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非常少见而诊断的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并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对8例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8例患儿原套叠类型:回一结型5例,回一回一结型3例;8例患儿术后早期肠梗阻均行追踪腹部照片,其中2例B超检查于中腹部探及游离度较高的具有靶形征团块;术后小肠套叠类型:空一空型1例,空一回型2例,回一回型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肠套叠术后早期肠梗阻,医生应高度警惕小肠套叠的可能,耐心而细致的B超检查对疑有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可作为常规检查,检查阴性者追踪腹部照片,如肠梗阻进行性加重,应尽早手术,以挽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2.
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从伦  谈必龙 《重庆医学》2002,31(3):227-227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的发生情况,提高小儿术后小肠套叠早期诊治水平。方法:院1994年1月-2001年6月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再次手术后证实为术后小肠套叠,其中空回型4例,回回型3例。均行肠套叠手术法复位术,无肠坏死,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早期出现阵发性腹痛,或手术后一过性肠功能好转,1周左右再次出现梗阻症状,应考虑到肠套叠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动遥控灌肠器对60例肠套叠患儿于临床症状出现6~48h内进行肠套叠整复术.结果 整复成功55例,整复失败5例.结论 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可靠的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开发探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应用XK20型肠套叠整复仪高压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两年内我院收治的400余例肠套叠患者应用小儿肠套叠整复仪高压诊治小儿肠套叠,与100例患者进行低压诊断逐步升压整复进行比较,对其整复率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小儿肠套叠整复仪高压诊治的400例患者中395例成功整复,整复成功率达到98.75%,其中5例未整复的患者,其中2例术后证实为回盲瓣憩室,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的100例患者整复成功率仅达到90%.结论 X线机下应用小儿肠套叠整复仪高压诊治小儿肠套叠是目前最先进的一种无创、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肠套叠复位后术中经阑尾肠道减压灌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1月-2008年4月,37例小儿肠套叠复位后术中实施经阑尾肠道减压灌洗。结果肠道减压满意,关腹时间缩短,亦避免了切开肠管减压所带来的并发症。结论小儿肠套叠复位后术中经阑尾肠道减压灌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儿术后肠套叠罕见,文献报道往往继发于腹部手术后,极少数可继发于胸部、颈部或其它部位手术后[1]。术后肠套叠占整个肠套叠患儿的0.5%~16.0%[2]。临床套叠类型常为小肠套叠,其特点是症状不典型,常不能及时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254例患儿行空气灌肠治疗,58例手术治疗。结果:312例小儿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以腹痛、便血、呕吐、腹部包块为主。空气灌肠,操作简便,复位率可达80%以上,空气灌肠如不能成功,需手术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合理选择辅助检查及术中、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成功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明 《中原医刊》2007,34(18):60-6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1999年6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2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工作中的体会进行分析。结果2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中有21例在病后48 h内确诊,经空气灌肠16例及时得到整复,且确诊时间越早,整复成功率越高;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于术后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非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玉红  闫彩云 《河北医学》2002,8(11):1020-1020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但小儿手术后发生肠套叠较为少见 ,约占同时手术治疗肠套叠的 5 % [1] 。因手术后肠套叠症状体征不典型 ,不容易早期诊断及治疗 ,可能招致严重后果。1 临床资料1.1 患儿 ,男 ,1岁。在我院行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切除 ,术后d3患儿出现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小儿肠套叠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患儿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营养效果较开腹手术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denovirus and intussuscep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