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亚健康与疾病,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常见的三种不同状态。正确认识人体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实质,对维护、巩固和促进人体健康十分重要。本文叙述了人体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定义,健康指标,亚健康分类、诱因及主要危害,疾病的基本特征及转归。  相似文献   

2.
《家庭医学》2007,(20):63-63
亚健康是二十世纪末出现的概念。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不稳定的中间状态。亚健康态容易变化,具有双向性.若采取养生调理措施则向健康态转化.若不采取措施则向疾病态转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民的健康现状:一是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压力增加.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加。二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相应的健康生活方式却未同步形成,导致大量生活方式病蔓延。据《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6年城市居民前10位死因疾病分析.几乎都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们随机抽取在我院疗养的军队疗养员健康情况进行分析.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的比例也很高.尤其是在职干部。可见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疗养院来说,  相似文献   

4.
疗养院应办成健康管理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国民的健康现状:一是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压力增加.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加。二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相应的健康生活方式却未同步形成,导致大量生活方式病蔓延。据《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6年城市居民前10位死因疾病分析.几乎都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们随机抽取在我院疗养的军队疗养员健康情况进行分析.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的比例也很高.尤其是在职干部。可见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疗养院来说,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作为载体的健康素质十分重要。然而,当前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广东省对19所高等学校8417名教师的健康调查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46%,严重亚健康(即前临床状态)占23.6%;一些与教师心理和职业有关的疾病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
成人健康、亚健康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制定一套结合体检资料的成人健康、亚健康临床定量评估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德尔非法筛选确立评估项目40项并确立分值.建立《成人健康、亚健康评估表》;选取200例无疾病成人,应用评估表进行定量打分并与现有成人健康亚健康症状诊断结果对比.确立健康、亚健康定量标准;应用Spearman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按健康状况排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种诊断方法排序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此临床诊断法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人体分三个状态.“第一个状态”为健康、“第二状态”为疾病、“第二三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既非健康也非疾病,即“亚健康状态”。中国人常讲劳逸结合,偏离即成为过度疲劳,也既是亚健康人的主要标志和典型的表现.应可分为五类:躯体性疲劳,脑力性疲劳,心理精神性疲劳,病理性疲劳,综合性疲劳。  相似文献   

8.
谁都不愿生病.谁都想保持健康.健康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但我们必须懂得:健康与疾病只是一个事物的两极,中间的混沌状态是“亚健康”,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景霞 《药物与人》2009,(12):74-74
什么是亚健康?WHO认为,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据WHO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者仅占5%,找医生诊病者约占20%,剩下来的75%就属于亚健康者。亚健康状态也称“早衰综合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中壮年人过早的出现生理衰老者,体质上衰退和心理上衰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已经开始发生转变,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重点已经转为治疗和预防并重的模式,亚健康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极大影响着亚健康干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亚健康作为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用富有朝气、年富力强来形容办公室一族。然而现实是.事业心与家庭责任感.使他们经常忘我工作.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更多的人则因正值年富力强,而忽视了自身对疾病的脆弱和敏感的一面。在每年的体检中,貌似健康者身体却已潜伏着疾病的征兆或是早已疾病缠身.更多的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2.
《健康大视野》2006,(9):66-67
所谓亚健康是处于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准备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15%是健康,15%是病人,而多达70%属于亚健康。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问题已成为受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亚健康作为健康与疾病的中介状态,具有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因此,对亚健康的诊断,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个体向健康方向转化,对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极其有价值的,本文探讨了亚健康的理念及评估方法.并探讨通过健康管理中心这个平台,利用综合手段,如健康教育宣传、电话咨询、电视、电台健康节目互动、互联网、健康管理门诊治疗、亚健康评估、心理治疗、社会生活方式指导、健康监测等,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从而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面发展,避免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问题已成为受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亚健康作为健康与疾病的中介状态,具有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因此,对亚健康的诊断,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个体向健康方向转化,对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极其有价值的,本文探讨了亚健康的理念及评估方法。并探讨通过健康管理中心这个平台,利用综合手段,如健康教育宣传、电话咨询、电视、电台健康节目互动、互联网、健康管理门诊治疗、亚健康评估、心理治疗、社会生活方式指导、健康监测等,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从而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面发展,避免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向洋 《家庭医学》2004,(14):4-6
世界卫生组织将身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称为亚健康。医学专家们强调,“亚健康”状态作为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处理得当可向健康转化.处理不当将直接导致严重的疾病。故治疗亚健康的关键在于旱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对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牙周疾病的症状往往不太重视。事实上,口腔亚健康已成为身体亚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而调查显示,我国达到口腔卫生良好指标的成人只有0.22%.而其中牙周不健康者高达97%!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关注的热点:走出亚健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 2 0世纪后期的医学新思维。医学家把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 ,疾病称为“第二状态” ,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状态称之为“第三状态” ,即亚健康。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紧张压力的增加 ,营养不均衡 ,缺乏运动加上各种因素引起的心理不平衡 ,促成亚健康的比例陡增。亚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亚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 ,但体力降低 ,反应能力下降 ,适应能力减退 ,精神状态欠佳和人体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罹患疾病。亚健康可以间断或持续的出现 ,是内脏各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因此 ,预防、消除亚健康是世…  相似文献   

18.
张乾 《药物与人》2012,(2):60-60
体检可以系统了解身体健康现状。通常有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及分泌物检查等;医疗器械检查.如心电图、X线和超声波等;通过检查可以揭示或发现身体处于萌芽状态的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尤其是对健康危害较大的尚处于早期或较早期的肿瘤等。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对防治亚健康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次全球性调查 ,结果表明 :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有 5% ,处于各种疾病状态下的人也只有 2 0 % ,而有 75%的人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那么什么是亚健康呢 ?亚健康一般是指身体上没有任何的疾病 ,但有许多的不舒服的生理状态 ,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又叫“第三状态”、“次健康”、“灰色健康”状态[1 ] 。“亚健康”状态的发病机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病机理是很复杂的 ,就人体医学研究表明 ,可能是由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繁多的社会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渝梅  张月霞  安波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66-1567
为探讨亚健康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管理手段,体检中心应通过组织集体或个人定期体检尤其针对是亚健康人群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建立档案、分析评估、定期健康咨询、体检后续健康教育等方法,对体检单位的亚健康人群进行有计划的健康干预,以提高职工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引导其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为健康有效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