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溶栓冠脉再通对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对64例经静脉溶栓治疗的患,以临床血管再通为标准,对比分析再通组与未通组的存活率。结果:血管再通组存活率为97.6%,死亡率2.4%,未通组存活率为73%,死亡率2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心电图示抬高的ST段回降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间接指标。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数病例于溶栓再通后出现短暂的ST段反常抬高现象。为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对近3年来在我院行静脉溶栓的182例AMI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再通后,大量心肌酶快速冲刷释放人血,使心肌酶出现一峰值,临床常用此酶峰值水平反映心肌梗死范围大小和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本文观察了198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心肌酶的动态变化,旨在探讨维生素C对冠脉再通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动态检测了 57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浓度 ,并测定溶栓后 3h与 2h血清cTnT浓度比值。探讨该比值对早期判断溶栓后冠状动脉 (冠脉 )再通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资料 :我院急诊科符合溶栓治疗条件并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住院患者 57例 ,溶栓后冠脉再通患者(再通组 ) 36例 ,男 2 3例 ,女 1 3例 ,年龄 45~ 64岁 ;未通患者(未通组 ) 2 1例 ,男 1 5例 ,女 6例 ,年龄 49~ 72岁 ;健康对照组 31例 ,男 1 8例 ,女 1 3例 ,…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rt-PA静脉溶栓与再灌注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rt-PA静脉溶拴治疗的AMI患者的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再灌注心律失常判断临床再通。结果:32例AMI患者中21例临床判断再通(再通率65.6%),17例(81%)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类型多种,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38.1%),较未通组患者显著增多(P<0.01)。结论:AMI溶栓治疗的再通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它是提示再灌注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相关动脉再通对Q-T_d及其比值(Q-T_(dr))的影响,观察6h内接受溶栓治疗的96例患者,按冠状动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n=54)和未通组(n=42).结果未通组Q-T_d(74±18ms)、Q-T_(cd)(81±26ms)、Q-T_(dr)(8.9%±2.7%)非常明显高于再通组(50±12ms、53±14ms、5.1%±1.7%(P<0.01),且伴心室颤动者Q-T_d(96±17ms)、Q-T_(cd)(106±16ms)、Q-T_(dr)(11.9%±0.7%)明显高于不伴心室颤动者(71±15ms、78±28ms、6.9%±2.3%,P<0.01).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相关动脉再通可改善心肌电稳定性,降低心室颤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静脉溶栓未再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未再通与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的异同。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 AMI病人中随机选择出溶栓未通病人 38例 ,未溶栓病人 36例 ,,比较其严重心律失常及 AMI后心绞痛发生率、死亡率、心肌酶 (CK- MB)水平、Q波加深程度、ST段回落程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结果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17/38;2 6 / 36 )、CK- MB(5 6 .43± 42 .93u/ L;75 .78± 2 7.2 3u/ L)及 Q 波加深程度 (0 .2 47± 0 .330 m V;0 .44 2± 0 .32 8m V)在溶栓未通组显著低于未溶栓组 ,其余指标两组间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 即使经静脉法溶栓治疗未获再通 ,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酶水平及 Q波加深程度也低于未溶栓组。因而更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法治疗 AMI  相似文献   

8.
杭久利  李洪英 《山东医药》2007,47(10):76-77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开通,其对于减少坏死心肌数量、限制梗死范围、改善患者预后非常有益。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观察了107例静脉溶栓后ST段再抬高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冠状动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选择首次AMI患者192例,其中10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89例患者接受梗死相关动脉(IRA)直接PCI(PCI组),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一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2.8%,PCI组再通率为97.8%,PCI组高于溶栓组;近期PC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溶栓组,(65.42±9.38)%和(56.75±10.82)%,P<0.001;溶栓组病死率、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期间补救PCI例数及择期PCI例数高于PCI组。一年后,溶栓组失访12例,PCI组失访8例。两组对比,PCI组LVEF高于溶栓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再次血管再通术例数PCI组均低于溶栓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PCI可明显增加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溶栓后冠脉血流是否恢复 ,我们观察了 AMI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 CAR)的三个心电图参数 (病理 Q波、ST段、T波 )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旨在评价综合心电图指标能否为 AMI后患者的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从而选择更恰当的治疗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0例 ,男 90例 ,女 60例 ;平均年龄 58± 1 5岁。均为第一次住院接受静脉溶栓的AMI患者 ,均符合 1 979年 WHO制订的 AMI诊断标准。本组吸烟者 57例 ,高血压 54例、糖尿病 42例、高血脂 1 5例。梗死位于前壁 54例 ,下壁 39例 ,2个以上部…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血管再通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溶栓时间将64例分成≤4h,>4~6h和>6~12h三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再通所需时间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66.2%,49.4%(后者与前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管再通所需时间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正相关,分别为58.9±32.1min,89.4±28.5min和109.1±30.2min(P<0.05).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基本通畅组为最高(P<0.01),病死率以未通组为最高(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以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及时有效再灌注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择期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的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6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的患者150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择期PCI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的巩固,通过随访,观察患者的出院康复情况,随访时间设定在6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择期PCI治疗以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较少,心血管事件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并不理想。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的患者应用择期PCI术治疗,能够取得一个较为积极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病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日后生活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在12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立即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U,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再通,再通率为86.67%,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心肌梗死后早期采用静滴尿激酶进行溶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肌梗死(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AMI病人溶栓前后血清cTnT浓度的动态变化,并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及冠脉造影检查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cTnT均明显升高;以cTnT首次高峰时间≤发病后15h和cTnT14h/cTnT32h比值>1.55做为血管再通标准,其敏感性分别为85.7%和88.6%,特异性为76.9%。结论:cTnT做为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对49例29岁~73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9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79.59%。溶栓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5.41%,加速性自主心律仅发生在再通组,大多是一过性。结论加速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再通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心内科及急诊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120例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心电图的ST段达稳定下移50%的时间,分为30min内(n=34)、60min(n=49)、90min(n=37),分别测定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幅度及射血分数。结果抬高的ST段稳定下移50%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P<0.05),且随需要的时间延长,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及左室前壁收缩功能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越短,梗死相关的室壁运动及左室前壁的收缩功能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320例AMI患者中240例进行溶栓治疗,80例未溶栓治疗。分为再通组、未通组、未溶栓组,比较组间近期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再通组近期临床预后明显好于未通组,而未通组与未溶栓组比较,临床预后略好,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溶栓治疗是AMI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41例AMI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状动脉内溶栓14例,静脉溶栓27例。对冠脉再通与否进行了冠脉造影TIMI血流与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临床四项指标为: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胸痛缓解,升高的ST段回降、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CK峰值的提前,旨在探讨临床指标评价血管再通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单项临床指标、两项、三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四项指标与血管再通与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项指标或以上评定血管再通的敏感性为96.9%,特异性87.5%,准确性95.1%。结论:临床无创指标评定血管再通与否是简便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而言,梗塞相关动脉早期开通是减少心肌损伤,保存左心室功能,提高生存率的根本治疗,早期静脉溶栓及介入治疗使之成为可能。本文对近年有关方面的发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牟善初,李小鹰80年代,心血管病学的一个重大进展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许多大规模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说明,经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已从10年前的12%~20%降为1992年的5%~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