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微量泵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神经外科应用微量泵的患者100例,观察微量泵应用期间的不良反及护理方法。结果:2例血压下降,3例面色潮红、心慌,暂停用药症状消失;1例静脉炎用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3d后好转;6例静脉回血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4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患者应用微量泵治疗3d后尿量正常。结论:微量泵输液具有匀速、性能好、精度高等特点,适宜神经外科患者使用,同时还应积极防范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以探索出一种高效、安全、平稳的控制血糖的方法。方法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来控制300例危重患者的血糖,通过定时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值调节泵速。结果300例患者的血糖在使用微量泵24h内达到满意控制,且能持续将患者血糖安全、有效地控制在所需范围内。结论持续泵入胰岛素可较好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持续稳定在所需范围内,病人痛苦小,易于接受,是一种可取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ICU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危重患者,使用双泵换药方法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临床研究。方法对2011年1至12月,收入ICU的20例危重患者,血压均由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更换药物时采用双泵换药法,并根据不同类型输液管导,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药物疗效。结果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时更换药物采用双泵换药法,大大减少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在维持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时更换药物采用双泵换药法,能使药物保持恒定的速度泵人体内,在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ICU普遍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我院自2004年引入此技术以来,我科开始采用此方法来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并定时监测血糖,同时根据血糖值调节泵速。绝大多数患者在使用微量泵后24h内血糖达到满意控制,且安全、有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治疗手段的提高,治疗方法不断增多,微量泵注药在临床上已越来越普及使用.微量泵注药又是临床上进行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给药方法,但由于微量泵注药需持续时间长,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或并发症.我科使用微量泵注药8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持续质量改进在微量泵安全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是一种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微量泵因其能保证给药的精确、恒定、均匀和微量,在ICU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微量泵有各种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7.
庞霞 《首都医药》2014,(20):82-82
目的:探讨儿科使用微量泵注射的容易出现的问题,落实防范措施,降低问题的发生。方法分析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了患者使用微量泵注射的安全性。结论通过对儿科使用微量泵注射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从而提高了微量泵注射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家长对护士的信任和认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量泵注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对微量泵注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熟练技术的操作。结果:用微量注射剂量准确、单位时间内持续应用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结论:对30例患者选定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采用微量泵静脉注射,极少发生不良反应,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及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需要经静脉血管活性药微量泵泵入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按床号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观察组经深静脉泵入,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泵入,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两种经不同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结果血管活性药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组发生了1例穿刺处局部稍红;而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微量泵泵入组发生了3例渗漏、2例静脉炎、甚至1例局部组织坏死。结论需要血管活性药微量泵泵入治疗的患者宜采用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不但可以快速达到药物治疗效果,而且减少了对血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标签双重粘贴标识在微量泵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神经外科使用微量泵的患者共计230例,将这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18例)和对照组(112例),实验组患者均采用彩色标签双重粘贴标识,对照组患者均不采用彩色标签双重粘贴标识。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61%,对照组为88.39%,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中的护理投诉、护理缺陷、潜在护理隐患的发生率(分别为0、0.85%、1.70%)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36%、7.14%、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标签双重粘贴标识在微量泵的应用,可保障患者管道治疗的准确性、安全性、方便性、快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肠内营养,分析肠内营养泵在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鼻饲治疗,治疗组使用肠内营养泵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各项实验指标变化、危重病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泵使用于危重型手足口病治疗时,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并发症少,能保证危重患儿营养供给,改善预后,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40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根据美罗培南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量泵组(25例)和静脉滴注组(15例),微量泵组予以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静脉滴注组予以常规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用药时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结果:微量泵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静脉滴注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泵组平均用药时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静脉滴注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静脉滴注相比,微量泵持续输注美罗培南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以及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危重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河南省郑州市153医院神经外科450065)汪靖,郭子良,吴培松,王本汉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脑外科赵普学为进一步探索危重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方法和预后,我们对35例危重神经外科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否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方法:将84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CT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T组),予胰岛素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人,使两组血糖分别控制于10.0-11.1mmol/L和4.4—6.1mmol/L。结果:CT组患者病死率、肾功能损害、发热例数、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日平均血糖均明显高于IT组,日胰岛素用量明显小于IT组。结论:危重病患者治疗中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微量注射泵在危重患者高血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注射泵 (以下简称微量泵 )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我科于 1996年 5月~ 1999年 5月使用微量泵推注胰岛素治疗危重高血糖患者 72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即 :迅速平稳地降低血糖 ,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无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中 ,男 5 2例 ,女 2 0例 ,年龄 18~88岁 ,平均 5 4岁。脑出血 18例 ,脑梗死 16例 ,重型颅脑损伤 3 0例 ,肺心病 6例 ,其他 2例 ,其中有糖尿病病史者 3 0例。血糖 18.5~ 3 4 .1mmol/L ,平均 2 4 .9mmol/L…  相似文献   

16.
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使用微量泵持续推注胰岛  相似文献   

17.
微量泵注药是一种持续的、微量的、均匀的、精确的静脉给药方法,是临床上进行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给药途径。它是一种安全的给药手段,但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不仅会延误治疗、抢救时机,还会给患者带来危险,造成不良后果。我科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微量泵注药的不良反应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陆婷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122-12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监护室危重患者躁动原因,探讨护理体会。方法:对86例发生躁动的重症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86例患者的躁动原因得以早期发现及处理,无护理学并发症出现。结论: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早期发现神经外科监护室危重患者躁动原因的重要因素;早期去除躁动病因,可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患者98例护理措施。结果护理措施包括全面监护、湿化吸痰、吸痰的方法、切口的护理、预防感染等。结论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塞的主要措施,针对性地对气道的加温、加湿,清除气道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的机会,在保障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20.
沈婕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00-601
目的探究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预防静脉回血的方法,减少微量注射泵静脉回血现象。方法 120例应用微量注射泵的患者均分为A、B、C 3组,这3组患者分别使用微量注射器的方法不同,观察比较3种方法预防静脉回血的效果。结果 A组患者选择微量注射泵的实施方案无回血现象,B和C两种方法均出现静脉回血现象,B组有3例发生回血,C组有2例。3种方法比较,A种方法预防静脉回血的效果最好。结论使用微量注射泵的过程中将肝素帽固定点的选择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处,使注射泵与穿刺部位处于水平位置,同时在同一通路缓慢滴入液体,加上患者及其家属在使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的配合与安全意识,对预防静脉回血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