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建立Cal27舌鳞癌动物正位移植瘤淋巴道转移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口腔癌细胞转移的规律及分子机制提供帮助.方法 经口底将2×106 Cal27细胞悬液0.08 mL分别注射至24只裸鼠下颌舌骨肌与颏舌肌之间.成瘤后定期测量肿瘤体积, 记录裸鼠体重变化;14 d后处死裸鼠, 对组织切片型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形性, 颌下淋巴结及肺、肝有无转移, 并统计转移率.结果 裸鼠在接种Cal27细胞第3天成瘤, 成瘤率100% (24/24) .HE染色示肿瘤组织呈典型鳞癌表现.颌下淋巴结内可见转移鳞癌细胞, 转移率70% (17/24) .肝、肺未见转移.结论 成功建立Cal27裸鼠正位移植瘤淋巴道转移模型.此动物模型能客观反应口腔癌生物学行为, 模拟口腔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是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较理想动物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2.
陶莹  于玮  王珏  贺志立  段雪晶  朱艳培  李晶  李宁  戴洁 《北京医学》2012,34(12):1065-1067
目的 探讨利用人肝癌细胞系,建立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在肝细胞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人肝癌细胞系Be17402和HepG2,制备皮下移植瘤,后将肿瘤组织接种于裸鼠肝内,建立裸鼠肝原位移植瘤模型.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裸鼠皮下成瘤率为100.0%(4/4).肝内接种肿瘤,裸鼠存活率100.0%(32/32),成瘤率81.3%(26/32);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成浸润性生长;肺、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未见肿瘤转移灶.结论 应用人肝癌细胞系建立的裸鼠肝原位移植瘤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人肝癌的解剖学特征,但肝癌转移模型的建立方法尚需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皮下接种成瘤与原位接种成瘤在内环境不同情况下对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肝癌细胞系HepG2进行体外培养.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皮下瘤接种、肝脏原位细胞接种两组.观察裸鼠成瘤率、裸鼠存活率、肿瘤生长速度、肿瘤病理学特点及远处脏器转移.结果 HepG2细胞体外生长状态良好,增殖活跃.皮下接种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对周围组织有侵袭,但无转移.肝脏原位细胞接种组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对周围肝组织和腹壁有侵袭,肝内转移率70%,肺转移50%.结论 HepG2细胞皮下和肝原位接种易成瘤,可用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体内研究的实验模型.如果进行HCC的侵袭转移的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肝原位接种成瘤更能模拟人类肿瘤生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胆管癌细胞系裸鼠肝门部胆管原位种植瘤模型。方法应用自制显微注射针将培养的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接种于裸鼠肝门部胆管与门静脉组织间隙紧贴胆管处,15d后行种植瘤组织解剖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每只裸鼠肝门部胆管与门静脉组织间隙内可接种浓度为1×107个/ml的胆管癌细胞悬液100μl;原位种植15d后,肝门部胆管原位种植瘤成瘤率为100%(7/7);病理学观察显示为典型的瘤组织表现。结论成功建立了胆管癌细胞系裸鼠肝门部胆管原位种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5.
此实验将本室已建立的可移植性人肠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从皮下实体瘤转变成为腹水癌。肿瘤细胞在裸鼠腹腔内呈浸润性生长并形成癌性腹水,但未见转移。腹水癌细胞注射到皮下可形成实体瘤,再重新接种于腹腔后立即形成腹水癌。本腹水癌共传36代,移植成活率为98.8%(83/84),并保持原肿瘤的特点。本模型进一步扩大了人癌裸鼠移植瘤的应用范围,对整体研究人癌细胞的生长特性及其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压氧对人喉咽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1(成瘤5d后处死)、空白对照组A2(成瘤10d后处死)、加压氧组B1(成瘤后加压氧暴露5d后处死)、加压氧组B2(成瘤后加压氧暴露10d后处死),每组10只,接种喉咽鳞癌Fadu细胞建立裸鼠喉咽癌移植瘤模型,分别暴露于空气中和加压氧中,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裸鼠,观察和记录肿瘤质量、体积,计算肿瘤质量抑制率和体积抑制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示肿瘤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加压氧组B1肿瘤质量抑制率为20.1%,体积抑制率为20.5%;加压氧组B2肿瘤质量抑制率为13.7%,体积抑制率为10.3%。结论加压氧对裸鼠喉咽癌移植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43-47+封三
目的 利用超声结合聚乙二醇化多西他赛白蛋白纳米粒(PEG-DANPs)治疗裸鼠非小细胞肺癌模型,为临床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建立BALB/c 裸鼠人非小细胞肺癌皮下移植瘤及原位癌模型,分别用多西他赛白蛋白纳米粒(DANPs)、PEG-DANPs 及PEG-DANPs 结合超声波(US)照射对两组裸鼠进行治疗,单次疗程为7 d,共4 个疗程,超声波辐照强度为1 MHz,每次时长30 s。全部疗程给药结束2 d 后,将全部造模裸鼠处死,取皮下组瘤块进行TUNEL 实验观察癌细胞凋亡情况,对原位癌组裸鼠的肺及肝组织进行HE 染色病理实验及病理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其他给药组相比,US+PEG-DANPs 组裸鼠瘤块体积最小(P<0.05,P<0.01);同时其体重保持最好,提示其毒性最小(P<0.05)。从NSCLC 原位癌裸鼠肺组织和肝组织病理图来看,US+PEG-DANPs抑制原位癌、抗转移作用最为明显;对其肺组织和肝组织病理图进行半定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UNEL 法检测结果,US+PEG-DANPs 组诱导癌细胞凋亡的能力最强。结论 超声波结合PEG-DANPs 对裸鼠非小细胞肺癌模型的治疗效果明显,有望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稳定的裸鼠盲肠黏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注射接种于裸鼠盲肠黏膜下,HE染色及人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检测接种后不同时期的盲肠原位瘤,腹腔淋巴结、肝、肺组织转移情况。结果盲肠接种HCT116细胞后2周,90%裸鼠均长出直径2~5 mm的盲肠原位瘤;接种后4周开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12周时淋巴结转移率100%;接种10周时见肝、肺有转移,12周时肝、肺转移率分别为60%、39%。结论利用盲肠黏膜下原位接种HCT116细胞法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可模拟结肠癌临床原位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简便且成瘤率高,为深入研究结肠癌转移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理想、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IFITM3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120例胃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IFITM3基因表达情况;运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转染shRNA-IFITM3质粒对胃癌细胞株(AGS和MKN45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裸鼠体内接种低表达的IFITM3胃癌AGS细胞后发生肺转移情况。结果胃癌组织IFITM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AGS和MKN45细胞中IFITM3mRNA呈高表达。转染shRNA-IFITM3质粒后AGS和MKN45细胞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AGS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裸鼠体内接种低表达的IFITM3胃癌AGS细胞后肺转移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IFITM3基因在胃癌组织呈高表达,IFITM3基因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细胞系C5F肝与脾原位接种模型,并比较其在不同内环境情况下对肿瘤发生和侵袭转移等能力的影响,筛选最佳C5F大鼠HCC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20只雌性BALB/cA裸鼠随机分为肝、脾原位接种2组,观察裸鼠肝与脾成瘤率、裸鼠存活率、肿瘤病理学特点及远处脏器转移率及强度。结果:肝原位接种组成瘤率9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肝与周围腹壁组织有粘连与侵袭,肺转移率80%。脾原位接种组脾成瘤率为56%,肝转移率67%,肺转移率33%。肝、脾接种组相比较,其肺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5F肝原位接种模型更适合于HCC发生及肺转移机制及药物干预等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成骨细胞株HOS TE85致瘤性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人成骨细胞株HOS TE85致瘤性转化的模型, 作为骨肉瘤癌变过程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型.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对HOS TE85细胞转化浓度后,以MNNG作启动剂,佛波酯(12-0-Te-tradecanoyl phorbol 13-acetate, TPA)作促进剂对其进行转化,66 d后通过细胞形态、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鉴定细胞转化程度.结果经MNNG和TPA协同处理HOS TE85细胞66 d后,细胞中出现形态异常的转化灶,转化灶细胞失去接触抑制;转化细胞凝集性增强;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增加;转化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骨肉瘤.结论模拟人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建立了HOS TE85的恶性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的恶性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PMA)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的恶性转化模型。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MNNG、PMA对IEC-6细胞转化浓度,对IEC-6细胞进行分阶段多次干预。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程度。结果经MNNG、PMA多次处理IEC-6细胞至24次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出现复层生长,并可在软琼脂上生长,且呈剂量反应关系,但在第24次之前的细胞则不能在软琼脂上生长。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肠上皮细胞癌。结论MNNG、PMA具有使IEC-6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XCR4 siRNA对人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瘤旁注射化学合成CXCR4 siRNA,同时以瘤旁注射阴性对照siRNA和PBS为对照.监测肿瘤生长变化,测量瘤质量.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学变化,RT-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R4 mRNA和蛋白变化.结果 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XCR4 siRNA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瘤质量下降;HE染色显示对照组肿瘤体积大、异形明显;RT-PCR、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XCR4 siRNA处理组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CXCR4 siRNA能抑制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形成,且能在体内有效下调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将经(60)~Coγ射线和环磷酰胺联合处理后的贫血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腹腔注射复方黄芪注射液及生理盐水,连续6天.第9天检测脾结节、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结果显示,用药组的脾结节、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O.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细胞一配体指数富集的系统进化技术(cellsystematicevolutionofligandsbyexponentialenrichment,CelbSELEX)筛选出的针对稳定过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vari—antⅢ,EGFRvⅢ)的U87-EGFRvⅢ细胞的适配子在荷瘤裸鼠动物模型中的抑瘤作用。方法选用4~6周的雄性裸鼠28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DNA原库GN对照组、适配子U2治疗组,每组7只。皮下种植U87-EGFRvⅢ细胞悬浮液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通过invivojet_PEI^TM转染试剂的作用将筛选得到的适配子U2和原库GN分别进行瘤内注射。给药结束1周后,对肿瘤的重量和体积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形体上U2治疗组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其他组,试剂组与原库GN组均没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分析U2治疗组与其它组的肿瘤重量和体积均有差异(P〈0.05)。结论筛选得到的适配子对通过皮下种植U87一EGFRvUI细胞悬浮液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中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适配子在荷瘤裸鼠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抗体对人喉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细胞建立裸鼠喉癌模型。将24只裸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腹腔内注射VEGFR-3抗体和生理盐水,观察肿瘤体积及重量变化,进行微淋巴管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VEGFR-3抗体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小于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意义(t体积=56.90,P〈0.05;t重量=11.64,P〈0.05)。EGFR-3抗体抑瘤率为48.21%。但组间微淋巴管计数无差异(t=1.48,P〉0.05)。结论 VEGFR-3抗体可以抑制裸鼠人喉鳞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C和VEGFR-3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野生型p53基因转移入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后,癌株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及增殖状态,作者采用电穿孔方法分4组进行了如下基因转移:野生型p53基因,空白对照质粒,突变型p53基因和未转移任何基因的空白对照。在基因转移进入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后,分别接种于16只裸鼠体内。成瘤后分别进行常规病理学、定量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转染野生型p53基因组与其余3组比较,其形成的肿瘤重量明显为轻;肿瘤异常核分裂相减少;定量病理学显示肿瘤坏死区面积所占瘤体总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非坏死区增殖细胞核抗原明显更低。上述结果提示肿瘤细胞获取了功能完好的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后,其基因表达并产生了新的负性调节因子,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和增殖。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野生型p53基因口腔粘膜鳞癌进行基因治疗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野生型P53基因转移入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后,癌株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及增殖状态,作者采用电穿孔方法分4组进行了如何下基因转移:野生型P53基因,空白对照质粒,突变型P53基因和未转移任何基因和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绿茶提取物EGCG单体对裸鼠移植瘤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移植瘤形成后,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EGCG单体溶液50mg/kg.只灌胃和生理盐水灌胃,3周后瘤块离体称重,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癌移植瘤超微结构;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中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并通过CD34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用RT-PCR检测移植瘤中VEGF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裸鼠经EGCG单体溶液灌胃后,皮下移植瘤体积、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抑瘤率为30.13%±5.17%;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肝癌移植瘤组织见不同时期凋亡细胞,部分形成凋亡小体;TUNEL法检测实验组移植瘤中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移植瘤中VEGF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实验组MV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绿茶提取物EGCG可能通过增加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达到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32P-玻璃微球(32P-GMS)局部注射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和超微结构影响。建立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后用32P-GMS进行治疗,取治疗后瘤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癌细胞大量坏死(35%~70%),残留的瘤细胞在分化上出现了一些差异,部分癌细胞出现了高分化肝癌的形态特征;肿瘤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但无强烈的急性放射性炎反应;瘤体周围肌纤维和皮肤均无改变。对照组肿瘤示低分化肝癌,其中有少量死亡瘤细胞(4%)。研究表明,32P-GMS抗肝癌作用明显,并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促分化功能,对治疗区周围组织亦无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