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尤其是HBV前C基因突变株的发现,对慢性HBV感染中e系统的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目前趋向于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两大型[1]: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肝炎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阳性慢性肝炎(异型慢性乙型肝炎acypicalchronichepatitisB)。本文就抗-HBe和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6例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性25例,女性1例,年龄23~48岁,平均29.8岁。1.2临床症状与体征乏力和食欲不振26例,关节痛5例,低热2例,蜘蛛痣24例,肝掌18例,肝…  相似文献   

2.
周平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4,10(1):24-27,46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普通人群中HBsAg阳性携带率平均为10.3%:乙型肝炎病毒(HBV)总感染率为35.5~61.1%[1]。要了解机体是否感染了或感染过HBV及HBV在机体内的状态,可以通过检测HBV在血清中的标志物(HBVM)来确定。HBV血清标志物包括很多、临床上开展最为普及的是:HBSAg、抗一HBs、HBeAs、抗卜HBe和抗一HBc五项指标,即通常俗称的“乙肝五项”或称“乙肝两对半”。如何正确分析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就“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3.
王洪莉 《人民军医》1997,40(1):39-40
部分急性肝炎病人,常常因血清学检测HBsAg阳性而被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事实上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是以前无自觉症状的HBV感染,或是在此基础上重叠感染了其他肝炎病毒”‘。为探讨乙型肝炎重叠感染与转归的关系,1990年1月~1994年9月,我们对104例住院病人进行了研究。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04例均为血清学检测HBsAg阳性,诊断为“急性肝炎”的病人(除外抗一*k1咖强阳性,被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66例),其中男86例,平均年龄32.7土12.5岁;女18例,平均年龄30.5土10.1岁。所有病例有以下共同点:()起病时间短,有明显的乏力、纳…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91年开始,通过检测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e),共调查了251例高原门诊病人HBV感染的流行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是目前病毒性肝炎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迄今为止,仍未筛选出高效、价廉、使用方便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我们观察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慢性乙型肝炎94例均符合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均经肝活检证实,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6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4例,慢性重症肝炎(慢重肝)8例,肝炎肝硬变8例。男78例,女16例,年龄15~56岁。HBsAg阳性94例;HBeAg阳性62例,余32例抗HBe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364例乙型肝炎不同标志物的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DNA进行含量测定,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36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167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中PreS1叶。144例(86.2%),HBVDNA阳性147例(88.0%),这组患者病毒高度复制,PreS1和HBVDNA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2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38例(31.1%),HBVDNA阳性43例(35.2%),表明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5例HBsAg和抗HBc阳民生组中PreS1^+17例(26.2%),HBVDNA^+20例(30.7%),表明病人仍有病毒在复制。10例HBsAg、HBeAg阳性组中PreS1^+7例(70.0%),HBVDNA+9例(90.0%),表明病人病毒在复制。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可靠指标,特别是在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HBV前S1(PreS1)抗原已成为HBV感染、复制和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PreS1的检测方法,只有ELISA,但其灵敏度低,线性范围窄,酶标记物不稳定。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具有零本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等特点。笔者应用抗PreS1单克隆抗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Eu^3+标记抗体,建立了PreS1抗原TRFIA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有:经血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据统计,我国约 60%的人群曾被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 10%的人群为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其中年轻的育龄女性占相当的一部分。 以往对 HBsAg阳性或 HBsAg和 e抗原( HBeAg)双阳性的育龄妇女(肝功能正常)所生的婴儿,多采取接种乙肝疫苗的防治方法,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仍有约 20%的婴儿免疫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在宫内已受到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即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e系统与HBV DNA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系统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 60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乙肝病毒标志 (HBV M)及血清HBVDNA含量 ,并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 慢乙肝患者e系统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抗 HBe阳性组 (P <0 .0 1 ) ,在各级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组 ,其HBeAg阳性率与抗 HBe阳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临床上不宜单独凭慢乙肝患者e系统的检测结果作为评判病人是否有HBV的复制的指标 ,而应采用荧光定量PCR法 ,动态观察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开展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术 ,以正确判断肝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
自从HBsAg发现以来,人们对HBV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到目前为止,已先后证明与HBV相关的有5个抗原抗体系统,即: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②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eAg/抗—HBc):③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系统(HBhAg/抗—HBe);④乙型肝炎Dane颗粒抗原—抗体系统和⑤乙型肝炎δ抗原—抗体系统(δ/抗—δ)。现就其临床意义,根据大多数资料较一致的看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平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2,18(1):40-42,48
临床研究发现 [1-5] :拉米夫定可迅速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 HBV的复制 ,使血清 HBV DNA转阴 ,同时还可促进 HBe Ag血清转换 ,血清 ALT正常 ,肝组织学改善和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 HBV感染药物 ,也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新和最有前途的药物之一。但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 ,人们同时也发现由于拉米夫定对 HBVD-NA复制的原始摸板 ccc DNA无效 ,持久 HBe Ag血清转换率较低 ,停药以后有相当部分患者血清 HB-VDNA阳转 ,甚至出现撤药性肝炎或使原病情加重 [6-8] ;另外 ,由于拉米夫定需要长期服用 ,而长期服用的…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致病。目前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为干扰素,其疗效肯定。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CHB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对比观察.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d-2a”治疗CHB68例.总结出完整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之一,同时又是乙型肝炎诊断上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HBV感染之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eAg。后者的出现表明HBV仍在活跃地复制,此时传染性最强。HBeAg一般在HBsAg消失之前消失,如果持续阳性达8到10周以上说明已转变成慢性肝病。HBeAg相应抗体抗-HBe的出现表明病毒复制已停止,传染力低,也是HBV感染将过的征兆。因此对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9月,我们共对乙肝病毒(HBV)感染66例进行了HBV-DNA水平,蛋白芯片检测,HBsAg、HbeAg和HBV基因突变测定联合诊断乙型肝炎,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6例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24~45岁,平均35岁。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32例,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34例。1.2检测仪器及试剂盒998A型FQ-PCR仪,HBV-DNA试剂盒,生物蛋白芯片阅读仪及生物蛋白芯片试剂盒,HBV血清标志物诊断试剂盒。1.3判定标准(1)HBV-DNA水平:<1.0×103copy/ml判为阴性,>1.0×103copy/ml判为阳性;(2)生物蛋白芯片检测:HbsAg<1ng/ml为阴性,>1ng/ml为阳性;HbeAg<1:1为阴性,>1:1为阳性并给出确切比值;(3)基因突变点检测:C区G1896-A,P区A739-G、G741-A,S区G587-A,X区A1762-T、C1764-A。1.4结果1.4.1HBV-DNA水平测定结果大三阳组中,检出HBV-DNA阳性31例,阳性率96.8%,HBV-DNA平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HBsAg和抗HBs双阳性(简称双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毒S基因主要亲水区(MHR)新增N-糖基化突变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09年7月-2015年6月在解放军302医院就诊的284例双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通过巢式PCR方法扩增血清样本HBV S基因全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MHR新增糖基化突变和其他临床指标与HCC发生的相关性并动态分析18例双阳性HCC患者临床确诊HCC前后S区新增N-糖基化的突变情况.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40岁、HBsAg>中位数、HBeAg阴性和MRH新增N-糖基化突变是双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发展为HCC的危险因素(分别为OR=4.281,95%CI 1.843~9.941,P=0.001;OR=3.146,95%CI 1.633~6.060,P=0.001;OR=2.097,95%CI 1.010~4.357,P=0.047;OR=4.381,95%CI 1.842~10.417,P=0.001),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HBs>中位数、抗HBe阳性和HBV DNA水平与HCC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8例双阳性HCC患者样本中有8例在发生HCC 1~4年前已携有新增N-糖基化突变.结论 在双阳性患者中HBV S基因MHR区新增N-糖基化突变与HCC发生密切相关,HBsAg和抗HBs双阳性叠加MHR新增糖基化突变可作为慢性HBV感染患者HCC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分析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北京某高校 2 0 0 2年度 3 2 0 5名新生的HBsAg感染情况 ,对HBsAg阳性者的HBsAg、HBeAg、抗 HBe、抗 HBc等乙型肝炎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感染模式。 结果 共检出HBsAg阳性 162人 ,HBsAg携带率为 5 0 5 % ,其中“大三阳”64人 ,阳性率为 3 9 5 1% ,“小三阳”69人 ,阳性率为 42 5 9%。 结论 重视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的检测 ,对防治乙型肝炎在高校的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之一,同时又是乙型肝炎诊断上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HBV感染之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eAg。后者的出现表明HBV仍在活跃地复制,此时传染性最强。HBeAg一般在HBsAg消失之前消失,如果持续阳性达8到10周以上,说明已转变成慢性肝病。HBeAg相应抗体抗-HBe的出现表明病毒复制已停止,传染力低,也是HBV感染将过的征兆。因此对于HBsAg阳性患者,为了了解HBV感染的状况及将来可能的发展,同时检查HBeAg和抗-HBe具有重要的意义。日前用于临床诊断的HBeAg主要是从病人血浆中提取的,由于材料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8.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阳性在肾小球病患儿中占相当大的比例,部分病例治疗困难。目前对此类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尚待探讨。我们自1991年6日起加用a-干扰素、阿昔治韦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亚临床资料和方法1.巨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3例,女性1例。年龄2~13岁,HBV感染指标中HllsAg、HHeAg、HllcAb均为阳性ig例,HBsAs和HlleAa阳性S例,HBsAs和HBCAb阳性2例。表现为肾病综合证21例,其中单纯型12例,肾炎型9例。表现为肾小球行大3例。1例曾有”肝炎”病史。全部病例入院时肝功能上常。2例合并病毒性心肌大。6例在加用新…  相似文献   

19.
周晓飞  赵香  胡强 《武警医学》2005,16(8):612-613
我国是肝炎高发区,相当一部分患者经血液途径感染[1]。输血后肝炎(PTH)是一种输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4%~27.3%,以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多见。为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抗HCV、抗HIV1/2、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测定是每位医务人员与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共检测输血前患者血液标本15308份。1材料和方法1.1检测样品均为住院患者晨测空腹血样。1.2试剂乙肝五项,ELISA法,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抗-HCV、抗-HIV1/2检测,ELISA法,上海实业科华…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9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 9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 ,并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含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 M)、血糖、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结果  6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 64 3 %) ,血糖升高 6例 ( 6 1%) ,高脂血症 15例 ( 15 3 %) ,HBeAg阳性 45例 ( 4 5 9%) ,抗 HBe阳性 5 3例 ( 5 4 1%) ,HBV DNA载量 :10 3~ 10 52 6例、10 5~ 10 715例、>10 719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5 0~ 12 0U/L 2 6例 ,<5 0U/L 6例 ,总胆红素 >17 1μmol/L 71例 ,<17 1μmol/L 2 7例。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较常见 ,可伴有糖及血脂的代谢紊乱。慢性乙型肝炎经保肝治疗后HBV DNA阴性、抗 HBe阳性的病人 ,肝功能始终异常 ,临床上应积极行肝组织活检术 ,以排除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可能 ,同时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