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俯卧位对张力性肺水肿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俯卧位对机械通气病人的病理生理性效应 ,作者就俯卧位对 3种严重影响氧合的肺疾病的影响进行检验。方法  1组为 8例俯卧位下机械通气的急性张力性肺水肿 (HPE)病人 ;2组为 6例仰卧位下插管及机械通气的 HPE病人 ;3组为 2 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人 ;4组为 5例肺纤维化 (PF)及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病人 (作为对照病人 )。3、4组分别在仰、俯卧位下进行通气。根据对俯卧位的治疗反应 ,将病人分为有反应、无反应、迟发性反应。俯卧位分两步 :先侧卧后俯卧。整个过程由 4名护士和 1名医生协助完成。每位病人均记录下列参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俯卧位通气成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辅助措施之一,它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来改善氧合,治疗难治性低氧血症。本文就目前普遍接受的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氧合的机制、通气的优越性和安全性及临床上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监护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1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相似文献   

3.
ARDS与俯卧位通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肺顺应性降低、肺容积减少、肺内分流增加而肺毛细血管静水压不高为其病理生理特点。1976年Piehl[1] 首次报道了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疗效。2 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急性肺损伤ALI/ARDS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认识,治疗策略不断得到改进。作为治疗ALI/ARDS的一种辅助手段,俯卧位通气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ALI/ARDS肺泡病变的不均一性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认识的不断…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俯卧位通气主要通过促进塌陷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达到治疗低氧血症的目的~[2]。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能使ARDS病人的氧合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3-5]。俯卧位时如何有别于仰卧位时的气道管理,值得临床探讨。2018年7月我科收治1例溺水导致  相似文献   

5.
王子秀  王宁 《护理研究》2006,20(6):562-563
俯卧式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1],可使下垂不张区域肺扩张,改善通气/灌注比例。自1977年,Douglas等[2]首次报道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氧合之后,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ARDS病人的治疗,并且成为护理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核心方案是充分的呼吸支持、纠正低氧血症、治疗原发病。目前多采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俯卧位通气及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辅助方法。我科自2006-08/2008共收治确诊的ARDS患者12例,其中6例进行了俯卧位通气。本文仅对这些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31-88(平均49)岁。原发病为严重创伤2例,大手术后并发症1例,严重感染3例。有3例曾误诊为急性肺栓塞,但证据不足,最后诊断为ARDS。  相似文献   

7.
总结3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在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实施预见性皮肤保护策略的护理经验。主要在预防压力性损伤、失禁性皮炎、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及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4类皮肤问题上进行早期干预,3例病人在俯卧位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皮肤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期间采用俯卧位治疗的意义、具体要求及护理要点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病人提供更好的V-V ECMO期间俯卧位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慧玲 《家庭护士》2007,5(4):92-92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不及早诊治,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常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我科于2006年10月对1例ARDS病人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实施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PaO_2/FiO_2≤100 mmHg)机械通气时实施俯卧位通气,可以通过体位改变增加肺组织背侧的通气,增加肺泡通气功能,改善肺组织V/Q,提高氧合~([1]),并且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损伤的发生~([2])。俯卧位通气的禁忌证主要包括:面部或骨盆骨折,脊柱损伤稳定性差,颅内压增高,怀孕等~([3])。对于颈椎爆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实施方法和护理,为ICU护士实施俯卧位通气提供理论、实践支持.[方法]对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实施了俯卧位通气,并以此为基础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给予病人精心的护理.[结果]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4例病人俯卧位通气后氧合明显改善,其中3例最终撤离呼吸机,1例因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结论]ICU护士在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中,要懂得安全有效地转换病人的体位,提供适当的护理,尽早发现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多种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的,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精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病死率达50%[1].机械通气是ARDS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侧卧位通气作为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辅助手段,与俯卧位通气相比具有效率接近、更易实施、护理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2].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实施方法和护理,为ICU护士实施俯卧位通气提供理论、实践支持。[方法]对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实施了俯卧位通气,并以此为基础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给予病人精心的护理。[结果]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4例病人俯卧位通气后氧合明显改善,其中3例最终撤离呼吸机,1例因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结论]ICU护士在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中,要懂得安全有效地转换病人的体位,提供适当的护理,尽早发现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外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外科ICU(SICU)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我院自2000-05~2003-11SICU共收治15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肺复张策略(俯卧位通气)进行治疗,与既往同类病例比较,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无创性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经鼻(面)罩机械通气已成功用于神经肌肉疾患以及气道阻塞性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治疗〔1,2〕。但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国内仅有个案报道。近年来用无创呼吸机治疗ARDS,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999年4月~2000年6月呼吸内科监护室和外科病房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均符合文献〔3,4〕急性肺损伤(ALI)/ARDS诊断标准。年龄26~72岁,平均49岁。感染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5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4例,败血症1例。非感染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8岁;脾破裂手术1例,颅脑外伤或硬膜外血肿清除…  相似文献   

16.
1例俯卧式通气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秀  王宁 《护理研究》2006,20(2):562-563
俯卧式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可使下垂不张区域肺扩张,改善通气/灌注比例。自1977年。Douglas等首次报道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氧合之后,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ARDS病人的治疗,并且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我科为1例重症呼吸衰竭病人采取俯卧式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1])。可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辅助治疗,它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分压(PaO_2),改善氧合状况,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有效率达64%~78%~([2])。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ARDS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俯卧位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1)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值,让通气血流匹配;(2)通过俯卧位促进背侧肺  相似文献   

18.
总结我院1例H1N1型病毒感染并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系各种病因(左心衰竭除外)引起的肺脏内血管与组织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致肺含水量增加,肺顺应性减低,肺泡萎缩,通气/血液比例失调,以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极度困难窘迫为典型症状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发病率虽较低,但病死率高,近年,应用机械通气及呼气末正压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我院收住ARDS8例的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ARDS8例中,男5例,女3例,29~61岁,平均43.5岁。诱发原因:2例严重胸外伤,3例败血症,1例霉菌性肺炎,1例误服农药引起中毒,1例呼吸道吸入汽油。经治疗,8例中4例救治成功,其余4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时间对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为指导临床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的最佳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48例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和40例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4 h,观察通气前、通气后0.5 h、2 h、4 h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气、肺力学、血流动力学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与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较,肺内源性组患者通气后2 h时的氧合指数(Pa O2/Fi O2)值显著升高(P0.05),4 h时进一步明显升高(P0.05);肺外源性组患者的Pa O2/Fi O2值则在0.5 h时明显升高(P0.05),4 h时虽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但较之2 h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Cst)值等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的Raw值在通气2 h、4 h时较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ARDS患者的氧合,同时4h甚至更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最为有效,2 h或更短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