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出,对肺结核患者持续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品,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行标准化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和全程管理,其目的是为提高肺结核患者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患者每次口服药品片数,简化医生开药处方,防止由于治疗用药处方不合理、服药剂量不恰当所致的耐药结核病的发生,1994年WHO和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IUATLD)推荐对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品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我国相继在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多项FDC在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应用的实施性研究,结果表明FDC对肺结核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FDC纳入到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本共识经全国有关结核病防治、临床和基础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对FDC使用的意义、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我国FDC的多项应用研究结果、我国FDC的制剂类型和规格,以及FDC的临床使用建议等,形成了《抗结核药品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临床使用专家共识》,为制订全国抗结核药品使用策略和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引起临床多学科关注,早期确切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其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了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方法,提高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水平,我们邀请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了此共识。本共识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方法的应用人群、送检要求、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议,强调对于侵袭性真菌病高危患者,应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正确取材送检、提高结果解读能力、了解不同方法的临床意义,以便合理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引起临床多学科关注,早期确切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其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了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方法,提高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水平,我们邀请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了此共识。本共识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方法的应用人群、送检要求、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议,强调对于侵袭性真菌病高危患者,应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正确取材送检、提高结果解读能力、了解不同方法的临床意义,以便合理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4.
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是当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批准ETV用于CHB治疗。为了规范与优化ETV的临床应用,《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曾于2009年邀请国内部分感染病学与肝病学领域专家召开了ETV临床应用专家研讨会,讨论形成了《2009年恩替卡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并于2014年对该共识进行更新。近1年来, ETV治疗CHB患者的大样本长期随访数据不断公布,ETV治疗特殊人群患者的资料进一步积累。为将最新的ETV循证医学证据提供给广大肝病及感染病医务工作者,更好地指导ETV临床应用,《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与《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version)》杂志编辑部再次组织相关专家,对ETV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了《恩替卡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  相似文献   

5.
有机硝酸酯(organic nitrates,简称硝酸酯)是现代使用最为广泛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尽管临床应用已长达百余年,但目前仍存在适应证掌握不严格、用药方法不正确、剂型选择不合理以及对耐药性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硝酸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在参考国外相关资料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共同制定此共识。  相似文献   

6.
肠镜是检出、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临床一线工具。人工智能技术在肠镜的质量控制和辅助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国内外至今尚无肠镜人工智能系统临床应用的相关共识。202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大数据协作组组织全国领域内权威专家讨论,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形成肠镜人工智能系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应用肠镜人工智能时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共识意见包括人工智能在肠道准备评估、息肉识别、息肉分型、退镜质量控制等9个部分的应用推荐,共12条陈述,以及肠镜人工智能系统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是一种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通过在Gd-DTPA分子结构上添加脂溶性乙氧基苯甲基(ethoxybenzyl,EOB)得到的Gd-EOB-DTPA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Gd-EOB-DTPA一方面通过缩短组织T1弛豫时间,  相似文献   

8.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指导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存在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等问题,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耐药和复发。进行抗结核药物TDM,可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为推进中国结核病TDM规范化,保证TDM的科学性、伦理性、合法性,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经有关结核病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就抗结核药物TDM的意义、适应证、检测方法、实施流程及TDM的质量控制等,制订了《抗结核药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肺结核疫情十分严峻,确诊肺结核的“金指标”是病原学检查,但对于病原学检查阴性的初诊肺结核患者,其活动性判断缺乏规范。另外,肺结核治疗后的活动性评价亦面临上述问题。本共识介绍了目前用于肺结核活动性判断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临床综合评价的规范,指出了目前活动性判断及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细菌内毒素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能够减轻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变态反应所致的免疫损伤。但糖皮质激素在迅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结核病存在不合理现象,因此,亟需规范糖皮质激素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本共识简要介绍了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病的优势和基本原则,提出必要时在强力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应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等的推荐意见,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强调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结核病应慎重并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利弊,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甘草酸制剂肝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草酸制剂是当前肝病领域中用于抗炎保肝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追溯其历史,甘草酸制剂在20世纪40年代即应用于肝病的治疗,70年代开始有明确的科学性研究论述[1]。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甘草酸单铵、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及异甘草酸镁等多种形式的产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甘草酸制剂在各类肝病中的临床应用已积累了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多部肝病相关指南也对甘  相似文献   

12.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ancreatic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P-ESWL)是治疗胰管结石的重要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认可。但有关P-ESWL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国际与国内均尚未形成相关共识。为进一步规范我国P-ESWL的临床应用,由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在参考国内外P-ESWL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临床应用经验,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本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P-ESWL的设备、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及并发症防治等,旨在提高相关专科医师对P-ESWL的认识,规范P-ESWL流程。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近年来发病有不断增高的趋势,由于其早期的诊断率较低,常存在误诊误治的现象,造成后期治疗的难度成倍增加,患者致残。为规范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诊疗流程,让更多业界同仁了解此类疾病的治疗细节,并在治疗时有据可依,中国防痨协会骨关节结核专业分会、西部骨结核联盟、华北骨结核联盟联合组织专家共同拟定了《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开始论述,对其常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内镜引导的胆管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胆管恶性狭窄的治疗手段,联合胆管支架引流和系统化疗等,可有效延缓肿瘤局部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主要适用于无法手术的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患者。基于现有的临床循证医学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和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组织相关专家,对其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规范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旨在为胆管恶性肿瘤的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The thrice weekly dosing regimen of DOTS has shown low rifampicin plasma concentrations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unfavourable tuberculosis (TB) outcome. With introduction of daily regimen using fixed dose combinations (FDC) under National Tuberculosis Elimination Programme (NTEP) the existence of suboptimal plasma levels of first-line antitubercular drug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MethodWe included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newly diagnos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 patients receiving 4-FDC daily regimen under NTEP. Plasma concentration at 2 hours (C2h) of each drug was determined after two weeks of treatment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LCMS/MS) developed by us. TB card and laboratory reports were reviewed for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status at 2, 4 and 6 months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At a 1 year follow-up, therapy failure was defined as death or a relapse of tuberculosis.ResultsAmong 40 PTB patients, the C2h post dos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H, R and E were suboptimal in 25%, 60% and 10% respectively. The C2h of H, R, Z and E were respectively 4.2 ± 2.0, 7.3 ± 2.8, 39.2 ± 8.8 and 3.5 ± 1.2 μg/ml; 60% of the patients had suboptimal plasma concentrations and commonly it was observed with H and R. C2h were lower than expected for at least two drugs i.e. H and R in 25% (10/40) of the patients.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isoniazid and rifampicin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important for microbiological response and treatment outcome and low concentration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poor treatment response. These patients may require a two year follow up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for prevention of MDR-TB. However, all the TB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none of them had recurrence within one year follow up.ConclusionsAll the pulmonary TB patients administering 4-FDC daily regimen under programmatic settings were cured despite the suboptimal levels of isoniaizd and rifampicin. All the patients achieved pyrazinamide plasma levels and probably this could be the reason behind favourable outcome. Further study is required on large sample size with various subset of population to understand the need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6.
17.
风湿性疾病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的应用往往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致使其具有较高的LTBI发生风险,且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符合筛查条件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LTBI筛查。这就要求风湿免疫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加强协作,提高意识,针对需要进行LTBI筛查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科学评估,制定规范的筛查流程和预防性治疗方案,以防范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LTBI后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基于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和深圳市炎症与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国内结核病和风湿性疾病领域专家撰写了《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治的专家共识》(简称“共识”)。本共识基于我国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LTBI的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数据,经过多次研讨并达成一致意见,供同道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冠心病与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缺乏运动、营养过剩、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趋势日渐严重,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20.
异烟肼是抗结核化疗方案中的核心药物,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取决于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2,NAT2)活性,而依据其编码基因NAT2的多态性可将人群分为快乙酰化型、中间乙酰化型和慢乙酰化型。不同乙酰化类型患者服用相同剂量异烟肼后的血药浓度差异明显,影响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检测,判定患者乙酰化类型,并依据乙酰化类型对患者异烟肼用药剂量实施精准指导,针对不同乙酰化类型的判定方法、药物代谢特点、对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相应患者异烟肼用药剂量调整原则,以及开展NAT2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注意事项等重要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组织结核病治疗领域和药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结合现有指南及公开发表的专业文献,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