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肠黏膜下基质(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是一种不含细胞的天然细胞外基质材料。它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促进多种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生长和分化。在超过1 000次的跨种交叉移植实验中,均表现为无免疫原性,而且直接免疫激惹实验无应答反应。体内降解速度也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多孔结构的小肠黏膜下组织(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在新西兰大白兔膀胱再生中的应用.方法 用物理及化学方法制备具有3-D多孔结构的SIS.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n=8),分别行膀胱半切术建立膀胱缺损模型,使用3种不同处理的SIS进行膀胱重建.A组:未经过氧乙酸(peroxyacetic acid,PAA)处理的SIS组;B组:PAA处理的SIS组;C组:PAA处理后100%胎牛血清浸润的SIS组.3组在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膀胱容量,并于术后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评估膀胱再生情况.结果 应用SIS行兔膀胱重建术后4周,3组再生膀胱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依次降低,结石率分别为33.3%、28.6%、14.31%.与术前自身比较,术后4周3组膀胱最大容量均缩小且依次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织学检测示3组膀胱上皮细胞均有再生,与A组比较,B、C组的上皮再生更好,边缘区和中心区无明显差异.3组膀胱平滑肌的再生均不理想,但边缘区平滑肌再生较中心区多;在边缘区和中心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边缘区和中心区的再生血管面积依次增加,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PPA及胎牛血清处理后3-D多孔结构的SIS,具有良好的促进膀胱组织再生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小肠黏膜下基质(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复合效果的影响。 方法 制备MSCs和SIS,将MSCs以不同浓度、不同接种次数与SIS复合,比较复合浓度、复合次数及复合时间对复合效果的影响。SIS用不同预湿方法处理后,将MSCs以2个浓度接种于预湿方法处理后的SIS上,比较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复合效果的影响。 结果 MSCs以2×106/mL与新法预处理的SIS复合后黏附率最高。MSCs与SIS复合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SIS黏膜面有较多细胞附着,浆膜面几乎无细胞附着。扫描电镜可见细胞附着在SIS表面,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状,细胞表面可见颗粒状物及微绒毛。 结论 采用新的预湿方法,MSCs以2×106/mL的浓度与SIS复合1 d后用于移植,复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王鸾  王效杰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3,15(2):118-119,124
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eosa,SIS)作为一种天然细胞外基质生物材料,拥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降解性和降解速率可控性,无抗原作用,维持生长其上的细胞形态和表型,并增进细胞的黏附和生殖,诱导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的免疫原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SIS材料制备成体积为10mm×4mm×3mm的组织块,埋植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一侧骶脊肌内,以术前情况作自身对照,以新鲜SIS组作为阳性对照。分别于SIS材料植入前及植入后1、4、8周从兔耳缘静脉取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家兔外周血中CD4+T和CD8+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脱抗原处理后的SIS植入兔体内后,其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一周达最高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逐渐回落,至第4周时基本恢复正常。而植入新鲜SIS组的兔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较术前升高明显,与术前及实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植入后T细胞亚群反应初始结果显示SIS有较低的免疫原性,提示其具有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细胞支架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技术主导材料之一,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除了作为细胞锚着的基质和具有细胞繁殖、生长的介导作用外,还是决定损伤局部的组织结构能否序化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心理应激对小肠细菌和小肠黏膜的影响,探讨心理应激后小肠功能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用猫恐吓小鼠的方法制备心理应激模型.取近端小肠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小肠细菌.通过测定血浆中的D-木糖含量来观察小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 (1)应激组近端小肠大肠杆菌(1.79±0.27)log10(CFU/g) 与对照组(1.32±0.22)log10(CFU/g)相比明显增加(P<0.01),应激组乳酸杆菌与大肠杆菌的比例(0.52±0.56)较对照组(1.14±1.07)明显降低(P<0.05),应激组乳酸杆菌(2.31±0.63)log10(CFU/g) 较对照组(2.41±0.34)log10(CFU/g)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心理应激后血浆中的D-木糖含量[(3.02±0.85)mmol/L]较对照组[(0.94±0.33)mmol/L]明显升高(P<0.01).(3) 血浆中的D-木糖含量与近端小肠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6713,P<0.05).结论 心理应激后小肠功能紊乱可能与小肠微生态失衡和小肠黏膜的损伤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糖尿病小鼠小肠黏膜上胰岛素受体是否改变,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的消化系统并发症提供证据。方法分别选取3、5、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年龄段的db/+m正常小鼠,每组6只。标本用4%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后,灌流固定后,从距Treitz韧带约10cm处切下一段空肠,用于免疫组化。结果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在糖尿病组(DM)比同月份正常对照组(N)IR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糖尿病小鼠存在着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两种方法制备兔小肠黏膜下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芳  陈文弦  赵大庆  刘志  崔鹏程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1):1147-1150,I0002
目的:比较两种制备方法所获兔小肠黏膜下层(SIS)的异同,为SIS作为组织工程细胞载体选择最佳制备方案。方法:分别采用消毒法(实验Ⅰ组)和顺序化学浸泡脱细胞法(实验Ⅱ组)处理机械剥离获取的兔小肠黏膜下层,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检查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细胞毒性对比实验。结果:组织学及电镜扫描显示,与消毒法相比,经顺序化学浸泡脱细胞处理的SIS纯度高,孔隙多,安全性高,胶原纤维未受损;浸提液MTT检测各实验组相对增殖率均〉1,100%SIS浸提液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吸光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浓度不同SIS浸提液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多种化学试剂的SIS对软骨细胞不增加毒性,有一定促生长作用。结论:化学脱细胞法较消毒法制备的SIS安全性好,易保存,可操作性强,所获SIS是一种较理想的软骨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报告 患,男,46岁,3个月前开始间断性出现右下腹疼痛,时有时无,大便通畅,余无其它不适,未经治疗,近1个月,腹痛加重,持续性疼痛并发热,最高达39.8℃,在院外给予先锋霉素Ⅴ治疗,症状未减轻。2003年3月因高热急诊入我院治疗。患1999年有剖腹探查史,当时手术切除盲肠及阑尾,病理报告为炎症改变。查体:下腹有手术疤痕,腹软,右下腹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复合雪旺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修复急性脊髓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复合雪旺细胞(SC)的小肠黏膜下层(SIS)修复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方法选取健康的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实验组用复合SC的SIS移植修复损伤区,对照组原位植入原先切除的脊髓组织。术后4、8、12周进行一般情况观察、组织形态学检查、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移植区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有大量再生的有髓神经轴突,无明显变性坏死和胶质瘢痕增生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计算机图像分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轴突的平均直径较大,单位面积的轴突数量较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SC的SIS具有促进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对许旺细胞(SC)在小肠粘膜下层(SIS)上增殖影响。方法运用双酶两步消化法对 SC 进行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将 bFGF-PLGA 缓释微球(bFGF-PLGA-MS)与 SC 及 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以游离 bFGF 组及单纯培养液组进行对比,观察 bFGF-PLGA 缓释微球对 SC 在 SIS 上增殖影响。结果运用双酶两步消化的体外原代培养方法获取的许旺细胞数量较多,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良好,细胞增殖周期约为6~7d,培养后2~7d 为对数生长期,第7d 后进入生长平台期; bFGF 缓释微球能持续地促进许旺细胞在 SIS 上的增殖;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细胞能较稳定地保持着良好的活性;提高了细胞增殖指数,并使 SIS 上的 SC持续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细胞数量与 bFGF 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88(P =0.02),表明两者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bFGF-PLGA 微球的药物缓释促进了SC 在SIS 上持续而稳定的增殖,为以SC 复合SIS 构建人工神经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转染VEGF165的鼠膀胱平滑肌细胞种植小肠粘膜下层在大鼠膀胱重建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将种植了转染VEGF的膀胱平滑肌细胞的小肠粘膜下层(SIS)体外培养后移植至大鼠体内,并以膀胱缺损自然愈合和单纯植入SIS为对照进行观察,于术后10wk内每隔2wk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CD34和VEGFR2的表达,观察支架植入物的组织生长和修复情况.结果:膀胱缺损自然愈合组的大鼠术后1wk时膀胱缺损区已有膀胱移行上皮形成,第2周时新生的膀胱粘膜已覆盖缺损区.在植入SIS的两组动物中,术后1wk时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可见膀胱移行上皮形成;术后2wk时炎性细胞减少,单纯SIS植入组和转染VEGF组均可见完整的上皮形成,两组未见明显的差异;此时已有新生毛细血管,VEGF受体的表达呈阳性,且转染VEGF组中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和VEGF受体的阳性表达细胞数高于单纯SIS植入组(P〈0.05);术后4wk时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较第2周时明显增多(P〈0.05),但两组间新生毛细血管数和VEGF受体表达阳性细胞数未见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可见少量平滑肌纤维形成;术后6wk以后平滑肌形成逐渐增多,到第10周时可见明显的平滑肌束,两组间新生毛细血管数和VEGF受体表达阳性细胞数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转染VEGF165的鼠膀胱平滑肌细胞种植小肠粘膜下层在大鼠膀胱重建4wk内有促血管生成作用,6wk后两组新生毛细血管数和VEGF受体表达阳性细胞数未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原理和方法在体外构建气管黏膜上皮组织.方法:将原代兔气管上皮细胞种植在铺有鼠尾胶原的小肠黏膜下层(SIS)上培养,在体外构建气管黏膜上皮组织,培养1 wk后行HE染色,对气管上皮细胞行免疫细胞学鉴定.结果:原代气管上皮细胞培养1 wk后增殖旺盛,10 d时上皮细胞分布范围更广. 将构建的气管黏膜上皮组织行HE染色,显示有气管黏膜上皮和SIS双层结构. 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反应阳性显色率可达90%左右.结论:将铺有鼠尾胶原的SIS复合气管上皮细胞生长,成功的在体外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的气管黏膜上皮组织.  相似文献   

15.
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52例,总结和评价其技术方法及效果。结果术后死亡1例;肠瘘1例。12例术后行钡餐检查,见钡剂在小肠通过顺畅有序。43例获随访(1~20年),无肠梗阻复发。结论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效果肯定,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用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心肌组织薄片的可行性。方法 将自大鼠骨髓分离培养的BMSCs经5-氮胞苷(5-Aza)诱导培养3周后种植在经脱细胞处理的SIS浆膜面,在体外动态条件下共培养2周,构建组织工程心肌组织薄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与BMSCs体外共培养2周的SIS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细胞在SIS上不只局限于材料表层,呈多层分布,部分细胞逐步向深层迁移和渗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较好地在SIS上黏附、生长和迁移,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IS上的细胞为表达α-actin、cTnⅠ和connexin-43的心肌样细胞。结论 在体外将SIS复合经5-Aza诱导的BMSCs,成功地初步构建出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薄片。SIS是一种良好的心肌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一种新型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海绵的基本性能,建立动物模型评价其体内促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SIS海绵,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和孔径大小,比重法检测孔隙率和吸水率,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其机械性能,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评估其生物相容性。通过建立比格犬动物模型评价其体内促成骨作用,将3只比格犬前磨牙拔牙窝共计18个位点随机分为3组,放置SIS海绵作为SIS海绵组、放置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作为阳性对照组,不做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分别于4周和12周取材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SIS海绵的促成骨效果。结果:SIS海绵的平均孔径为(194.90±30.39) μm,孔隙率为92.31%±0.24%,吸水率为771.50%±40.90%,压缩弹性模量为(2.20±0.19) kPa。细胞增殖-毒性检测结果显示SIS海绵不会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早期增殖,Micro-CT结果显示术后4周时SIS海绵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 BV/TV, 52.81%±3.21%)和阳性对照组(58.30%±9.3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8.65%±4.80%,P <0.05),SIS海绵组骨密度[bone mineralized density, BMD, (887.09±61.02) mg/cm3]、阳性对照组[(952.05±132.78) mg/cm3]和空白对照组[(879.29±74.27) mg/cm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周时SIS海绵组BV/TV(47.89%±3.59%)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60.57%±6.56%, P <0.05),与空白对照组(42.99%±2.54%)差异无统计学(P >0.05),SIS海绵组BMD[(1047±89.95) mg/cm3]和阳性对照组[(1101.37±98.85) mg/cm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90.36±79.79) mg/cm3,P <0.05]。结论:SIS海绵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犬拔牙窝成骨早期(4周)能提高新生BV/TV,在犬拔牙窝成骨后期(12周)可提高新生BMD,具有潜在促成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8例原发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4.4%。作者还对小肠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应用B超、CT、X-ray诊断小肠肿瘤的意义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