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调节异常性疾病,以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活化引起的终末器官损伤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病死率极高。临床主要特点为高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1]。现将本院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女,22岁。20年前主因顽固性皮疹1年余,伴左面部凸起,左眼凸出,多饮多尿4个月,间断口腔溃疡3个月,于1989年2月16日第1次收住我院治疗。患儿于出生4个月时出现红色皮疹,曾多次就医按湿疹治疗,予以外用药无效;生后8个月时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对症治疗3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ELISA方法检测 MP-IgM均≥1:160,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M、IgG均为阴性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征的10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发热、肝脾肿大、扁桃体肿大10例,扁桃体并白色渗出物7例,淋巴结肿大8例、眼睑水肿7例,肺炎6例,心肌损害1例.10例均未见皮疹.全部经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及护肝治疗9~16 d痊愈.结论 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三联征、常伴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损害.阿奇霉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支原体属原核微生物,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能够独立生活的没有细胞壁结构的最小个体。肺炎支原体(MP)是支原体其中的一种,其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生物,经由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1]传播。MP主要感染呼吸系统,并引起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同时,MP感染还可引起肺外多脏器功能损害。目前,已有大量关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报道,但就其引起的肺外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其治疗研究资料较少[2]。支  相似文献   

6.
[病例] 男,24岁.因多饮多尿1个月就诊于内分泌科.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饮水量从5000 ml/d增至20 000 ml/d,尿量从5000 ml/d增至15 000 ml/d.排尿次数30~40/d,夜间频繁因憋尿而醒.喜饮凉水,尿液清如水.查体:心率89/min,血压106/62 mmHg.脱水貌,眼窝凹陷,全身皮肤干燥、弹性差,以颜面及四肢为著,双手大小鱼际处可见明显皱褶.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一种多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常见于儿童。由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过敏引起者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病原体,MP感染可出现全身多系统的临床表现,部分患儿会并发传染。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现报  相似文献   

8.
成钧  朱文霞 《江西医药》2002,37(3):217-218
患儿,男,6岁.因发热、咳嗽3周伴右侧胸痛4d于1999年1月18日入院.3周前无明显原因发热,体温39℃左右,伴刺激性干咳、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食纳差.4d来自感右侧胸痛.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其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MP感染常伴多脏器损害,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其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5岁.主因间歇发热6个月入院.6个月前,患儿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曾多次住院,采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仍发热,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因为体内淋巴细胞不正常增生造成的血液疾病。临床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症状包括因白细胞减少而引起感染、发热,通常还会伴有淋巴结与肝脏、脾脏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9岁,因被人发现昏迷1 h于2009年2月2日入院.急诊查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双下肺感染,血常规:WBC 27.0×109/L,N88.2%;血气:pH6.96,CO2分压55.4 mm Hg(1 mm Hg=0.133kPa),动脉血氧分压46.6 mm Hg,碱剩余19.8 mmol/L,碳酸氢盐12.4 mmol/L,氧饱和度49.8%,氧合指数93.2.入院体格检查:血压85/55 mm Hg,体温36.8℃,脉搏110次/min,呼吸频率20 次/min.深昏迷,双眼偏右上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右上唇可见疱疹及血痂形成,剑突下皮肤散在斑丘疹,左肺可闻及湿哕音,间断四肢抽搐,伴眼球右上翻.查肝、肾功能正常,糖化血红蛋白>14%,血清钾离子2.1 mmol/L,钠离子143 mmol/L,氯离子101 mmol/L,葡萄糖45 mmol/L.血酮体(-).  相似文献   

13.
孟淑英  孟宪萍 《河北医药》2008,30(11):1739-173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感染所致,小儿期常见。将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单增多症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4.6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其中5例有肝脾肿大,4例合并有皮疹,3例有心肌损害,经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及保肝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均痊愈.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也较为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5岁,因颈前区无痛性肿块2年余,于1999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缘于2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现颈前区一包块,无疼痛、畏寒、发热及不适现象.  相似文献   

16.
章建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31-2332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和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12例患儿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59例,占27.83%。其中0~2岁占25.23%,3~5岁占28.77%,6~8岁占34.38%。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较多,应警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皮肤损害的特点。方法感染患儿50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5种病原体联检。观察血清MP-IgM阳性伴皮肤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06例MP-IgM阳性患儿中,86例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伴皮肤损害,其中表现荨麻疹样皮疹36例,红斑或斑丘疹20例,猩红热样皮疹13例,紫癜样皮疹8例,麻疹样皮疹6例,水疱疹3例。阿奇霉紊针静脉滴注3~5d,之后换用罗红霉素口服2~3周,皮疹均在数小时至14d内消失,预后好。结论 MP感染不仅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也可致皮肤损害,呼吸道感染并有皮肤损害的病例,要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是1种病原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常引起小儿感染。现就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10例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鲁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535-53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性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性感染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婴幼儿发病有增加的趋势,临床症状重,病程长,体征不典型,可并发多脏器损害。结论控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高热不退,肺部听诊不典型患儿的炎性改变,必要时可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罗志梅 《北方药学》2011,8(10):78-7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10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皆有发热,头痛、呕吐(7/10),嗜睡、抽搐(8/10)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6/10);10例血清抗MP-IgM阳性,4例脑脊液抗MP—IgM阳性,脑CT2例异常,4例C一反应蛋白(CRP)升高。治疗后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MP是引起儿童CNS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大多表现为肺炎支原体脑炎。CNS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CSFMP及血清MP特异性抗体检测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