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调查我国西部省份青海、云南、贵州和广西5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病率.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海平安、云南楚雄、贵州六盘水、广西崇左地区年龄≥50岁的农业人口共5562人进行横断面调查.视力低于0.7同时存在任何类型晶状体混浊且波及瞳孔区者诊断为ARC;将晶状体混浊分为核型、皮质型及后囊下型,3种或其中任意2种同时存在判定为混合型;根据LOCSⅡ对晶状体混浊程度分级.结果 青海、云南、贵州和广西4个人群的ARC总患病率分别是41.8%、48.2%、18.8%和39.4%;随着年龄的增加,ARC患病率明显升高.青海平安、贵州六盘水晶状体混浊以皮质型最多见,云南楚雄、广西崇左以核型最多见;4个地区均以后囊下型所占比例最低.4个地区ARC患者中4种不同类型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均呈现分级由低到高而比例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晶状体混浊4级的比例以青海平安最高,为17.49%;广西崇左最低,为10.00%.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5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的ARC总体患病率较高,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防盲治盲工作应对西部ARC患病率高的地区有侧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重庆市江北区城乡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白内障手术率(CSR)、白内障盲人手术覆盖率和白内障盲人社会负担率的差别,为防治白内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市江北区经济水平差别较大的大石坝街道50岁及以上人口2 583人和复盛镇50岁及以上人口2 004人进行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大石坝街道受检2 583人中,白内障患病率为30.66%;2007年50岁以上CSR为3 767例.百万人口-1.年-1;分别以日常生活视力小于0.1及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作为盲的诊断标准,白内障盲人手术覆盖率分别为51.57%及67.03%,白内障盲人社会负担率分别为为6.16%、3.52%。在复盛镇受检的2 004人中,白内障患病率为47.06%;2007年50岁以上CSR为2 756例.百万人口-1.年-1;分别以日常生活视力小于0.1及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作为盲的诊断标准,白内障盲人手术覆盖率分别为31.71%及40.21%,白内障盲人社会负担率分别为8.18%、4.84%。结论重庆市江北区农村地区白内障的患病率、白内障盲人社会负担率高于中心城区,而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则低于中心城区。白内障盲人造成的社会负担重,农村尤甚,白内障复明手术仍是未来几年防盲治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岚山区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白内障手术覆盖率.方法:随机整群抽样,对全区农村所有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白内障患者定义为至少一眼晶状体混浊并致视力0.7,其中双眼或单眼视力0.1者为白内障手术对象,双眼视力0.05者为白内障盲人.对2004~2010年收治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2115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15791例,白内障患病率为28.05%.以双眼日常生活视力<0.1为盲的标准,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为47.96%.结论:岚山区目前仍存在大量白内障患者,社会负担率较重,今后防盲治盲的重点应是白内障的手术复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云南省泸西县白内障患病率、手术覆盖率和效果,评价近10 a来实施白内障手术的防盲治盲工作.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泸西县抽取5 151例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眼部调查,了解白内障及接受手术情况.结果 5 151例受检者中白内障患病率22.40%,手术负荷量9.3%.白内障盲手术覆盖率5.25%,社会负担率9.24%.接受手术的217人中只实施了右眼手术占77.42%.术后裸眼视力>0.5占39.9%,矫正视力>0.5占51.1%.结论云南省泸西县人群中白内障造成的视力损伤是较严重的问题.该人群白内障盲的手术覆盖率较低,社会负担率很高,手术解决白内障盲效果明显但远未达到病人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眼科医生在接受中山眼科中心手把手培训期间所施行的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影响视力的常见手术并发症.[方法]选取韶关市曲江区中医院和郁南县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两名从无任何手术经验的术者,在接受培训期间对患者施行了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所有手术后超过3个月的患者并进行眼部临床检查.[结果]在518名符合入选条件的白内障术后患者中,共342名患者(66.02%,共385例术眼)来诊.其中26眼因存在与手术无关的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或晚期青光眼改变而不加入进一步数据分析.342名患者平均年龄为73.2(S8.8)岁,女性占62.28%.单眼手术301(77.19%)人,双眼手术41(12.2%)人.术后非矫正视力(UCVA)范围为0.1≤UCVA<0.3和UCVA<0.1者分别占9.74%和9.0%.术后针孔视力(做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范围为0.1≤BCVA<0.3和BCVA<0.1者分别占3.15%和4.3%.影响术后UCVA的原因主要包括屈光不正(56.34%)、无人工晶状体眼(18.31%)、散光(9.86%)、后囊膜混浊(8.45%),黄斑水肿(5.63%)及角膜混浊(1.41%).[结论]基层医院医生接受手把手培训期间所施行的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屈光不正是术后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术前重视眼底疾病的诊断以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测定有助于提高白内障手术的治疗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菊珊  吕杰  刘鸿飞 《河北医学》2006,12(9):883-884
目的:观察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白内障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以白内障术前检查,角膜曲率两垂直子午线K1和K2差值大于0.75D者,均作角膜地形图检查,然后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最陡子午线作手术切口,观察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①视力:本组病例术后7d,裸眼视力0.1~0.4,7眼占12.07%;0.5~0.8 42眼占72.41%;0.8以上9眼占15.52%。②术后散光:3个月后作角膜地形图检查对比,58例58眼病人,术后散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视力好,散光度降低,病人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白内障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或全麻开展白内障爱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516例。结果 531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4眼术后未提高。术后视力0.05以上524眼,脱盲率达97.9%。结论 高原地区门诊可开展大量白内障手术,但应注意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治疗白内障手术效果及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328例396眼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治疗白内障,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376眼视力明显提高,>0.5者306眼(81.4%),0.1~0.5者50眼(13.3%),<0.1者20眼(5.3%).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30眼,继发高眼压3眼.结论 改良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因其切口小、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而逐渐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 ,也为白内障病人门诊治疗提供了技术保证。我院眼科 1999年起在门诊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 ,现将门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 2 0 0 2年度共 15 1只眼 ,男性 71眼 ,女性 80眼 ,年龄 14~ 93岁 ,平均年龄 65 .6岁。术前视力光感~指数5 1眼 ,占 3 4% ,视力≤ 0 .0 9的 5 3眼 ,占 3 5 % ,视力≤ 0 .3的 42眼 ,占 2 8% ,视力≤ 0 .5的 5眼 ,占 3 % ;术后 1周视力 1.0以上的 74眼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弱视训练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2001~2006年共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43例(67眼),分别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经2~5年弱视训练并分析影响远期视力的原因.结果:手术后脱盲率为48.64%,脱残率为13.43%,经弱视训练后提高到81.08%和56.72%.3岁以下患儿较3岁以上患儿手术的远期效果好,全白内障及单眼病例在术后效果及弱视训练后疗效均较其它类型白内障和双眼病例差,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尤其是全白内障和单眼白内障.手术治疗及术后弱视治疗是提高和巩固远期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白内障临床特点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是否合并眼球震颤,与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999至2000年"健康快车"在贵州、广西接诊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共81例84只眼(78例为单眼,3例为双眼),其中合并眼球震颤者13只眼,未合并眼球震颤者71只眼;男性50例,女性31例,年龄5~38岁.对于除外智力障碍及其他眼部先天异常和眼外伤史,能够进行视力检查,具有手术适应证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合并眼球震颤眼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O.05以下有3只眼(23%,3/13),0.05~0.3有9只眼(69%,9/13),0.3以上只有一只眼(8%,1/13).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显示,合并眼球震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无眼球震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以下有6只眼(8%,6/71),0.05到0.3之间有24只眼(34%,24/71),0.3以上41只眼(58%,41/71).无眼球震颤组与合并眼球震颤组的术后视力改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眼球震颤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视力预后较好,明显优于合并眼球震颤的患者,但后者应考虑多因素手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治疗后极性白内障的效果,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治疗16例(23眼)连续性后极性白内障患者,总结手术技巧、术中并发症及术前、术后视力的变化等。结果23眼中,2眼(8.7%)发生后囊破裂,其中1眼晶体核落入玻璃体腔,另1眼未发生玻璃体脱出。术前平均视力3.77±0.54,术后4.8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眼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22眼植入囊袋内。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后极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连续环形撕囊、不做水分离、原位碎核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89例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7者24例,占13%;0.6~0.4者117例,占61%;≤0.3者24例,占26%。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视力恢复快,对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手术方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眼底观察,为及时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的46例(92眼)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术眼视力、眼压和眼底情况,分析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应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患者术前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LogMAR1.37±0.52,术后1周平均视力为LogMAR0.39±0.46,术后末次随访平均视力为LogMAR0.36±0.4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8者68眼,〉0.3者22眼,〈0.3者2眼,术后较术前视力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P〈0.05,t=13.70,P〈0.05)。6眼术后发生葡萄膜炎,3眼术后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经治疗后视力好转。2眼术后检查发现有明显的眼底病变,视力较差。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术后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葡萄膜炎、后发性白内障、眼底病变等,有利于维持良好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康震雷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687-368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53例(56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根据病情分为A组30眼和B组26眼,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结果2种手术方式术后矫正视力、眼压、房角开放情况大体相当,2组合计矫正视力≥0.3者39眼(69.6%),42眼(75%)眼压恢复正常,39眼(69.6%)房角完全开放。结论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开放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避免单眼的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胡庆军  李蕊  邓青  田蓓 《北京医学》2011,33(8):671-67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56例(86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A组(26~29mm,54眼)和B组(>29mm,32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前手动-0.3,屈光度-10.00~23.00 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植入折叠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术后1 d、1周、1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50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瞳孔均保持圆形或椭圆形。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5者4例,0.05~0.1者8例,0.12~0.25者20例,0.3~0.5者14例,0.8~1.0者4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复杂,术中处理好小瞳孔和掌握手术技巧,小瞳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样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73例(8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37例(4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6例(39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检查1d和1周的视力。结果术后1d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4眼、32眼、6眼,B组分别为6眼、30眼、3眼;术后1周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2眼、26眼、14眼,B组分别为4眼、23眼、12眼。术后并发症发生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程度和黄斑水肿的眼数,术式A组3项并发症的发生少于术式B组。结论糖尿病者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且术后并发症较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预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过熟期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7例(67眼)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行角膜缘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和总结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d视力为0.1-0.3者11眼,0.3~0.8者56眼;术后1周时扩瞳后检查,仅有5眼脱位范围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出现轻度的人工晶体偏位.结论采取先植人人工晶体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方法,在晶状体半脱位过熟期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