静脉化疗组的58.9%、47.6%、42.9%和37.5%(P<0.05)。结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行联合化疗,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防止了病人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并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是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较理想的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Gtn)是体内最为丰富的条件必须氨基酸,危重症患者体内Gin严重缺乏,研究证实适当补充Gin可使危重症患者受益,本文就Gin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手术后营养支持是外科尤其是消化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后营养支持的途径是近年来研究和争论的热点之一。传统观点认为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胃、小肠、结肠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麻痹,在胃肠蠕动未恢复前,应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对肠黏膜屏障和内源性感染关系的认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业已取得共识。本文对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方之千  倪雷等 《消化外科》2002,1(2):135-136
目的 探讨腹腔内化疗的价值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内化疗。结果 3例出现肝转移,一年生存率89%。结论 腹腔内化疗能降低胃肠道癌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胃癌术后第4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CF)加奥沙利铂(FOLFOX方案)。试验组化疗同时口服谷氨酰胺(30g/d),对照组化疗时未口服谷氨酰胺,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浆谷氨酰胺浓度、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粪便中肠道菌群情况。结果化疗后对照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增加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两组血浆DAO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较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D-乳酸水平化疗后升高(P0.05),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各肠道菌群总数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1),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明显升高(P0.01)。结论口服谷氨酰胺可提高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有减轻损伤、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传统肠外营养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治疗,分析两组的血糖水平、氮平衡、血浆蛋白水平、免疫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术后6d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而在血浆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用于胃节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接受胃节段切除术的8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应用ERAS理念分为ERAS组(47例,应用ERAS理念)和传统组(40例,传统外科康复理念)。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术后恢复指标、营养状况、疼痛程度、QLQ-C30量表评分以(±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RAS组肠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传统组短(P<0.05)。术后7 d ERAS组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总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传统组低(P<0.05)。术后12周ERAS组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比传统组高(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8%比传统组30.0%低(P<0.05)。结论ERAS理念用于胃节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可加速术后恢复进程,缓解疼痛,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行二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2010年1月-2015年2月单一手术组完成的66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0例患者因术后严重并发症行二次手术,归纳总结这1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过.10例二次手术患者中,因术后腹腔内出血行止血术3例,因术后肠梗阻行单纯肠粘连松解术3例、行空肠侧侧吻合及空肠造瘘术1例,因术后黄疸再次手术2例,其中1例梗阻性黄疸,行粘连松解+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而另1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见胆管及肠管扩张,考虑淤胆.因引流管与肠系膜粘连,行腹腔引流管拔出术1例.结果 1例淤胆病例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病例,行二次手术止血,术后再次出血,经介入予以成功止血.其余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再次并发症发生.结论 胃癌术后二次手术的常见原因主要是肠梗阻和出血;由于腹腔引流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术后消化道瘘无需再次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195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95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50例,发病率为25.64%(50/195)。患者年龄大于80岁、体重指数>25、有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史、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等术前状况因素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28、7.32、8.62、6.56、6.95, P﹤0.05)。手术方式包括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及全麻插管时间超过3h等因素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6、8.52、8.67、9.12, P﹤0.05)。结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高龄、肥胖、吸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史、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手术方式有明显关系,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2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复尔凯鼻胃管)胃肠减压,对照组用普通胃管(F16)胃肠减压。观察两组胃管的通畅性,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或裂开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胃管通畅率分别为94.11%和9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咽喉疼痛8.84%;恶心、呕吐5.88%)低于对照组(咽喉疼痛28.13%;恶心、呕吐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可达到胃管减压的相同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39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排除术前重度肺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69例,动静脉结合新辅助化疗(静脉用药:氟尿嘧啶、亚叶酸:动脉介入:奥沙利铂、表阿霉素、依托泊甙)1个半疗程后接受手术]和直接手术组(70例),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术前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病例均顺利实施D2胃癌根治手术,术后新辅助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分别有8例(11.6%)和9例(12.9%)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结合新辅助化疗不会增加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可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5-FU、氟铁龙、希罗达3种氟尿嘧啶类药物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副反应。方法 64例结肠、直肠癌术后病例分成3组:分别采用静脉滴注5-FU/CF、口服氟铁龙/CF和口服希罗达方案。观察3组病例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及其程度。结果 5-FU/CF组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34.6%)、恶心(23%)、呕吐(11.5%)。氟铁龙/CF组副反应主要为腹泻(55%)、口炎(25%)和手足综合征(10%)。希罗达组副反应主要为腹泻(28%)、手足综合征(38.9%)和口炎(16.6%)。结论 3种化疗方案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尤其是氟铁龙/CF方案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和短肽肠内营养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添加益生菌、谷氨酰胺和深海鱼油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34例,普通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术后7d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HOMA.IR)、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并观察院内感染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7d,治疗组空腹胰岛素和In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4±3.7)mU/L比(13.7±5.4)mU/L(P〈0.05)和1.1±0.2比1.7±0.4(P〈0.05);治疗组CD4+[(45.2±5.4)%]、CD4/CD8(2.1±0.3)及NK细胞计数[(19.5±6.6)%]明显高于对照组[(38.1±2.9)%、1.6±0.2及(15.4±5.6)%,均P〈0.05]。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6.1%(2/33)比17.6%(6/34),P〉0.05]和肠功能恢复时间[(69.3±9.5)h比(70.1±11.6)h,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17±3.8)d比(21±4.2)d,P〈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免疫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POSSUM和P POSSUM评分系统评估肠内营养对于胃癌根治术病人的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0 6例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与POSSUM和P POSSUM评分预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实际并发症率为 2 .2 2 % ,无死亡病例 ;对照组实际并发症率为 1 6 .39% ,死亡率为 1 .6 4 %。肠内营养组病人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肠内营养组的实际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预测发生率 ,P <0 .0 1。对照组实际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较POSSUM评分预测的发生率为低 ,P <0 .0 1 ,与P POSSUM评分预测校正后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可以降低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