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情况,探讨Avastin对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烧伤组,烧伤组连续两周内每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治疗组连续两周内应用25mg/ml Avastin结膜下隔日注射5μl+每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分别于碱烧伤后3d、5d、7d、12d和18d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VEGF-C在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标记淋巴管内皮,观察小鼠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结果在正常小鼠角膜组织内,VEGF-C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在烧伤组碱烧伤角膜内,VEGF-C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内入侵的炎性细胞,于碱烧伤后3d,VEGF-C的表达达到高峰(0.05),碱烧伤后12d,VEGF-C的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在治疗组碱烧伤角膜内,VEGF-C的表达在碱烧伤后3d低于烧伤组。Avastin治疗组角膜内,碱烧伤后12d见LYVE-1阳性表达开放状态的新生淋巴管,淋巴管出现的时间较烧伤组明显延迟。结论 Avastin能减少小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角膜组织内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GF-β1对人TGF-β1基因自身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ER扩增获得TGF-β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端-1328~ 812bp和 227~ 812bp的片段,以此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而不含启动子的pCAT-enhancer质粒构建成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至大鼠星状细胞株nFSC中,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不同浓度的TGF-β1进行干涉,测定并比较细胞的CAT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对大鼠的肝脏星状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实验用的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浓度为2.5ng/ml TGF-β1可以使转染phTGF0.585、phTGF1.120、phTGF1.423、phTGF1.680、phTGF2.140质粒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CAT活性分别增加2~5倍。结论:TGF-β1在大鼠nFSC细胞中对TGF-β1启动子活性具有自身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GF-β1的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泡球蚴(Em)感染对Balb/c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Ⅱ和信号蛋白Smad2/3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泡状棘球蚴原头蚴混悬液肉眼直视注射肝脏诱导小鼠肝泡球蚴感染模型,对照组以相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于感染第60天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用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TGF-β1、TβRⅠ(TGFβⅠ型受体)、TβRⅡ(TGFβⅡ型受体)、Smad2/3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Em感染小鼠肝组织内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升高。Em感染后TGF-β1、Smad2/3蛋白表达增加。TGF-β1、TβRⅠ与Smad2/3阳性反应主要位于肝细胞浆,TβRⅡ主要在肝细胞膜表达,上述指标在两组间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Em感染的肝组织中TGF-β1、TβR及Smad2/3蛋白表达均增高。TGF-β1/Smads信号蛋白参与了Em感染致肝纤维化及肝损伤过程。Em感染可能通过TGF-β1/Smads通路介导宿主与寄生虫间的共生。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中TGF-β1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同时应用CD34标记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2 1%和 6 3 5 %。结直肠癌中TGF β1、VEGF蛋白的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VEGF在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 (P <0 0 5 ) ,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MVD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P <0 0 5 )。结论 TGF β1可能通过间接或直接刺激肿瘤血管形成而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5.
退变椎间盘中新生血管与TGF-β1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切取的椎间盘组织,与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及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和CD34在退变椎间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8%(25/38)和63.2%(24/38),在正常椎间盘组织中均未见表达(P<0.05)。TGF-β1和CD34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TGF-β1和CD34在病程3年以上患者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3年以内者(P<0.05)。TGF-β1和CD34在脱出型和游离型的阳性表达比突出型更为明显(P<0.05)。TGF-β1和CD34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GF-β1和CD34在退变椎间盘组织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证实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型海藻龙须菜提取物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内TGV-β表达的影响,并初探其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以大型海藻龙须菜为实验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对Balb/c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进行表型分析,检测了不同浓度龙须菜提取物共培养条件下CD45+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对产生TGF-β的细胞进行身份鉴定.结果 龙须菜提取物不同反应浓度处理条件下Balb/c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CD45+CD83+/CD45+及CD45+CD80+/CD45+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D45+TGF-β/CD45+细胞百分率与龙须菜提取物反应液浓度则呈明显的线性剂量依赖关系(r2=0.814 5,P<0.05),最适反应相对百分浓度为2%.TGV-β主要来源于CD3+T细胞(约占35.4%)和CD49b+NK细胞(约占46.6%).结论 提示龙须菜提取物具有通过TGF-β进行免疫抑制或生物调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进  陈明伟  马晶 《解剖科学进展》2012,18(3):282-284,288
目的观察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在小鼠碱烧伤角膜内的表达情况,探讨角膜新生淋巴管形成的时间过程及角膜疾病后新生淋巴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应用NaOH溶液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角膜碱烧伤后第1d、3d、5d、7d和12d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角膜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内LYVE-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角膜组织中,LYVE-1表达于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内。在角膜碱烧伤后1d、3d和5d,LYVE-1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内及入侵角膜基质的炎性细胞内;碱烧伤后7d,可见大量LYVE-1呈条索样表达于角膜基质中,并可见少量LYVE-1阳性表达于开放状态的淋巴管;碱烧伤后12d,角膜基质内新生淋巴管数量增多。结论正常角膜组织储备LYVE-1生物因子,在炎性角膜中,LYVE-1可能在角膜新生淋巴管运输透明质酸(HA)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TGF-β1、TGF-βRⅡ、Smad2/3及CDC2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在胃癌组织中的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0例胃癌、2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4例肠上皮化生、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57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GF-β1、TGF-βRⅡ、Smad2/3和CDC25蛋白的表达.结果 TGF-β1、TGF-βRⅡ、Smad2/3和CDC2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Smad2/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CDC2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且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未转移组.TGF-β1与TGF-βRⅡ、Smad2/3和CDC25呈正相关,Smad2/3与CDC25也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TGF-βRⅡ、Smad2/3和CDC25的表达是引起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GF-β1对SW620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PD-L1表达的影响,探讨ERK、AKT在TGF-β1调节PD-L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TGF-β 1对SW62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方法检测TGF-β1对SW62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 TGF-β1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及功能影响.方法:应用100万U/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7 d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不成熟DC,加入终浓度20万U/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8 h后获得成熟DC的体外模型,将TGF-β1加入该模型中,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DC分化,成熟阶段细胞表型的变化,应用ELISA检测DC IL-12的分泌水平,应用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TGF-β1对不成熟DC的特征性分子 CD1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在诱导DC的成熟阶段,TGF-β1明显抑制CD40、CD86及CD83上调.此外,TGF-β1显著减少DC IL-12的分泌,显著抑制DC刺激同种异体T 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DC是TGF-β1免疫抑制活性的靶细胞.TGF-β1不影响DC的分化,但抑制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DC刺激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的产生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体重相近的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设立不同剂量浓度的EGCG组(10、50、85 mg/kg)和对照组。EGCG组每天给予EGCG腹腔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天,对照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Treg细胞的产生。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和外周血TGF-β1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EGCG处理组小鼠体内的Treg细胞的比例上升,TGF-β1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分泌水平均明显增高,当EGCG剂量为85 mg/kg时,其促进作用最明显。结论:EGCG可促进小鼠体内的Treg细胞产生,增强TGF-β1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组织内的表达,探讨VEGF-D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碱烧伤后1d、3d、5d、7d、12d和18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D在正常角膜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的表达,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碱烧伤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结果碱烧伤后1d、3d、5d,角膜内VEGF-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角膜(P<0.01),于碱烧伤后3d,表达达到高峰。碱烧伤后7d,VEGF-D的表达下降至正常水平。在碱烧伤角膜内,可见阳性表达LYVE-1的新生淋巴管。结论 VEGF-D过表达可能参与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肝病患者血清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77例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检测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分析Smad4和TGF-β1的表达与膀胱癌进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膀胱癌病例48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20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8例。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内Smad4和TGF-β1的表达。取膀胱癌术后组织16例,Western blot法检测Smad4和TGF-β1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Smad4表达于肿瘤细胞浆和胞核,在有淋巴结转移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Smad4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膀胱癌复发密切相关(0.05)。TGF-β1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量,TGF-β1的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相关性(0.05)。Smad4和TGF-β1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24,=0.025)。Kaplan-Meier分析表明Smad4阳性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高于Smad4表达阴性患者的生存率,而TGF-β1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无关。结论 Smad4和TGF-β1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与膀胱癌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糖和消渴颗粒剂含药血清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TGF - β1表达的影响 ,探讨消渴颗粒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系列筛网法分离肾小球 ,经胶原酶消化后 ,分装至塑料培养瓶中 ,在 5 %CO2 ,37℃恒温恒湿培养箱内孵育培养。 2 - 3周后进行转种。经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 (sca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actin和desmin染色均为阳性 ,证实为系膜细胞后 ,进行以下实验。用 2 0mmol/L葡萄糖刺激系膜细胞 12h、2 4h、4 8h、72h和 96h ,以 5mmol/L葡萄糖为正常对照 ,MTT比色法观察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TGF-β1和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正常大鼠、糖尿病大鼠和厄贝沙坦给药的糖尿病大鼠进行体重、心脏重量指数、血糖和胰岛素的测定和比较,分析其心肌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结果 两组动物3个月和6个月的体重、心脏重量指数、血糖和胰岛素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能够降低干预组TGF-β1和CTGF的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心肌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血管紧张素2(AngⅡ)诱导小鼠窦房结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AngⅡ诱导窦房结纤维化组(AngⅡ组)、参仙升脉治疗组(SXSM组)。AngⅡ组和SXSM组均采用皮下微量渗透泵入AngⅡ诱导窦房结纤维化小鼠模型,SXSM组给参仙升脉口服液(2ml/d)灌胃,连续给药28天。观察各组小鼠心率变化趋势,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病理学变化,qPCR、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Col1α、Col3α、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AngⅡ组小鼠心率呈下降趋势,窦房结区域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肿胀,P细胞及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纤维化程度较重;参仙升脉口服液可以明显改善小鼠窦房结区域的损伤,降低纤维化相基因Col1α、Col3α、TGF-β1的表达水平(P0.05),改善窦房结区域纤维化程度。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明显改善AngⅡ诱导窦房结纤维化小鼠窦房结区域纤维化,与下调TGF-β1的表达,减少胶原蛋白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TGF-β1在卵巢癌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79例卵巢癌、31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TGF-β1浓度,79例卵巢癌患者中有31例收集到术后血浆,ELISA法检测TGF-β1在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表达水平的差异;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41例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TGF-β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卵巢良性肿瘤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血浆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III/IV期卵巢癌患者血浆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II期患者(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卵巢癌患者血浆TGF-β1表达水平下降(P0.01);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交界肿瘤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肿瘤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TGF-β1在卵巢交界肿瘤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综上所述,TGF-β1在卵巢癌患者血浆及肿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卵巢癌患者机体及癌灶局部呈现免疫抑制状态。TGF-β1可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病情监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血管活性肠肽对leydig细胞分泌的IL-1、IL-6和TGF-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感染时的leydi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IL-6和TGF-β的影响。方法SD大鼠的睾丸经Ⅱ型胶原酶消化、过滤及Pereoll分离获得高纯度、高活率的leydig细胞,经不同剂量的VIP作用后,再感染溶脲脲原体(UU),观察在UU感染时,不同剂量VIP对leydig细胞分泌的IL-1(MTT法)、IL-6、TGF-β(ELISA法)的影响。结果UU感染时,VIP对leydi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能促进leydig细胞分泌IL-1(活性)、抑制IL-6(含量)分泌;同时既能促进(高剂量VIP)又能抑制(低剂量VIP)TGF-β分泌。结论在UU感染时,VIP能改变大鼠leydig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格局,表明VIP在抗感染免疫中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眼表碱烧伤角膜缘移植术后血管抑素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双眼制作碱烧伤模型1d后,双眼行角膜缘移植术,术后左眼局部应用血管抑素治疗2周,右眼作对照;观测4周,根据新生血管侵入角膜缘内的范围、角膜混浊与水肿程度进行分级并作统计学处理;同时测量术后7、14、21及28d的眼压。结果:术后4周时,应用血管抑素的左眼的新生血管的评分为1.19±0.10,而对照组为1.63±0.72,统计学处理显示左眼的新生血管较右眼的明显减少(P<0.05),角膜混浊与水肿程度亦明显下降。各时间点各术眼的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应用血管抑素能有效抑制眼表碱烧伤角膜缘移植术后的新生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