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1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内瘘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内瘘方式为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后,结扎远心端的头静脉(即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结果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很好利用了自身的血管,术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结论 该术式可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与肱动脉行端-侧连续外翻吻合;PTFE人造血管内瘘84例,前臂作“U”形皮下隧道,置入PTFE人造血管20—35cm,动脉端人造血管与肱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端与肱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1周内瘘口震颤消失52例,彩超发现瘘口狭窄,有血栓形成,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后均获成功。应用人造血管内瘘术后肢体肿胀较明显。内瘘3周后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吻合口径5mm较合适,人造血管内瘘对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贵要静脉转位前置与桡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肱骨内上髁平面为起始点,分离贵要静脉。紧贴真皮下制备皮下隧道,将贵要静脉通过皮下隧道前置于前臂掌侧,应用四定点连续缝合法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7例,两定点间断缝合法作端端吻合5例。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5年,平均33个月,血管瘘口均通畅,贵要静脉充盈佳,显露好,易穿刺,满足透析需要。结论贵要静脉前置与桡动脉吻合内瘘术是有效的造瘘方法,尤其适用于头静脉无法再使用病例。  相似文献   

14.
内瘘通畅是保证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手术方法常规用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于皮下吻合(标准内瘘、鼻咽窝内瘘)。吻合方式:(1)动、静脉侧侧吻合;(2)动、静脉端侧吻合;(3)动、静脉端端吻合。从2000年5月~2004年5月,我科共行内瘘术112例,失败22例,失败率为19.64%。现将我科22例内瘘术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显微动静脉内瘘术64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目的 探讨供血液透析使用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显微血管吻合操作技术。方法 收集64例动静脉内瘘术,比较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两种不同术式的内瘘血流量及血管合并症,分析吻合口不同口径对内瘘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内瘘血流量每分钟200ml以上56例,出现内瘘血管合并症8例,因血流量不足再次手术6例。动静脉侧端吻合的内瘘质量比端端吻合好,当吻合口小于0.5cm时内瘘血管合并症增加。结论 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血管吻合口的大小以0.5cm为适宜,血管吻合应遵循显微血管缝合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对鼻烟窝和前臂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探讨内瘘的部位选择与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关系。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76例患者中,男142例,女134例,平均年龄为67.5(16~86岁,建瘘前平均透析时间为(13.4±4.8(0~132)个月。2.手术部位选择和方法:前臂内瘘手术部位为手腕腕纹下2~3cm,吻合方法为桡动脉和头静脉端端吻合。鼻烟窝内瘘手术部位为在手腕的鼻烟窝部位触及桡动脉搏动处行一直形切口,吻合方法为桡动脉和头静脉端端吻合。结果1.27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鼻烟窝内瘘151例(54.7%);前臂内瘘125例(45.3%),包括2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自体血管内瘘的方法.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对维持性透析29例进行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自体血管内瘘手术治疗.29例中有18例为原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因并发症失去功能,11例初次行血管内瘘手术.手术方式采用贵要静脉转位与肱动脉端侧吻合10例;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端端吻合13例;贵要动脉与尺动脉端侧或端端吻合6例,吻合口直径为5.0~8.0 mm.结果 29例中,1例术后血肿压迫闭塞,2例术后内瘘成熟不良,其余手术一次取得成功,术后血流量达200~350 ml/min.对心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自体血管内瘘手术,是尽量利用自身血管条件,建立内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造瘘45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动静脉造瘘为血液透析建立了通畅的血液通路 ,并能达到一定的血流量 ,保证血液透析充分、有效。我院自 1990年 7月至 1999年 5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造瘘 45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9例 ,年龄 2 9~ 6 9岁。全部内瘘通畅 ,血流量达 15 0~ 2 5 0L / min。手术方式 :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吻合 37例 ,贵要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 5例 ,贵要静脉与肱动脉作端侧吻合 2例 ,瘘口在 4~ 6 mm之间。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由于前臂浅静脉因反复穿刺 ,血管常已失去弹性或外膜增厚、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功能性端侧吻合法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4~5期患者1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前臂头静脉-桡动脉内瘘,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端侧吻合,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端侧吻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管吻合时间、内瘘成熟时间分别为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周,首次手术成功率及1年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截止到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早期血栓形成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端侧吻合法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具有手术用时短、成功率高、术后内瘘通畅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238例内瘘患者的总结,探讨更好的血透患者的内瘘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从1998年至今实行的内瘘手术238例,分别采用钛轮钉和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建立动静脉瘘。手术部位多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上3~5cm或鼻烟窝处将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端或端侧吻合,前臂尺侧腕横纹上贵要静脉与尺动脉端侧吻合。比较各种类型的内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制作的内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6年的内瘘通畅率达90%以上。结论采用动静脉直接吻合制作内瘘是建立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