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东阳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 (NNT)疫情的影响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东阳市 1999~ 2 0 0 3年N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安全接生、卫生知识缺乏、免疫预防意识差、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不善是导致NNT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 不安全接生 ,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 ,加强对孕妇卫生知识的宣教 ,普及住院接生、消毒接生及新生儿脐带的无菌护理 ,动员和落实NNT高危险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TT) ,是目前预防和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茂香  曾汉武 《疾病监测》1997,12(11):415-417
广东省1996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广东省卫生防疫站(510300)陈茂香曾汉武郝瑞峰我省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近年呈上升趋势。1996年发病率为106.84/10万,较1995年(92.95/10万)上升14.94%,较1990年(35.57/10万)...  相似文献   

3.
柳江县1986-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卫平  黎丽萍 《疾病监测》2001,16(7):269-273
为了解柳江县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情况 ,制订卫生保健措施 ,促进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 ,我们对 1 986- 2 0 0 0年全县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根据柳江县 1 986- 2 0 0 0年传染病疫情年报和新生儿破伤风个案登记及县统计局人口年鉴资料统计分析。结  果1 疫情概况 :1 986- 2 0 0 0年县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 1 65例 ,死亡 1 1例 ,累计活产儿 851 1 9人 ,年均发病率 1 94‰ ,病死率 6 67% ;“七五 -八五”期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年均发病率 1 55‰上升至“八五”期间的 2 74‰ ,上升率为 76 77% ,“九五”期间发…  相似文献   

4.
85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永贵 《临床医学》1996,16(3):15-16
近年来我国边远山区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仍较高,仍占新生儿死亡的第4位,因此积极进行临床治疗,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200例新生儿破伤风,现重点分析导致85例死亡的相关因素,以吸取教训,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2000~2004年汕头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2000~2004年汕头市NT年报告发病率为0.23‰~0.38‰,病死率4.67%。发病率在WHO提出的消除NT目标(<1‰)水平以下。发病年龄以出生4~9d为多(占84.11%)。病例中92.52%为在家分娩的新生儿。55.14%的病例是流动人口,44.86%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NT发病率(3.11‰)显著高于常住人口NT发病率(0.14‰)(P<0.001)。男婴发病率(0.43‰)显著高于女婴发病率(0.14‰)(P<0.001)。病例发生与地区传统风俗和产妇经济水平有关。结论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降低住院收费,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严格实施接生过程消毒是降低NT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目前全国大中城市和许多农村地区已基本消灭,但在医疗条件差的偏僻农村还时有发生,而且病死率仍很高。因此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1985年1月-1988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新生儿破伤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破伤风6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1980~1993年14年间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破伤风6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1 性别:男479例,女151例,男女之比3.17:1。1.2 发病日龄与死亡率关系见表1。1.3 接生情况:630例中,用未经消毒的用具(剪、刀、竹片等)断脐以及以脏布、旧线包扎断脐者482例,其中家人自行接生145例,接生员接生78例,接生人不明259例;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接生4例,另144例无记录。  相似文献   

8.
69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仁海 《疾病监测》2004,19(12):466-469
新生儿破伤风是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病死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昆明市自1999年以来按《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并根据1995年9月国家卫生部将NT由丙类调整为乙类传染病,并按此进行报告,共设置主动监测报告点202个。现对4年来报告的69例NT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1999-2008年浙江省东阳市农民工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08年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阳市1999-2008年共报告NT 124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5-10月高发,主要发病为5~9日龄。患儿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8∶1。病例主要集中在乡镇企业发达、流动人口聚集的吴宁、江北、白云街道和横店镇等地。患儿以在家中分娩,由未经培训的丈夫及接生婆助产为主,患儿母亲未接受破伤风疫苗(tetanus,vaccine,TV)接种者占90.32%,结论农民工非住院分娩,不清洁接生是发生NT的主要危险因素,卫生知识缺乏,免疫预防意识差是NT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绍兴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绍兴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市1999~2004年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0.15‰~0.65‰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有2个县(区)发病率≥1‰。NT病死率波动在11.11%~37.50%之间。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越城区和绍兴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78例确诊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9.7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2∶1,发病日龄集中在5~8d。在家分娩的占83.33%,接生员均未受过培训,所有母亲均无明确的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六所学校结核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 - 2 0 0 0年河南省在校学生发生多起结核病流行 ,对其中 6起发生结核病流行学校的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透 ,对结核菌素强阳性和胸透异常者拍胸片、做痰结核菌检查 ,结果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95例 ,其中排菌肺结核病人 14例 ,肺结核病患病率 1786 / 10万 ,涂阳患病率 2 6 3/ 10万 ,二者均明显高于 1990年河南省结核病疫情。青少年是结核病好发年龄 ,正规抗痨治疗是控制结核病流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农十师1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勇  赵建梅 《疾病监测》2005,20(6):315-318
目的了解掌握农十师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农十师1990~2003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十师甲乙类传染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病种间消长,有明显变化。结论病毒性肝炎占据首位,近年来,布氏杆菌病、肺结核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应加强此类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石有昌  门兆捷  刘敏  李丹 《疾病监测》2005,20(7):364-366
目的分析甲肝流行特征,预测甲肝疫情,提出针对性防制措施,以降低甲肝发病率。方法利用全省疫情资料及人口资料,采用总体统计和各年代统计分析方法。结果1994年以来辽宁省甲肝流行规律发生明显变化,7~8年一个流行高峰规律及秋冬季高峰现象明显消失,现流行高峰以春季为主,沿海地区和城市发病高于内地和农村,发病人群年龄组后移,15~30岁年龄组甲肝发病人数占70%。甲肝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构成比明显下降。预测辽宁省仍然存在甲型肝炎暴发及流行可能。结论历史流行规律明显消失,发病率下降,暴发疫情明显减少。应积极开展以甲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颅内出血CT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CT表面及围产期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5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76.8%),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出血10例(17.9%),单纯脑实质内出血3例(5.4%),27例(48.2%)合并有缺氧性脑病。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达95.6%,常合并有缺氧缺血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1990~2003年甲型肝炎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掌握我市甲型肝炎疫情动态,预测甲肝流行趋势,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方法对1990~2003年甲肝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随机抽查2000年及2002年本市健康居民1370名,检测甲肝病毒抗体水平。结果1990~2003年间,我市甲肝发病率波动在1.44/10万~124.42/10万,年均发病率为57.58/10万,于1991年出现流行高峰,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几年来基本呈散发状态;全年均有发病,春季为高峰;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年龄以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小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我市存在甲肝流行的潜在危险性。应加强小年龄组甲肝防治措施,尤其应加强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地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数据库和SPSS11.5统计软件对山东省1992~2004年艾滋病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近几年,山东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数和发病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04年12月底,累计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60例,死亡66例。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结论山东省艾滋病流行危险因素广泛存在,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流行。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2004年流脑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东莞市2004年流脑疫情进行分析,为探讨东莞市流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东莞市2004年的流脑疫情、流行菌株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东莞市流脑以散发为主,也偶有暴发疫情发生;外来青工是发生流脑的高危人群;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和耐药性均已发生较大改变。结论建议在外来青工中开展A+C群流脑菌苗普种。在疫情处理时,选择脑膜炎双球菌对之敏感的利福平等药物作为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9.
汕头市登革热的流行与控制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汕头市登革热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对1999~2 0 0 3年汕头市登革热监测和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 0 0 3年,汕头市共报告登革热178例,疫情涉及6区4 4个街道;病例基本集中在9~11月份,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为主,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结论 汕头市登革热疫情同周边城市登革热流行程度密切关联,疫情地区分布呈高度集中的特点,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自然条件、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惯是疫情流行的相关因素。加强监测力度,密切注视周边城市登革热疫情动态,做好环境整治和防蚊灭蚊工作,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