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倩  陈志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0):1087-1091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特点。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为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117例(观察组),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同时期诊断为单纯肺结核患者117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差异。结果 结核抗体38kD+16kD(1kD=相对分子质量1000)和结核抗体38kD的检测中观察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84%(8/117)、21.37%(25/11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9/117)、71.79%(84/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59、59.78,P值均为0.000)。观察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57.26%(67/117)与对照组患者阳性率[55.56%(65/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792)。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513.00(339.75,844.50)个/μl,CD4+/CD8+值的M(Q1,Q3)为0.96(0.74,1.5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绝对计数[M(Q1,Q3)为380.00(320.00,503.00)个/μl]和CD4+/CD8+值[M(Q1,Q3)为0.91(0.74,0.9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35;Z=4.90,P=0.000)。而观察组外周血CD8+细胞计数[M(Q1,Q3)为377.50(193.00,528.50)个/μl]低于对照组[M(Q1,Q3)为475.00(410.00,524.00)个/μ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3)。结论 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及外周血CD8+细胞计数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状况,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断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1218例患者进行结核筛查,对其中并发结核感染的3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32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174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73例,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 SS)患者18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患者3例。应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X线摄影、CT扫描和病原学检查等方法评价结核感染状况,并进行追踪随访24~36个月。结果 3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并发结核感染患者中,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发生率为86.33%(259/300),非活动性结核病(inactive tuberculosis,IATB)发生率为9.0%(27/300),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发生率为4.67%(14/300);并发结核感染患者中,男性占54.7%(164/300),女性占45.3%(13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368,P<0.01);在结核筛查的1218例患者中,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率(包括LTBI+ATB+IATB)[SLE占9.5%(32/335),AS占37.7%(174/461),RA占22.7%(73/321),SS占26.4%(18/68),DM占9.1(3/33)]的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766, P<0.01);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潜伏感染率(TST方法检测)[SLE占8.0%(27/335),AS占33.6%(155/461),RA占18.7%(60/321),SS占23.5%(16/68),DM占3.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971,P<0.01)。 结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以LTBI为主,AS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比例最高,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医生应增强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结核病患者术后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的170例结核病患者。170例患者中,男100例(58.82%)、女70例(41.18%); 1~18岁年龄组18例(10.59%)、19~65岁年龄组142例(83.53%)、66~82岁年龄组10例(5.88%);肺结核39例(22.94%)、肺外结核131例(77.06%)。取术后标本采用PCR膜条杂交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晨痰及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测。在进行痰涂片的同时,进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1)痰液抗酸染色阳性率为9.41%(16/170),其中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为23.08%(9/39), 而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脓液或分泌物等)的抗酸染色阳性率为51.76%(88/170)。(2)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7.65%(47/170),其中耐药结核病检出率为14.12%(24/170)。(3)术后标本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阳性率为51.76%(88/170);PCR膜条杂交显示,7例为NTM,4例培养联合MPB64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NTM,但未鉴定到菌种;3例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法进行MPB64抗原检测。7例标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1例为瘰疬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复合感染,3例为胞内分枝杆菌, 1例为海分枝杆菌, 1例为鸟分枝杆菌,1例为脓肿分枝杆菌。(4)除去7例NTM感染患者,剩余的163例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54.60%(89/163), 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49.69%(81/163);与培养后药敏试验结果相比,药敏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有29.79%(14/47)在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时的结果为阴性,而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检测结果阳性的一致性为90.00%(27/30);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药敏试验联合判断对耐药结核病的检出率为63.19%(103/163)。结论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术后标本的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是否耐药,为结核病患者术后进一步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GeneXpert MTB/RIF)技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荧光染色法和BACTEC MGIT 960系统液体培养(简称“MGIT液体培养”)诊断老年肺结核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207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及9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并发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组141例(简称“Ⅰ组”)、糖尿病并发培养阴性肺结核患者组(简称“Ⅱ组”)6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组(简称“Ⅲ组”)95例。应用全血T-SPOT.TB 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MTB菌株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免疫反应。结果 T-SPOT.TB检测在Ⅰ组、Ⅱ组、Ⅲ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131/141) (95%CI:87.3%~96.5%)、86.4% (57/66)(95%CI:75.7%~93.6%)、48.4% (46/95)(95%CI:38.0%~58.9%)。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91,P<0.01);Ⅱ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33,P<0.01)。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与Ⅱ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31,P=0.129)。以肺结核临床诊断为金标准,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8%(188/207) (95%CI:86.0%~94.3%)、51.6%(49/95) (95%CI:41.1%~62.0%)、80.3%(188/234) (95%CI:74.7%~85.2%)、72.1%(49/68) (95%CI:59.9%~82.3%)、78.5%(237/302) (95%CI:73.4%~83.0%)。结论 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PTB 组)、28例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PTB-DM2组),及24名健康对照志愿者(HC组)的肝素抗凝血浆,分别定量检测3组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 (P25,P75)]”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3组患者相关数据,GraphPad Prism 7.0软件作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C组、PTB组、PTB-DM2组各生化指标T-AOC[4.65(4.16, 5.15)、2.70(3.50, 4.30)、 2.55 (2.03,3.48) U/ml]、CAT[54.20 (35.46,81.30)、23.49(9.49,44.72)、 5.66 (-14.00, 31.98) U/ml]、HO-1[16.12 (11.84,24.09)、11.44(7.95,15.53)、8.19 (7.53,11.58) ng/ml]、GSH[5.14(3.98,7.33)、4.69(3.02,6.47)、2.90 (1.90,6.14) μmol/ml]、SOD[14.31(10.63,17.33)、14.28(11.86,15.69)、13.78(12.26,18.00) U/ml]、MDA[ 3.60 (2.62,4.40)、5.11 (4.26,7.23)、12.77(9.47,14.89) nmol/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35.28,P<0.01;χ 2=28.94,P<0.01;χ 2=23.00,P<0.01;χ 2=9.24,P=0.010;χ 2=15.53,P<0.01;χ 2=59.46,P<0.01)。PTB组患者血浆的T-AOC、CAT、HO-1含量较HC组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HC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 Z=-3.82,P<0.01;Z=-3.21,P=0.005;Z=-3.94,P=0.008)。PTB-DM2组患者的T-AOC、CAT、HO-1、GSH、SOD水平均较PTB组患者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PTB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47;Z=-2.44,P=0.046;Z=-2.27,P=0.023;Z=-2.45,P=0.096;Z=-3.50,P=0.002;Z=-6.01,P<0.01)。 结论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PTB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且存在脂质氧化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可加重PTB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更低,脂质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9.
搜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市肺科医院住院的63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查1242名家庭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家庭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1.69%(21/1242)。家庭接触者中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亲属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 1.51%(7/464)、3.66%(9/246)和0.94%(5/532),父母的肺结核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036,P=0.008)。荧光染色分枝杆菌阳性、+、++、+++、++++患者家庭接触者检出率分别为0.60%(2/334)、0.50%(2/401)、1.11%(3/271)、4.32%(6/139)、8.2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7.232,P=0.000)。初治涂阳肺结核并发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3.01%(10/332)。当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量大、并发气管支气管结核,或接触者为患者父母则更易被传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并发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97例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发肺结核患者(简称“观察组”),及同期住院的200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肺结核患者(简称“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BALF)的涂片或培养查找抗酸杆菌,对阳性菌株行菌种鉴定以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结合胸部X线摄影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表现,肺结核诊断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血T-SPOT.TB、抗酸杆菌金胺O荧光染色涂片镜检(简称“金胺O涂片镜检”)、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以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检测阳性率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28%(168/197)、96.00%(192/200)]均明显高于金胺O涂片镜检[36.55%(72/197)、35.50%(71/200)](χ 2值分别为98.24、162.53,P值均=0.000),MGIT 960 [53.81%(106/197),57.50%(115/200)](χ 2值分别为46.06、83.06,P值均=0.000),PPD试验[34.52%(68/197),63.50%(127/200)](χ 2值分别为105.66、65.40,P值均=0.000)。观察组患者T-SPOT.TB、PPD试验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值分别为13.50、33.36,P值均=0.000)。 结论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并发肺结核时采用血T-SPOT.TB技术进行检测仍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较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后肺结核诊断情况,提高登记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以及对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质量。方法 以自愿接受评估为原则,青海、甘肃、新疆、贵州、湖北、广西、山东、辽宁8个省(自治区)接受现场评估,每个省1家地市级、3家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评估内容:查阅“新标准”实施前1年(2017年)、实施后1年(2018年)当地肺结核登记资料,以及结核病影像学诊断、结核病实验室相关检测情况;查阅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病案,每个现场、每个年度从发现第一例患者开始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各查阅50例;查阅实验室登记本、留存痰涂片,累计查阅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病案3532例,实验室留存痰涂片3260份。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新标准”实施后各评估现场强化了病原学检测力度,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率由实施前的18.2%(6/33)提高到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5,P=0.003);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率由93.9%(31/33)提高到96.0%(2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4)。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估发现,2017年度痰标本不合格率为40.1%(384/957),2018年度为40.0%(922/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3)。“新标准”实施后,评估地区登记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从21.6%(4806/22258)提高到24.7%(4026/1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0,P=0.000);结核抗原抗体检测率从36.5%(871/2389)提高到37.3%(426/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667);结核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从25.7%(224/871)提高到41.3%(176/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00,P=0.000);结核菌素试验检测率从23.0%(549/2389)提高到47.2%(539/1143),阳性率由57.9%(318/549)提高到73.3%(395/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0.900、27.730,P值均=0.000);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率由2.3%(54/2389)提高到17.2%(197/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00,P=0.000)。符合肺结核临床诊断要素的患者从23.8%(569/2389)提高到48.1%(550/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800,P=0.000)。结论 “新标准”贯彻实施后提高了登记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改进了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门诊部登记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特征,为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将2014—2021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门诊部登记治疗的26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同期1839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分类、发现方式、病原学阳性率、涂阳率、培阳率、利福平耐药率、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疗成功率、就诊及确诊延迟率、就诊及确诊时间间隔。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复治比例[16.48%(43/261)]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8.70%(160/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2,P<0.001),主动发现比例[7.28%(19/261)]明显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13.05%(240/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0,P<0.0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原学阳性率[65.90%(172/261)]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35.07%(64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81,P<0.001),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84.62%(110/130)和80.46%(210/261)]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91.15%(412/452)和87.71%(1613/1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63,P=0.031;χ2=10.495,P=0.00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福平耐药率[3.07%(8/261)]与单纯肺结核患者[1.41%(26/1839)]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5,P=0.086)。就诊延迟率、就诊时间[52.87%(138/261)和16(2,53)d]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42.09%(774/1839)和9(0,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2,P=0.001;U=2.775,P=0.006)。确诊延迟率、确诊时间[32.57%(85/261)和7(0,24)d]与单纯肺结核患者[31.92%(587/1839)和7(1,20)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34;U=0.167,P=0.867)。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病原学阳性率高、复治比例高、就诊延迟率高、就诊时间间隔长、主动发现率低、痰涂片阴转率低和治疗成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每日唤醒执行量表》在机械通气镇静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规范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2017年1—6月(量表实施前)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监护室收治的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肺结核的127例患者,其中92例患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参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将入选的49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30例为对照组,在监护室期间实施常规每日唤醒护理措施;按照相同方法搜集2017年7—12月(量表实施后)我院结核监护室收治的142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其中110例患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参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纳入的52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30例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每日唤醒措施的基础上,使用《每日唤醒执行量表》实施每日唤醒措施并做好记录。观察两组患者镇静剂用药时间、镇静剂总使用量、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核监护室入住时间,以及情绪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结核监护室全程观察。观察组镇静剂用药时间[100.50(72.50,112.75)h]、镇静剂总使用量[110.00(89.00,143.00)mg]、唤醒时间[29.50(21.00,37.75)min]、机械通气时间[119.50(99.25,138.00)h]、结核监护室入住时间[115.00(103.75,170.25)h]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26.50(85.70,172.25)h、152.00(123.00,219.00)mg、35.50(30.75,48.00)min、145.50(123.00,227.00)h、182.00(145.25,253.75)h](Z值分别为2.795、3.408、2.717、2.994、4.081,P值分别为0.005、0.001、0.007、0.003、0.000)。唤醒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唤醒349例次和273例次,均未发生意外拔管、坠床等严重不良事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唤醒后出现情绪异常、血压异常、人机对抗、心率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7.77%(185/273)和67.34%(235/349)、50.18%(137/273)和47.56%(166/349)、35.90%(98/273)和32.09%(112/349)、25.27%(69/273)和26.36%(92/349)],以及自发呼吸试验成功率 [56.82%(50/88)和68.42%(78/11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3、0.420、0.992、0.094、2.880,P值分别为0.909、0.517、0.319、0.759、0.090)。结论 通过每日唤醒执行量表的规范实施,可有效规范机械通气镇静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临床路径,可操作性强,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应用超短程治疗方案的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对方案中药品的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合抑菌浓度指数(FICI)对其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应用首次复治肺结核超短程治疗方案(Mfx-Pa-Rft-E-Z;为期6个月;Mfx:莫西沙星;Pa: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Rft:利福喷丁;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并完成治疗疗程的48例首次复治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治疗疗程结束痰菌阴转(成功组),10例痰菌未阴转(失败组);成功组广泛耐药(XDR)者18例,耐多药(MDR)者20例;失败组均为XDR。收集研究对象于治疗前保存的痰标本培养分离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采用三维棋盘法对Mfx、Pa、Rft及Mfx-Pa、Pa-Rft、Mfx-Pa-Rft 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分析MIC和FICI与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Mfx、Pa和Rft单药MIC值[中位数(四分位数)]成功组分别为0.50(0.06,1.00)、8.0(3.5,16.0)、32.0(4.0,64.0)mg/L;失败组分别为1.00(0.50,1.00)、16.0(3.5,28.0)、48.0(24.5,64.0)mg/L。成功组Mfx的MIC值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1,P=0.026)。Mfx-Pa和Pa-Rft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成功组协同率分别为2.6%(1/38)和44.7%(17/38),失败组的协同率分别为1/10和6/10,均无拮抗产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分别为0.377和0.487)。Mfx-Pa-Rft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成功组协同率为26.3%(10/38),失败组协同率为1/10;成功组拮抗率为13.2%(5/38),失败组拮抗率为3/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1,P=0.136)。针对XDR患者的Mfx-Pa-Rft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成功组协同率为38.9%(7/18),高于失败组(1/10);拮抗率为5.6%(1/18),小于失败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34)。成功组Mfx-Pa联合药敏试验的FICI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50(1.00,2.00),失败组为1.75(1.05,2.02);成功组Pa-Rft联合药敏试验的FICI值为0.51(0.47,0.63),失败组为0.44(0.28,0.65);成功组Mfx-Pa-Rft联合药敏试验的FICI值为1.25(0.75,2.50),失败组为2.31(1.47,4.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62、-1.134、-1.168,P值分别为0.523、0.263、0.097)。结论 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方案中核心药品的药物协同性越好,患者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越大;在应用不同治疗组合方案前,应进行治疗方案药品的联合药敏检测,通过判断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品的协同性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65周岁的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在南京市第二医院结核一科住院,年龄≥65周岁,诊断为肺结核的89例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简称“《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RS≥3分;42例)和无营养风险组(NRS<3分;47例)。同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含量、血淋巴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水平、血白蛋白水平、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胸部CT显示肺叶受累的肺叶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NRS 2002》得分高低与不同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白蛋白、血视黄醇结合蛋白分别为(124.4±21.8)g/L、1.3(0.9,1.8)×109/L、(37.5±4.5)g/L和28.7(23.2,35.0)g/L,明显高于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108.0±18.3)g/L、0.9(0.6,1.2)×109/L、(34.9±5.0)g/L和18.4(13.8,28.0)g/L;C反应蛋白和住院费用分别为5.7(2.4,15.0)mg/L和19163.4(15293.1,24597.5)元,明显低于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35.3(6.0,76.9)mg/L和22022.1(18298.7,2941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4,P<0.001;Z=3.017,P=0.003;t=2.602,P=0.011;Z=3.846,P<0.001;Z=3.090,P=0.002;Z=2.367,P=0.018)。有营养风险组患者肺叶受累个数[5(5,5)个]、住院时间[14(11,21)d]与无营养风险组[5(3,5)个、15(12,2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92,P=0.372;Z=1.182,P=0.237)。营养风险与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白蛋白、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240、-0.308、-0.392,P值分别为<0.001、0.024、0.003、<0.001),与C反应蛋白水平和住院费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和0.279,P值分别为0.033和0.008)。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更易出现贫血、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低白蛋白血症、感染、血视黄醇结合蛋白降低,且容易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65周岁的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在南京市第二医院结核一科住院,年龄≥65周岁,诊断为肺结核的89例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简称"《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RS≥3分;42例)和无营养风险组(NRS<3分;47例)。同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含量、血淋巴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水平、血白蛋白水平、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胸部CT显示肺叶受累的肺叶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NRS 2002》得分高低与不同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白蛋白、血视黄醇结合蛋白分别为(124.4±21.8)g/L、1.3(0.9,1.8)×109/L、(37.5±4.5)g/L和28.7(23.2,35.0)g/L,明显高于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108.0±18.3)g/L、0.9(0.6,1.2)×109/L、(34.9...  相似文献   

17.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是一种重症结核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影像学诊断报告也常常滞后,早期诊断困难。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恶性血液病,早期临床症状和血液系统异常表现一般不具有特异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MDS常导致病情互相掩盖,易漏诊、误诊。笔者报道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头晕、乏力3个月,发热2个月” 收治入院的1例患者,初步诊断为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全血细胞严重减少,早期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肺部病变及血液系统表现均一度好转,但后期在肺部病变进一步好转的同时,血液系统异常却再次加重,最终经多次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MDS。笔者希望通过对诊治过程的分析讨论,提高临床医生对两病并存的诊断认识,分享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营养不良是否影响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病的阳性率。 方法: 查阅电子病历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符合入组标准的443例住院结核病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营养不良组(BMI<18.5;136例)和非营养不良组(BMI≥18.5;30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体外测定患者新鲜肝素化全血在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的浓度,比较IGRA对两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 结果: 443例患者中,IGRA检测营养不良组的阳性率[76.47%(104/136)]与非营养不良组[78.18%(240/30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712)。在103例病原学确诊的结核病患者中,IGRA检测营养不良组的阳性率[75.61%(31/41)]与非营养不良组[80.65%(50/6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542)。 结论: 营养不良不会影响结核病患者IGRA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了解结核专科门诊发现初治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现状,探讨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一分所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506例,根据患者就诊时是否并发肺部其他感染,分为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组(简称“并发感染组”;共计200例)及肺结核未并发其他感染组(简称“对照组”;共计306例)。506例患者中有98例为老年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并发感染组200例,占39.53%;在并发感染组中,老年患者比例(24.50%,4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1%,49/306)(χ 2=6.583,P=0.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并发感染组中,伴有咳嗽或咳痰症状者占83.00%(166/200),与对照组的76.47%(234/306)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510,P=0.319);(3)并发感染组肺部累及病灶>3个肺野者占49.00%(9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0%(97/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965,P=0.008);(4)并发感染组患者中,肺结核并发空洞者占42.50%(85/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0%(82/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87,P=0.000)。 结论 结核专科门诊发现初治菌阳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的比例较高,并发感染组患者肺部病灶累及范围较广泛,常伴有空洞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