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增殖因子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细胞增殖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鼠肝枯否细胞(KC)的条件培养液(KCCM+)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肝脏组织中ALR的分布、大鼠枯否细胞膜表面结合的ALR以及ALR对枯否细胞IL-6表达的影响。结果: 受损肝细胞经枯否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后增殖明显。正常大鼠肝细胞内可表达合成ALR,枯否细胞膜表面可见ALR免疫反应颗粒,经ALR刺激后枯否细胞IL-6免疫反应信号增强。结论: ALR可能通过首先刺激枯否细胞,从而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酒精刺激对枯否细胞清除LPS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和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电镜技术,对慢性酒精投与之实验大鼠及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肝脏枯否细胞对LPS的清除功能进行了观察。结果:经门静脉注射LPS10min后,Lieber’s酒精饮食投与6周之大鼠肝脏枯否细胞内抗LPS荧光显色低于正常大鼠,电镜下枯否细胞内抗LPS阳性颗粒少见,而肝窦壁内皮细胞及肝细胞内抗LPS阳性物增多。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肝穿组织枯否细胞内抗LPS荧光显色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结论:酒精刺激后肝脏枯否细胞对LPS的清除功能降低,且内毒素可能参与酒精致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肝纤维化时的变化。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常规HE和天狼猩红染色,采用SABC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OPN和PAI-1蛋白表达,抽提肝组织总RNA,RT-PCR检测OPN mRNA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OPN和PAI-1表达极弱,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OPN表达增强,阳性信号散在或弥漫性分布,主要见于小叶内中央静脉周围、纤维间隔内以及周围巨噬细胞胞浆、枯否氏细胞、汇管区的部分肝细胞、肝窦壁内皮细胞。PAI-1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汇管区、肝细胞变性坏死处,肝窦周Disse间隙及毗邻以上部位的肝细胞,组织纤维间隔处及其外周细胞亦见阳性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大鼠肝脏OPN的蛋白表达极低,肝纤维化组OPN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与正常组比,肝纤维化组PAI-1表达也显著增强。RT-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肝脏OPN mRNA表达极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OPN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研究结果证明,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组织OPN及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组织OPN及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OPN可能会促进PAI-1的高表达,从而抑制ECM降解、加速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大鼠肝枯否细胞分离培养与免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胶原酶与链霉蛋白酶消化和分解破坏大鼠肝细胞的方法,获得非肝细胞;再经贴壁培养,成功地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枯否细胞。枯否细胞获得率为8.3×10~6个/每克肝组织,胞质内均含有在体吞噬的墨汁颗粒。培养成活的枯否细胞呈典型巨噬细胞形态,电镜观察下表而有发达的伪足和微绒毛等结构,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以绵羊红细胞(SRBC)检测枯否细胞免疫活性,90%以上的细胞在特异抗体介导下形成SRBC花环,并能活跃吞噬SRBC。电镜观察了枯否细胞花环和吞噬功能。本实验国内首次分离培养成功大鼠肝枯否细胞,并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这对进一步研究枯否细胞的功能,尤其是它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与肝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9年Billar等报道肝细胞可利用L-精氨酸生成一氧化氮以来,人们对肝脏一氧化氮的生成及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所有的肝脏细胞一包括肝细胞、枯否氏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均可生成一氧化氮。肝脏生成的一氧化氮可通过调节肝脏的微循环以及cGMP的浓度来调节肝脏血流;通过抑制细胞线粒体功能和某些核酸酶的活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参与肝脏的氧化损害过程等来发挥损伤和保护双重效应;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α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肝的枯否细胞呈转化生长因子-α阳性表达;至诱癌第8周,除少量枯否细胞仍呈转化生长因子-α阳性外,部分肝细胞亦呈转化生长因子-α阳性,且吾两种反应类型,即部分肝细胞质和胞膜均呈转化生长因子-α阳性。有的肝细胞仅胞膜呈转化生长-α阳性。随着肝癌病变发展,转化生长因子-α阳必肝细胞数渐增多,转化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与肝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病时常因内毒素及其相关因子如IL-I、TNF等刺激肝组织枯否氏细胞、窦内皮细胞生成大量一氧化氮(NO),从而导致多种病理生理效应,如抑制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参与各种原因所致肝细胞损害等。本文介绍肝组织NO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NO与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及肝细胞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枯否氏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否氏细胞(KC)位于肝窦腔的顶部或内皮细胞之间,在缺血再灌注时可被激活而产生活性氧、细胞因子、脂类介质和蛋白酶类等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在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研究KC在再灌注所致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临床减轻肝脏再灌注损伤,提高病人存活率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肝穿组织的光镜与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1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肝穿组织病变。见肝细胞普遍有变性、单个细胞坏死或成片梗死,再生肝细胞少;肝窦内皮细胞变性、增生、窦腔狭窄、闭合或淤滞扩张,可见微出血。光镜还看到肝细胞内有与经典描述不同的脂褐素颗粒。超微结构首次发现枯否细胞吞噬血小板,观察到肝细胞线粒体内存在有微管样丝状物。本研究为EHF病人出现肝功能障碍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肝脏微循环障碍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40例慢乙肝患者均行肝活检 ,活检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同时常规检查肝脏功能。结果 :40例慢乙肝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微循环障碍 ,其中 2 3例肝窦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WP小体。 40例中vWF沿肝窦壁呈阳性表达的有 2 5例 ,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 17例。vWF与HBcAg同时表达者肝功能均不正常。 2 8例肝功异常者中有9例肝细胞内无HBcAg表达 ,但vWF为阳性表达。结论 :慢乙肝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 ;肝脏微循环障碍可协同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 ,从而影响肝脏功能 ;肝窦内皮细胞中WP小体的出现可能是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