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卢景 《中国医疗前沿》2013,(18):61-61,1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的疗效。方法将64例痛经、月经不规则、B超确诊为子宫腺肌瘤、有保留子宫需求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给予孕三烯酮2.5mg口服;对照组30例仅给予病灶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观察痛经缓解和月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痛经缓解率、月经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单纯子宫肌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月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月经过多,降低肌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盛友芬 《微创医学》2014,(3):305-30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复发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FSH、LH、E2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海报 《中外医疗》2013,(32):38-39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该院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进行子宫血管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月经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肌瘤复发情。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月经过多症状的改善率及肌瘤复发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使月经过多症状得到完全缓解。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的血供即刻受到影响。肌瘤坏死,具有潜在的降低肌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陆静 《四川医学》2010,31(10):1442-144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2006年4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的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剥除术(研究组),55例行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76±26.6)ml低于对照组(238±65.4)ml(P〈0.05),术后病率研究组(9.4%)低于对照组(32.7%)(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术,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病率,适当扩大了手术指征,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邢秀月  李晓丽  周叶 《海南医学》2014,(15):2295-2296
目的:探讨多发性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育龄妇女的一般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切除术组(A组,31例)和腹腔镜剔除术组(B组,4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以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恢复、月经症状缓解和肌瘤复发情况。结果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4.1±19.3) min和(92.9±18.1) min,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8~27个月,A组子宫恢复率和月经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肌瘤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是治疗子宫肌瘤并保留子宫的有效手段,推荐多发性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王稳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599-600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在子宫腺肌病痛经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05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的2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骶前神经切断术组12例,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组14例。比较2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PSN组12例痛经者中症状缓解10例;非PSN组14例痛经者中症状缓解7例,2组患者痛经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瘤切除术+骶前神经切断术(PSN)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保留子宫挖除术的术式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瘤50例患者,实施经腹挖除术(A组),同时选择50例实施腹腔镜下大部挖除的患者(B组)。A、B2组术后均予3个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A组术后病率低(P〈0.05),痛经缓解率高(P〈0.05)及B超病灶残留复发少(P〈0.05)。A、B2组月经量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瘤患者实施经腹挖除术,具有术后病率低、痛经控制良好、且病灶清除较多之优点,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8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月经过多缓解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肌瘤复发率为5.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运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情况以及半年后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屠伟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678-1680,168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组(阻断组)和不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阻断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肠胃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少于或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术后3 d血清IL-1、IL-6 和 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随访过程中,阻断组患者术后月经过多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月经量和肌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的患者,手术耐受性好,出血少,术后炎性指标明显较低,随访远期疗效复发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0例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IgA、IgG、IgM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2.12±21.75)min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并发症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的IgA、IgG、IgM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术前术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且对照组术后3 d的IgA、IgG、IgM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考虑可能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周华 《广西医学》2014,(3):332-33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对照组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不阻断子宫动脉。对比两组卵巢功能、促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窦状卵泡( AFC)数及妊娠状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SH、LH、FSH/LH、E2、AF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比例为10.00%,对照组为1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研究组有生育要求者妊娠率36.11%(13/36),对照组为40.48%(17/42),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段承志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26-3328
目的比较分析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行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切除术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润萍  董俊英  李彩萍 《吉林医学》2010,31(13):1759-176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形成,定期随访观察月经量,B超检查监测肌瘤复发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83.7±29.5)min,与对照组(93.5±32.2)min相近;术中出血量(78.5±35.2)ml,明显少于对照组(150.3±50.5)ml;研究组术后无1例血肿形成,对照组有2例;两组随访1年,研究组月经量(50±20.8)ml,明显少于对照组月经量平均(120±50.5)ml,肌瘤复发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18.2%。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较,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缓解月经过多,延缓肌瘤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三角形切除术中三种方式阻断子宫动脉的不同临床价值及应用效果。方法对997例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术中采用丝线或钛夹结扎、双极碳化和红尿管捆扎三种不同方式阻断子宫动脉,比较3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3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体温升高、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红尿管捆扎组较丝线结扎、双极碳化组显著增加(P<0.05),丝线结扎、双极碳化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均较红尿管捆扎组延长(P<0.05)。3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3种阻断子宫动脉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子宫动脉阻断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子宫动脉阻断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80例,随机分组,各40例。观察组就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先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2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实施,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皮下气肿1例,并发症率为2.5%,术后2 d吸收;对照组发热4例,并发症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3~10个月随访,观察组无复发率发生,对照组复发率为7.5%,2组均无卵巢早衰。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后,再行腹腔镜切除术,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防范复发,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加子宫腺肌瘤切除合并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效果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子宫腺肌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曼月乐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2组子宫体积、宫腔大小和糖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月经变化和卵巢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子宫体积、宫腔大小和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或降低(P<0.05),观察组缩小或降低的幅度更大,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宫腔大小和CA125水平均小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月经期均明显缩短,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月经周期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成熟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LH、FSH和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加子宫腺肌瘤切除合并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瘤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缓解症状和改善机体的性激素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