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胆囊切除是胆源性胰腺炎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胆系结石引起的胆源性胰腺炎,且病人身体条件允许时,均应行胆囊切除术。轻症胆源性胰腺炎应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胰腺炎的复发。反复发作的特发性胰腺炎中,相当一部分病人为隐匿性胆源性胰腺炎,病因不明时,可否行胆囊切除术,目前尚无定论,建议加强随访,争取明确有无胆囊结石,如仍不能明确病因,须与病人充分沟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胆源性胰腺炎指各种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包括胆道系统结石等引起的胆石性胰腺炎和胆胰合流异常、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等引起的非胆石性胆源性胰腺炎。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和学者建议行胆囊切除术。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仍发生胰腺炎。随着胆胰外科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隐匿性胰胆反流和其他胆胰汇合部疾病,内镜下胆胰分流等手段措施可取得良好效果。胆源性胰腺炎病因多样,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多思考胆囊以外病因,行胆囊切除应理性,应遵循个体化诊治原则进而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胆源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第一大病因。尽管当前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的诊疗指南,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有一些棘手或容易忽视的问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影像学上发现结石或胆泥的证据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至正常3倍或以上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诊断标准。当病因不明时,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甚至诊断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应该当作为补充性的诊断工具。胆总管梗阻或急性胆管炎是早期ERCP的指征,尚无证据表明早期预防性胰支架置入能否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预后,对于无条件做ERCP或ERCP失败的病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可作为有效的替代方法。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炎或疑似胆源性感染的病人,需立即开始抗菌治疗。轻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应在住院期间接受胆囊切除术,重型病人需待临床一般情况稳定后择期手术。即使已行胆囊切除术,仍然存在胰腺炎复发的风险。优化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建立完善的临床干预流程,降低复发率是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在我国占全部胰腺炎的50%。大约15%~20%的病人起病急且较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胆囊切除术是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有效措施,已经成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常规治疗中的一部分,但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作后行胆囊切除术的时机仍然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从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与中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差异来讨论行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胆源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第一大病因。尽管当前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的诊疗指南,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有一些棘手或容易忽视的问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影像学上发现结石或胆泥的证据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至正常3倍或以上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诊断标准。当病因不明时,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甚至诊断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应该当作为补充性的诊断工具。胆总管梗阻或急性胆管炎是早期ERCP的指征,尚无证据表明早期预防性胰支架置入能否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预后,对于无条件做ERCP或ERCP失败的病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可作为有效的替代方法。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炎或疑似胆源性感染的病人,需立即开始抗菌治疗。轻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应在住院期间接受胆囊切除术,重型病人需待临床一般情况稳定后择期手术。即使已行胆囊切除术,仍然存在胰腺炎复发的风险。优化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建立完善的临床干预流程,降低复发率是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有三大类: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和酒精性。临床上胆源性胰腺炎最常见。但是,合并胆囊结石的胰腺炎并非都由胆囊结石引起,任何导致胆胰管梗阻如胆道结石尤其微小结石、胆胰管解剖和功能异常甚至肿瘤等,均可成为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另外,急性胰腺炎有时为单一病因,有时可能为多种因素叠加。病因分析不当容易引起治疗选择不当。对合并胆囊结石的胰腺炎实施胆囊切除术虽有共识,但有约1/3的胰腺炎病人胆囊切除术后仍可能复发,所以术前应尽可能排除胆囊结石以外的病因以降低复发率。随着标准化诊断技术的进步,不少合并胆囊结石的胰腺炎病人可检出一些其他的胰腺炎相关病因,目前至少在复发性以及特发性胰腺炎中,强调附加诊断措施的重要性,以确定由此获得的额外信息是否有助于胆囊切除术对预防胰腺炎复发的有效性,避免胆囊切除成为因其他病因导致胰腺炎复发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有三大类: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和酒精性。临床上胆源性胰腺炎最常见。但是,合并胆囊结石的胰腺炎并非都由胆囊结石引起,任何导致胆胰管梗阻如胆道结石尤其微小结石、胆胰管解剖和功能异常甚至肿瘤等,均可成为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另外,急性胰腺炎有时为单一病因,有时可能为多种因素叠加。病因分析不当容易引起治疗选择不当。对合并胆囊结石的胰腺炎实施胆囊切除术虽有共识,但有约1/3的胰腺炎病人胆囊切除术后仍可能复发,所以术前应尽可能排除胆囊结石以外的病因以降低复发率。随着标准化诊断技术的进步,不少合并胆囊结石的胰腺炎病人可检出一些其他的胰腺炎相关病因,目前至少在复发性以及特发性胰腺炎中,强调附加诊断措施的重要性,以确定由此获得的额外信息是否有助于胆囊切除术对预防胰腺炎复发的有效性,避免胆囊切除成为因其他病因导致胰腺炎复发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8.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胆素切除术的治疗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全组病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获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需采用胆囊切除手术来预防急性胰腺炎复发和急性胆囊炎发作,但对胆囊切除的时间尚存在争议。早期胆囊切除术对病人的打击较大,且胆囊局部炎症严重,影响胆囊的顺利切除,而延迟胆囊切除术则可能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复发风险[1]。国内外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均指出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宜在同期住院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1年7月我院治愈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1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无胆源性胰腺炎病史且未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是否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囊切除术,将112例分为保守组45例、EST组22例、胆囊切除组29例、EST联合胆囊切除组16例。比较各组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112例随访16—30个月,平均18.5月。保守组12例胰腺炎复发,复发率为26.7%(12/45);EST组、EST联合胆囊切除组均无胰腺炎复发;胆囊切除组2例胰腺炎复发,复发率为6.9%(2/29)。与保守治疗组比较,EST、胆囊切除能显著降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npancreatography,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小结石。结论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EST、胆囊切除术均能有效预防胆源性胰腺炎复发;ES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国际胰腺病学联合合制定了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循证医学指导建议。指导建议共11条,10条是B级,1条A级。(1)轻型胰腺炎不是外科治疗的指征(B级);(2)对CT证实的坏死性胰腺炎应用预防性抗生素能降低感染率,但不一定提高生存率(A级);(3)对有感染表现的病人作细针穿刺加细菌学检验,区分无菌性和感染性坏死(B级);(4)有感染症状及体征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是手术治疗及放射介入引流的指征(B级);(5)无菌性胰腺坏死(FNAB阴性)的病人应采用保守疗法,仅对一些特殊病例行手术治疗(B级);(6)除非有特定指征,在发病后14天内对坏死性胰腺炎病人不推荐施行早期手术(B级);(7)手术或其他干预手段应尽量有利于脏器的保护,包括坏死组织的清除与术后持续腹膜后引流相结合,充分清除坏死组织和渗液(B级);(8)为预防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应行胆囊切除术(B级);(9)轻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一旦恢复就应立即行胆囊切除术,而且最好在同一次住院期间手术(B级);(10)重型胰腺炎应在炎症控制良好、病人恢复后再行胆囊切除术(B级);(11)对不宜手术切除胆囊的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可以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预防复发,但理论上,这有导致坏死组织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占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总数的50%以上,多数ABP病人为轻症,可在住院时同期行胆囊切除术,以预防ABP复发。而对于中、重症ABP病人应避免早期手术,待病情稳定后择期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伴有持续性胆道梗阻的ABP病人,无论是否合并急性胆管炎,均应早期内行内镜治疗以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总之,对于ABP病人胆系结石的处理,无论是内镜还是手术治疗,均应在国内外指南的建议下,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置管引流减压治疗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为16例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插管至胆总管胆道减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均治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轻型急性胰腺炎早期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减压术,微创、安全,且治疗周期短、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病人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性胰腺炎病人84例.根据病人发病距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分为早期组(44例,48小时内手术)和延期组(40例,48小时后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中转开...  相似文献   

15.
胆道系统与周围器官关系密切,上承肝脏,下接胰腺和十二指肠,这些脏器的疾病常受胆道系统的影响。胆道梗阻、结石和肿瘤常累及肝脏,壶腹部(包括胆胰汇合部)的结石和肿瘤引起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以往认为胆源性胰腺炎大多是胆囊小结石继发胆管结石所致,所以行胆囊切除治疗胆源性胰腺炎,但笔者临床中发现大部分胆源性胰腺炎,切除含结石胆囊后仍复发,因此可能存在其他病因,而胆胰汇合部是其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无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5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无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行性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2004年7月我院收治的无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5例,79例通过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缓解后延期行LC,16例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而急诊行LC。结果95例LC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328min,平均103min。术中出血量0~210ml,平均35ml。95例均行术中胆道造影,成功92例,3例失败。造影发现13例胆总管下段结石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n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rny,EST),取石成功。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及胆漏并发症。术后胆囊内见多发结石,以小结石、泥沙样结石多见。39例随访1个月~5年,均无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无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尽早行LC以去除原发病因,术中造影和术后EST是其成功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占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总数的50%以上,多数ABP病人为轻症,可在住院时同期行胆囊切除术,以预防ABP复发。而对于中、重症ABP病人应避免早期手术,待病情稳定后择期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伴有持续性胆道梗阻的ABP病人,无论是否合并急性胆管炎,均应早期内行内镜治疗以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总之,对于ABP病人胆系结石的处理,无论是内镜还是手术治疗,均应在国内外指南的建议下,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体会(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1996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首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ENBD);合并胆囊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施行腹腔胆囊切除术(LC)。结果 全组112例中,78例胆管结石行EST取出,所有病人均行ENBD;胰腺炎顺利治愈107例,治愈率95.5%;合并胆囊结石85例,恢复期行LC,82例顺利切除胆囊,3例中转开腹全部治愈,25例经过非手术治愈,占22.3%,87例行腹腔镜探查或开腹探查手术,占77.7%。结论 EST+ENBD能有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者联合应用LC,使微创手术的优点在该病整个疗程中得以体现,不失为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8例患者在两周内行LC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全组患者均行LC,8例术中粘连较重,经仔细分离,平均手术时间约90min,其余手术难度不大,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一例胰腺炎复发。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LC应选择在两周内,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控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趋势,但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时机仍有争议。现回顾分析2001年5月~2006年4月我院行LC治疗胆源性胰腺炎33例的临床资料,就病例的选择和手术时机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