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2004年我们用鼻内镜技术治疗上颌窦血管瘤7例,男5例,女2例,21.68岁,其中位于右侧上颌窦5例,左侧上颌窦2例。患者术前皆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反复鼻出血病史,出血可自止,量均少于300ml。查体示病变侧鼻腔外侧壁有不同程度的内移,3例中鼻道有较小的息肉,CT检查示鼻窦软组织影,边界清楚,肿块膨胀性生长,鼻腔外侧壁骨质不同程度地受压移位或骨质吸收.  相似文献   

2.
鼻腔、上颌窦恶性黑素瘤临床属罕见。因原发部位不易引起症状 ,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常易误诊 ,影响疗效及预后。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将 2 2年来收治 9例鼻腔、上颌窦恶性黑素瘤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中男 5例 ,女 4例 ,首发部位鼻腔 3例 ,鼻咽部 2例 ,上颌窦 4例 ,年龄 4 6~ 78岁。误诊时间 ,3个月~ 1年半。其中有颈淋巴结转移2例 ,远处脏器转移 3例 ,全部病例经病理检查证实。1.2 误诊病种 鼻腔血管瘤 2例 ,鼻腔出血性息肉 1例 ,鼻咽部血管瘤及鼻咽癌各 1例 ,上颌窦炎 1例 ,上颌窦出血性息肉 3例…  相似文献   

3.
血管瘤多发生于头面部血管丰富部位,鼻腔及鼻窦亦为常发部位。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副窦血管瘤5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血管瘤多为先天性,常见于婴儿及儿童,但鼻腔及鼻副窦血管瘤,发病年龄较大。本组年龄小者90d,最大者70岁,20岁以上者44例(86.2%)。其他部位的血管瘤女性患者较多[1],而鼻腔及鼻副窦血管瘤男性较多。本文中男36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2.4:1。1.2病理类型及病变部位海绵状血管瘤26例(50.9%),毛细血管瘤25例(41.1%)。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上颌窦[1],且常累及鼻腔,筛窦等邻近…  相似文献   

4.
<正>上颌窦血管瘤是上颌窦良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本文就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颌窦血管瘤8例,再与X线摄片作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31~67岁,平均41岁,左侧5例,右侧3例;伴鼻腔血管瘤2例;病程7个月~11年,一般2年左右。主要症状:反复鼻出血6例,鼻塞6例,头痛2例,牙痛1例。检查:鼻腔出血点6例,伴暗红色新生物2例,鼻中隔偏移5例,阴性2例。手术所  相似文献   

5.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几种特殊及少见恶性肿瘤的CT征象。方法:41例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常规行轴位CT平扫,其中6例加做增强扫描,4例加做冠状扫描。结果:上颌窦恶性肿瘤19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常累及窦腔多个壁,并侵犯骨壁外脂肪层,使其变模糊和出现软组织肿块;鼻腔恶性肿瘤15例,CT表现为鼻腔内肿块,其中6例侵犯同侧筛窦,3例累及眼眶,4例累及范围广,破坏临近多个结构;筛窦肿瘤5例,均引起筛板骨质破坏,大都侵犯同侧鼻腔、眼眶;2例肿瘤巨大,同时累及鼻腔、筛窦及上颌窦,其来源辨别不清。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窦周脂肪层侵犯消失、腔外软组织肿块及侵犯范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1992年1月一1997年6月,通过手术治疗,经病理切片证实为鼻腔及鼻窦出血性息肉的有43例。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为一女性,12岁,最大的为一男性,61岁,其中21~50岁有37例,约占86%。多为单恻发病,左侧20例,右侧23例。病灶局限于上颌窦有5例。位于上颌窦累及鼻腔有15例,位于上颌窦累及筛窦及鼻腔有2例,局限于鼻腔有21例(其中病灶基部位于鼻中隔黎氏区有6例,位于下鼻甲中、后段有10例,位于中甲。中道有5例)。正.2主要临床表现1.2.1症状①鼻出血43例,出血量多少不等,…  相似文献   

7.
1979~1986年收治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43岁;病程1~8年,平均3.88年。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塞,3例鼻涕带血。肿瘤原发于鼻腔、上颌窦及筛窦3例,鼻腔及筛窦3例,中鼻道及嗅裂1例。2例有恶性变。4例行鼻内肿瘤摘除及筛窦根治术,1例行上颌窦及筛窦根治术,1例癌变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扩大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总结鼻内镜手术扩大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报告8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包括先天性后鼻孔膜性闭锁者1例,鼻腔或鼻窦良性占位性病变44例(其中鼻腔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18例、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筛窦囊肿10例,上颌窦囊肿12例),上颌窦曲菌病者6例,因前期手术造成鼻腔粘连者5例,反复鼻出血行诊查与治疗者15例,鼻中隔偏曲9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后鼻孔闭锁后鼻孔成型术后1个月拔除硅胶扩张管,定期鼻内镜复查清理,随访3月形态良好。鼻腔或鼻窦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随访6-30个月无复发。6例上颌窦霉菌病清除术患者,随访最短已达1年以上,有2例症状反复,1例经鼻内镜检查下鼻道开窗口及中鼻道自然口,冲洗出霉菌碎渣,并给予上颌窦内抗霉菌用药后得以控制,另一例多次冲洗未完全控制,半年前施行上颌窦根治术。鼻腔粘连,鼻出血,鼻中隔偏曲病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结论鼻内镜手术的扩大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较传统手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加注重微创和功能性。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12例上颌窦血管瘤,因良性肿瘤引起鼻衂者绝大部分为鼻腔和中隔血管瘤。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自1952年7月至1959年6月7年来共诊治鼻衂患者3,755例,其中因上颌窦血管瘤引起鼻衂者12例,占0.32%。此12例中经病理切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瘤3例,未分类型的血管瘤3例,纤维血管瘤1例,临床诊断为血管瘤而切片未能证实者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最长者58岁,最幼者15岁,发病年龄以30~40岁之间较多。有外伤史者2例。屡发性一侧鼻衂者9例,其中时间最长者7年,最短者4个月。平时出血量并不多,其中仅二例有大量鼻衂史。经  相似文献   

10.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早期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上颌窦出血坏死性鼻肉早期病变如局限于上颌窦内,鼻腔内无肿物,易忽略而延误诊断,帮须研究早期病变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早期病变20例的发病机理、手术方法及早期病变的诊断。结果:肿物作后在即停止,术后随访3个月 ̄5年,鼻出血停止,病变无复发。结论:对反复鼻出血尤其是单侧鼻出血,鼻腔内无出血部位,影像学提示上颌窦密度增高者,应及时行上颌窦探查术以能确诊。  相似文献   

11.
报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男17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4.25:1。平均年龄44.8岁,高发年龄组为31-40岁组,占47.6%,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鼻阻塞,对单侧鼻腔新生物进行多部位多次活检,可在术前确诊。治疗时整块切除肿瘤和上颌窦内侧壁,可降低术后复发,本组2例经鼻内手术切除肿瘤,19例经鼻侧切开并切除整块肿瘤及上颌窦内侧壁,其中前者1例(50%)复发,后者4例(21.8%)复发,总复发率为23.8%,其中3例发生癌变,其癌变率为14.3%。  相似文献   

12.
鼻腔及鼻窦的神经鞘瘤较为少见。Iwamura 等(1972) 复习文献中累计报告了鼻腔神经鞘瘤7例、上颌窦者5例、鼻腔及筛窦并发者33例。《鼻科学》(1977) 中记载国内文献有10例鼻部神经鞘瘤的报告,计外鼻2例、鼻腔3例、上颌窦3例及部位不详者2例。我单位曾诊治了鼻腔、筛窦神经鞘瘤1例,上颌窦神经鞘瘤2例。前者曾多年来误诊为“鼻息肉”、“血管瘤型鼻息肉”及“纤维血管瘤”。本文将上述三例摘要及本瘤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所见试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供瘤动脉栓塞术在耳鼻喉科的应用(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上领窦血管纤维瘤、1例鼻咽癌放疗后假性动脉瘤玻裂致死性鼻出血及1例上颌窦筛窦腺癌共7例,均在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右股动脉插管,应用数字减影技术,行供瘤动脉造影,然后选择性给供瘤动脉推注长期或中期作用栓塞物,其中5例在供瘤动脉栓塞术后3~5d行肿瘤切除术,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其中例3鼻窦腺癌采用放疗加供瘤动脉化疗同时栓塞,再放疗及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新方法,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退变.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上颌窦特殊的解剖位置 ,其发生真菌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及体征 ,常被误诊为炎症或上颌窦恶性肿瘤。本文就 5例经病理证实的上颌窦真菌病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例中 ,男 4例 ,女 1例 ,左侧 3例 ,右侧 2例。年龄 2 3~ 6 5岁。病史 2月 - 3a。 2例一侧鼻塞 ,2例血涕 ,3例脓涕 ,1例面颊部肿胀 ,头面部剧痛。 1例外院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1例鼻中隔偏曲 ,2例鼻腔外侧壁内移 ,鼻道狭窄。 5例均行鼻窦克瓦氏位摄片 ,是患侧上颌窦密度增高 ,内侧壁骨质破坏。其中 3例行CT扫描检查 ,窦腔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密度增…  相似文献   

15.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庆  周青 《浙江医学》2000,22(4):247-248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又称血管瘤型息肉、假性血管瘤、出血性上颌窦炎 ,常为单侧发病 ,有出血倾向和骨质破坏等现象 ,容易与鼻窦恶性肿瘤相混淆。1995年~1999年本院收治20例 ,报道并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性15例 ,女性5例 ;年龄25~66岁 ,平均42岁。均为单侧发病 ,其中右侧13例 ,左侧7例。均有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症状 ;其中5例鼻出血量较多 ,呈贫血貌 ,血红蛋白75~103g/L。面颊隆起6例 ,硬腭破坏、上列牙脱落1例。检查见患侧鼻腔外侧壁内移 ,鼻腔狭窄 ;7例中鼻道有息肉样新生物 ,黯红…  相似文献   

16.
对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上颌窦血管纤维瘤、1例鼻咽癌放疗后假性动脉瘤丰裂致生性鼻出血及1例上颌窦筛窦腺癌共7例,均在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右股动脉插管,应用数字减影技术,行供瘤动脉造影,然后造反性给供瘤呈中期作用栓塞物,其中5例在供瘤动脉栓塞术后3-5天行肿瘤切除术,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其中例3鼻窦腺癌采用放疗供瘤动脉化疗同时栓塞,再放疗及手术切除的综合新方法,病理检查显示瘤  相似文献   

17.
鼻出血坏死性息肉在临床上以涕中带血或鼻衄为主要症状 ,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作者于1975 - 2 0 0 2年诊治 12例鼻出血坏死性息肉 ,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9- 72岁 ,病程 3月 - 4年。 12例均以鼻衄为主要症状 ,9例为血性涕 ,3例多量鼻衄 ,其中 1例出血量大 ,需输血。其他症状为鼻阻 ,头痛及嗅觉障碍等。1 2 检查 :12例中 8例鼻腔中鼻道内可见息肉或息肉样组织 ,其中 3例红色新生物填塞整个鼻腔 ,不能窥及其他结构。 12例x线检查 10例单侧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 ,2例双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62例上颌窦血管瘤CT表现于下。1临床资料1.1病例:62例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5~80岁。1.2临床表现:鼻塞、血性涕50例。病理类型为海绵状血管瘤14例,其余48例为毛细血管瘤纤维型、息肉型、混合型。1.3CT表现:①平扫见窦腔内高密度影,CT值30-50HU,平均40HU  相似文献   

19.
<正> 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中,据国内文献报道血管瘤为首位,占27.66%。我院8年来(1973~1980)共收治123例全身各部位血管瘤。其中鼻腔血管瘤7例,鼻咽部血管瘤只有1例,尚未见鼻窦血管瘤。海棉状血管瘤发生于上颌窦者较为少见,又因肿瘤发生部隐匿,早期不易诊断,极易出血,临床上常见由于大量鼻出血导致病人严重贫血、增加了治疗上困难。本文仅就一例上颌窦海棉状血管瘤因反复鼻出血合并继发性贫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8岁,头痛3个月,反复鼻出血1个月。体检:右侧鼻腔充满红色新生物,表面不平,质地偏硬,触之易出血,右鼻腔见少量淡血性渗出物。CT检查:右侧鼻腔.上颌窦、筛窦、额窦、两侧蝶窦均可见软组织肿块充填,密度均匀,CT值平扫约为44HU(图1),注射造影剂增强后约为91.6HU(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