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22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以及5年以上随访资料,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无石率(stone free rate,SFR)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超声检查评估远期结石复发率,通过血肌酐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评估肾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0.3±11.8)岁,10例解剖性孤立肾,12例功能性孤立肾,中位结石直径为1.65(1.1~3.9) cm,全部为多发结石,包括7例鹿角形结石。术前的中位血肌酐为104.5(60.0~460.0) μmol/L,平均eGFR为(60.3±29.4) mL/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8.2±42.0) min,各有11例单通道和双通道PCNL。术后第一天的中位血肌酐为102.0(63.0~364.0) μmol/L,平均eGFR为(58.0±25.1)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7±5.2) d。本组有5例(22.7%)患者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同时出现术后感染和大量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胸膜损伤,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 2例(9.1%)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发生输尿管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好转;其余15例(68.2%)患者均未见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6.2(4.7~11.1)年,最近一次随访的中位血肌酐为104.0 (72.4~377.0) μmol/L,平均eGFR为(60.1±23.7)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例(27.3%)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术后初始和最终SFR分别为72.7%和100%; 6.2年的随访时间内9例(40.9%)患者结石复发,复发后共进行13次取石手术,最近一次随访的SFR为63.6%。结论: 本研究目前是国内外已有报道中关于孤立肾肾结石患者PCNL术后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理想的SFR。长期随访结果表明仍有较高的结石复发率,但术后患者远期肾功能稳定,部分患者出现轻度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19,(20)
目的探讨采用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肾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接受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结石清除率[89.58%(43/48)]与观察组[95.83%(46/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均可有效治疗肾结石,但前者微创,且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和结石清除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中,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少、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30例肾结石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结石清除率为96.92%,平均手术时间为(73.64±10.0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9.65±11.96)mL;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3%,结石清除率为52.31%,平均手术时间为(93.54±13.6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8.35±8.37)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MPCNL(MPCNL组)或PCNL(PCNL组)治疗的96例复杂性肾结石,其中MPCNL组51例,鹿角形结石23例,肾脏多发性结石28例;PCNL组45例,鹿角形结石21例,肾脏多发性结石24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输血率、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MPCNL组手术时间长于PCNL组(P<0.01),2组的结石清除率、输血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均具有创伤小、碎石效果肯定、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两者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标准通道和微通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同点。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7月本院科室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对比组,各50例,普通组实施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SPCNL),对比组实施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MPCNL);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SPCNL相比MPCNL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和对比组在一次结石和单发结石上的清除率两者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鹿角结石和多发结石中,对比组的结石清除率明显低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和对比组分别出现了术后出血等不良并发症,但是两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CNL和MPCNL治疗肾结石效果较好,但两者各有优劣,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71例肾结石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2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结石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均可有效治疗肾结石,在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上,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马蹄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q012年4月期间我院接受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16例马蹄肾结石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4例。年龄17—58岁,平均41岁。结石大小1.0cm×2.0cm~2.5cm×3.9cm。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以及行CT尿路成像(CTU)明确诊断。B超引导穿刺目标肾盏建立微通道(F16),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并一期碎石,一期结石清除率为68.75%(11/16),3例二期取石。2例患者术后辅助体外震波碎石(ESWL)。单通道患者14例,双通道患者2例,其中经上盏通道10例,中盏通道6例,下盏通道2例。平均手术时间90min(40~1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ml(40~300ml)。围手术期无输血,围手术感染患者2例,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1例。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马蹄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标准通道组和微通道组,每组80例,其中标准通道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微通道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冲水量、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标准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冲水量明显少于微通道组(P<0.01);两组术中或术后出血明显需要输血治疗者分别为3例和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通道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微通道组(P<0.05);标准通道组患者出现术中高热、血培养细菌阳性情况明显少于微通道组(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清石效率高、低冲水量、低压灌注及感染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NL)治疗马蹄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PNL治疗的9例马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结果 9例患者均行一期手术,术后复查泌尿系平片(KUB),7例患者无结石残留,PNL一次清石率77.8%;2例术后残石者中,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行二次PNL,二次清石率达100%。PNL的平均取石时间约为40 min,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现肾假性动脉瘤形成,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治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3月,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14个月发现结石复发。结论 PNL是治疗马蹄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PCNL)对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76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为88例。第一组(标准通道组)行经标准通道皮肾镜取石(SPCNL),第二组(微通道组)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MPCNL)。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MPCNL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76.26±13.44min、和63.31±8.0 9ml,显著低于SPCNL组(P<0.05);SPCNL一次结石总清除率和单发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7.27%和79.63%,与MPCNL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多发结石清除率和显鹿角结石清除率分别达到73.52%和62.50%显著高于MPCNL组(P<0.05);MPCNL组术后可下次活动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3.10±5.90)h和(4.00±1.40)d显著短于MPCNL组(P<0.05),而术后24h小时Hb和Scr水平分别为132.25±7.30(g/L)和95.67±16.49(umol/L),且显著高于MPCNL组(P<0.05);SPCNL和MPCNL术后总并发症率分别为31.82%和29.55%,两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疗效显著,且各有优势,应根据患者和结石的具体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通道经皮肾镜取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8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各44例,针对两种不同手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直径≥2cm的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和经皮肾镜碎石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8.22±9.32)min和(44.32±10.34)min,碎石成功率分别为56.52%和91.67%;直径<2cm的结石,手术时间分别为(56.32±5.43)min和(40.32±10.33)min,碎石成功率分别为66.67%和100.00%。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有手术指征的肾下盏结石,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相比较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14~F16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疗效与技巧。方法总结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利用MPCNL技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32例,其中9例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7d~10d后行Ⅱ期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其余23例患者均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28例采用单通道取石,4例采用双通道取石。结果术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结石清除26例(81.25%);6例结石残留的患者中,有2例残留结石移行至输尿管上段给予ESWL治疗,结石顺利排出。另有1例残留结石下移至输尿管下段,用输尿管镜将结石取出。1例孤肾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行Ⅰ期取石,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其余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MPCNL疗效肯定,具有安全、实用、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MPCNL在处理孤立肾肾结石并发梗阻性肾衰中,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PCNL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性肾切开取石及肾盏成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80.3±11.2)min、(13.8±2.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15.1±10.9)min、(19.7±7.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58.2±11.5)m L]明显少于对照组[(92.3±12.9)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及肾盏成形术相比,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MPCNL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并发肾积脓10例患者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5~7天后行二期MPCNL,其余28例均行一期穿刺取石,均为单通道取石,一期结石清除率86.8%。,有2例残留结石移行至输尿管上段给予ESWL治疗,结石顺利排出,随访6~12个月,肾功能不全的20例患者中,13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余明显好转,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可反复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5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行传统切开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50例,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发热、感染、肾通道裂伤、出血、肾造瘘口漏尿。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结石取净,结石取净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石取净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达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较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更具优势,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为行传统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设立为对照组,其余60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设立为微创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瘘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微创组60例患者均一期穿刺成功并顺利碎石,取石成功58例,成功率96.7%(58/60)。术中未出现气胸、结肠损伤等并发症,一次清石率为80.0%(48/60)。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肾切除、伤口尿瘘、液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泌尿系感染者术后出现持续高热,经抗感染治愈。对照组术中出现十二指肠损伤1例、腹膜损伤2例、术后出现高热2例、肠瘘1例,泌尿系感染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瘘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结石残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6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查结果分为无残余组(184例)和残余组(3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可能引起结石残余的相关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石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患者中,总结石残余发生率为14. 8%,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结石最大截面积、结石累计肾盏数目、既往结石手术史、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肾功能不全、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结石最大截面积、结石累计肾盏数目、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术中出血并发症是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结石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结石残余由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最大截面积越大、结石累计肾盏数目越多、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以及术中伴有出血并发症,术后结石残余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